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城市,“不服周”的人

Posted 武昌

篇首语:常识是事物可能性的尺度,由预见和经验组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雄的城市,“不服周”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雄的城市,“不服周”的人

導讀

疫情肆虐月余,這是一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是對中華民族又一次血與火的考驗。“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在“戰疫”關鍵時刻,84歲的鍾南山院士含淚放言。

英雄的城市,必有英雄的舉動、英雄的人民、英雄的歷史。而英雄城市的背後,也必定深藏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堅忍不拔的文明基因。

“願忠魂常鎮荊湖,護持江漢雄風”

武漢號稱“百湖之市”。近年來,武漢每以“大江大湖大武漢”為城市榮耀。其實,武漢今天的湖泊,少了很多,也小了很多。位於武昌的沙湖,現在的面積不足歷史上的十分之一,原本浩瀚的沙湖之濱,有很多伸向陸地的突觸,方言稱之為“咀”,也作“嘴”。“嶽家嘴”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

為什麽叫嶽家嘴?有學者研究認為,這裡曾是南宋著名愛國將領嶽飛屯駐和操練水軍的地方。公元1134年,嶽飛率嶽家軍首次北伐,收復襄漢六郡,駐節鄂州(即今天武昌),以這裡為軍事大本營。直至1140年,嶽飛最後一次北伐,大敗金軍,兵臨開封,卻遭奸臣構陷,受詔撤軍,留下千古遺恨。

在武昌駐守7年時間,經歷過抗金戰役大小無數,嶽飛的英雄故事大都與武昌相聯繫。今日武漢三鎮,留下了許多百姓緬懷與崇敬英雄的遺跡。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這是嶽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中的豪邁詩句,是他初入武昌時所作。今天,武漢黃鶴樓公園裡有一座嶽飛亭和一尊嶽飛銅像。嶽飛像的背後,就刻著這首詞,還有“嶽家軍大戰金兀術”浮雕、“還我河山”石刻,常引遊客駐足觀瞻。

據記載,嶽飛亭始於1937年為激勵民眾抗日鬥志而建,至1980年代重修。嶽飛亭有長幅楹聯:“撼山抑何易,撼軍抑何難,願忠魂常鎮荊湖,護持江漢雄風,大業先從三戶起;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奉讜論複興家國,留得乾坤正氣,新猷端自四維張。”正是這位民族英雄一生忠肝赤膽的寫照。

嶽飛最終沒能“直抵黃龍府”,也未能“再續漢陽遊”,空將一腔報國志化為“瀟瀟雨歇”。然而,他“精忠報國”的遺志卻成為武漢這座城市世代傳承的力量。

在武昌東湖風景區南側,有一座翠綠的小山,狀如伏虎,靜臥鬧市。老武漢人都知道,伏虎山上,有多位辛亥志士長眠於此:劉公、藍天蔚、蔡濟民、劉靜庵、孫武、吳兆麟……曾經叱吒風雲的豪傑們在這靜寂山中沉睡安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鍾,吹響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號角。這是一場血與火的鬥爭,無數英雄為之拋頭顱灑熱血。蔡濟民就是其中之一。武昌首義成功後,蔡濟民主持軍政府決策機構謀略處,掌管軍政大事,被稱為首義“大總管”。陽夏戰爭中,蔡濟民伴隨總司令黃興左右,每戰必親往督陣,黃興稱之為“鄂中軍人之巨擘”。1919年1月28日,蔡濟民在湖北利川被川軍殺害,年僅33歲。

首義之城,更多是無名英雄處處埋忠骨。位於漢口球場路的辛亥首義烈士陵園,園中有6座無名英雄墓,武漢人稱之為“六大堆”。6座大塚,埋葬著陽夏保衛戰漢口戰役中犧牲的4000多名無名烈士。

首義槍聲打響後,清王朝極度驚懼,急調巡洋艦隊和長江水師趕赴武漢,鎮壓起義,妄圖奪回武昌。起義軍民同仇敵愾,以3萬未經訓練之眾,在漢口英勇抗擊,打響陽夏保衛戰。“官佐身先士卒,士兵浴血奮戰,工農士商手執利器,亦拚死沙場”。各地敢死隊、義勇軍、學生軍等也紛紛趕來支援。

