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魏蜀吳三國都是短命王朝
Posted 士族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為何魏蜀吳三國都是短命王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為何魏蜀吳三國都是短命王朝
從古到今,人才選拔制度都是每個政權的重中之重,選拔優秀人才進入到政府部門,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為什麽魏蜀吳三個政權如此短命,為什麽之後的東晉又出現了門閥政治?這都要從漢朝的人才選拔制度說起。
夏商周實行世卿世祿製(世襲),秦國為了適應常年征戰的需要,建立起了軍功選拔制度,到了漢朝,中央為了適應新時代國家治理的要求,創立了以察舉製為主,以征召、辟舉、任子、太學補官為輔的人才選拔制度。
察舉製在初期,起到了明顯的積極作用,為國家選拔了大量人才,比如,董仲舒、晁錯、東方朔等都是這項制度的受益者,三國時期的曹操,也是通過舉孝廉為官的。
可一項制度,往往是實行著實行著就慢慢變了味,察舉製也是如此。
到了東漢中後期,社會矛盾加劇,大地主、大豪強兼並農民土地,吏治更加敗壞,各官吏之間往往互相舉薦子弟,平民百姓往往沒有機會得到推薦。
任人唯親、唯財、唯勢,權貴世家把持察舉,人才選拔被少數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所控制,他們選士任官往往推薦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學問品質如何,如此使得察舉範圍越來越狹窄,被察舉者也大都名不符實,社會上出現了“四世三公”、累世公卿”、“累世經學”的官僚門閥集團。
此時的察舉製已蛻變為變相的世襲製,成為那些公卿大族維護自己勢力,維持特權的工具了。
再者,漢代經濟不發達,西漢時期的竹簡很多平民沒有購買能力,東漢時期雖然出現了紙,但技術不完備,沒有批量生產壓低成本,同時,教育水準落後,所以寒門往往沒有機會接觸知識,學習成了士大夫階級的“特權”。
因此,門閥士族全面掌控了國家和地方的政治、經濟,國家機器的運轉也必須依靠門閥士族才能實現。
時間來到了東漢末年,“寒門”出身的曹操通過官渡之戰打敗了四世三公的袁紹,在北方建立了曹魏政權,外戚和宦官的力量早已被消滅殆盡,曹操想要管理好這個國家,就不得不利用士族、依靠士族,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崔琰、荀彧、陳群等人。
既然曹魏統治國家必須依靠士族,而士族為了維護階級利益就必須依附曹魏,於是,兩者利益一勾兌,九品中正製就誕生了。
九品中正製選拔人才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因此,門閥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到了晉朝,更是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九品中正製成為了士族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在這項制度之下,士族階級的力量不斷壯大,皇權日益衰微。
九品中正之下的曹魏,已經成為了一個士族政權,士族階級的司馬家族代魏,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
劉備白手起家,打著皇族後裔的旗幟,靠著諸葛亮、法正、龐統等謀士等人的輔佐,奪取了劉璋的地盤益州。
按照魏國的邏輯,想要管理好國家就必須依靠本地計程車族,但是,蜀漢沒有。
諸葛亮依法治國,選賢與能,這就必然得罪了養尊處優的本土士族階級,再者,蜀國政權一心想要恢復漢室,可是,士族階級想要恢復漢室嗎?曹魏計程車族在九品中正之下過得有滋有味,我為什麽要恢復漢室,我投降都來不及呢,所以,本土士族階級的代表人物李嚴與諸葛亮不和,也是必然。
恢復漢室的北伐運動所引起的外部矛盾和蜀國政權與本土士族的內部矛盾,導致了蜀國第一個滅亡。
江東的吳國也屬於外來政權,孫策離開袁術回到江東的時候,帶領的部將都不是江東人,孫權在治理江東的時候,依靠的是本土計程車族,比如顧雍、陸遜。
三國之中,吳國的力量是比較弱小的,北有曹魏,西有蜀漢,這種弱小的政權,往往很有危機感,所以,在共同的敵人之下,孫吳政權和江東士族還是比較和諧的。
可是當西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時候,吳國在昏君孫皓的統治下,必然走向滅亡。
在士族地主階級的時代,曹魏、蜀漢、東吳這三個政權卻都不是士族政權,都是逆歷史大勢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在士族與非士族的博弈之下,三個政權必然都是短命王朝。
參考資料: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
易中天《品三國》
相关参考
三國紛紛民不安,東吳西蜀漢中原,那曹操占了中原地,劉備皇叔駕坐在西川,東吳坐下孫權主,六郡八十一州他占了江東的半邊天。這是「”太平歌詞”有名的唱段,東吳有沒有六郡八十一州、是州大還是郡大,且不去管它,
盤點三國時代最優秀的三位統帥,魏蜀吳三國各佔一個,魏國的最強
帥者,以統率制戎麾,統率萬軍殺伐決斷。所謂帥才,必須要有威望、有野心。勝而不傲、敗而不餒,勇往直前,是謂征服。俗話說「能領兵者,謂之將也」,將才更多要求能領兵作戰,善於指揮、實戰,攻城克池,重在執行任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漢室衰頹,各諸侯王紛紛起兵,割裂天下。而後經歷了數年戰火,才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而割據一方的魏蜀吳三國,也有了各自的地盤與為國家浴血奮戰的謀臣虎將。就比如蜀國的五虎上將、東吳的十二
黃巾軍起義漢室驚魂魏蜀吳三國天下三分閑言碎語不再多言論閑編英雄譜單說魏人曹操殺呂布赤壁卻敗孫劉聯軍太子曹丕廢帝建魏實為大詩人司馬仲達大將軍高平陵事變露野心曹操統一北方靠荀彧郭嘉英年早逝三軍喑賈詡官拜太
我們常說人分三六九等,從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漢統一天下;經歷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後有晉朝和南北朝的延續;直至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人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官職地位而一直向上爬。官職的大小具有不同的稱謂,不同
在《三國演義》裡,不僅能看到關羽張飛的驍勇善戰,義薄雲天;還能看到曹劉孫魏蜀吳的你來我往,妙計奪權;更能看到家國大義,看到忠信之情。李曾伯做《八聲甘州》“休說紛紛往夢,任陰平鄧艾,駱谷薑維。”趙蘊玉寫
三國時期的中後期群雄割據的局面逐漸消失,三足鼎立的局面悄然形成。魏國在三足鼎立局面中佔上風,蜀吳兩國只能結成聯盟對抗魏國。蜀國除了諸葛亮外,最被人熟知的就是五虎上將,這五個人隨便哪個拿出來都是可以在戰
魏蜀吳三國實力最強的當屬曹魏,天下十三州曹魏就佔據了九個半州,其次是佔據了兩個半州的東吳(原本荊州一分為三,219年孫權偷襲荊州後荊州南部全部屬於東吳所有,北部則在曹魏手中),實力最弱的是僅僅據有一州
曹操手下最厲害的謀士,因說錯話被逼自殺,後代瘋狂報復曹氏子孫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兵。這時候的東漢是大亂世,在此之後沒過多久,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時就開始了魏蜀吳三國爭霸。三個勢力中,每一個君主都有屬於自己的謀士。曹操也不例外。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劉協冊封曹操為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