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不許百姓取名的說法未必成立
Posted 名字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元朝不許百姓取名的說法未必成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元朝不許百姓取名的說法未必成立
元朝不允許老百姓取名字,只能用數字這件事,確實冤枉了元朝統治者,在這件事情上元朝統治者確實有些冤枉!因為已經有專家學者調查研究過這件事情。元朝的詔令、政令、典籍上根本沒有強迫老百姓用數字起名字這樣的事情,後世王朝也沒記載有這回事,更不是所謂元朝等級社會對南人的壓迫了。
元朝末期起義軍幾個領導的數字名字。
元朝消滅南宋最晚的應該是淮河以南地區,這些地方的漢人和少數民族統統稱為南人(元朝地位最低的人),這裡不包括元朝早就征服的四川、雲南等地的人,這些地方屬於第三等人。
一、朱元璋。朱元璋是元朝時期最底層的百姓,原名朱重八,朱元璋是後來取得名字。朱元璋的父親是朱五四,也有名字——朱世珍,這也是改的;朱元璋的祖父是朱初一;曾祖父是朱四九;高祖父是朱百六;朱元璋的五世祖是朱仲八,朱仲八是南宋晚期的人了,這和元朝根本扯不上關係的。
二、常遇春。朱元璋大將常遇春的父親是常六六,祖父常重五,曾祖父常四三。
三、湯和。湯和的父親是湯七一,祖父是湯六一,曾祖父是湯五一。
四、張士誠。張士誠原名張九四,張士誠這個名字是後來改的。張士誠改名字這事曾經有過野史記載。有一個人告訴朱元璋,說張士誠原來叫張九四,十分寵信文人,改了這個名字,結果卻上了文人的當。朱元璋認為張士誠這個名字應該不錯啊,那人說道,孟子曰:“士,誠小人也”,過去文書沒有標點符號,也可以讀成:“士誠,小人也”,說張士誠臨死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一輩子的小人。當然這只是戲說,張士誠改名字確實存在的。
五、陳友諒(陳友亮)。陳友諒原名陳九四,父親陳普才,祖父謝千一,又名陳千一。陳友諒的祖父是上門女婿,改了姓氏。
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領導人物大都有帶數字的名字。
元朝強迫老百姓用數字名字怎麽成了元朝的專利?
正規的歷史典籍中沒有元朝統治者強迫老百姓改用數字名字的記載,野史可以杜撰猜測啊。這事和一個清朝一個叫俞樾的人有些關係,他寫過一本叫《春在堂全書》的著作,裡面記述了別人家譜中的一段文字:“元製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此於元史無征。然證以高皇帝所稱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為元時令甲無疑矣。”不過他也有懷疑,普通老百姓在宋朝時期就已經有很多老百姓用數字做名字了。
由於沒有明確的史書證明,元朝滅亡後也無從考證,只能從民間野史入手,猜測是元朝強迫普通老百姓以數字為名字,並且越傳越廣,元朝統治者就背了黑鍋。清朝時期尤其盛行,大概是表現滿族統治比蒙古族統治更優越的心結在裡面。
如何證明元朝沒有強迫普通百姓用數字做名字?
