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巴蜀之戰,為何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一步
Posted 疆域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滅巴蜀之戰,為何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一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滅巴蜀之戰,為何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一步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值得注意的是,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而對於戰國七雄之外的諸侯國,基本上都被戰國七雄給消滅了。比如韓國吞並了鄭國,趙國消滅了中山國,齊國消滅了宋國,楚國消滅了魯國等。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秦國來說,除了在戰國末期吞並山東六國之外,還在戰國中期吞並了巴國和蜀國。巴國和蜀國,主要位於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這也是該地區被稱之為巴蜀之地的重要原因。就秦滅巴蜀之戰,是指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國張儀、司馬錯等率軍攻滅巴(今四川東部)、蜀(今四川西部)的戰爭。就秦滅巴蜀之戰來說,可謂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一步。
一
首先,戰國中期,秦惠文王在位時,準備對外開疆擴土。對此,張儀認為應當先進攻韓國,進而一統天下。與此相對應的是,司馬錯則主張先消滅巴蜀。在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秦惠文王采納了司馬錯的主張,命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人率軍經金牛道(自今陝西勉縣向西南,越棋盤關進四川,經朝天驛往劍門關)攻打蜀國。在秦滅巴蜀之戰中,王親自率軍至葭萌(今四川劍閣東北)抵禦,兵敗遁逃,被秦軍殺死,蜀國滅亡。
隨後,張儀、司馬錯等人又率軍消滅了巴國,俘虜巴王。秦惠文王貶蜀王子弟為侯,以陳莊為蜀相,張若為蜀國守。並設立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慶北)。由此,對於秦滅巴蜀之戰,可謂非常順利,也即秦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麽激烈的抵抗,就成功吞並了巴國和蜀國這兩個大國。那麽,問題來了,從長遠來看,秦滅巴蜀之戰,對於秦滅六國有什麽幫助呢?
二
一方面,在秦滅巴蜀之戰之前,秦國的疆域並不遼闊,而通過吞並巴國和蜀國,秦國的疆域獲得明顯的增加,從而躋身戰國七雄的第一陣營。在秦滅巴蜀之戰前,秦國的疆域主要集中在今甘肅省、陝西省一帶,並包含了今山西省一帶的部分地區。在整體面積上,秦國遠遠不如當時的楚國,對比趙國、魏國、齊國等諸侯國,也沒有多大的優勢。
眾所周知,在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頻繁用兵,目的就是爭奪地盤,而地盤的擴大,意味著人口和耕地的增加,這直接關係到各個諸侯國的綜合實力。從這一角度來看,秦國消滅巴國和蜀國之後,不僅疆域擴張,還擁有了更多的人口和耕地,比如大家熟悉的成都平原,就是沃野千里之地,這帶來的糧食自然有助於秦軍的對外作戰。
三
另一方面,秦惠文王在位時,山東六國已經形成了針對秦國的合縱聯盟。因此,對於秦惠文王來說,如果繼續對韓國等山東六國用兵,勢必遭到諸侯國的聯合攻擊。周顯王四十七年(前322年),秦國發兵攻打魏國河內,佔領曲沃(今山西聞喜東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不久又攻佔韓國之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及義渠國之鬱郅(今甘肅慶陽)。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孫衍發動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
由此,在公元前318年,秦國遭到了魏國、趙國、韓國、燕國、楚國這五個諸侯國的聯合進攻。因此,到了公元前316年,秦國如果繼續攻打韓國,很可能會遭到更大的反擊。所以,秦國調整方向,先攻滅巴國和蜀國,不僅增強了自己的實力,也有助於避免山東六國針對秦國的聯合進攻。而暫時放緩對山東六國的擴張步伐,也會讓山東六國之間互相攻伐,從而給秦國帶來坐收漁翁之利的機會。
四
最後,在秦滅六國中,楚國可以說是最強的對手。而通過佔據巴蜀之地,客觀上有利於壓製楚國。
