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五國相王”是怎麽回事

Posted 王室

篇首语:困难是人的教科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戰國時期,“五國相王”是怎麽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戰國時期,“五國相王”是怎麽回事

五國相王,指的是戰國時期五個諸侯國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該事件標誌著周天子權威的徹底消失。周朝時期,周天子稱王,比如大家熟悉的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等。而就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在爵位上分為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爵位。當然,雖然周朝的諸侯國中,大部分諸侯國的爵位都是公爵以下的,但是,這些諸侯國的君主,往往都被稱之為XX公,比如齊桓公、晉文公等。

不過,到了春秋時期,楚國率先僭越稱王,意味著諸侯國不僅在行動上和周王室相抗衡,比如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甚至在爵位上也要和周王室平起平坐了。而到了戰國時期,僭越稱王的諸侯國越來越,從而出現了“五國相王”這一事件。那麽,問題來了,五國相王是哪五個諸侯國稱王?五國相王的意義又有多大?

首先,在戰國七雄的格局剛剛形成之後,也即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後,戰國七雄只有楚國這一個諸侯國稱王。當然,在戰國七雄之外,巴國、蜀國、越國等諸侯國,也都稱王。不過,這幾個諸侯國基本上都在戰國中期之前被戰國七雄消滅了。到了公元前334年,魏國因為夾擊齊國和秦國兩個大國之間,屢屢吃到敗仗,為了抑製秦國向中原地區的擴張,魏惠王這位君主在惠施的謀劃下,主動率領韓國等國的國君,前往徐拜見齊威王,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史稱徐州相王。

經過徐州相王之後,戰國七雄中多了兩個稱王的諸侯國,也即魏國和齊國。到了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為王,同年,魏惠王尊韓宣惠王為王。一時之間,各國不論大小紛紛稱王,其中甚至包括中山國、宋國等戰國七雄之外的諸侯國。而這,自然是五國相王出現的重要歷史背景。

公元前323年,在公孫衍的斡旋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這五個諸侯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大國。其中,就公孫衍來說,很多人提到這個名字,或許會感到陌生。不過,在筆者看來,在整個戰國時期,公孫衍無疑是可以和蘇秦、張儀相提並論的縱橫家。更為關鍵的是,在張儀獲得秦惠文王重任的時候,公孫衍提倡山東六國合縱,以此共同抗衡秦國。

因此,對於五國相王來說,顯然存在對付秦國的目的。在五國相王中,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這五個諸侯國互相稱王,並且承認其他諸侯國的王爵。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五國相王后,齊國對於中山國的王號不滿,曾試圖聯合燕國、趙國攻擊中山國以迫使其去王號。而就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則認為趙國沒有稱王的實力,所以在國內未採用王號,僅稱“君”。

對於五國相王來說,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一方面,五國相王后,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基本上都僭越稱王,這意味著周天子權威的徹底喪失。注意,這裡面是“徹底”,而不是削弱。在此之前,楚國早在春秋時期僭越稱王,只能說是削弱周天子的權威,彼時,齊國、晉國、秦國、燕國等大國都沒有選擇僭越稱王,並且還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也即在名義上,周王室還是大部分諸侯國的天子。

到了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是對周朝宗法制和分封製的嚴重破壞,也即卿大夫主要掌握大權,就可以篡奪一個諸侯國的君主之位。對此,周王室只能默認接受,並且還要冊封這些諸侯國,給予他們正式諸侯國的身份。不過,正是因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需要周王室的認可,說明周王室還是具有一定權威的。

最後,不過,經過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之後,意味著周天子的權威徹底喪失,因為大家完全不用顧忌周天子的感受,甚至可以說是將東周王室當成空氣了。另一方面,五國相王的發生,為東周王室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在此之前,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都需要周王室的認可,這說明周王室還具有一定的存在價值,或者說在天下諸侯中具有一定的威望。可是,在五國相王之後,不僅戰國七雄不把周天子當回事,連宋國、中山國等諸侯國都僭越稱王,這讓周王室逐漸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早在春秋時期,一些大國就完全具有消滅周王室的實力,只是因為擔心遭到天下討伐,所以沒有吞並周王室。

但是,在五國相王之後,周王室因為沒有權威和號召力,自然也就失去了護身符,如同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劉協一樣,當群雄逐鹿的時候,漢獻帝還具有一定的存在價值,可是,當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格局徹底形成後,漢獻帝的退位只是時間上早晚的問題了。回到周王室來說,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周赧王病死。七年後,東周國被秦國消滅,也即在戰國後期,秦國徹底消滅了東周王室,促使其在秦滅六國之前就告別了歷史的大舞台。在周王室被消滅之後,秦國可以更加專心於消滅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齊國等山東六國了。

相关参考

用現代格局看兩千多年前的荊軻刺秦王,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常說恐怖主義和霸權主義是影響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兩大因素,此言不虛。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存在這種現象。所謂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出的是人性。你會發現,除了時代在變,時移世易,所唯一不變的

武則天大赦天下,卻有很多百姓因此餓死,這是怎麽回事

對於古代囚犯來說,最期待的事,就是遇上皇帝大赦天下。這樣死刑犯往往可以免死,罪行輕的說不定就直接釋放了。皇帝大赦天下的時間並不一定,每逢重要日子,比如新帝登基、皇帝生日、皇帝新婚等等,都有可能會大赦天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德育思想形成的經濟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德育思想形成的經濟基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馬克思關於社會發展關係的論述。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德育思想,也離不開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展的經濟背景。(一)春秋戰國

二戰前波蘭是怎麽得罪所有鄰國的

最近意大利向波蘭發出了嚴正抗議,抗議波蘭無端扣押意大利的大量口罩,敦促波蘭盡快歸還。波蘭這個國家,歷史上比較好戰,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一戰與二戰之間時期,波蘭就做了許多莫名其妙的事。一、拳

戰國時期,這三個大國曾被消滅兩次,你都知道嗎

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戰國時期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

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消滅了哪幾個諸侯國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為什麽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名士輩出,將星閃耀

導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同時這段時期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一段大變革時期,這個時期雖然社會動蕩、戰爭不斷但也人才輩出。經過春秋時期持續將近三百年各諸侯國

戰國時期被魏國流失的三名人才,逃到他國後,成就功績

戰國時期最先強盛起來的魏國從來不缺乏人才,可惜的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魏國缺乏的是像魏文侯、秦孝公那樣的伯樂,那么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多少本來在自己陣營的人才呢?我們來看一下。吳起吳起(公元前4

戰國時期被魏國流失的三名人才,逃到他國後,成就功績

戰國時期最先強盛起來的魏國從來不缺乏人才,可惜的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魏國缺乏的是像魏文侯、秦孝公那樣的伯樂,那么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多少本來在自己陣營的人才呢?我們來看一下。吳起吳起(公元前4

戰國時期,趙國胡服騎射之後,為什麽還打不過秦國

趙國在戰國時期崛起的標誌,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趙國是戰國時期一個中等強國,也就比偏居一隅的燕國和被秦國打的半死不活的韓國好一點。平心而論,那個時候的趙國不要說和秦國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