從1911年10月18日出戰漢口,到11月27日漢陽失陷,起義軍民激戰41天,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失敗,7000多名革命軍官兵在漢口陣亡,2000多人在漢陽陣亡。然而,陽夏保衛戰極大牽製了清軍反撲革命軍的主力,為各省獨立、脫離清廷統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在革命軍與清軍奮戰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全國十多個省先後宣布獨立,關內只剩4省效忠清廷。

英雄之城的英雄精神,自此永難磨滅。首義烈士陵園裡,正中聳立著一座高達10米的漢白玉大理石“辛亥首義烈士紀念碑”,鐫有辛亥老人喻育之1985年撰寫的碑文:“河山浩氣,星芒失色,英勇悲壯,光炳日月,令樹旌碑,永志忠烈。”

與災難搏鬥上千年

武漢能夠成為首義之城,與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兩江三鎮、九省通衢,早在明朝時期,這裡便憑借水陸交通的便利,成為商貿流通的中心。明末清初,漢口鎮即與河南朱仙鎮、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鎮並稱“四大名鎮”。到辛亥革命前夕,已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而在嶽飛屯兵武昌的時候,漢口並不存在,武昌也叫做鄂州。“鄂州”之前,其建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孫權在此築夏口城,後來名揚天下的黃鶴樓,就是夏口的軍事瞭望台。唐宋之後,中國經濟重心南移,這裡有龜蛇鎖江、扼水陸之要,交通樞紐地位日顯。

根據歷史研究,明朝成化年間,自北而來的漢水連發洪水,使原本就搖擺不定的入江河道,連續潰決,最後一決而下,發生了一次很大的改道,在武昌對面的龜山北面,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入江口。漢水入江河道的穩定,為現代武漢兩江三鎮格局打下了自然基礎。“大漢口”自此成了東南西北舟楫帆艫聚散之地,港埠日興,商賈群集,其生長之勢如江邊荻蘆,一發而不可收。

可以說,武漢成於水,興於江。然而,正是由於兩江交匯的特殊地位,武漢三鎮一直以來飽受洪水泛濫之苦。武漢的歷史,便是一部與洪水相爭的艱難史,一部與災難搏鬥的英雄史。

在漢口漢江與長江交匯之處,有一座龍王廟,是武漢人戰天鬥地的歷史見證。今天這裡已是一處市民親水遊樂的公園,公園內一組百餘米長的“武漢1998年抗洪圖”浮雕,每每將人們帶回22年前那一場聲勢滔天的鬥爭中。

1998年夏天,長江發生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後出現8次洪峰,宜昌以下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陽湖的水位,長時間超過歷史最高記錄,九江告急、荊州告急、武漢告急……從7月初開始,武漢關水位持續上漲,汛情跳漲之猛,在武漢防洪史上罕見。8月20日,武漢關水位達到29.43米,逼近歷史最高,一江洪水“懸”於700萬武漢人頭頂之上。

在最危險的時刻,人民解放軍大規模投入抗洪搶險,30多萬人緊急馳援。受洪水威脅最大的湖北省,200多萬軍民日夜嚴防死守,他們在最危險地段樹起了2000多塊“生死牌”,在歷次搶險中立下了5000多張“軍令狀”……

龍王廟公園“武漢1998年抗洪圖”浮雕中,就有一幅記載著“生死牌”的故事:那年夏天,一塊一米多寬的黑板,上面貼一張粉紅色宣傳紙,立在了武漢龍王廟閘口,“生死牌”三個紅色大字和“誓與大堤共存亡”的誓詞鮮豔奪目,誓詞下面,是16個急匆匆寫上的名字。他們是16位共產黨員,16位普通的武漢市民。

作為百萬軍民抗洪精神的象徵,滿腔豪情下匆匆草就的“生死牌”,後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不僅化身為武漢城市精神的符號,更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文明韌性的生動教材。每當回看“生死牌”,總讓人眼前浮現當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壯闊場景,耳畔猶響嚴防死守、人在堤在的激昂誓言;也總會讓人感慨,有這種無謂生死、敢打敢拚的英雄氣概,還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有什麽艱難的坎邁不過去?