司馬遷在《史記·張儀列傳》中記載:秦西有巴蜀,大船積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餘裡。舫船載卒,一舫載五十人與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裡,裡數雖多,然而不費牛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關。扞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巴蜀之地處在楚國的上遊。在獲得巴蜀之地後,秦國大軍可以乘船攻打楚國,這降低了討伐楚國的成本,增加了攻打楚國的途徑。因此,對於楚國來說,在漢中之地和巴蜀之地相繼被秦國佔據的背景下,其都城郢已經是岌岌可危了。在秦國消滅巴國和蜀國之後,名將白起在秦昭襄王時期發起了鄢郢之戰,成功攻破了楚國都城郢,為之後消滅楚國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秦滅巴蜀之戰,無疑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重要一步。在坐擁巴蜀之地後,秦國的人口和耕地明顯增加,這支撐秦國發動了長平之戰等戰役。比如在長平之戰中,糧草匱乏成為趙國失敗的重要原因。反之,秦國則擁有相對充足的糧草支持。並且,正如司馬錯所言,巴蜀可從水道通楚,“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華陽國志·蜀志》)。基於此,秦國消滅巴國和蜀國,不僅是開疆擴土,也為秦朝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相关参考
親們都知道,戰國是謀士和名將的天下,我們看秦國之所以能夠掃六合奪取天下,就是因為謀士和名將夠多。說到對秦國一統天下做出最大貢獻的謀士,那么必然主推商鞅。商鞅對秦國有多重要?可以說沒有他為秦國變法,秦國
秦滅六國以後,秦國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呢?秦滅六國之戰即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并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之下,從公元前230年到
劉邦起兵西征時人馬不過數千,為何秦國打不過,反被其攻入關中呢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的農民起義不斷,而且已經被秦滅掉的六國紛紛開始復國。楚國後裔項羽、劉邦二人各自率軍展開對秦國的進攻,楚懷王與他們約定:誰先攻入關中,就由誰來做關中王。「”先入關中者為王”,講的
劉邦起兵西征時人馬不過數千,為何秦國打不過,反被其攻入關中呢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的農民起義不斷,而且已經被秦滅掉的六國紛紛開始復國。楚國後裔項羽、劉邦二人各自率軍展開對秦國的進攻,楚懷王與他們約定:誰先攻入關中,就由誰來做關中王。「”先入關中者為王”,講的
據歷史資料記載,長平之戰中秦國出動大軍40萬,趙國也派出了45萬大軍迎戰,可最終的結果是趙國被豬隊友趙括坑得不輕,大軍幾乎全部被坑殺,只有240名年幼的小卒被放回了趙國。此戰過後,趙國損失大軍45萬,
文:爭鋒文史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後期,齊國於公元前286年滅亡宋這一歷史事件給其他五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安與恐懼。秦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相約韓、趙、魏、燕四國大舉攻齊,並最終在燕趙之相樂毅的帶領下大敗齊國
文:爭鋒文史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後期,齊國於公元前286年滅亡宋這一歷史事件給其他五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不安與恐懼。秦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相約韓、趙、魏、燕四國大舉攻齊,並最終在燕趙之相樂毅的帶領下大敗齊國
在談到中國歷史時,秦始皇是繞不開的人物,兼并六國一統天下,是他讓中國開啟了大一統之路。而講到秦始皇又繞不開呂不韋,作為秦始皇的尚父,從他遇到庄襄王那一刻起,命運就與秦國緊緊聯繫在一起。他的出現對秦國有
早在赤壁之戰前後,魏延就投靠到劉備麾下。劉備入川時,魏延因為多次立下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到了公元219年,劉備攻下漢中,晉升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多年。由此,對於魏延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各國實力都沒有到壓倒其他六國,因此往往是國與國之間進行聯盟作戰,比如著名的三晉聯盟、秦楚聯盟、齊楚聯盟等等。當然也有單打獨鬥的戰例,比如一國以單獨的實力碾壓另一國,比如魏攻韓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