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識金鑲玉”傳國玉璽的傳奇經歷
Posted 完璧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眼不識金鑲玉”傳國玉璽的傳奇經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眼不識金鑲玉”傳國玉璽的傳奇經歷
春秋時期,有個叫卞和的楚國人在荊山得了一塊璞玉,卞和認出這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就把它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命玉匠前去觀看,玉匠說此玉只不過是個普通的石頭。厲王大怒,以欺騙君王之罪把卞和的左腳砍下。楚厲王死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得知新君登位,就又捧著美玉前去獻給武王,武王再次令玉匠前去鑒定,玉匠看後再次認定這塊寶玉為普通的石頭,武王發怒又砍去了卞和的右腳。武王去世後,楚文王登上王位,卞和捧著璞玉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乾,眼睛都哭出血來了,文王聞知,派人前去問詢,卞和哭訴道:“我抱玉痛哭不是只是為了我失去了雙腳,我是痛惜天下人不識寶物,而忠貞愛國之士卻被誣欺君邀寵而遭受刑罰。”使者聽到卞和說的話情真意切深受感動,就將卞和的話稟報給文王。文王得知後,就派人把卞和傳進王宮,並當眾令人剖開璞玉,裡面果然有一舉世無雙的美玉,楚王大喜,重賞卞和,並把這塊美玉稱為
“和氏璧”。
楚國把“和氏璧”稱為國寶,諸侯各國都非常羨慕,尤其是秦國,總想把“和氏璧”竊為己有,但一直沒有機會。後來,和氏璧被趙國所得。公元前283年,秦國為了得到“和氏璧”,假意以秦國的十五座城池換趙國的“和氏璧”,趙王本不願意,但趙國不及秦國強盛,滿朝商議半天,決定派有膽有識的藺相如前去出使秦國,秦王本就無意以城換璧,只是想恃強得到和氏璧,經過藺相如臨危不懼,以死相逼和周密安排,終於將“和氏璧”完璧歸趙,自己也轉危為安平安地回到了趙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稀世珍寶“和氏璧”就歸了秦王贏政,秦始皇認為自己功績如三皇五帝,自命為皇帝,號為始皇帝,希冀自己死後,秦朝的江山二世、三世千秋萬世永遠傳承下去,他命玉匠王孫壽將“和氏璧”雕砌成象徵江山社稷王權象徵的“玉璽”。據說,玉璽長寬高均為4寸,上面鐫刻著丞相李斯所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四周還鑲刻著栩栩如生的五龍圖案,玉璽成為江山社稷和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劉邦得了天下,傳國玉璽成了漢室的象徵,到了西漢未年,漢室衰微,王莽纂漢,太皇太后王政君將玉璽藏於長樂宮,王莽派人向太皇太后索要玉璽,王政君怒斥王莽受漢恩而篡漢,感慨國破家亡,怒把玉璽摔於地上,玉璽被崩掉一個角,王莽得到了傳國玉璽後,非常高興,就大擺宴席,後來又派能工巧匠將玉璽摔掉的一角鑲上黃金,稱“金鑲玉璽”,這就是“金鑲玉”的由來。
“有眼不識金鑲玉”指孤陋寡聞或眼光膚淺,認識不到人或物質所具備的價值。也指不識高人和寶物。
“和氏璧”出處的荊山,位於安徽省懷遠縣,這裡山青水秀,花崗岩遍布其間,相傳有一“抱璞岩”,為當年卞和抱璞痛哭泣血之地,岩上有一洞室,為當年卞和采玉所在,後人稱為“卞和洞”。洞中有坑,名“采玉”,坑中有晶瑩閃爍的玉石,稱為“白雲堆”,有一潺潺溪流,名“濯玉澗”,相傳為卞和濯璞所在。洞中有一閣稱為“梓潼”,又稱“青山”。
傳國玉璽經王莽新朝,先後經公賓就獻王憲、李松斬王憲,獻於更始帝劉玄、更始帝被殺,玉璽被劉盆子所得,劉秀大敗劉盆子,得傳國玉璽。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玉璽被孫堅所得,孫堅死後玉璽被袁術奪得,袁術死後,徐璆又奪得玉璽獻給曹操,三國歸晉後,傳國玉璽歸於晉朝,但不久的“永嘉之禍”,晉懷帝被俘,傳國玉璽又歸於劉聰,後又歸於劉曜,劉曜被石勒打敗,玉璽又歸於石勒,石勒在玉璽上又刻一字“天命石氏”,以顯示自己是真正的真命天子。冉閔建冉魏,攻殺石鑒得玉璽,傳於其子冉智。後東晉又從冉魏的大將軍蔣乾處賺得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歷經周折又如同”完璧歸趙”一樣“完璧歸晉”。東晉滅亡後,象徵天命正統的傳國玉璽又傳入劉裕的宋朝,齊國代宋,玉璽傳至齊,粱代齊,梁國得玉璽,“侯景之亂”時,侯景得玉璽,侯景兵敗,侯景部下侯子鑒得玉璽,因恐追兵得到,將玉璽投建康棲霞寺井中,被僧人永行所得,陳朝建國,陳武帝年間,歷經風雨的傳國玉璽傳到陳朝。隋一統天下,傳國玉璽又傳至隋朝,煬帝無道,天下大亂,宇文化及縊死煬帝得玉璽,稱許帝,隻半年時間宇文化及兵敗,隋朝也滅亡了。蕭後攜皇孫和玉璽遠奔漠北突厥。唐朝建立後,李靖北征突厥,蕭後攜皇孫與玉璽歸於唐朝,至此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多年的玉璽歸於唐朝。唐朝末年,朱溫滅唐,得玉璽,後李存朂滅後梁建後唐,得玉璽,後晉兒皇帝石敬瑭領契丹滅後唐,後唐廢帝、皇后攜玉璽焚於洛陽皇宮,之後,傳國玉璽究竟是否被毀或神秘失蹤就成了千古之謎。
