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進士程昌、程啟充
Posted 孺人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進士程昌、程啟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進士程昌、程啟充
安徽祁門縣軍籍程昌登科錄
憲伯坊位於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胥嶺鄉六都村口,高8.8米,寬7.16米,紫砂岩石質地,為四柱五樓門樓式。正面上額刻“大憲伯”三字(古時,按察使負責提點刑獄公事,又稱“憲臣”,“伯”是一種尊稱),下額刻“四川按察使程昌”,背面上下額分別刻有“縷衣”、“戊辰進士程昌”字樣。此坊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為縣重點文物保護部門。
憲伯坊,又名“程昌牌坊”,坐落在祁門縣胥嶺鄉六都村東和溪之畔,與“和溪”橋相鄰。
六都,古稱善和裡,曾有“小小祁門縣,大大六都村”之稱。由於善和程氏敦儒崇教,鼓勵本族子弟上學入仕,並采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因此,由科舉入仕者不計其數,明代四川按察使程昌便是其中之一。
程昌,字時言,號和溪,生於成化十一年(1475),卒於嘉靖三十年(1551)。少時從學於其兄程杲,後又受業於樂平程楷,正德三年(1508)春中進士,正德八年(1513)升任山西道監察禦史。當時福建沿海海寇猖獗,民受其害。於是受命巡按福建,恩威並用,平息了海賊。正德十三年(1518)奉命兼管雲南、四川、陝西諸道之後,又屢建功績,嘉靖六年(1527)升四川按察使,兼提督學政,以德治蜀,不事刑法,使其所轄境內安然無患。晚年閉戶修書,著有《竇山公家議》、《大學古本注釋》、《四書注釋》等多部著作及詩文。
為表彰其宦績,於明代嘉靖年間建立了這座古坊。古坊為四柱三間五樓式,紫砂岩石質地,正面上額鐫有“大憲伯”(古時,按察使負責提點刑獄公事,又稱“憲臣”,“伯”是一種尊稱),中額鐫有“四川按察使程昌”,反面上額鐫有“繡衣”,下額鐫有“戊辰進士程昌”字樣,柱與額枋等構件上刻有鏤空浮雕,裝飾著龍鳳花鳥圖案,坊高8.8米,寬7.16米,高大雄偉,古樸豪放,是祁門縣現存惟一的一座大型石坊,彌足珍貴。
六都村位於祁門縣城北7.5公里。古設善和鄉。今隸屬胥嶺鄉。整座村子坐北朝南。西,北、東三面是蒼翠的山林,在此發源的閩江向東南蜿蜒流去,一百多幢房屋就坐落在青山綠水環抱之中。從村口伸向村外的數百米距離內,巍立著三座巨大的明代石牌坊。緊貼村前的一條溪流上架著一座古樸的石拱橋。橋北是高8.8米、寬 7.16米的憲伯石坊,是三座之中最著名者,屬青石結構,為四柱五樓門樓式。正面上額刻“大憲伯’三字,下額刻“四川按察使程昌”,背面上下額分別刻有“縷衣”、“戊辰進士程昌”字樣。此坊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為縣重點文物保護部門。橋南是一座磚瓦亭,上書“善和亭”三字。溪流南岸是一條緊貼溪水的河岸膳,上面一排桃花樹,村人稱它“桃花膳”。每年暮春季節,桃花盛開,綻滿枝頭。映紅著清澈的流水,千百遊魚翕忽往來,景色奇妙異常。村口西邊,有一座低山,叫前山。山上有一古寺,建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乃南宋初宰相汪伯彥的外孫程伯原所建,用以奉母,故名“報慈庵”。寺中青燈古佛,竹影松風,處之令人俗念全消。
