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名江、汝,力拔曹仁,聊一聊豪強出身的汝南太守李通

Posted 汝南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俠名江、汝,力拔曹仁,聊一聊豪強出身的汝南太守李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俠名江、汝,力拔曹仁,聊一聊豪強出身的汝南太守李通

西江月(楊慎)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塚荒台。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三國這段歷史相信人們都十分熟悉,其中一些人物也被人所熟知,然而還有一些人物可能知名程度要遜色一些。原因或許是沒有小說家為其揚名,或許是對歷史推進的影響力有限,或許是死得太早,沒有發揮的機會。但是這些人物身上也有很多可以書寫的東西,在歷史上的形象也比較鮮明,還可以幫助我們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上來看待當時的一些知名人物或者重要事件,起到補充的作用。有一個人物就符合這個說法,他主動投靠曹操、參與了“安眾之戰”、“官渡之戰”、“南郡之戰”,最後在“南郡之戰”不久後病死。這個人就是汝南太守李通。李通活躍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南郡之戰”失敗,建安的前中期,下面小編就來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聊一聊李通這個人。

豪強出身的李通

王夫之先生有過一句話,可能很多歷史愛好者都聽過:“故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這句話說的是東漢末年的一種過於尚武,也就是窮兵黷武的風氣。士大夫樂於建立軍功保證自己的政治地位,百姓之間也有這種風氣。於是東漢末年存在大大小小的豪強,更是演變成割裂、割據的局面。

小編認為這個只是一方面,現實情況就是當時的社會非常動蕩,到處都是起義軍,比較著名的是範圍甚廣的“黃巾起義”,除此之外還有廬江黃穰起義;涼州起義;張舉、張純起義;長沙區星起義等等。這些叛軍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另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明顯不足,“作威福,結私交”的豪俠應運而生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通就是一個豪俠。李通是江夏平春人,江夏與汝南相近,中間有一道大別山脈。而平春縣的位置是在大別山脈以北,它與汝南是非常近的。李通的評價是“以俠聞於江、汝之間”,後來李通與同郡人陳恭在汝南郡的郎陵起兵,郎陵在平春的北方,至於李通和陳恭為什麽不在平春起兵,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或許是李通等人在郎陵比較活躍,有一定的人脈;或許是因為郎陵附近有一片山地,更加有利於聚眾自保。

當時除了李通、陳恭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屬於豪強的勢力,還包括一些黃巾軍余黨。有一個叫做周直的人,也是一支豪強,與李通、陳恭“外和內違”,這是史料上的說法,李通想要消滅周直,但是陳恭不支持,於是李通私下與周直約會,在酒宴上殺死周直,吃掉了周直部;而後陳恭的小舅子陳頜殺死陳恭,李通又率眾擊敗並殺死陳頜,在為陳恭報仇的同時,也獨自掌握了這支力量。隨後李通又吃掉黃巾余黨吳霸部,實力進一步增強,在汝南能夠做到“盜賊不敢犯。”

李通參與的戰役

在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從白波軍手中搶走了漢獻帝劉協,將其安排在許縣,重新恢復漢室的運轉。這個舉動給曹操集團以及當時群雄的形勢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曹操從袁紹的小弟一躍成為對袁紹的發號施令者;而一些沒有太大野心的軍閥或者豪強也歸附曹操,或者說曹操所掌握的漢室。這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所帶來的巨大權益。

李通也是主動歸附曹操的人。具體時間不詳,大概是在建安元年到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之間。曹操對這種豪強給予了一定的獨立性,畢竟當時局勢還不穩定,用較為寬鬆的環境能夠吸引更多人,比如泰山豪強臧霸,曹操給予的待遇是“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李通依附曹操,曹操令李通“屯汝南西界”,其實還是讓他回到了郎陵,繼續半割據的狀態。

在建安三年三月,曹操率軍進攻張繡。這並不是第一次進攻張繡,第一次的時候張繡降而複叛,還殺死了曹操的兒子曹昂。面對曹操的軍事壓力,張繡與劉表緊密聯合起來。當時張繡的根據地在穰縣。曹操圍攻張繡,劉表兵出曹操的後方,曹操撤退到安眾,士氣低落,情況非常不利。這個時候李通率軍支援曹操,幫助曹操扭轉戰局。在“安眾之戰”後,曹操分汝南郡的兩個縣為陽安郡,以李通為陽安都尉(相當於太守,帶有一些軍事的性質),相對於投靠曹操初期的“振威中郎將”來說,多了實際的政治權益。

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中,李通也有所參與,不過程度不高。他所處的陽安郡位於曹操集團的後方,主要職責是提供後勤補給,穩定後方局勢。當時袁紹一方面對曹操施加壓力,一方面對曹操集團中進行策反,破壞曹操的後方。豫州的情況按《三國志·魏書·趙儼傳》的評價是“諸郡多受其命,惟陽安郡不動(這裡其實有所誇張)。”李通為了支援前線,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急錄戶調”,急迫地徵收陽安郡的賦稅。當時趙儼作為郎陵長,認為這種情況會導致陽安郡也出現動亂,於是通過荀彧向曹操建議歸還陽安郡徵收的綿絹,與袁紹爭奪民心。這件事主要是趙儼的貢獻,小編寫出來一是說明曹操在“官渡之戰”的劣勢,二也與下文關於李通的爭議有關。

