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南苑選城址,徐達一箭定京城

Posted 都城

篇首语: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劉伯溫南苑選城址,徐達一箭定京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劉伯溫南苑選城址,徐達一箭定京城

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趙振華老師(網名:一把駁克槍),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去年年初以來趙老師堅持每周六晚上八點到九點,在“舊京圖說”讀者群中,為網友講北京文化。

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

今天我們繼續聊老北京的傳說。永樂大帝朱棣想遷都北京,劉伯溫說這事不妥,因為北京城土地上面是人居住,城池下面是苦海,海裡有龍王,如果遷都過去,就壓住了龍王,它不高興就要搗亂。建議在離北京城不遠的地方再建一座都城,井水不犯河水,龍王就不會鬧事了。

朱棣覺得有道理,就問北京城附近再建一個都城,在哪兒合適?劉伯溫說,選都城可是一件涉及江山社稷的大事情,必須要詳細地查看風水,可不能草率行事。朱棣接著又問,說既然這麽重要,您看誰能當此大任,上北京那邊去選擇新的國都位置?劉伯溫說,看來只有老夫我親自走一趟了。一個是別人去我不放心;另外咱們滿朝文武,我看別人還真沒這個本事。朱棣一聽連連稱是。

劉伯溫

第二天一上早朝,劉伯溫就說啟奏陛下,昨天我接到家中書信,老家房屋年久失修,需要翻建,我已經多年都沒回老家了,現在朝廷也安穩,天下也太平,所以我想趁這個時間回家一趟。一方面是要探望一下家人,另外把幾間老房重新翻蓋一下,估計幾個月後完工了,我就趕緊回來。

實際上這都是做給其他大臣們看的。朱棣一聽就說準奏,老軍師為國操勞,公而忘私數十年,從國柯瑞頭給撥銀2萬兩,再派士兵軍卒30名隨老軍師返鄉,協助建房,為期4個月。

下朝之後,朱棣從身邊的親信嫡系裡面抽調了跟隨自己多年計程車兵30名,讓他們跟著老軍師,4個月內行程往返各方面事情必須聽從老軍師的安排、指揮。

第三天早上,這30名士兵就都換了便衣,揣著銀兩,騎著馬跟著劉伯溫出了南京城南門。順著大道走了十幾裡路,有個岔路口,劉伯溫就帶著他們往東拐了。走著、走著又有個路口,這劉伯溫帶著右拐,本來是往東走又改成往北走了。

一群人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快馬加鞭,一路好走,這一天就到了北京城外邊。這劉伯溫說,北京城咱們都熟,我更是了如指掌,咱們這回就不進去了,因為選國都是在外邊選。北京城的西邊是山,北邊走不了多遠也是山,咱們不能把都城建在半山坡上,所以咱們就往南走。

大家就騎著馬慢慢悠悠地往南溜達,累了,就在向陽背風的地方半躺半坐地歇會兒,餓了就掏出來烙餅夾肉吃一上一頓。晚上就找個旅店洗一洗睡一覺。就這麽著,這30個士兵感覺還真是挺清閑自在,可是劉伯溫可不清閑,忙得夠嗆,他真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白天掐指算,晚上羅盤看。

有一天,大家來到了一個好去處。放眼望去,大地是寬闊而平坦,綠油油的稻田一望不到邊,這一說有稻田肯定就不缺水,稻田裡面還經常有野鴨子。這一大片地方是地廣人稀,隔挺遠才能看到村落,顯得既安穩又沉靜。

劉伯溫是看風水的高手之中的高手,他一看這要雨得雨要風得風的寶地,就騎在馬上伸出手來,掐指一算,這地方可有點意思。就叫人去問當地人這地方叫什麽名兒,一問原來叫飛放泊。

劉伯溫當時就明白了,飛放泊是元朝時皇家打獵和遊玩的地方,也就是今天南苑那一片。劉伯溫心中暗喜,這元朝皇家打獵和遊玩的地方肯定好,這地方適合.他不動聲色,讓大家在附近找個旅店住下。