這就是武漢這座城市的特點,一次次在洪水等各種災害中經受磨難,又一次次在與災難的鬥爭中奮勇向前。據史料記載,自唐以來,武漢遭受長江重大水災200余次,漢江重大水災近50次,每次洪水都是“四鄉盡成澤國”。1931年,武漢江漢關水位最高衝到28.28米的高位,武漢三鎮“堤防盡潰,人畜漂流”“市鎮精華,摧毀殆盡”,水淹三鎮百餘天,漢口鬧市汪洋一片,中山路水深四五米,63萬人失去家園,3600餘人失去生命。

1954年,也是一次全流域大洪水,當年8月18日,武漢關水位上漲到29.73米,較之1931年高出1.45米,是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最高值。那年夏天,武漢幾乎全民抗洪,青壯年勞力全部頂上,28萬抗洪大軍日夜守候在大堤上。歷時100天,百年不遇的長江特大洪水終於屈服。

有膽氣自可“不服周”

地理位置造就了武漢人的文化性格,賦予武漢市兼容並蓄的城市品格。歷來,人們對武漢人褒貶不一,有說“碼頭文化”的,有說“市井文化”的,有說“性情暴烈”的,有說“天性率真”的……這與其溝通南北、貫穿東西的通衢屬性自是分不開的。

從考古學研究上看,“最早的武漢”——早商時期的盤龍城,就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多元文化特徵,體現了遠古時期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文明的融合化。而唐宋之後的“大漢口”,更是四方八處文化匯合的產物。漢口本無“城”,從一片荒灘、竹籬茅舍到負販絡繹、商賈輻輳,靠的就是千帆萬槳之所至。

“大碼頭”造就“大武漢”。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一根扁擔、一碗熱乾面是老漢口的形象符號,而粗門大嗓、風風火火也是老武漢人給人的標準印象。這些形象與符號的背後,其實是一幅幅大碼頭上人聲鼎沸、急急匆匆、物貿豐盈的生動場景。也正因為如此,武漢人才既有“市井”“市儈”“漢罵”“夾生”等文化品評,也有“為人直爽”“恩怨分明”等性格特徵。

雖然褒貶不一,但“不服周”“不信邪”卻是對武漢人的共識。武漢人接受了來自各方面的文化元素,為他們建立起強大的自信。武漢人不僅要與洪水作曠日持久的搏鬥,還要年年與酷熱的炎夏鬥爭數月,這也帶給他們足夠的膽氣,讓他們在即便陸地行舟之時,也能泰然處之。

作家池莉曾寫道:“武漢這個城市實在是皮實,也實在是有趣。1931年的洪水掃蕩之後一個來月,按說正是喘息之際,武漢市的城市生活卻熱烈地照常進行。”

“不服周”“不信邪”是武漢人的口頭禪,大概是不服氣、不甘心的意思。“不服周”的說法,一些學者認為源於兩周之時的楚人。考古發掘和歷史研究表明,楚人在周代創造的文明堪稱輝煌,絲綢、青銅、音樂、哲學等都達到極高的境界。雖然受封為周王室的子爵,但楚人並不服氣,於是自封為王。楚人的這種膽氣與豪氣,在周王室謂之荊蠻,在楚人自己卻是一種文化基因,融入了湖北和武漢人的血脈。

1946年7月,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在昆明遇害。聞一多主持召開追悼會,面對混入的國民黨特務,聞一多拍案而起,滿腔悲憤地發表了“最後一次講演”:“反動派,你看見一個倒下去,可也看得見千百個繼起的!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當天下午,聞一多就遭到了國民黨特務人員的暗殺。

武漢大學的櫻頂廣場一側,有一座聞一多先生塑像,常有青年學子在這裡駐足仰望。聞一多是武漢大學的驕傲,也是武漢和湖北的驕傲。他的身上,不僅彌散著這種“不服周”“不信邪”的英雄之氣,更張揚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威武不屈的精神氣節和文明內核。武漢三鎮,這樣的英雄像、英雄墓、紀念碑不計其數:九女墩、彭劉楊三烈士像、施洋烈士紀念碑、二七烈士紀念碑、北伐軍官兵公墓……