在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赤壁之戰”結束後,孫權與劉備對曹操進行反擊,周瑜等人與曹仁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南郡之戰”。當時周瑜等人在正面強攻江陵,關羽作為偏軍在江陵後方活動,切斷曹仁的外援。李通作為汝南太守(大概是在建安十三年到十四年,頂替滿寵的位置),率軍進突破羽,下馬破壞關羽設置的鹿角進行突圍,將撤退的曹仁救援出來。可惜李通在回汝南的路上病死,沒有更多在三國史上發揮的機會。

關於李通的爭議

上文也提到了,在李通身上有一定爭議。首先是在“官渡之戰”中的立場。在當時曹操處於非常大的劣勢,因此有很多人和袁紹暗中通書信,左右搖擺。等到曹操打贏了這次戰役,將袁紹趕回河北時,也得到了這些書信。《魏略》中記載,李通原本也是要與袁紹聯絡的,但是被趙儼勸止。後來曹操翻閱這些書信,發現沒有李通的,說了一句:“此必趙伯然也。”肯定是趙儼的功勞。

不過這個記載與《三國志》有明顯的衝突,《武帝紀》中記載曹操把這些書信一把火給燒了,穩定自己的軍心。就像裴松之所言,如果曹操挨個看一遍再燒,那就是多此一舉。而且退一步說,假設曹操真的這麽幹了,但是李通在“官渡之戰”中拒絕劉表和袁紹的招攬,甚至斬殺袁紹使者表面立場,並且一直向前方輸送綿絹,曹操為什麽要懷疑李通呢?所以《魏略》的記載恐怕不實。

另外就是李通的病死。李通是在與關羽部交戰不久後病死的,只有四十二歲。李通能夠下馬破壞鹿角,說明他的身體狀況很好,但是在歸途中卻病死。很多人懷疑李通是與關羽部交戰時受了重傷,從而病死。《李通傳》為傳主諱,所以不記載在內。不過這一點小編並不讚同。我們看與李通情況極為相似的孫觀,孫觀是與臧霸一同被招安的泰山豪強,在“濡須之戰”(具體那一次不詳)中被箭射傷,最後因為重傷不治而死。《三國志·魏書·臧霸傳》附列的《孫觀傳》很明確記載:“戰被創,薨。”而且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發生了疫病,建安十四年由在南郡發生高強度的戰爭,李通染上什麽疾病去世,也是正常的事情,不必歸因於關羽身上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中國歷史地圖集》

相关参考

聊一聊和刘繇、士燮并列为一传的江东名将太史慈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太史慈是江东名将,虽然去世得很早,但也为孙策、孙权兄弟立下很多功劳。在《三国志·吴书十

同治皇帝在位13年,为什么没有子嗣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同治皇帝在位13年确实不假。且不说同治皇帝在位期间留下了哪些历史记载又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拯救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我们只来看一下,同治皇帝身为一个男性为何一生没有留下子嗣后代!同治皇帝6岁即位,在位13

同治皇帝在位13年,为什么没有子嗣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同治皇帝在位13年确实不假。且不说同治皇帝在位期间留下了哪些历史记载又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拯救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我们只来看一下,同治皇帝身为一个男性为何一生没有留下子嗣后代!同治皇帝6岁即位,在位13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聊一聊封建社會徽州女人的苦難生活

徽州地處皖南山區,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土地和庄園”之稱。這是一個地處黃山與天目山之間,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澈,溪水回環,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聊一聊封建社會徽州女人的苦難生活

徽州地處皖南山區,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土地和庄園”之稱。這是一個地處黃山與天目山之間,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澈,溪水回環,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

云南人郑和有多厉害

郑和是云南的骄傲,他是明朝名人,是中国历史名人,是世界历史名人。郑和,有多厉害呢?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郑和,聊一聊郑和的功绩,郑和的故事。1371年,郑和生于云南昆阳。随后,于明平云南之战中被明军所掳,

和珅被赐死,不是因为贪污,而是替乾隆背了黑锅

野史、正史、秘史,三史聊一聊;宫廷、朝堂、江湖,探秘有趣的历史;大家好,我是李夫子,纵观历史,贪腐都是一个不能绕开的话题,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一聊被誉为史上第一贪的「”和珅”和中堂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珅

穷兵黩武,是统治者的野心还是被迫采取的措施

今天,笔者来给大家聊一聊,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拜占庭为什么会穷兵黩武?有人说这肯定是因为统治者的野心啊,真的是这样吗?今天,笔者就从另一个角度来与大家聊一聊。另外,参考文献已经放到了文章的末尾,有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曹仁逝世

223年5月6日,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曹仁逝世。点击查看:历任官职: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广阳太守、行征南将军、行安西将军、行骁骑将军、行征南将军?假节、征南将军、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大将军、大

三国名人之东吴名将、庐江太守吕蒙

吕蒙(178-220年,一说为180-220年,另有180―221年的说法),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汉末三国吴国名将。历任官职:别部司马、平北都尉(广德长)、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寻阳令)、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