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劉邦如何完成實力逆轉,逼迫項羽烏江自刎呢
Posted 楚歌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楚漢之爭,劉邦如何完成實力逆轉,逼迫項羽烏江自刎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楚漢之爭,劉邦如何完成實力逆轉,逼迫項羽烏江自刎呢
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是一場以弱勝強,逆轉而來的勝利。在初期,劉邦佔據下風,卻在兩軍相持階段,完成實力逆轉,最終取勝。
下面先了解整個楚漢戰爭的全貌。太祖曾提出抗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大體分為進攻防禦、對峙相持和反攻退卻三個階段。
一、楚漢之爭的三大階段
楚漢相爭基本像太祖所說的三個階段,隨著力量的對比而變化發展。其三個階段大體如下:
1.進攻防禦階段(公元前206年-205年)。
劉邦採用韓信策略,還定三秦,趁項羽深陷齊國之際,以為義帝發喪的名義,裹挾諸侯56路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打到項羽的老巢彭城。
項羽緩過神,率領三萬精兵,出其不意殺回彭城,大敗劉邦,一路向西追到了滎陽附近,在京索一帶被劉邦阻擊,止住了楚軍的進攻勢頭。
京索之戰標誌著戰爭由對攻進入防守相持階段。
2.對峙相持階段(公元前205年-203年)。
劉邦和項羽在滎陽一帶展開長達兩三年的對峙,起初,劉邦佔據下風,多次被項羽擊敗,一度丟失滎陽和成皋,陷入被動,不得不深溝壁壘,避免與項羽進行正面決戰。
但劉邦守正出奇,想方設法增強自己的實力,削弱項羽的勢力。隨著韓信斬殺項羽大將龍且及其二十萬精兵,彭越頻繁騷擾項羽後方導致其兵疲糧少,劉邦慢慢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
但劉邦唯一忌憚的是項羽手中的人質——自己的老爸和老婆。他先後派出頂級說客陸賈和侯生,以與項羽講和的名義,換回人質,簽訂了鴻溝協議,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
鴻溝協議標誌著戰爭由相持進入決勝階段。
3.反攻決勝階段(公元前203年-202年)
鴻溝協議使項羽失去了最後的籌碼。在張良和陳平的勸說下,劉邦撕毀協議,揮師東進,一路猛追,但因韓信、彭越失信,被項羽打的大敗,不得不深挖戰壕,固守不出。
與此同時,劉邦采納張良建議,與韓信、彭越約定共分天下,合力攻打楚軍。最終,在韓信的統籌下,漢軍七十萬大軍在垓下,將項羽十萬大軍重重包圍,並輔以四面楚歌的攻心計,瓦解楚軍鬥志。
在絕望之際,項羽僅帶八百多壯士突圍,最終僅剩二十八騎跟隨他到烏江邊。由於大勢已去,項羽不顧烏江亭長的勸諫,自刎而亡。
項羽烏江自刎標誌著楚漢之爭結束,劉邦勝出。
二、在對峙相持階段,劉邦如何實現逆轉?
縱觀整個楚漢戰爭,前期項羽佔據上風,劉邦處於下風。但隨著時間推移,相持狀態被打破,雙方實力出現逆轉,劉邦主宰了整個戰爭的走向。
所謀在勢,勢之變也。我強則敵弱,敵弱則我強。傾舉國之兵而伐之,不如令其自伐。勇者搏之,不如智者謀之。以力取之,不如以計圖之 。
大意就是,趨勢的變化在於雙方力量的變化,我方變強,則敵人就變得相對弱小;敵人變弱,則我方就變得相對強大。弱敵之策在於使其內亂,與敵人對抗要鬥智不鬥勇。
劉邦集團深諳此道,在相持階段,除了蕭何穩定的糧草供應外,屢出奇策,完成了優劣勢轉換,使項羽陷入被動而兵敗自殺。
1.策反英布。
英布本是項羽手下猛將,深得項羽信賴和倚靠,也是唯一一個被項羽裂土封侯的屬下,後來兩人產生隔閡。
漢二年,齊王田榮畔楚,項王往擊齊,徵兵九江,九江王布稱病不往,遣將將數千人行。漢之敗楚彭城,布又稱病不佐楚。
公元前205年,英布稱病拒絕隨行項羽,向北討伐齊國,並在彭城之戰觀望不動,這成為英布與項羽的心結。
這被劉邦敏銳察覺到,派出說客隨何策反了英布。一來剪除了項羽羽翼,二來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2.離間楚軍。
公元前204年,楚漢在滎陽相距一年有余,項羽屢次破壞劉邦糧道,迫使劉邦求和。而亞父范增識破劉邦的緩兵之計,勸諫項羽猛攻。
漢王患之,乃用陳平之計,予陳平金四萬斤,以閑疏楚君臣。
劉邦招架不住項羽的進攻,採用陳平的離間之計,離間了項羽與亞父范增、大將鍾離眜的關係,使得范增一怒之下離開項羽,剪除了項羽第一智囊,使項羽在勇猛的路上越走越遠。
3.堅壁不出。
項羽的勇猛,千古無二,與他鬥勇基本必敗無疑,唯有鬥智方能取勝。劉邦在正面戰場多次被項羽擊潰,陷入被動局面。惹不起但躲得起。這就如司馬懿對諸葛亮,打不過就想辦法和你耗。
袁生說漢王曰:“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漢常困。願君王出武關,項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皋閑且得休。使韓信等輯河北趙地,連燕齊,君王乃複走滎陽,未晚也。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複與之戰,破楚必矣。”
