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滅一國,也沒有被人當成一回事兒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人滅一國,也沒有被人當成一回事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人滅一國,也沒有被人當成一回事兒

王玄策“滅國案”引人關注 背後原因竟是它

大唐天使王玄策,一人滅一國。這段故事受人關注,有兩個原因。

原因一:中國人有一種獨特的民族氣質。從來不干涉人家家裡的事務,更別提會主動滅了哪國。

原因二: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擊之,倍則分奇正。”你一個人面對人家一個國家。實在是太令人震撼。

滅國者其人:王玄策

王玄策早年曾任縣令,後來官至朝散大夫。朝散大夫可能是一種調研員的角色。官階是從五品下。

王玄策畫像

王玄策最早出任融州黃水縣的縣令,地處廣西。後調到中央,所任官職不詳。

早期他在西南,了解西南一帶的風土人情,可能了解一些西南境外的事情。加上以後對他的任用經歷,他被征調入朝應該就是專門負責西南境外的外交工作。

王玄策除“一人滅一國”以外,最大貢獻還是開辟了新的外交路線。能做到這一點,他一定要事先準備功課,了解西南的風情。

大唐國土

故事背景:大唐與原本關係不錯的印度鄰居

貞觀之治:那個強盛的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對內休養生息,提升國力。對外,賓服四方,威震遠國。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大將張寶相生擒突厥頡利可汗。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大將侯君集斬殺高昌國王麴文泰。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讚普松讚乾布向大唐稱臣,迎娶文成公主。

松讚乾布圖

貞觀二年至貞觀五年,大唐高僧玄奘法師西行印度求法。

玄奘法師圖

貞觀十四年,當時整個印度的最大領導人戒日王派人與大唐建交。

戒日王:我與大唐哥倆好

當時的印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戒日王在當時的印度是最強者。

他的國家叫坦尼沙國,是當時印度最大的國家。他曾經因為和鳩摩羅王爭奪玄奘法師還差點打起來。他在位的時候,中印兩國的交往十分積極。

人生充滿意外 戒日王忽然去世

大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王玄策被任命為正使出使天竺。

他在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作為副使去過一次印度。當時他們到的國家叫摩揭陀國。

摩揭陀國

據《法苑珠林》記載王玄策一行“因銘其山,永傳不朽”。

貞觀二十一年的出訪原計劃是進一步深化舊有的外交關係,再交一些新朋友。

一開始進行的還不錯,有四個天竺國家都派出人來,願意跟王玄策一起回國。結果在回去的半道上戒日王死了。

打我搶我還囚我 忍不了的王玄策

戒日王一死,國中大亂。他的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自立為王。

阿羅那順上台之後,調動兵馬敵視大唐使團。人家外交政策改了,只能先查明現實,回國交旨。可是沒想到,緊接著情況更危險了。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八》記載“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立,乃盡發胡兵以拒玄策。”王玄策當即率領使團所有兵馬——三十多人,跟人家就拚了,結果全讓人家俘虜了。

《舊唐書》記載“玄策從騎三十人與胡禦戰,不敵,矢盡,悉被擒。”

“矢盡”,“矢”是說射的箭。就是打仗把箭射光了,導致這些人沒法戰鬥,才都做了俘虜,這也說明一個戰死的都沒有。

光被俘虜還不算,他們隨身帶的財物、貢品也都被人家搶走了。這一下王玄策徹底怒了。於是憤怒之下的王玄策脫身逃走,隨即展開了一系列的報復行動。

回家叫人?我等不及!

逃走之後的王玄策沒有回大唐,而是順著來時候的路,投奔的吐蕃。把事情原原本本跟松讚乾布說了。

松讚乾布一聽就急了。發兵一千二百人,交給王玄策,殺奔中天竺。

松讚乾布派了多少兵 《舊唐書》和《資治通鑒》說的都是一千二百人。《新唐書》說是一千人。

在殺回天竺的半道上。泥婆羅國,就是今天的尼泊爾,又資助給王玄策七千騎兵。加上吐蕃計程車兵,來將近一萬人。王玄策帶著這幫人浩浩蕩蕩打群架去了。

開兵見仗 我王玄策又殺回來了

三天大破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舊唐書》記載“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二國兵進至中天竺國城,連戰三日,大破之。”

王玄策以前出使天竺是給人家當副使。這回他當正使,跟著他來的副使叫蔣師仁。

關於蔣師仁的記載不多,我們根據史書上的隻言片語來猜測他應該是個軍事人才。總之一句話,王玄策和蔣師仁通力合作,率領吐蕃、泥婆羅聯軍和中天竺交戰三天,結果是大破中天竺。

從天而降的蔣師仁

咱們可以提出四種猜測。

第一,蔣師仁跟著王玄策一塊兒逃走了,所有的事他也都參加了,但是書裡一直沒提。

第二,還是兩人一塊兒逃走了。但是蔣師仁留了下來觀察形勢。王玄策一個人去的吐蕃。

第三,王玄策跑了以後。阿羅那順隨即把俘虜都放了,或者單放了蔣師仁。

第四,王玄策跑了以後,蔣師仁也跑了出來,只不過因為時間差,沒追上王玄策。

敵眾我寡 這戰憑啥能贏

《舊唐書》記載,“斬首三千余級,赴水溺死者且萬人。”標準的以少勝多。其實這也不奇怪。裡面的原因也不難分析。

第一,阿羅那順是篡位,他內部肯定不團結。

,王玄策這邊是報仇來的,士氣旺盛。

第三,聯軍這邊大部分是騎兵,機動力強。

第四,王玄策能帶多少兵過來,中天竺這邊估計根本不知道虛實,這就先輸了一陣。

第五,阿羅那順搶東西的時候就沒預計到王玄策會報仇。

死不認輸的阿羅那順

《資治通鑒》記載“阿羅那順棄城走,更收餘眾,還與師仁戰;又破之,擒阿羅那順。”

