幾代勵精圖治,強勢統一六國,竟然最後毀在這點上
Posted 王位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幾代勵精圖治,強勢統一六國,竟然最後毀在這點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幾代勵精圖治,強勢統一六國,竟然最後毀在這點上
01
一、秦人窮苦出身,憑借治水養馬獨家技能和尚武善戰體能,初創基業。
秦的祖先是帝顓頊(三皇五帝之一)的後代子孫,名為女脩。據傳說在織布時吞了燕子掉下的卵,生下兒子大業,其後代大費也就是伯益跟隨禹治水有功,後來又因馴鳥獸有功,帝舜又是賜美女為他妻子,又賜姓為嬴氏,這就是秦人姓氏的由來。伯益的後人非子為周孝王養馬,因馬匹飼養的好,周孝王一高興封之於秦,稱為秦嬴。
周宣王時代,邊疆不穩定,時不時有外族來犯,於是任命秦嬴的曾孫秦仲為大夫征討少數民族西戎。西周末年秦襄公大戰戎族護送周平王有功,被封為諸侯,賜西岐之地,從此秦人開始有了國家,也站穩了腳跟。
到了秦穆公任用百裡奚等能臣,一舉稱霸西戎。此後兩百年間時有戰爭發生,勝負常有,沒有多大變化。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天下形勢大變,各路諸侯紛紛揭竿而起,秦懷公被打成逼死,曾孫出子即位不到兩年被大臣所殺,獻公上位而又面臨三晉趁內亂攻秦,一直處於戰戰亂狀態,更是割城維持關係。
秦孝公繼位,面對爛攤子立志恢復秦穆公時的霸業,於是重用衛鞅開始變法強國之路,十年磨一劍,秦國國力民力顯著增強,收付河西失地。後經惠文、武王苦心經營,奠定日後席卷天下的基礎。
贏得了建國立業的機會,從此躋身諸侯行列,可這光景一天一天還是爛包,但是秦人有不服輸好勝的性子和惜才用人的醒悟,日子也紅火起來了。
02
二、本著互惠互利,商人呂不韋金錢資助和往來拉關係疏通,助力上位。
在那個春秋戰國混亂年代,戰場局勢變化莫測,各國關係翻臉比翻書還快,今天要是歃血為盟,明天就有可能兵臨城下開幹了。各國為了生存也為了自身利益聯合他國從而製約某國,就采取了彼此信任的辦法,推心置腹地將本國公子、王孫送到別的國家去質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質子。
一般來說質子都是出身皇室家庭,在他國理應受到優待,但是兩國之間如果有什麽風吹草動,首先就會拿質子開刀祭旗,所以說這也是一個高危職業,地位顯貴的皇子、皇孫一般也不會輕易接這個差事,只有秦昭襄王因其母親是楚國人,無奈只能擔當此重任。
秦國與趙國多次交戰,公元前200年,趙國攻打韓國,韓國投降趙國,於是矛頭就對準趙國,在長平進行了一場惡戰,趙國戰敗損失四十萬人。接下來步步跟進攻打其首都邯鄲。作為質子的子楚日子過得並不悠閑,而且還很貧窮。此時耳熟能詳的魏國大商人呂不韋登場了,憑借生意人的智慧頭腦和敏銳判斷,認為子楚屬於“奇貨可居”類型,投資扶持上王位那回報就是無窮。而困於籠內的子楚聽了計劃也應承下來,如果計劃很夠實現,他分出秦國土地與共享。
呂不韋實施多步走計劃,一方面提供錢財幫助子楚結識社會名流,贏得好口碑;另一方面,到鹹陽向華陽夫人極力誇讚子楚對於安國君夫婦的思念和仰慕,讓其產生好感,為後續鋪路 ;再一方面,花大量錢財購買玩物送給華陽夫人姐姐,進一步勸說沒有兒子的華陽夫人以後國君不在利害關係,於是乎就收養子楚為子(子楚原名為異人),作為王位繼承人,就這樣子楚名聲一路扶搖直上。
呂不韋有一貌美年輕、能歌善舞小妾叫趙姬,子楚來做客看上此女子,呂不韋只好忍痛割愛答應。比較巧合的是趙姬已經有身孕,在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正日正刻生下一名男孩,因此取名為“正”,史料上寫作“政”,稱嬴政。兩千多年來,好多人一致認定呂不韋就是秦始皇父親,將有身孕的趙姬給子楚就是謀劃好的,但是呂不韋為子楚請求發怒,最後是胳臂擰不過過大腿。另外對於時間解釋上也有不同,古人認為大期就是十二個月,而三國時人說兩個月就是大期。而當時已經有兩個月身孕,再湊足十個月生下,稱大期。這也不合醫學常理,這個期應該是我們常說的大日子,一般指十個月。所以說,秦始皇的父親就是子楚無疑。
正月正是秦趙兩國講和停戰,但是趙國不履行割讓城池合約,還聯合齊國攻秦。秦國派軍攻打邯鄲,子楚在趙國處境非常危險,呂不韋勸說趙王無效後,花重金買通看守連夜將子楚送回鹹陽,趙姬是邯鄲富豪之女,家人將其藏起才逃過一劫。幾年後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子楚為太子。趙國看形勢緩和關係,將趙姬母子送回秦國。在《史記》中有記載:
“八月,武王死。族孟說。武王娶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魚燕,燕人送歸,得立。”
安國君不久也去世,子楚繼承王位,稱為秦莊襄王。呂不韋的計劃開始兌現了,被任命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封地。
秦始皇父親從一個沒有機會的邊緣淘汰角色,一步一步成為走到舞台中央的主角,這有外在人因環境影響,也有自身對權力的深深渴望。
03
三、好風憑借力,不費吹灰之力登上巔峰,秦始皇開啟砍瓜切菜般收購。
