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智慧,教我們趨吉避凶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的智慧,教我們趨吉避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的智慧,教我們趨吉避凶
躋身紛繁塵世,只有領先自己的言行,遵循愚、讓、怯、謙的教誨,方可避禍趨福。
《孔子家語·三恕第九》有雲:“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愚”的智慧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聰明睿智的人,用愚樸來處世為人。佛教裡還有句話:“愚者以閉口為智慧。”
王羲之小時候便因其聰穎、有悟性而頗得其伯父王敦喜愛,在他不滿十歲的時候,大將軍王敦很喜愛他,常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床帳中睡覺。
有一次王敦先出帳,王羲之還沒有起床。一會兒,錢鳳進來,屏退手下的人,商議事情,忘記羲之還在床上,就說起叛亂的計劃。
此時王羲之已經聽到了他們的談論,就知道沒法活命了,於是摳出口水,把頭臉和被褥都弄髒了,假裝睡得很熟。
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還沒有起床,彼此十分驚慌,說:“不得不把他殺了。”等到掀開帳子,才看見他吐得到處都是,就相信他真的睡得很熟。
就這樣,王羲之運用計謀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如果說,開口有的時候是一種機智,那麽適時地選擇閉口與沉默則是一種更具睿意的成熟。
“讓”的智慧
“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功蓋天下的人,為人處世要保持謙讓之心。
郭德成是元末明初人,他性格豁達,十分機敏,特別嗜酒。在元末動亂的年代裡,他隨朱元璋轉戰沙場,戰功卓著。
朱元璋稱帝後,原先的將領紛紛加官晉爵。郭德成僅僅做了一個普通官員。一次,朱元璋召見郭德成,說道:"德成啊,你的功勞不小,我讓你做個大官吧。"
郭德成連忙推辭說:"感謝皇上對我的厚愛,但是我腦袋瓜不靈,整天不問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大官,那不是害了國家又害了自己嗎?"朱元璋見他辭官堅決。內心讚歎。還經常邀請郭德成去皇家後花園喝酒。
一次,郭德成興衝衝地趕到皇家後花園陪朱元璋喝酒。桌上美酒香味四溢,他忍不住酒性大發,隨即陪朱元璋喝起酒來。
杯來盞去,郭德成臉色發紅,醉眼朦朧,但他依然喝個不停。眼看時間不早,郭德成爛醉如泥,踉踉蹌蹌地走到朱元璋面前,向朱元璋告辭,朱元璋見他醉態十足,衣冠不整,不由得關切道:“看你披頭散發、語無倫次的樣子,十足像個醉鬼。”
喝醉了酒的郭德成有些控制不住,摸著自己的頭,脫口而出:“皇上,我最討厭這頭髮,若是把它剃成光頭,那才舒服呢。”朱元璋一聽臉便沉了下來。
朱元璋曾做過和尚,最忌諱別人說“光”、“僧”等字,剛想發怒,卻見郭德成還在自顧自地傻說著,便忍了下來,想到可能是郭德成酒後失言,於是打算等郭德成清醒後再算账。
郭德成就這樣僥幸地撿回了一條命。
次日酒醒後,郭德成憶起此事,嚇得冷汗直流,如熱鍋上螞蟻般不知所措。去解釋,又怕惹上“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不解釋,話已出口,錯已鑄成,說不定就會賠上全家性命,那就實在是太不值得了。
最後,生性豁達的郭德成終於想出了一個保全身家性命的辦法。幾天以後,郭德成雖然還是舊性不改、狂放不羈地繼續喝酒,但他真的將自己的頭髮剃光,而且還穿上了袈裟,與木魚青燈為伴了。
此舉實乃無奈之策,以實踐自己的酒後之言來打消朱元璋的疑慮,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
郭德成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捨棄手中的富貴,捨棄權勢,方能避過這一劫難。事實證明,他的這一“失”實是一“得”,失去榮華,得的卻是自己的一條命!以後,朱元璋將原來的許多大將功臣們均以不同的借口殺掉,郭德成卻因此得免。
一“愚”,“一讓”,使郭德成避禍趨福、因禍得福。
“謙”的智慧
紛繁塵世中,如能采取孔子的“富有四海,守之以謙”的態度來處世待人,則同樣能為自己消災免禍。
明朝時,在蘇州城中有間當鋪老闆龍翁,平日裡謹守“和氣生財”的教條做生意,故而他家的生意蠻不錯。
這天,已是近年關的臘月二十九,龍翁正在盤账,忽然聽見夥計在櫃台上與人爭吵,便急忙走了出來。吵架的是一位同街的街坊李老頭,龍翁不像別的老闆那樣盛氣凌人,相反先是將自己的夥計責備了一頓,然後又向李老頭賠不是。
夥計很委屈,向老闆訴苦:“東家,這個李老頭前些時候來當了衣服,今天他要取回衣服說是過年要穿,可是又不還典金,還破口大罵,不聽我解釋,怎麽是我的錯呢?”
