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與皇太極有驚人的多處軌跡重合,為何結局完全不同
Posted 王朝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禎與皇太極有驚人的多處軌跡重合,為何結局完全不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禎與皇太極有驚人的多處軌跡重合,為何結局完全不同
撰文|趙立波
導讀:明思宗崇禎和清太宗皇太極,兩位從未謀面的最大對手,一位代表大明王朝的末代君主,一位代表清朝第一位入關前的皇帝,他們身上有哪些共同相似之處?透過歷史的塵埃,驚奇地發現二人身上的共同點相當多,其施政上都是奮力一搏的英雄人物。然而當那個時代被徹底撕裂後,皇太極走向成功,而崇禎身死國滅,但從個體生命來講,二人又在同一年離開那個紛爭的世界,只不過歷史標簽有所不同,皇太極是清朝此後二百多年開創性的人物,崇禎帝是二百多年大明王朝的終結者,通過二人的比對,讓後人能夠引起什麽認識和對歷史的思考?正視歷史,抵製歷史虛無主義,我想這將是本文最大的意義。
朱由檢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形單影隻;皇太極充分歷練;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朱由檢和皇太極兩個人生活的時代大體相同,都是在位17年,其登基也基本就差幾個月的時間,可謂相當的巧合。崇禎拚盡全力給即將滑落的大明王朝踩刹車,而皇太極也是繼承努爾哈赤基業想要再進一步,如同竭盡心力在拔河,二人隔空發力,最終將那個時代徹底撕裂。
天啟二年(1622),13歲的朱由檢被封為信王,5歲喪母,10歲喪父的他雖然性情孤僻,缺乏安全感,但卻刻苦學習,不僅擅長書法、詩文,而且還擅長彈琴,內心脆弱的他從來沒想過將來會繼承皇位。由於生存環境所帶來的恐懼、孤獨,使其防範意識極強,甚至生病都拒絕服用宮中藥物。這種性情讓他急躁而又脆弱,在日後處理重大事務時,從一個極端轉移到另一個極端,由此詮釋了性格決定命運的古老命題。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十二歲喪母,自幼隨其父兄出兵打仗,得到了良好的前線歷練,心智非常成熟。24歲時被封為四大貝勒之一,並深得努爾哈赤的喜愛。由於處事穩健,智勇雙全,在當時就是個“人皆稱道的人”《滿文老檔》。從經歷來看,朱由檢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缺乏對外界的了解。相反皇太極的成長環境要艱苦一些,但卻在父兄的影響下,迅速得到充實的成長歷練,崇禎卻形影孤單,真正的孤家寡人。可以說,在個人性格和出身及面臨的環境,讓崇禎朱由檢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臨危受命,朱由檢日夜操勞,毫不休息;銳意改革,皇太極馬不停蹄,覬覦關內。
18歲這年,朱由檢在危機四伏中倉促繼位,此刻大明已經內憂外患,氣息奄奄。出於強烈的對大明王朝的責任感,對其最恰當的詞匯就是一個急字,他想通過自己的振作全面挽回大明的懸崖頹勢。繼位不久他就下令“諸臣服飾袖長不得過一尺。宮中盡撤金銀等器,俱用陶器。”並對全體臣僚下發諭旨不得擅自使用金銀,《烈皇小識》。除了大改作風外,崇禎本人成了明朝繼朱元璋外的第二位最為勤政的人。他經常因為召見大臣“面決庶政”而忙的吃不上飯。《明史》有時到了深夜他還在處理國政,“凡下科疏,類殊批日時,以防塑遏,多有子、醜時者,蓋批閱至丙夜不休也。”《三坦筆記》他與大臣商討朝政,“終席無倦容”,一生從無節假日。
清太宗皇太極於天啟六年(1626)繼承汗位,時年35歲,比朱由檢早一年繼位。雖然繼承了汗位,但皇太極對擁戴他的三大貝勒頗為優禮。每當朝會舉行盛大慶典時,皇太極都會把三位哥哥擺在與自己同等位置一起居南面並列為坐,可知其稱帝之初地位並非如何穩固。在不久發生了莽古爾泰“禦前拔刀”後,皇太極得到支持後才將其革去大貝勒爵位,最後在圈禁十年後死於禁地。第二年正月,在代善等人明智選擇下,皇太極正式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坐受”,改為自己“南面獨坐”。《清太宗實錄》由此才成為能夠全面支配八旗各主的權威人物。雖然二人均十分努力,但崇禎的成效卻大打折扣,相反,皇太極不斷穩固權威後,將滿洲進一步推向新的高度。
