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年間出現大饑荒,卻沒有人造反,當時政府用了什麽辦法

Posted 百姓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光緒年間出現大饑荒,卻沒有人造反,當時政府用了什麽辦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光緒年間出現大饑荒,卻沒有人造反,當時政府用了什麽辦法

1875年,年僅5歲的光緒皇帝在太和殿繼位,成為清王朝定都北京後第9位皇帝。

然而也是這一年,天下久旱無雨,再加上水利不興,以至田地顆粒無收,糧食絕產,百姓無以為食,只能剝樹皮,挖草根充饑。

百姓的忍耐,並沒使乾旱結束,反而愈演愈烈。到1878年,旱災空前,餓殍遍地,再加上瘟疫四起,整個國家一片慘烈。

按說在封建王朝,天災人禍往往會有人造反,比如歷史上的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等,都是被逼無奈,才揭竿而起的。

同時,此時吏治腐敗,沉重的稅賦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又才結束了長達13年之久的太平天國起義,再加上外國強敵環伺。總之,清王朝已如一艘行將就木的破船。

然而,讓人奇怪的是,遭遇了千年難遇的旱災,清廷又無錢賑災,那時候災民卻無人造反,這是怎麽回事呢?

這場災難由於在1877年和1878年最為嚴重,而1877年是丁醜年, 1878年是戊寅年,因此後人將這場災難,稱為“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前後長達4年之久,受災面積之廣,餓死人數之多,時任山西巡撫的曾國荃曾評價說 “二百餘年未有之災”。他還在奏議中描述道:“赤地千有余裡,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禍奇災,古所未見。”

據一些地方縣志記載,從旱災開始,百姓起初“饑黎鬻妻賣子流離死亡者多”,既而“饑者掠人食”。再到後來“既無可食之肉,又無割人之力”,這種種的記錄,都詳實地記錄下了當時的慘狀。

當然,天災的背後往往伴有人禍。有哪些人禍呢?

一是賦稅太重。

清朝末年,國庫虧空,割地賠款之外,還要鎮壓太平軍等。這些無不需要錢,所以苛捐雜稅非常多。風調雨順的年景,百姓尚且剛夠溫飽,更不要說旱澇災害的情況了。

二是政府允許種植鴉片。

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鴉片貿易已經變得合法化。大量白銀外流,讓清政府認識到,與其白白被洋人賺錢,還不如讓鴉片本土化,所以默許百姓種植鴉片。

由於種植鴉片“其利十倍於種稻”,因此各地百姓紛紛改種鴉片,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產,百姓都需要購買糧食度日。

三是倉儲制度弱化。

在封建王朝中,天災人禍時有發生,為了應對災荒年景,都會在各省、州、縣等設立糧倉,從採買糧食,管理糧倉等都有一套極完備的制度。

不過,到了清朝末年,倉儲制度日益衰弱。主管的官員,趁著混亂不僅不能及時添補糧食,反而侵吞、變賣倉庫中本就不多的糧食。以至“丁戊奇荒”發生後,各地糧倉竟無以賑災。

國庫無錢,糧倉無谷,百姓先尚且剝樹皮食草根,後來無可食之物,便把小石磨粉或食觀音土,最終腹漲而死。

老百姓當時幾乎已經饑餓到極點,而且災禍還主要是人禍造成的,可是為什麽,老百姓卻沒有造反呢?

一是設卡防止流民。

當時,由於饑餓,流民四起。一些百姓為了生存,為匪為盜,甚至公然於大街上搶奪。清廷為了防止流民暴動,發動起義,在各地設卡,不許流民四處流竄,以達到穩定局勢的結果。

二是士紳們自覺義賑。

當時,清廷已經窮困不已,賑濟完全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緩解災情。

就在清廷無以應對之時,各地士紳紛紛自覺義賑。並且一改往昔坐在家裡等災民上門的行為,而是帶著糧食財物,深入到災情最為嚴重的地方去開粥棚等。

這種做法,極好地緩解了社會矛盾,降低了百姓起義的幾率。

三是宣揚“強國務必製夷”

