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留下遺囑把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而不是成都

Posted 丞相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諸葛亮為何留下遺囑把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而不是成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諸葛亮為何留下遺囑把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而不是成都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漢丞相諸葛亮受先主托孤之重,北伐卻未成功。臨終前,諸葛亮留下一條遺囑:我死後,就埋在定軍山吧。

成都有個武侯祠,最早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昭烈廟。後來,“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昭烈廟成了武侯祠。而諸葛亮遺體埋葬的地點,則在定軍山下。

圖-漢中定軍山

蜀漢國都是成都,諸葛亮的家小都在成都,他為何要把自己埋在漢中的定軍山下?這其中有很多故事。

先說一個民間傳說。諸葛亮死前告訴自己的親信士兵,我死後,你們就抬著我的屍體圍著定軍山轉悠。抬棺材要有繩子,這些繩子肯定是要磨斷的,繩子在哪斷的,你們就停步,把我就近埋了。士兵們遵照丞相遺命,抬著棺材開始圍著定軍山跑。可奇怪的是,繩子始終不斷,把哥幾個累到吳牛喘月。大家一合計,丞相和我們有什麽仇什麽怨,變著法子戲耍我們?有個聰明的家夥說:帶刀的,把繩子割斷吧。繩子不斷,咱們的小命就斷了。大家點頭稱是,抽刀斷繩,就近下葬。

圖-四川盆地地形圖

後主劉禪聽說此事後,大怒,說你們都吃了熊心豹子膽,敢自作主張。後主下令,將這些人全部誅殺。人頭剛落地,後主就後悔了。不是後悔殺人,而是後悔沒問清楚丞相的棺材埋在定軍山哪裡。定軍山這麽大,上哪找去?

在三國史上,定軍山是個大名鼎鼎的存在,因為那場震撼歷史的定軍山之戰。直到現在,《定軍山》都是京劇堪稱是扛大鼎般的曲目之一。譚老闆(譚鑫培)的《定軍山》唱段經久不衰,1905年,他又主演了咱們國家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定軍山的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圖-三國時四川盆地地形圖

定軍山位於漢中南部的大巴山脈西側,北距勉縣約5公里。沿著漢中向東,約30多公里,就是重鎮漢中。在曹操佔據關中,劉備佔據西川的情況下,夾在中間的漢中,就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對曹操來說,即使不奪漢中,也暫時不會對關中產生威脅,畢竟漢中與關中之間還有巍巍秦嶺。但對劉備來說,漢中則是西川的生死之地。魏軍如果從漢中南下,出了金牛道,就是平坦的四川盆地,成都沒有險隘可守,危矣!蜀漢末年,魏軍鍾會部率主力出漢中,牽製了蜀軍主力,這才讓鄧艾偷渡陰平,殺到成都城下,逼降了後主劉禪。

圖-魏滅蜀之戰示意圖

劉備和諸葛亮以統一天下為己任,自然知道漢中之於西川的門戶意義。只要拿下漢中,即使向北攻不下關中,至少可以保住西川無憂。曹操拿下漢中張魯後,蜀中一日數十驚,蜀中的將軍殺了人也穩不住局面。可見,漢中之於西川的重要性。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7年),劉備起蜀中精銳殺向漢中。而欲得漢中,必先得定軍山。定軍山以西是高山,以東是漢水谷地,蜀軍如果拿下定軍山,則漢中的西線無險可守。只有拿下定軍山,劉備才有可能奪取漢中。

劉備率蜀軍主力渡過沔水後,沿著山腳往前行走,在定軍山下扎營。曹魏大將夏侯淵看出了劉備的意圖,率軍前來爭奪定軍山。夏侯淵非常清楚其中厲害:守住定軍山,等於依次守住漢中、秦嶺、關中、潼關、洛陽……

圖-定軍山之戰示意圖

《三國演義》有一個著名橋段: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曹操下營於漢水,讓劉備非常擔心。諸葛亮心生一計,派趙雲率五百人帶上鑼鼓家夥,悄悄潛入漢水旁的土山,聽炮為號(電視劇則是燈亮三下為號)。諸葛亮估計曹操熟睡了,就以炮為號,讓趙雲擊鼓呐喊,只是不要出戰。曹操剛睡下,就被趙雲給折騰醒了,如此三次,曹操差點沒瘋,趕緊率軍後退。這個故事的原型,應該是鬼才法正給劉備出主意,派黃忠幾次鼓躁,卻不出戰,讓夏侯淵產生了懈怠心理。黃忠居高臨下,乘勢殺出,一戰擊斬夏侯淵,以及曹魏的益州刺史趙顒,魏軍皆驚。