崇禎又恨又怒,大開殺戒;皇太極軟硬兼施,大挖牆腳。
崇禎與皇太極都是明朝末年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他們在用人和軍政謀略上卻有著根本的不同。急躁的性格和面對大明官僚機器整體素質下沉的情況下,他對文武官員越來越缺乏信任“每閱章疏,必召皇太子同觀,且語之曰:凡閱科道疏,須觀其立意,無為所欺也。”《三坦筆記》。他的臣下也說他“以外廷臣無有一人心皇上之心者。”《楊余雜記》。崇禎認為,內臣都不堪使用,不得已大量啟用宦官,對於使用宦官內臣,崇禎也說出了不得已的苦衷:“文武各官,朕未嘗不信用,誰打起精神實心做事?隻一味朦徇諉飾,不得已差內臣查核,原出一時權宜,若是差來不行,差他做什麽?你們外臣果有肯做事,朕何必要用內臣。”當時對於皇帝使用宦官的危害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總結:“宦官內侍之流,若用為耳目,即耳目蔽,用為心腹,即心腹病。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則檢束,有功則驕恣。”《明史》
此外雖然能夠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然而17年裡,卻是庸才遍地,“委政柄者,非庸即佞”。《明史》以當時最重要的閣臣為例,總共五十人,其中周延儒、溫體仁為首輔最久,然“廷儒實庸篤無材略,且性貪”,另外的溫體仁“專務刻核,迎合帝意”,且在其任內,“未聞其進一善言,未聞其行一善政。”《明亡述略》要命的是,負責明朝軍事的總督、巡撫、總兵、副總兵大多不懂軍事,鮮能帶兵,尤其在毛文龍和袁崇煥死後,整個大明已經沒有真正的大將。當時兵部主事指出“廷臣言兵者即以為知兵,大者推督撫,小者兵備。”《國榷》如王洽在擔任兵部尚書後,以至於到了“不習邊事,聞驚倉惶無以應。”
《明史》。相反皇太極在使人用人上更為從容,首先其父給他留下了重要的四梁八柱的幾大貝勒和子侄們,乾隆曾對此回憶說:“祖同兄弟子侄之眾,率股肱心膂之臣,親冒矢石,授方略……我大清實億萬年丕丕基實肇乎此。”《清高宗實錄》說明了皇太極創業的路上並不孤單,相反如虎添翼。
皇太極在崇禎四年(1631)戰役中俘獲了祖大壽的兩個兒子和一個侄子,他故伎重演,給他們最好優待,並以此招降祖大壽。第一次祖大壽熬住了。第二年,皇太極再次圍困城中斷糧的祖大壽,這次與祖大壽城下之盟,為了表示對祖大壽的充分信任,讓他做先鋒帶兵攻打錦州。在錦州城下,祖大壽甩開大隊人馬逃入城中。此時皇太極招降的戰略高度和眼光再次表現出來,他親自好安慰與祖大壽一起投降的降將,並給祖大壽的兒子們賜予宅院,將祖大壽與他們區別開來。
雖然此後歷經了漫長的七年才再次俘獲祖大壽,這一次,祖大壽以為不免一死,出乎意料,皇太極依然對其誠懇勸慰,最終祖大壽被徹底征服。歷史證明,如果沒有後來越來越多,位置越來越重要的漢人歸降,滿洲人奪取天下根本無法實現。這就是為什麽當初努爾哈赤厚待李永芳的主要原因,招降的不只是一個李永芳,而是比李永芳十倍重要的手中握有重權的高級將領,儘管那時沒有具體目標,到了皇太極這時,對於招降的整體戰略部署越來越清晰具體。公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這年三月,明朝和滿洲之間發生了一次關鍵性戰役——松錦州之戰。
作為戰略要地的錦州,洪承疇是最高駐防將領被俘後,也曾想以死殉國,他在監獄裡日夜痛罵,拒絕飲食。皇太極對此早有準備,耐心思想說服工作,給他精美衣食待遇,時不時還要去監獄中親自探望,當看到洪承疇衣服單薄時,脫下自己的貂裘大氅給他披上,並且溫和問道:“先生得無寒乎?”這句“暖心”的話讓洪承疇直直地望著皇太極很久,感歎說:“真命世之主也!”乃扣頭請降。
皇太極砍樹比喻大明命運,信心滿滿,崇禎朝群臣扯皮耽誤議和遷都。
崇德七年(1642)九月,松錦決戰剛結束,滿洲官員一起向皇太極上奏,建議趁此機會,迅速全面發兵“率大軍直取燕京,控扼山海關,大業克成。”對於如此急躁的急功近利,皇太極表現出了高度的軍事戰略眼光,他批示說:“爾等建議,直取燕京,朕意以為不可。”緊接著他把大明比成粗壯大樹說:“無論有多大氣力,有多著急,絕不會一斧子就把大樹砍倒,而是從大樹兩旁一斧斧地砍下去,到了一定程度,這棵大樹自然自己倒下。《清太宗實錄》。