1938年,日軍繼攻佔南京、徐州後,又集結重兵從東、北兩個方向進犯武漢。那時的武漢已擔當起中國抗戰臨時首都的重要角色,一時間,“保衛大武漢”的誓言響徹全國。110萬將士在鄂豫皖贛為保衛這座偉大的城市而浴血奮戰。從6月到10月,大小戰鬥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殲敵25.7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10月,國民政府軍決定棄守武漢,武漢市民也拋家棄舍,扶老攜幼,轉向後方,留下一座空城。

“武漢會戰”雖然失敗,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中國軍民的抗日戰爭,從此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大武漢”又一次以自己的悲壯換得民族抗戰的轉機。

當下的抗疫鬥爭中,儘管不時可以聽到半粗半雅、劈哩啪啦的“漢罵”之聲,但自救、互助、志願的聲音更加響亮。全國人民再次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千萬武漢市民以“禁足”為代價,數萬醫護人員“逆行”入武漢、入湖北,正以堅定的必勝信心,打一場“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春天已至,油菜花開,荊楚大地正在復甦。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這場抗疫鬥爭,再次彰顯武漢人的不屈性格,武漢城市的英雄精神,正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性格、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注解。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0年第3期

半月談記者:皮曙初

監製:孫愛東

責編:張初

相关参考

城市閱讀排行榜)

40年TOP影響力外譯作品1.《巨人的隕落》2.《無聲告白》3.《島上書店》4.《絲綢之路》5.《百年孤獨》6.《小王子》7.《月亮和六便士》8.《追風箏的人》9.《解憂雜貨店》10.《偷影子的人》年

城市閱讀排行榜)

40年TOP影響力外譯作品1.《巨人的隕落》2.《無聲告白》3.《島上書店》4.《絲綢之路》5.《百年孤獨》6.《小王子》7.《月亮和六便士》8.《追風箏的人》9.《解憂雜貨店》10.《偷影子的人》年

有多座城市曾经为河北省会,其中一座现仅为县

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古属冀州,战国时期大部属燕、赵两国,因此又被称为「”燕赵大地”,简称「”冀”,自古为华夏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英雄豪杰辈出之地,如赵云、张飞、赵匡胤、柴荣、李牧

哪位战斗英雄被军史称为“起了天大作用的人”

核心提示:参军仅半年,16岁的张国福就在辽沈战役的一次战斗中,孤身一人直捣敌人指挥所,并活捉了中将赵伯昭,为战争的胜利创造了良机。张国福也因此役被军史称其为“起了天大作用的人”。原题:特级战斗英雄隐姓

赞美英雄历史人物的人

1.关于赞扬古代历史人物的作文我眼中的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

乐毅的谋略有多高,曾经攻下70多座城市,还把白起打败过

相信在世人的眼里,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绝对是一个才华非常出众的人,但是这样一个谋略高深的人,在他的心中也是有自己的偶像,就像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在诸葛亮小的时候,就曾经把乐毅当做了,自己学习的

乐毅的谋略有多高,曾经攻下70多座城市,还把白起打败过

相信在世人的眼里,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绝对是一个才华非常出众的人,但是这样一个谋略高深的人,在他的心中也是有自己的偶像,就像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在诸葛亮小的时候,就曾经把乐毅当做了,自己学习的

英雄人物与历史人物的区别

英雄人物1、指自身才能、品质优秀而令人崇拜的人,如吕布、毛泽东等。2、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如黄继光、董存瑞等。3、一般指有超出常人的坚强毅力的人,能

中国“啤酒之都”在哪

去过哈尔滨这个城市的人都知道,这座城市的街道上似乎常年披发着啤酒的清香,哈尔滨人舒怀畅饮的景致随处可见。所以,这座城市也被付与了“啤酒之城”的佳誉。来到这座城市旅行也好,出差也罢,如有时间必然要去三个

中国“啤酒之都”在哪

去过哈尔滨这个城市的人都知道,这座城市的街道上似乎常年披发着啤酒的清香,哈尔滨人舒怀畅饮的景致随处可见。所以,这座城市也被付与了“啤酒之城”的佳誉。来到这座城市旅行也好,出差也罢,如有时间必然要去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