子楚在位僅僅三年時間便去世,十二歲嬴政登上王位,尊呂不韋為相國。年少缺乏處理國政能力,朝政業務均由太后趙姬和相國呂不韋把持。待到年長具有非凡政治能力時,將宦官嫪毐(太后貼身侍從)車裂,逆黨斬首,門客流放。呂不韋免職飲鴆自盡。兩大勢力清除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廢除逐客令,重用李斯等外來人才,采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先吞並韓趙魏三國,再攻兩翼燕楚,最後向東挺近滅齊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唐代詩人李白在詩歌《古風》讚揚秦始皇的統一氣象魄: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但是也有人這樣描述過秦始皇,“秦王這個人,高鼻子,大眼睛,胸脯響向鷹一樣楊突出,聲音像豺狼一樣嘶啞,這種人不行恩惠,心向虎狼一樣凶狠。不得志的時候很謙恭,得志的時候一定非常狠毒”這句話驗證了後續發生的一切。
在韓國不受重用的韓非寫下《孤憤》、《五蠹》等政治形勢見解和君主統治方法傳到秦國引起重視,在秦國攻城逼迫韓國只能將韓非送到秦國,而韓非提出國家治理必須實施專製中央集權,君主要有令人生畏的權利,這與秦始皇追求統一和權力追逐不謀而合,也成為了秦統一後采取措施提供了最根本理論基礎,就是這麽一位貢獻卓越功臣被小人讒言最終服毒自盡。
在攻克韓趙調轉指向燕國,燕國太子丹曾經與嬴政一同在楚做過人質,兩人相處關係較好,後又到秦國做人質,向返回燕國但是不同意,最後費勁力氣還有傳說中的天助力得以返回,於是出重金收集勇士刺殺秦始皇,這時又一位重要角色登台了,就是荊軻,其結果大家都耳熟能詳。當然當時能夠刺殺成功,歷史就可能改寫,不過正是其勇氣成為民間佳話。
隨後重用王翦動用60萬大軍一舉拿下齊楚。終於公元前221年,完成天下統一霸業。後續的一系列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統一度量與文字,加強邊疆開拓,展開了系列偉大工程,個人追求長生不老,到最後被被劉邦擊敗,項羽火燒阿房宮,強大的帝國僅僅維持了15年,留給後世的一片瓦礫廢墟,也有文化的延續。
五大諸侯一一跪拜臣服於腳下,權傾天下就很能飄,興土木蓋房子、尋問道要成仙、苛政暴政仍不改,千秋萬代彈指間灰飛煙滅。
相关参考
唐代的官員,享有一項非常特別的福利政策,叫「”會食”。也就是官員們在一起共進「”工作餐”,很有些像現代的工作午餐,但又絕非僅僅用餐那么簡單。官員們非常看中這項福利,有時由於財政原因,無法每天中午都能「
唐代的官員,享有一項非常特別的福利政策,叫「”會食”。也就是官員們在一起共進「”工作餐”,很有些像現代的工作午餐,但又絕非僅僅用餐那么簡單。官員們非常看中這項福利,有時由於財政原因,無法每天中午都能「
世界在不停地變換,人也亦同。處於不同時期的人,也會不同。而三國之中東吳的領導人孫權也逃不過性情大變的結局,早年野心勃勃,有征討天下的雄心。可晚年卻漸漸變成了昏君,不但對臣下極為暴戾,還喜怒無常。孫權讓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過渡性的動亂時期,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還有很多小的國家。他們都是周朝的諸侯國,他們互相攻伐,大國吃小國,大國間再爭奪霸權和地位的時代,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嬴政是大
秦朝軍事力量強大,是名副其實的戰鬥民族,統一六國。秦朝是以建立軍功來作爲晉升途徑的,而秦朝的滅亡也是因爲秦朝以建立軍功來作爲晉升途徑。秦朝之所以強大,是秦國大力發展農業經濟,特別是在四川都江堰,建造了
現在大多把秦亡的原因,歸結於"嚴苛的律法",可實際上"律法"與秦亡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特別大,因為西漢建立之初,基本上也是沿用秦朝律法,天下也沒有出大亂子,可見"律法致秦亡"一說是站不住腳的。(秦始皇影視
現在大多把秦亡的原因,歸結於"嚴苛的律法",可實際上"律法"與秦亡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特別大,因為西漢建立之初,基本上也是沿用秦朝律法,天下也沒有出大亂子,可見"律法致秦亡"一說是站不住腳的。(秦始皇影視
在西周時期,秦是最貧窮落後的諸侯國之一,因為秦君贏開有過在西周末年的「勤王」事迹,因此得以被封為諸侯。但是,在整個春秋時代,秦只有在秦穆公時代有過些許輝煌,其餘時候多是處於沒有存在感的狀態。而周朝數百
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一個只用了十年就統一六合,秦朝為什麼能在十年內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統一六國,在東方六國的最後幾十年時光裡,他們明明有機會抵擋的住甚至有超越秦國的機會,然而都無一例外被自己錯失了,那麽六國被滅之前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