有人說了,既然不是元朝強迫的,有什麽證據可以證明呢?這個非常容易證明:
一、元明清時期的典籍都沒有記載元朝強迫普通百姓用數字做名字。
二、朱元璋的五世祖是朱仲八,是南宋晚期的人,這裡根本沒有元朝的事情。此外,朱元璋早年出家做和尚時曾經得到兩個人的幫助,一個姓汪,一個姓劉。朱元璋做了皇帝後加封了兩個人的官職,並且賞賜了姓名,詔書中這樣說:“今汪姓劉姓者見勤農於鄉裡,其人尚未立名,特賜之以名曰文,曰英。”一個為汪文,一個叫劉英。明朝已經確立了統治權,為何沒有改變普通百姓以數字為名字的所謂“酷政”。
三、元朝時期湖州路的戶籍中,絕大部分老百姓的名字中有數字,而這一地區的人都是由宋朝登記入冊的老百姓名冊,也就是說,這些普通百姓的數字名字在南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這更證明不是元朝的制度了。
四、魯迅先生的《呐喊》中有一篇文章是《風波》,文中有七斤、九斤老太等人名名稱,反映了民國時期的浙江紹興當地風俗,在《社戲》中有六一公公等數字名稱。
宋元明清時期普通百姓用數字做名字好像是一個慣例一樣,一直到了民國時期,元朝統治者沒有那麽大的權力管到其他朝代的事情。
宋元明清時期老百姓用數字做名字的原因推斷。
現代戶籍輸入名字用電腦輸入,方便了很多,在這之前都是用人工書寫,古代用毛筆書寫,並不是那麽方便。
古代,就算是那些文化人都會用家裡排行老幾稱呼對方,比如白居易就送過一首詩給劉禹錫,叫《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二十八是劉禹錫家中排行。文化人都這樣,更別說從沒讀過書的老百姓了,逮啥叫啥。竊以為,普通老百姓名字的事情起因於文化程度不高,古代是繁體字,如果人人用名字登記繁瑣,不方便。底層下級官吏登記戶籍時為了自己方便(有時這些下級官吏自己的文化水準也不高),對沒有文化和官職的百姓自行規定用數字登記,並使用一番規則,並且這一規則沒有定製。
雖然朝代更替,但是這一官場的習慣卻一直沒有更改,宋元明清這幾個朝代都有大量以數字為姓名普通老百姓,不過越來越少了,普通百姓認為自己有了非數字名字也是身份地位的一種提高吧。
相关参考
作者:鄭渝川申不害的名字,對許多人而言未必熟悉。這位戰國時期的改革家,長期被歸於法家代表人物,相當關注“術”。為此,有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的說法。“術”很多時候被認為是君王秘而不
關於商朝被周朝取代的原因,按照周公的說法是商朝「德不配天」,按照歷史的說法則是商紂王荒淫無道,寵任壞女人妲己。至於商紂王具體怎樣不堪,史書上的記載其實也就是那麼幾條,比之後代的皇帝老兒們那簡直算不了什
關於商朝被周朝取代的原因,按照周公的說法是商朝「德不配天」,按照歷史的說法則是商紂王荒淫無道,寵任壞女人妲己。至於商紂王具體怎樣不堪,史書上的記載其實也就是那麼幾條,比之後代的皇帝老兒們那簡直算不了什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坑」的事件,可是歷史書幾乎都沒有對「坑」的具體含義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現代一般流行的說法是,「坑」就是「活埋」(比如林劍鳴《秦漢史》),可是比較權威的中國史著作比如翦伯讚的《中國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坑」的事件,可是歷史書幾乎都沒有對「坑」的具體含義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現代一般流行的說法是,「坑」就是「活埋」(比如林劍鳴《秦漢史》),可是比較權威的中國史著作比如翦伯讚的《中國
我國古代的時候手相面相的說法是很受推崇的,不單是平民百姓喜歡這些,連許多達官貴人都對此深信不疑。也正是因爲如此,算命道士都很受歡迎,有些遊手好閒的人就憑此坑蒙拐騙,這些人騙騙普通百姓還好,要是出名了被
古人有「鯉魚躍龍門」的說法,說的是平常老百姓,在成功通過科舉考試以後,便能夠取得做官的資格,從此身份地位大不一樣,是實實在在的階級躍升,同時也是社會對於自己才學的認可,所以唐朝詩人孟郊儘管很早就已經詩
特唬人的一個說法,商鞅給扛木頭百姓五十金,樹立了秦國誠信形象
關於商鞅的成語不多,「立木為信」是其中一個。商鞅主持變法,為了樹立政府威信,在都城南城門口立一根三丈長木頭,並發布命令,有把木頭扛到城北門的,賞金十斤。百姓們不相信有這種便宜事,事出反常必為妖,圍觀群
抗日戰爭是我國近代最爲慘烈的一場戰爭,在這一場戰爭中我國的百姓損失慘重,暴虐的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犯下了無數的惡行,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人命當作兒戲,這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不能忘記的恥辱。當時日
到今天,日本人還沒有弄清楚自己的根究竟在哪裡。關於這個問題的說法和爭論都很多,大家「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吵得難解難分。說法之一認為,現今還居住在日本北海道上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就是日本列島上最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