六都村自唐宋以來,人才輩出。僅明代這裡就有程泰、程宏、程昊、程杲、程昌等五人中進土。程泰在廣西省任布政使時,曾參加中越邊境談判,勘定邊界。甫宋理宗時的武狀元程鳴鳳也是六都人。由於人才輩出,這座村子在歷史上就曾修過三次村志《善和鄉志》,現光緒志存安徽省圖書館,明弘治志存黃山市博物館。村志中載有“善和十景”:竇峰五桂、綠袍萬松、日山曉晴、月山晚霽、和溪桃浪、珠浦板橋、報慈古柏、傍雲修竹、梧岡書院、蘭峰文筆。明英宗時當過戶部郎中的江蘇詩人卞榮曾遊歷過六都村,井寫有十首“善和十景”詩。
四川嘉定州民籍程啟充登科錄
程啟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三年進士。除三原知縣,入為禦史。嬖幸子弟家人濫冒軍功,有至都督賜蟒玉者。啟充言:“定製,軍職授官,悉準首功。今幸門大啟,有買功、冒功、寄名、竄名、並功之弊。此皆壞祖宗法,解將士體,乞嚴為察革。”帝不能用。十一年正旦,群臣待漏入賀,日晡禮始成。及散朝,已昏夜。眾奔趨而出,顛仆相踐踏。將軍趙朗者,死於禁門。啟充具奏其狀請帝昧爽視朝以圖明作之治都督馬昂進妊身女弟啟充等力爭。既又極陳冗官、冗兵、冗費之弊,乞通行革罷。帝皆不省。以憂歸。世宗即位,起故官,即爭興獻帝皇號。嘉靖元年正月郊祀方畢,清寧宮小房火。啟充言:“災及內寢,良由徇情之禮有戾天常,僣逼之名深乖典則。臣謂不正大禮,不黜邪說,所謂修省皆具文也。伏望陛下仰畏天明,俯察眾聽,親大臣,肅庶政,以回災變。”報聞。尋出按江西。得宸濠通蕭敬等私書,欲亟去孫燧,給事中汪應軫訟守仁功,言:“逆濠私書,有詔焚毀。啟充輕信被黜知縣章立梅捃摭之辭,複有此奏,非所以勸有功。”主事陸澄亦為守仁奏辨。禦史向信因劾應軫與澄。帝曰:“守仁一聞宸濠變,仗義興兵,戡定大難,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議。”帝從太監梁棟請,遣中官督南京織造。啟充偕同官及科臣張嵩等極諫,不納。啟充素蹇諤,張璁、桂萼惡之。會郭勳庇李福達獄,為啟充所劾,璁、萼因指啟充挾私,謫戍邊衛。十六年赦還。言者交薦,不複用,卒。隆慶初,贈光祿少卿。
(選自《明史·程啟充傳》)
壽鳳山程公序
鳳山先生諱端,字表正,姓程氏,別號鳳山。蜀之嘉定人也。今年辛未,閱春秋七十矣。其配孫氏,亦嘉定著姓也。今年辛未,閱春秋七十矣。其子以道作三原詣予曰:啟充之父今年正月二十一日誕期也。啟充之母今年十二月十九日誕期也。啟充羈棲一官,無能稱壽,惟吾子圖之。某若曰以道而知人子壽親之大乎?夫人子之壽親也,顯親為上,其次悅親,其次養親,其次榮親,其次逸親。逸親者,力可能也。榮親者,貴可能也。養親者,富可能也。悅親者,賢可能也。吾聞鳳山先生有六德焉。成親之謂孝,撫孤叔之謂友,散財焚券之謂義,不禦紈綺車馬之謂儉,面析人過之謂忠,善誨以道兄弟之謂慈。以道而能體之,上以奉君,下以X民,旁以宅僚友,近以持身,遠以范俗,其道具舉,不進於顯者,未之有也。故力者足以壽親之體,富者足以壽親之業,貴者足以壽親之官,賢者足以壽親之心,聖者足以壽親之道。壽親之道則與日月爭光,天地同久矣。是固以道之所宜務也。
三原縣知縣程君去思記(明)呂 楠
君諱啟充,字以道,四川嘉定州人,舉正德戊辰(1508)進士,出知三原。君授氣清粹,載履端修,幼學尚書,沉潛淵奧。四代之政,克暢其會。厥既蒞縣,行之以忠。拯扶孤困,鹹使有攸。猛捍奸頑,痛懲罔假。力正婚喪,繩之以禮,罔俾大汰。下車一年,女無愆期。僧道四食,民死弗召。若有服飾逾數,並論以法。督率髦士,濟濟有蒸。政聲旁行,上官歸高,他有疑詞重犯,多下君所,鹹與平明。君又能悉采民瘼,條上上官,錘獲許允。通移闔府,澤及異邦。官雖專縣,實若郡守。三載考績,帝用明徵。;未洽期年,土思於庠,農思於野,商賈思於市。 !