當時,還有不少外國傳教士加入賑濟行列。

不過,政府和士紳們一起宣揚,這些災難的發生,是列強帶來的。沒有列強的侵略,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件。

災民們接受了這樣的思想,認為外國傳教士們賑災是心懷叵測,寧願餓死,也不肯接受他們的救濟。

可以說,正是因為當時士紳們一方面賑災,一方面宣揚“製夷”,也就相當於把矛盾轉移到洋人身上。這樣,從某種意義上說,增強了國家的凝聚力。因此,造反的事情,就很少發生了。

(參考史料:《丁戊奇荒:光緒初年山西災荒與救濟研究》等)

相关参考

這不是馮小剛的電影,等蔣介石看完外國人拍的大饑荒彩照,雙腿哆嗦起來

《1942》這部電影許多人都應該看過,電影中發生的大饑荒也的確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件。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大旱,夏秋兩季絕收。旱後又遇蝗災。據估計,1000萬眾的河南省,有300萬人餓死,

為什麽戰國名士雲集,卻沒有人投靠周天子

戰國時期,群雄紛爭、百家爭鳴,各大諸侯國為了自己的野望明爭暗鬥不斷,在這個雲譎波詭的時代裡,各國謀臣名將紛紛閃亮登場,在政治、軍事、外交舞台鬥爭中大顯身手,留下千古傳奇,比如齊之晏殊、秦之商鞅、燕之樂

看古代過冬神器

硯台下空的地方放蠟燭。清朝光緒年間的「保溫飯盒」古人用的「暖寶寶」冬至之後,光臨南京的寒流一波接一波。當我們還在為是否供暖爭論時,不妨先走進博物館,看看古人是如何過冬的。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收藏的

看古代過冬神器

硯台下空的地方放蠟燭。清朝光緒年間的「保溫飯盒」古人用的「暖寶寶」冬至之後,光臨南京的寒流一波接一波。當我們還在為是否供暖爭論時,不妨先走進博物館,看看古人是如何過冬的。在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收藏的

武衛軍到底擁有多少兵力,爲何能夠直接架空了光緒皇帝

在清朝統治的後期,清朝軍隊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例如湘軍、淮軍等等。到了庚子戰爭之前,又出現了著名的武衛軍。當時,武衛軍兵強馬壯,慈禧太后就是依靠這支武裝力量,才能夠直接架空了光緒皇帝。那麼,武衛軍到底

日本人看到了什麽

日本和中國的往來,從秦漢時期就開始了。但古代的日本,在中原王朝的眼中,不過是蠻夷小邦,不值得過多的重視。這一點也可以從唐朝時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中一窺究竟。公元630年,為向大唐學習,日本派出第一支遣唐

歷史上的“酷吏年代”,有多可怕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黑暗的年代,史稱“酷吏年代”。大家都人心惶惶,忐忑不安,不知什麽時候就會無緣無故入獄被殺。那些小人們,為了升官發財,四處誣陷。因此遭殃的不知凡幾。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會發生如

乾隆年間,三條巨龍在太湖搏斗,一書生因此大發橫財

龍是我國的四大神獸之一,和麒麟、鳳凰、神龜齊名,縱觀我國的正史野史,你會發現,里面有不少對龍的記載,似乎龍是一種真正存在的物種。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卻沒有龍的化石出現,似乎龍又只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究竟

乾隆年間,三條巨龍在太湖搏斗,一書生因此大發橫財

龍是我國的四大神獸之一,和麒麟、鳳凰、神龜齊名,縱觀我國的正史野史,你會發現,里面有不少對龍的記載,似乎龍是一種真正存在的物種。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卻沒有龍的化石出現,似乎龍又只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究竟

當年雷峰塔突然坍塌後,專家在塔底究竟發現了什麽

雷峰塔倒,白娘子才可以從雷峰塔中走出來,和自己的兒子許士林相認,一家團圓。這可能是很多人關於雷峰塔最初的印象,當然,中國古典四大傳說之一的《白蛇傳》讓雷峰塔這座古刹家喻戶曉,但是,的的確確,它確實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