圖-定軍山之戰黃忠斬夏侯淵

曹操越打越沒脾氣,加上漢中並不是直接事關曹魏生死的地方,曹操遷走漢中百姓,把空空蕩湯的漢中讓給了劉備。而如果沒有這場定軍山慘敗,曹操未必會撤軍。魏軍丟掉定軍山,漢中西線已無屏障,守之甚難,不如主動撤退。而對劉備來說,漢中的險要地勢,遠比漢中的百姓更重要。

等到諸葛亮北伐時,常駐於漢中,同樣知道定軍山之於漢中的重大意義。加上諸葛亮北伐不利,深為以恨。臨終前讓人把自己埋在定軍山,是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北伐之志,雖死不改。諸葛亮希望蜀軍有朝一日能克複中原,消滅曹魏,還於舊都。而欲如此,蜀漢又會以漢中為前進基地。諸葛亮把自己埋在定軍山,是告訴蜀漢君臣,必以北伐為要務,萬不能自守。

圖-三國時漢中地形圖

很多人都指責諸葛亮不顧蜀漢國力弱小,不停北伐,有窮兵黷武之嫌。孰不知,正因為蜀漢弱小,才必須以攻為守,掌握戰略主動權。蜀不伐魏,魏必伐蜀。這和踢球時“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同一個道理。很多球隊在領先時,戰術非常保守,開始死守,企圖守到比賽結束。但這麽一來,就等於把中場讓給對手,自己會非常的被動。

相关参考

諸葛亮為什麼不先收回荊州,再北伐中原

關羽失荊州後,孫權並沒有獲得整個荊州,曹魏依然佔有南陽、襄陽、江夏三地。因此諸葛亮可以從漢中順漢水而下,奪取上庸、新城,和東吳共同配合,奪取曹魏的襄陽和南陽,佔領一部分荊州土地。在佔領南陽後,北上佔領

有3人比馬謖更適合把守街亭,諸葛亮為何不用他們

諸葛亮平定南蠻後,蜀國就開啟了北伐計劃,並且一度完全壓制曹魏。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蜀國正在節節勝利之時,咽喉要地街亭意外丟失,隨後蜀軍也被迫全部撤退,第一次北伐之戰就這樣稀里糊塗地告終。從古至今,幾乎

夷陵之戰前,趙雲和秦宓都苦勸劉備不要出兵,諸葛亮為何緘默不語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既是三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劉備人生的轉折點。曹操統一天下的宏圖偉業遭遇重大挫折,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此奠定。而劉備堪稱此次戰役的最大受益者。赤壁之戰前,劉備是房無一間地

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也即和《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山不同,在正史中,諸葛亮只進行了五

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也即和《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山不同,在正史中,諸葛亮只進行了五

诸葛亮为什么要将自己葬在定军山而不是老家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遗言要求自己死后葬于定军山,而不是选择老家或者成都,这究竟是为何呢?古人死后也讲究一个落叶归根,能够回到初始的地方最好,定军山和诸葛亮的一生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交集和意义

諸葛亮為什么決意要殺魏延,別被演義給騙了

在三國歷史當中,關於魏延的死有很大爭議,很多人覺得魏延之所以會被殺那是因為魏延有反骨。其實在正史當中也並非這樣,那么諸葛亮決意要殺魏延是因為什么呢?諸葛亮是蜀漢的頂梁柱,在劉備白帝城托孤以後,諸葛亮就

諸葛亮為什么決意要殺魏延,別被演義給騙了

在三國歷史當中,關於魏延的死有很大爭議,很多人覺得魏延之所以會被殺那是因為魏延有反骨。其實在正史當中也並非這樣,那么諸葛亮決意要殺魏延是因為什么呢?諸葛亮是蜀漢的頂梁柱,在劉備白帝城托孤以後,諸葛亮就

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孔明為何還要殺他

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出了一個讓他痛心疾首的的決定,將自己的親信、好友馬謖處死!馬謖死後,諸葛亮留下了眼淚,親自前往祭奠,「待其遺孤若平生」。諸葛亮與馬謖關係很好,所以他會流淚;但他還是蜀漢的權臣

華容道,諸葛亮為何故意放走曹操

赤壁之戰,是三國形成的基礎,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上小學時,便學過一篇關於「”赤壁之戰”的課文,足見赤壁之戰是有着非常的歷史味道的!為什么說這場戰爭有濃重的歷史味道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有人在此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