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仁義的開國皇帝,稱帝後沒殺一個功臣,還讓他們安享晚年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最仁義的開國皇帝,稱帝後沒殺一個功臣,還讓他們安享晚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仁義的開國皇帝,稱帝後沒殺一個功臣,還讓他們安享晚年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很多開國皇帝在登基後,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會打壓功臣,甚至殺死他們。雖然做法很殘忍,但不得不說,身為帝王,江山基業是最重要的,這樣做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過,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位開國皇帝,他在稱帝後卻沒有濫殺一位功臣,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
眾所周知,趙匡胤的江山並不是靠起義打下來的。他原本是後周大將,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時,他因屢建戰功,深得柴榮的信任。柴榮病重後,更是將他升為殿前都點檢,這讓趙匡胤成為了禁軍的最高統帥,也為他日後奪權奠定了基礎。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之後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或北宋。
剛上任的趙匡胤並沒有急著鏟除對自己有威脅的人,而是聽取了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建議,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當然,接下來就是穩固超綱的問題了。趙匡胤再次召見趙普,問他如何讓北宋可以長久的存在,趙普便建議他“削兵權”。要知道,五代十國的混亂時代,就是因為兵權太分散導致的。但趙匡胤並不想對自己的老部下趕盡殺絕,便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謀。
公元961年,趙匡胤將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喝酒,酒興正濃時,他突然屏退了所有下人,並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一臉憂愁的開口:“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我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因為我一直念及著你們的功德,天天睡不好覺。”石守信等人驚慌失措的詢問原因,趙匡胤才說:“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聽出了趙匡胤的意思,急忙叩頭說:“天命已定,無人敢有異心”。趙匡胤繼續開口:“你們雖無異心,若有天你們的部下為你們黃袍加身,恐怕也由不得你們了。”
這句話令石守信等人驚出一身冷汗,急忙問趙匡胤:“臣等該如何做?”趙匡胤趁機說:“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多購置一些良田美宅,回老家安享晚年,這樣君臣之間,再無猜疑,不是很好嗎?”到此時,石守信等人用於明白了趙匡胤的意圖,但也再無回旋余地,只得紛紛交出了自己的兵權。這便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趙匡胤兩次“杯酒釋兵權”,既避免了流血事件的發生,還順利將禁軍大權牢牢的抓在了自己的手裡。而對石守信那些人,他也很守信的讓他們安享晚年。從這方面來說,趙匡胤可以算是最仁義的一位開國皇帝了。對此,你如何認為呢?
相关参考
前面提到,真正意義上的魏國是曹操所建立,曹丕稱帝後,魏國取代東漢成為一個朝代意義的王朝。按照這種定義,魏國的歷史可以從通常概念上的時間往前推七年。換而言之,曹操所建立的諸侯國可以稱之為魏國,曹丕稱帝後
摘要:朱元璋對陳遇毫無猜忌之心,反而對其禮敬有加,並非是沒有原因的。陳遇才識出眾,屢立功勛,又能嚴守機密,是他能夠深得朱元璋信任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其聰明之所在。他仁善厚道,直率敢言,讓朱元璋看到了他的
歷朝歷代的建立,都是在血腥之上的,隨之而來的就是開國功臣也是有很多,今天給大家講的就是唐朝的一位開國功臣的事情,可以說,唐朝的創立他的功勞非常的大,但是也是因為他自己的口無遮攔,成為了唐朝第一個被皇帝
歷朝歷代的建立,都是在血腥之上的,隨之而來的就是開國功臣也是有很多,今天給大家講的就是唐朝的一位開國功臣的事情,可以說,唐朝的創立他的功勞非常的大,但是也是因為他自己的口無遮攔,成為了唐朝第一個被皇帝
自古以來最是無情的就是帝王之家,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國古代早已有著許許多多開國皇帝殺大功臣的例子,最有名的莫過於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殺韓信,還有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殺胡惟庸還有藍
自古以來最是無情的就是帝王之家,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國古代早已有著許許多多開國皇帝殺大功臣的例子,最有名的莫過於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殺韓信,還有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殺胡惟庸還有藍
諸葛亮建議劉備稱帝,但有三人表示反對,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導語:相信在很多朋友的印象里,三國時期的劉備就是一個仁義之君。儘管家境貧寒但志向遠大,天下大亂後投軍報國,也獲得了一定的功勛。劉備掌權之後善待百姓
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來自封建帝制的倒臺,又經歷了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很多人曾經有疑問,日本有那麼難打嗎,爲何抗戰能持續14年這麼久。甚至經常有人說,我們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淹了他們。但當戰事真的來臨,現
曹操說:「”若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個話並沒有太多的誇張之處。盡管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雄才大略,但是東漢在進入中期以後,皇權就漸漸旁落,外戚與宦官各自掌握了龐大的權力,並且雙方經常展開
李自成忽視了另外一些重要的問題,這就是:江、淮以南地區,還有五十萬明軍沒有放下武器;各地的地主豪紳正在激烈地反抗;特別是東北地區,後金(這時已改國號大清)貴族正在虎視耽耽地要進軍關內,奪取中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