劉邦一個不知名的謀士袁生,提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奇策。漢軍南出武關,開辟楚漢新戰場,深溝壁壘,吸引並牽製項羽主力。一面使滎陽一帶漢軍得以休整,一面為韓信北伐爭取戰略時間。
一旦成功,漢軍將完成對項羽的北面合圍,楚軍只能分兵應對,間接削弱楚軍戰鬥力,形成多對少的戰場優勢。
袁生的計策,戰略高遠,使劉邦開始掌握戰爭主動權,在保存和增強自己實力的同時,牽住了項羽的牛鼻子,使項羽只能亦步亦趨,無力發起有侵略性的正面進攻。
4.戰略合圍。
正如袁生所說,韓信北上,一路破趙、降燕、滅齊,在完成對項羽北面合圍的戰略布局外,還在齊國消滅了項羽二十萬精銳部隊,使得項羽大為震恐。
當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往來苦楚兵,絕其糧食。
同時,劉邦支持彭越,頻繁騷擾項羽後方,截斷楚軍糧道,燒毀楚國糧倉,造成項羽糧乏兵困,無力在正面戰場發起進攻,也完成了對項羽的南面合圍。
自此,劉邦完成了對項羽的北面、西面和南面的戰略包圍,東面是大海,使得項羽退無可退,成為困獸之鬥。
策反英布和離間楚軍屬於弱敵之策,堅壁不出和戰略合圍屬於強己之策。劉邦通過弱敵強己,完成了形勢逆轉。
三、結語
在楚漢相持階段,看似兩軍實力旗鼓相當,實際上卻如前面所講,雙方實力已經發生逆轉,項羽實力一落千丈,已然無法與劉邦對抗。
只因項羽手握人質,使得劉邦不敢輕舉妄動。通過鴻溝協議,劉邦以極短暫的休戰,換回了家人,再無後顧之憂,放開手腳直接開乾。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
在決勝階段,劉邦聯合諸侯大軍,在垓下將項羽團團圍住。單從兵力對比來看,項羽只有十萬,而韓信一人就領兵三十萬,再加上劉邦、彭越和英布的四十萬兵馬,這是一比七的懸殊對比。
再從鬥志來看,漢軍圍而不攻,以四面楚歌的攻心計瓦解楚軍鬥志,鬥志衰敗的楚軍如何敵得過鬥志昂揚的漢軍?實力懸殊且兵無鬥志,項羽必然失敗。
相关参考
翻開歷史的畫卷,你會發現很多重大事件,往往都會與酒相伴。酒能毀人亦能成人。古往今來,人與酒之間創造了很多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在漢高祖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風雲激蕩的楚漢之爭中,就有一場至關重要的酒宴,便是
秦朝末年,豪傑並起,項羽於巨鹿之戰中擊敗秦軍主力,徹底推翻了秦朝這個大一統王朝。隨後,項羽開始分封諸侯。劉邦因不滿項羽所為,任用各路賢明之人,開始了同項羽的戰爭,楚漢戰爭由此打響。隨後,在張良、蕭何、
項羽找劉邦單挑,劉邦用8字懟他,流傳了2000多年,成很多人口頭禪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楚漢爭霸時期一定是最精彩的一段歷史。劉邦出身平民,身邊圍繞的也都是一些酒肉朋友,但是劉邦卻帶著這些酒肉朋友奪得了天下。西楚霸王項羽是貴族出身,他天生神力可抗巨鼎,武藝可謂是古今
這是司馬遷筆下唯一近乎完美而超凡入聖的人物。楚漢之際,那麽多人物在司馬遷筆下猶如閃亮的巨星一樣,被永遠的高掛在歷史的天空中。然而,他們鮮明的形象裡缺點也表露無遺。項羽剛愎自用,劉邦心黑手狠,蕭何貪戀權
文/朱勛兩漢之交,綠林軍與劉秀所在的舂陵劉氏的關系因為史書的貓膩,被寫得亂成了一鍋粥。朱勛抽絲剝繭,還原更始政權上自皇帝劉玄,下至綠林與舂陵劉氏的各種分合,澄清史書給劉秀憑空加上的「”王霸之氣”。在古
文/朱勛兩漢之交,綠林軍與劉秀所在的舂陵劉氏的關系因為史書的貓膩,被寫得亂成了一鍋粥。朱勛抽絲剝繭,還原更始政權上自皇帝劉玄,下至綠林與舂陵劉氏的各種分合,澄清史書給劉秀憑空加上的「”王霸之氣”。在古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說法,歷來是爭議不斷,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項羽寧可自刎烏江也不願過江東呢?項羽,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人(今江蘇宿遷),秦
秦國自統一後由於秦始皇及二世極大得消耗民力,導致天下的百姓在戰亂後無法得到基本的休養。天下苦秦久矣。在秦二世與奸相趙高的共同作用下,最終引爆了秦末的農民起義,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起義軍揭竿而起一時間各地紛
秦國自統一後由於秦始皇及二世極大得消耗民力,導致天下的百姓在戰亂後無法得到基本的休養。天下苦秦久矣。在秦二世與奸相趙高的共同作用下,最終引爆了秦末的農民起義,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起義軍揭竿而起一時間各地紛
受電視劇的影響以及後世人詩歌中對項羽的追捧,我們一直都認為項羽不過江東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帶著江東八千子弟兵反秦。但是在楚漢爭霸中項羽為首的楚軍卻全軍覆沒導致他孤身一人,因此他覺得愧對江東的父老,在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