李自成畫像
讓大明這棵風雨飄搖的樹轟然倒下的不僅是關外的皇太極,而是李自成與其不約而同的一齊發力。也不怪崇禎在國破前夕在書桌上寫下“文臣人人可殺”的數個大字,直到自戕之前,李自成竟然出奇的要給他一條生路“議割西北一帶,分國而王,並犒賞軍銀百萬兩。”並承諾可以為大明打退各地賊寇,包括對付滿洲的皇太極。崇禎問魏藻德:“此議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決之。”老奸巨猾的魏藻德擔心承擔負責,始終一言不發,氣得崇禎推到龍椅,匆匆離去。《甲申傳信錄》皇太極未能看到大明這棵樹轟然倒塌,就猝然去世,巧合的是,崇禎僅僅在幾個月後拖著疲憊的身子徹底為大明獻身,這種驚人巧合令後人喟歎不已。
相关参考
1伏皇後出身高貴。伏皇後出身貴族,她的父親是侍中伏完,母親是漢桓帝的女兒陽安公主。這樣,漢獻帝與伏皇後在血緣上,是表親關系。董卓挾持獻帝到長安時,伏完和獻帝結成為夫妻。二人是患難夫妻,在動盪不安中的歲
1伏皇後出身高貴。伏皇後出身貴族,她的父親是侍中伏完,母親是漢桓帝的女兒陽安公主。這樣,漢獻帝與伏皇後在血緣上,是表親關系。董卓挾持獻帝到長安時,伏完和獻帝結成為夫妻。二人是患難夫妻,在動盪不安中的歲
巴爾幹半島被稱為世界的「火藥桶」,雖然這幾年挺安靜,但近現代以來很多戰爭都在此地發生,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巴爾幹半島後來出現南斯拉夫聯邦後,表面上實現了統一,但民族矛盾與歷史問題,使這個半島一直充滿
導語有人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悲觀離合都是先人曾經歷過的,其實歷史也是一樣,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不少相似的軌跡。今天要說的商鞅和張儀,兩個人一前一後進入秦國,都曾做過秦國的重臣,也都在
導語有人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悲觀離合都是先人曾經歷過的,其實歷史也是一樣,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不少相似的軌跡。今天要說的商鞅和張儀,兩個人一前一後進入秦國,都曾做過秦國的重臣,也都在
都說性格決定了命運,中國歷史上的很多大事件,如果因為當事人再堅持一下,就很可能發生徹底的改變。但是歷史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之所以會成為如今的這個狀況,可能也就是所謂的天命吧!愛新覺羅·豪格,皇太子的皇
都說性格決定了命運,中國歷史上的很多大事件,如果因為當事人再堅持一下,就很可能發生徹底的改變。但是歷史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之所以會成為如今的這個狀況,可能也就是所謂的天命吧!愛新覺羅·豪格,皇太子的皇
对古代过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各位朋友下午好!小编这几天陆续给大家介绍了许多传统春节习俗,引发了读者热议。除风俗有所不同之外,古代“春节”的具体日期也和现在截然不同。今天
清朝大名鼎鼎的攝政王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他繼承了太祖、太宗入主中原,統一全國的遺願,輔佐年幼的順治帝建立清王朝,是清開國的第一大功臣。在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就扶持皇太極與孝莊的兒子登上了皇位,更是
引言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憑藉祖輩留下的十三副盔甲起兵成功,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起後金政權。眾所周知,後金政權建立後三十年里,皇太極繼承父親遺志,將後金版圖擴大到燕北地區。明崇禎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