後周建國以後,傳國玉璽久尋不見,皇帝郭威鐫“皇帝神寶”等兩方,作為玉璽。宋代建國後,得後周的這兩方寶印。自此後金鑲玉璽多次出現,真偽難辨,據說宋哲宗年間鹹陽鄉民得傳國玉璽,不知玉璽是否為假,獻於皇上,“靖康之恥”時,玉璽被金國所得。至元朝時,傳國玉璽再次出現,也是真偽莫辨。到明孝宗,傳國玉璽又一次出現,明孝宗疑為假而未用,而清朝的玉璽也不是和氏璧的“金鑲玉玉璽”。
歷經歷史風雲變幻的傳國玉璽,究竟是否在世,什麽時間消失都是千古之謎。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了證明自己是天命正統,都把傳國玉璽奉為至寶,甚至不惜刀兵相見、血流成河,又有人得到玉璽後而萌生君臨天下之心,如今,代表封建皇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但是人們仍企盼傳國玉璽這一稀世國寶能再現世間。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关参考
古代的皇帝,亡國之後為臣,這不稀罕;亡國之後進監獄被囚禁,這也不稀罕;被逼無奈逃亡成為僧侶,這也不稀罕。但這種事集中發生在一個帝王身上那還真是一件離奇的事,一個大大的稀罕事。五千年歷史,無奇不有,大陸
武則天作為中國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女皇帝,其一生的傳奇經歷,讓後來人感慨不已。歷史上對她的評價一直分為兩派。正面評價,主要認為,武則天在位期間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
祁縣渠氏的傳奇故事祁幫商人是我國清代商界一支勁旅,而渠氏是祁幫商人中資財最大的一戶,他們的茶莊“長裕川”聲名卓著,票號“三晉源”匯通天下。據《清稗類鈔》載,渠氏資產為三四百萬銀兩。渠氏先祖渠濟,上黨區
明朝末年,中央朝廷已經陷入了愁雲慘霧的境地,但在邊境戰場上還活躍這一大批的驍將,如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毛文龍、祖大壽等人。 祖大壽作為一名悍將,一生頗為傳奇,他曾是袁崇煥的直系下屬、吳三桂的
明朝末年,中央朝廷已經陷入了愁雲慘霧的境地,但在邊境戰場上還活躍這一大批的驍將,如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毛文龍、祖大壽等人。 祖大壽作為一名悍將,一生頗為傳奇,他曾是袁崇煥的直系下屬、吳三桂的
近日,一位兄弟聯繫上了小編謝歡,他說:“我叫謝相保,南陽東謝營村人,後來考取華中師范大學,被分配到湖北荊門龍泉高中。一直到退休,曾教出省狀元,叫鄭輘驍,我也曾想在95年調回去,想多培養更多的家鄉人。”
韓增豐生於1916年。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冀西遊擊隊第三大隊長、八大隊三中隊長、平井獲游擊隊支隊長,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游擊第二大隊隊長。1943年壯烈犧牲,時年28歲。韓增豐是一個鮮為人
中國從不缺少這樣的現象,就是當你取得某一件物品後,便可以擁有號令很多人的資格,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兵符,只要手中有這個物品,便可以隨意調遣軍隊,比官職、軍銜都管用;還有就是金庸小說中的屠龍寶刀,正所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首詞隨著《三國演義》小說的流行,可謂是老少皆知。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歷史小說,今天開始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歷史上真實的三國,真實的
宗喀巴大師(1357~1419),藏族歷史上偉大的精神領袖,青海湟中人,藏傳佛教格魯派創立者、佛教理論家。宗喀巴被藏族人尊稱為"第二佛陀",同時也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轉世,他還有一個尊稱:傑·仁波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