清末時作為皇家獵場的南苑大門。

在一個大旅店住下後,劉伯溫連忙從行李裡掏出羅盤,仔細推算,越算越覺得這是一塊風水寶地。他非常高興,這基本就算大功告成了,所以晚上也踏踏實實地睡了一大覺。

第二天早上劉伯溫就帶著大家夥,在這一帶慢慢悠悠地轉,仔仔細細地看,這會兒心裡就把都城這事兒徹底定下來了。到了中午,大家就在外面席地而坐,一邊吃著烙餅夾肉,一邊聽劉伯溫說,咱們從南京出來,一晃一個多月,現在可以明確地和大家夥說,咱們尋找新都城的任務,就算順利完成了,不用再上別處找了。回到南京我就要秉報皇上,在這個地方建新的都城。你們30人是皇上親自挑選的,這些天都非常辛苦。

劉伯溫接著又說,為什麽我要帶你們30個人來?如果光是選擇國都的地方,多說了帶兩三個人,甚至我一人來,這事就辦了。帶你們來首先是你們和皇上一條心,忠心耿耿。另外,你們身強力壯,都善於騎馬,等到咱們回到南京之後,皇上就會安排人從南京往北射箭,要射出一支響箭,你們這30人連來帶去,路也熟了,到時候射響箭的時候,你們就得騎著馬去追射出的箭。這箭肯定一直往北邊飛,你們騎著馬追要帶足了乾糧和水,每到一個驛站就換一匹馬,然後騎著繼續跑。這支箭一直往北飛,最後飛到這兒就會落下來,就落在咱們拴馬的這幾棵大槐樹和右邊那碾房之間的地上。不管你們是誰跑到最前面,看見這隻箭落了,就把這箭撿起來,在原地別動,等待著後面的人趕上來,將來我就在箭落的地方立上標誌,這就是咱們新國都的標誌。30位士兵認真地聽,心裡默念著左邊是槐樹,右邊是碾房,這槐樹房子就是槐房,後來就流傳下了這麽一個地名,槐房。

第二天一早他們就回南京了。可是聰明一世謹慎一世的劉伯溫,萬萬沒想到大江大浪都闖過去了,老了在小陰溝裡頭翻了船。為什麽這麽說呢?聽我仔細地和大家說,原來在劉伯溫對士兵們交代安排的時候,他們身邊過去一個胖老頭,這胖老頭可不是別人,正是這方圓幾十裡大名鼎鼎的鄭大老爺。當時在北京的南郊有八大富戶,這位鄭老爺就是八大富戶之首,不但有千頃良田,萬貫家財,還在京西養著很多駱駝,在京東出租若乾船隻,在這南面十裡八鄉的買賣字號大多數也是他開的,其中就包括劉伯溫他們住的旅店。

劉伯溫他們剛在旅店住下,掌櫃的就覺著有點扎眼,就告訴了鄭大老爺。鄭老爺就出門在街上溜達,本來就想說看看能不能碰上這30來人,親眼看一看這些人究竟是幹什麽的,結果就在自家牆外頭碰上了這些人。鄭老爺是個老江湖,一看劉伯溫肯定是朝廷官員,再看這年輕的30位,一看就是訓練有素的兵丁。鄭姥爺就假裝若無其事,轉過牆角進了自家的院子,進了院子之後,把耳朵貼在牆上偷聽。

於是,劉伯溫的話就被鄭大老爺聽了個一清二楚。這鄭姥爺一想,要是在我們家這一帶建國都,那我這千頃良田不是都得充了公嗎?他琢磨來琢磨去,要建國都不是百八十頃地的事,那得方圓幾十裡地的事。南郊的八大富戶肯定都得受影響。他乾脆找其他富戶一塊商量。

其他富戶聽了鄭大老爺的話,當時就愣著了,屋裡是鴉雀無聲,按現在的話說心裡哇涼哇涼的。過了好一會兒,大家才緩過勁來,七嘴八舌地商量,最後還真商量出一個好辦法,算是萬全之策。什麽好辦法呢?要請一位大師來做法,再找一位力氣大的人配合,到時候把落在地上的這支箭繼續往北射,射得越遠越好。