第一仗打敗了,阿羅那順就跑了。隨後他召集舊部又殺了回來,雙方打了一仗,結果阿羅那順兵敗被俘。

阿羅那順的殘兵敗將保著他的王子和后宮,組織防禦,打算做長期打仗的準備。梁師仁不依不饒,乘勝追擊,又把他最後的這點人馬消滅了。

戰後複盤 收獲頗豐還敲山震虎

《新唐書》記載 “獲其妃、王子,虜男女萬二千人,雜畜三萬,降城邑五百八十所。東天竺王屍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及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上地圖。”

第二年,王玄策帶著阿羅那順還有戰利品回國交旨。朝廷封他做了朝散大夫。

大唐盛世 滅個小國很正常

史書記載這一段的時候,似乎都是在記錄一件小事。

古代中國人一直拿自己當天朝上國。大唐更是如此。在他們的眼裡,在境外作戰擊敗一個小國,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這就是王玄策今天的名氣這麽大,但是史書上卻不當回事。

他不是一個人,除了他外,還有一支八千人的部隊。另外他也沒“滅一國”。他不可能帶著外國軍隊在那兒駐扎。打完了仗又回去了。

最主要從記載來看,所有的仗實際都是蔣師仁打的。他最多就是個主持大局。所以說“王玄策一人滅一國”是不存在的。

最後還是祝願天下間再無戰爭,民族之間世代修好,全人類永享太平。

相关参考

三國隱藏最深的奸臣,被《三國演義》吹成一朵花,至今被當成英雄

西湖岳飛廟前有一副著名的對聯:「”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意思是正義和邪惡自古就像冰塊和火炭一樣界限分明,難以混淆。但在真實歷史中,情況卻要復雜許多。君子與小人,英雄與奸賊,往往並不像戲劇舞

三國隱藏最深的奸臣,被《三國演義》吹成一朵花,至今被當成英雄

西湖岳飛廟前有一副著名的對聯:「”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意思是正義和邪惡自古就像冰塊和火炭一樣界限分明,難以混淆。但在真實歷史中,情況卻要復雜許多。君子與小人,英雄與奸賊,往往並不像戲劇舞

姜子牙後代流落海外,成一國總統後,迫不及待回中國祭祖

近年來,隨着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海外華人華僑對祖國也有了歸屬感。一些大家族,陸續回中國尋根問祖。而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一個國家的總統來中國祭祖,並積極促成了與中國的建交。此人便是韓國第六任總統盧泰愚。盧

嘉峪關的城牆上放著一塊磚,千年來無人敢動,背後秘密讓人震驚

一塊小小的磚頭,沒有被砌在牆中,也沒有被掩埋在黃土之下。它就靜靜地躺在那裡,見證著時過境遷,見證著滄海桑田。沒有人去打擾它,它好像在做一場漫長的美夢。嘉峪關西翁城門樓後的一面牆上,有一條帶狀的突起,那

諸葛亮一手捏造了小喬與曹操的緋聞

復建的銅雀台(資料圖)「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此詩只是一種假設,東風終與周郎便,所以三國時期的大美女大喬小喬。並沒有被曹操鎖於銅雀台中。事實上,小喬與曹操素未謀面,也沒有什麼實際瓜葛,

諸葛亮一手捏造了小喬與曹操的緋聞

復建的銅雀台(資料圖)「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此詩只是一種假設,東風終與周郎便,所以三國時期的大美女大喬小喬。並沒有被曹操鎖於銅雀台中。事實上,小喬與曹操素未謀面,也沒有什麼實際瓜葛,

漢朝海昏侯墓珍寶無數,為什麼一直沒有被盜

談起西漢廢帝劉賀,大家可能印象不深刻,但若說起漢朝海昏侯墓,大家肯定聽說過。其隨葬品之豐厚令人瞠目結舌,那麼按道理來說,隨葬品越豐厚的墓穴被盜的可能性越大。古往今來盜墓賊生衍不息,一般隨葬品越多的被破

華夏文明的3個空白期,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也沒有出土文物

按照史學家的劃分,夏朝是公天下和家天下的分水嶺,也是原始社會和奴隸製社會的分界線。不過,自夏朝之後1300多年的時間裡,華夏文明出現了3個空白期,在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且讓我們共同探究一番。第一

包青天根本沒有龍虎狗三把鍘刀,也沒有執行死刑的權力

傳統電視劇中,包青天最為知名的,除了那張黑臉,大概就是開封府南衙倒座里的三座鍘刀。龍頭鍘鍘皇子龍孫,虎頭鍘鍘高官顯貴,狗頭鍘鍘一般犯人。但凡看過《包青天》的,都是張口就來。但是這里面隱藏着一個細思極恐

包青天根本沒有龍虎狗三把鍘刀,也沒有執行死刑的權力

傳統電視劇中,包青天最為知名的,除了那張黑臉,大概就是開封府南衙倒座里的三座鍘刀。龍頭鍘鍘皇子龍孫,虎頭鍘鍘高官顯貴,狗頭鍘鍘一般犯人。但凡看過《包青天》的,都是張口就來。但是這里面隱藏着一個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