初,予直史館,鄉人來京,谘訪君政,獲聞數事,甚驚畏焉。既病還山,邂逅見君,,鹹曰無之。乃歎曰: “人惟無美,有則美皆歸焉。越既棄縣,民心滋慕,非種德胡能致是1”乃遂告三原人曰:百爾君子,勿用憂思乙今天子陟黜臧否,程君不為給事,必為禦史,上以輔德,下以振紀。惠之所溢,被此多方,非直一三原也。三原人曰:#是吾入朝夕翹首者。”
於是致仕同知張尚文,典膳李道源,義官晁慧,耆民陳鉞、梁濟、杜宗學輩,而刻諸他山之石,以告將來。正德丙子(1516)季夏。
(抄自北京圖書館善本部藏嘉靖三十四年(1555)於德昌刻本《涇野先生文集》卷十四) 。
明敕封孺人程母孫氏墓志銘 明 呂 楠
孺人諱某,字真姐,蜀嘉定之安谷孫公女也。孫公名文政,以行稱長者。其兄臨潼
先生緝學苦操,兩典萊蕪、臨潼教事。孺人幼從臨潼先生習《女誡》焉。
年十八,歸鳳山程翁。王母任夫人性嚴厲,諸婦晨夕陳說家務,即忤意叱罵笞辱之。獨孺人侍,言無不從,時撫孺人背曰,·。此婦他的能大吾門戶也。”任夫人棄世,孺人喪祭以禮,無或怠忽。遺姑三叔二,上下八九歲。諸姑叔侍孺人如母,孺人撫之,皆如王母生時。長為之婚嫁,或脫簪珥以備六禮焉。
鳳山翁遭家中衰,遠服賈客,遊滇、廣、邛、侖、松、濰。孺人承事家政,內外有條,鄉間戚黨稱賢焉。至中年,遂能潤屋。鳳山翁以後嗣未廣,多蓄妾媵。孺人分處歡浹,終始不渝,事鳳山翁如嚴賓,翁亦木強,無所狎邇。凡諸取給,言下輒辦,無弗當翁意者。而又將順施與,雖費而財不困。
生九男子,其八天。年四十一時,夢長蛇由右鄰入中寢,張目吐舌,蜿蜒相向。孺人驚,遂生監察禦史啟充。禦史兒時多疾,孺人保護備至。每嬉遊少縱,則痛加懲艾。一日患疹,出如貫珠,醫人望之,怖懼震駭。孺人焚香籲天,香忽躍起三尺許,火光四裂,旋複入爐中。佔者以為祥。稍長,就遣外傅,訓督甚切,夜亦寡寐,紡績咿唔之聲,或並至達旦。
其綜理內政,家仆數百,小大鹹若。雖雞豚聞其咳唾,亦昂首躍然,如聽命語。鄉人有饋自鶴雛者,孺人收育之,歲餘飛去。一日,兩白鶴繞空來飛,銜雙鱗委諸中堂。人以為孺人慈惠所感。恭儉仁愛,不待勉求。一布裙,數十年無補綴。粒米束薪,保之如弗勝。撫二弟無;異己出,諸從兄子亦概視之如子矣。
禦史領甲子(1504)鄉書,乃命卒業成均,中戊辰(1508)進士,出知三原,使使迎養孺人。孺人辭不往,語使者以忠孝廉惠。三原之人至今猶能言之。壬申(1512)既得封,即朔望偕鳳山翁稽首三祝,宣諭子弟。故諸子弟皆事家人生業。及禦史在內台,遣家僮往視,則答曰: “老身寢食,仰荷國恩多矣。禦史非顧家官也。”歲丁以1517),禦史以病得告,抵嘉定,遂構天樂堂,鳳山翁與孺人以家政畀之。居無何,鳳山翁卒。孺人執喪甚哀,兒女繞膝諫止,不聽。
今上登極,禦史猶病臥。孺人促裝戒行曰: “幸際明時,無以老身不死, 匕負朝廷。且守令新任,吏民無弗謁者,矧爾為內台官也。”禦史遂聽命而行。既抵京,得差巡按江西,是壬午(1522)夏也。秋八月二十一日,孺人偶疾作,昏聵不能言。時惟禦;史之妻安孺人在側,即叩首仰天,引刀割股,刃不絕筋,投藥跪進。孺人醒,乃召李側室之子啟允,啟元,及二張氏女,三孫價、侗、伯曰: 矗死生大數,不可逃天。為安孝婦少延吾數日。適見汝父,謂以明月初六日具舟來迎,是日吾將歸乎?”乃複寢食如常。時使安孺人在左右,不複求醫藥矣。九月初五夜三鼓,廳事隱隱如車馬聲,蹬道轟然,人跡上下,越六日果卒。比就斂,顏色如生。得年八十有一。卒之明年十二月十八日,合葬鳳山翁之墓矣,未銘也。至是禦史入京取勘合?請楠追銘之。楠與禦史為同年友,且厚,雖未登堂拜孺人,以其猶子之情事之者十有七年也,夫焉得辭乎?銘曰,