再說這劉伯溫帶著30位兵丁,快馬加鞭十幾天就回到了南京,悄悄地向朱棣做了匯報,過了幾天上朝,劉伯溫說,啟奏陛下,昨天晚上我夜觀天象,看見有煞星衝日,這恐怕對皇上身體不利。朱棣說老軍師,是否有破解的良策?劉伯溫說,我仰觀天下,煞星是來自西方,皇上只能到北方之地,暫住些日子,方可保安全。不過這不是長久之計,也不是萬全之策。如果把皇宮往北挪一挪,就可以躲開煞星衝日了。

朱棣又問,皇宮往北得挪多遠?劉伯溫說至少得一箭之地。這一箭之地在過去就是一個距離部門,是130步,如果按現在來說,那就是200來米。朱棣說,挪皇宮不管遠近,遷都都是件大事情,我要和文武大臣商議一下!

大臣們不知道這是皇上和劉伯溫演戲,一聽就是一箭之地,100多步的事兒,而且起因涉及到皇上身體,就都紛紛表示讚同。還有大臣說了一箭之地兩箭之地都可以,還有人說了十箭之地也沒問題。

徐達

朱棣見文武大臣們都同意,就說需要請徐達老將軍來向北方開弓放箭,箭落之處,就是新國都的地點。其實說到徐達,他是1332年生人,洪武18年(1385年)就去世了,根本沒趕上朱棣當皇上。所以我說傳說就純屬虛構,咱們千萬別當真。

相关参考

運籌帷幄,諸葛亮和劉伯溫誰更勝一籌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在民間的這一句話基本確定了劉伯溫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但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遇到的也是不一樣的對手很多人由此不認同這樣的說法。那麼究竟二者誰的能力更強?劉伯溫也究竟為何

明朝再世諸葛,劉伯溫輔佐創天下,君王猜忌憂憤怒而亡

劉基劉伯溫(1311-1375),處州青田人(今浙江),官宦世家出身。元順帝正統元年(1333年),23歲的劉伯溫便考中了進士,要知道「三十少進士」便說明了進士科難度之大。25歲時,劉伯溫擔任江西高安

劉伯溫與風水

劉基,字伯溫,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朝元統年間進士。朱元璋起兵,劉陳時務十八策,受到重用。明朝建立後,諸如科舉、刑法、樂禮等大典,劉參預制定。朱元璋定都金陵,是劉基相的地;建造的宮殿,也是劉基相的地

劉伯溫並沒有傳的那麼神,看這幾件事就知道了

劉伯溫並沒有傳的那麼神,看這幾件事就知道了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伯溫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傑出的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今溫州文成縣人。大明第一謀士,被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謀臣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謀臣劉伯溫

劉基,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

神機妙算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有何神奇之處讓人們不忘

人們都知道,歷史上,子房張良、諸葛孔明都是了不起的偉大軍師。對比這兩位先賢,元末明初的劉基,即劉伯溫,看似不如他們那樣顯山露水,實際卻毫不遜色於他們。?後人讚賞劉基道:「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占卜大師劉伯溫,砍了所有龍脈,唯獨留下這一條,是有心還是無意

朱元璋在南京時,建立了明朝。他們當中有一位特別的人,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這個人是劉伯溫。關於他有許多意見,有人說他是一名謀士。簡而言之,每個人都不太清楚劉伯溫的來歷,但他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朱元璋擔

劉伯溫的兒子與朱棣是好友,明成祖稱帝後,為何將其害死

劉基字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功臣,被封為誠意伯。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洪武年間,胡惟庸專權,劉璉遭到迫害,被迫投井自殺。次子劉璟雖然躲過了洪武時期的政治殺戮,卻在永樂初年被朱棣害死,這到底

朱元璋問劉伯溫江山能傳多少代

朱元璋稱帝之前,只是一個貧民百姓,世代貧農。後來,因爲天災人禍,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都病死了,朱元璋當過和尚,也當過乞丐。誰也不知道的是,這個小乞丐居然是天望所歸的真命天子。他一步一步最終拼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