龍翁聽完後讓夥計先去幹別的活,自己則親自去請李老頭坐下,說了一些非常懇切、體諒的話後便讓夥計取來幾件冬天禦寒必不可少衣服,讓李老頭帶回去。
奇怪的是,這位李老頭不僅不感激龍翁,連招呼也沒打就提著衣服急匆匆地走了出去。
第二天清早起來,龍翁便聽說李老頭昨夜在另一間當鋪裡死了。那家當鋪老闆有口難辯,被死者親屬糾纏著打了好幾年的官司,老闆只好花了一大筆錢才將事情擺平,可已被拖得精疲力竭,生意也大受影響。
後來,才知道是李老頭因家中物品典當一空,負債累累,走投無路的他便想出了以死來訛詐他人,於是自己服毒後,先來到龍翁的當鋪中滋事,可龍翁一直禮讓有加,謙和忍讓,使他沒能訛詐成功。於是只好趁毒性未發作時趕緊出來另選一家。
眾人都稱讚龍翁有先見之明,從而避過了一場災禍。可龍翁回答說,自己並不知道李老頭會以死訛詐,只是覺得一個人若是在無理取鬧時,肯定會有所依恃。
“怯”的智慧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勇力震世的人,用怯懦來保守成業。
有了成就、得了權勢和地位的人大多會受到別人的猜忌,於是總喜歡避諱,將自己的短處掩蓋起來,可唐朝名將郭子儀卻反其道而行之。
郭子儀是唐朝傑出將領,因戰績顯赫被封為汾陽王,王府建在長安親仁裡,幾乎佔了親仁裡的1/4,家中有30多人進進出出。就是這樣一個豪華、顯赫的府邸,作為一家之主的郭子儀卻沒有讓它警衛森嚴,而是敞開府門,任人進出,百無禁忌。
一天,郭子儀手下的一名將官來辭行,由於知道郭府不需通報便徑直走進了內宅。剛巧,郭子儀正在為夫人和愛女梳妝打扮幫忙,一會兒端水,—會兒遞手巾,一會兒拿鏡子,其樂融融的景象令人羨慕。
本來若是在尋常百姓家便也不以為奇,可這在王府中就讓人覺得那是奴仆們做的事。
這位將官回去便將此事當做稀奇事一樣講給了自己的家人聽。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遍了整個京城。
郭子儀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可他的兒子們卻覺得有失體面。於是找到父親,要他關上大門,像別的王府一樣不準閑雜人等隨便出入。郭子儀卻道:“孩子們,我這樣做不是圖慕虛名,而是為了保住我們的身家性命。”
此話讓孩子們一頭霧水,忙問其緣由。
郭子儀長歎一聲,語重心長地說:“我如今爵封汾陽王,作為人臣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往前走,再沒有更大的富貴可求。你們現在還太年輕,只看到我們顯要聲勢,卻不知這顯赫背後已是危機四伏。
月盈則虧,盛極而衰,按理我應急流勇退才是萬全之策,可如今朝廷要用我,皇上怎麽會讓我解甲歸田、退隱山林?
在這進退兩難的境況中,如果我再將府門緊閉,與外界隔閡,如果與我有仇怨的人誣告我們對朝廷不忠,則必然會引起皇上的猜忌,若再有妒賢嫉能之輩添油加醋,落井下石,則我們郭家一門九族就性命不保,死無葬身之地了。”
兒子們這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再也不提關閉大門的事了。
身為四朝重臣的郭子儀深諳“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的道理,並身體力行,方能全身而終,蔭及子孫,澤被後代。
不爭一時之榮辱,不爭一事之勝負,郭子儀明白產生災禍的原因,知道該如何消災免禍,並善於忍受恩寵與幸運,實是智者。
相关参考
内丹术作者:逍遥子道家气功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一种修炼方法。道家功中有许多精深微妙的法门。运用在红尘当世中,可以改运祛灾趋吉避凶,安邦定国;运用在出世修道上,可以超脱生死,与虚空同体,现无限神通妙用。
在古代中国是没有狮子这种动物的,据史料记载,狮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汉章帝时期,而到了唐代的时候才有石狮出现。石狮子具有辟邪和富贵生财的含义,因此很多大户人家门口会打一对石狮子守护庭院,趋吉避凶。那么
「活着」,人就必须不断地回应现实生活的挑战。《论语》所说:「洒扫、应对、进退。」这六字正是所谓「尽人事」,但「尽人事」之余,人更关心探知「天命」,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能够趋吉避凶。宋代历史学者蔡宗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伯温作为几乎和诸葛亮快要齐名的谋士,一度名扬千古,甚至后世传说之中,有关刘伯温的事迹也越来越神,甚至说他能够未卜先知,趋吉避凶,而
孔門所講的學問不是知識,再三強調學問是做人做事;文學、科學、哲學等才是知識。從孔子這裏的話,也可證明我們這個觀念是對的。他告訴子貢說,你以爲我的學問,是從多方面的學習而記聞來的嗎(後世所謂博聞強記只是
“颜回仁爱无敌,子贡口才了得,子路英勇神武,子张庄重严谨。”孔子对其学生的评价,每个都比做老师的要强,为何还要是从孔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智慧圆融的孔子小故事。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
公元前681年,周厘王继天子位,这也是齐桓公治国的第五个年头,感觉到实力有了,底气足了,齐桓公开始和管仲商量,相国当年教我称霸之道,我认为现在是时候召开诸侯大会,让他们承认我是霸主了。管仲点了点头,是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為了能夠收攏天下英才為統治階級服務,一般都要通過科舉制度,這對於天下讀書學子來說,更是讓他們趨之若鶩,考中以後,光宗耀祖,沒考中的打疊精神,回家再來三年備考,繼續自己考學的道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為了能夠收攏天下英才為統治階級服務,一般都要通過科舉制度,這對於天下讀書學子來說,更是讓他們趨之若鶩,考中以後,光宗耀祖,沒考中的打疊精神,回家再來三年備考,繼續自己考學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