天命孔明,人性貴常。無言不語,無德不祥。有媛孺人,女德之經。鳳山克嚴,禦史有成。提甕鮑耦,主績鳴薑。斯風久淪,孺人載揚。九原冥冥,爾是用康。
(《涇野先生文集》卷二十四)
相关参考
當我們參觀考察一些古民屋的時候,經常會在一些規模較大的老建築廳堂上看到門額上懸掛著「進士及第」、「探花及第」「榜眼及第」甚至有時可以見到「狀元及第」的牌匾。此時大多數人心中都油然而升起崇敬之感,或讚歎
當我們參觀考察一些古民屋的時候,經常會在一些規模較大的老建築廳堂上看到門額上懸掛著「進士及第」、「探花及第」「榜眼及第」甚至有時可以見到「狀元及第」的牌匾。此時大多數人心中都油然而升起崇敬之感,或讚歎
袁崇煥傳01少年時代立志報效國家,萬歷四十七年考中進士明熹宗天啟二年,邊地山海關城樓巍峨雄壯,灰色的城牆像堅固的屏障屹立在北方。天空中鳥雲壓項,仿佛有一種肅殺的氣氛在彌漫着。城牆上,一個三十多歲的將領
同昌公主,本名不詳,生於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父親是被史書稱為「昏庸之君」的唐懿宗,母親則是被譽為「長安第一美女」的郭淑妃。同昌公主不僅從母親身上繼承了艷美容顏,而且性格溫順,多才多藝,琴棋
他剛考中進士,就被族長踢出族譜,30年後,人們才知老族長英明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人們對人的等級也是有所區分的,比如說「士農工商」的說法便是如此。由此也不難看出,倘若能夠通過科舉的考試獲得功名,並進入仕途的話,就會成為地位比較高的人。因此,倘若一個家族中出了
劉基,字伯溫,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朝元統年間進士。朱元璋起兵,劉陳時務十八策,受到重用。明朝建立後,諸如科舉、刑法、樂禮等大典,劉參預制定。朱元璋定都金陵,是劉基相的地;建造的宮殿,也是劉基相的地
開始認識袁崇煥,是從《明亡清興60年》,此後到過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崇煥故園,近距離感受古人生活過的時空。首先,袁崇煥是個明朝的有功之臣。年少之時,強烈愛國情結已根植內心深處,公元1619年中進士不久,
徐桐有名,不在別的,而在於庚子之變中,他上吊「”殉國”。徐桐,字豫如,生於1820年,漢軍正藍旗人,道光年間的進士,同治皇帝的師傅,歷任翰林院檢討、實錄館協修、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內閣學士、禮
徐桐有名,不在別的,而在於庚子之變中,他上吊「”殉國”。徐桐,字豫如,生於1820年,漢軍正藍旗人,道光年間的進士,同治皇帝的師傅,歷任翰林院檢討、實錄館協修、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內閣學士、禮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州(今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