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則天的治國理念入手,看看她從太宗身上都學到了什麽

Posted 政治

篇首语:知识是种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從武則天的治國理念入手,看看她從太宗身上都學到了什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從武則天的治國理念入手,看看她從太宗身上都學到了什麽

她武則天無疑是一位出色的皇帝,其政治才乾與她初次入宮的經歷大有關係。從她的個人經歷來看,其二度入宮後境遇開始好轉,不幾年就被立為後,後來開始參政,越來越接近皇帝寶座。其命運轉機與她的政治才乾indivisible,其政治才乾的形成與其初次入宮大有關聯。其中對她影響對大的人無疑就是太宗了。可以說,太宗是武則天繼父親之後的第二位政治老師。

太宗對楊氏群妃並無政治上的猜忌和防備,對身旁侍奉的武才人應該也是這種態度。太宗處理政務的片言隻語、一些短暫的交談都有可能落入一旁侍奉的武才人耳中。她還利用禦書房侍奉文墨的機會,接觸皇家公文,抓緊時間學習一般人見不到書籍典章,努力充實自己,不斷增長政治知識,學習到了太宗任人唯賢、虛懷納諫、勵精圖治的風范,也學到了治國安邦的政治權變,為她以後參政稱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從她的政治舉措上不難發現這一點,下面試舉例如下:

一、打壓高門

太宗對驕矜的山東舊族很是反感,命人修改《姓氏錄》,“欲崇我唐朝人物冠冕,垂之不朽,何因崔乾為第一等,列為第三等,合二丙九十三姓。分為九等,頒於天下”,意在打壓高門,抬高皇室地位。這是一個很狹窄的圈子,基本上沒有打破門閥等級。

武則天立後後,立即鼓動高宗放手擴大這個圈子。“顯慶四年九月五日,詔改氏族志為姓錄”,“凡二百四十五姓,二百八十七家”,對高門打壓更甚。

太宗撰有《帝范》,教育太子如何做一個好帝王,武則天撰有《臣軌》,教育臣子如何盡本分。二者“並行,今亦有合刻本流布於世”,似有呼應關係。上元元年(674),武則天提出的“建言十二事”是一套完整的治國綱領,把太宗的治國路線更加具體化了。

二、偏重文采

太宗好詩能詩,經常率領眾臣賦詩,其重用臣子也多是文臣,貞觀後期更是注重文采。武則天終生都保持著對詩歌藝術的偏好,經常聚集詩人吟詩唱和,還舉辦詩歌競賽會,部分年號如光宅、垂拱等也富於文學性。

她執政後大力提拔文學之士,偏重文采,武周文壇因此彌漫著一股文采飛揚而毫無生命的文學池流。更令人稱絕的是,她還將詩賦創作作為科舉選人的重要參考標準,從制度上肯定了詩歌的崇高地位;她還經常給人賜姓以表達愛憎之情,甚至到了迷信文字力量的地步。

三、處理政治集團

武則天處理政治集團的手段也與太宗相似。武則天親歷太宗改立太子風波。當時李承乾和李泰都競相發展各自的政治勢力,“文武群官,各有附托,自為朋黨”,在朝中各成派系。

這種二子爭鬥的場面很容易危及皇帝本身。當初太宗就與兄弟爭奪皇位繼承權,最後發動玄武門事變連老父親一起請下了皇位。高祖的前車之鑒,太宗是很清楚的。作為過來人,太宗眼見太子李承乾已經向自己下手,李泰也難保不會如此行動。為避免悲劇再現,不如同時將兩個小集團粉碎。這一點武則天學到了。

武則天在執政時期大力提拔過寒士,也重用過外戚和酷吏,還讓面首參與政治事務,但她始終將國家的核心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刻意扶植武氏親屬,以期與李氏集團抗衡,又大力培養了一個以面首、文士為主的私人政治集團,以監督、牽製、平衡、防範李武兩集團,以防他們爭鬥不息,危及自身。

四、處理民族關係

武則天在處理民族關係方面也有學習太宗之處。太宗本人就有鮮卑族血統,他將漢族和少數民族一樣看待,推行了較為平等的民族政策,重用各民族首領擔任領導,用和親的辦法改善與少數民族的關係,對待有敵意的少數民族,叛則討之,降則撫之。

武則天對太宗的民族政策既有繼承,也有發展。她主要釆取軍事行動和和親的辦法來處理民族關係。以和親為例,繼太宗時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後,她又陸續將公主嫁給突厥、吐谷渾、吐蕃,不僅有助於改善民族關係,也有助於發達的唐文化在這些民族的傳播。

她還繼續實行太宗重用各民族首領擔任領導的政策,頗有成效,使唐朝行政力量東至遼,西到碎葉(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北至燕然(擁有整個北方大漠)。

可見,武則天的政風頗似太宗,史學家稱她的統治時代為“小貞觀”正是此意。

五、武則天的人格行為與太宗有不少相似之處

儘管武則天在得遇太宗之前,就已經流露出王者的雄心和氣概。其伴隨太宗十幾年,長期的政治熏染無疑強化了這種王者性格。如太宗能容魏征等諫臣直言,多次被魏征當廷頂摣而不計較。可見其心胸寬廣,同時他的猜忌心也很強,他晚年猜忌劉消、張亮、李靖、尉遲敬德、李績等人即是例證。

武則天亦是如此。她能對撰文汙蔑謾罵她的路賓王一笑了之,對作品“遣使求之”,做出“素重其文”的姿態。可見其雍容大度的帝王風范。她的猜忌心也絲毫不遜於太宗,甚至對親生兒子李顯、李旦也不例外。

又如太宗很注意納諫,鼓勵臣下提出不同意見,使大家敢講話,政治才能清明。武則天從政期間亦注重納諫。她在垂拱元年(685)始置左右補闕、左右拾遺。按照《唐六典》所述職責,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扈從乘輿。凡發令舉事有不便於時,不合於道,大則廷議,小則上封”。後來她又置銅匭大興告密之風,雖然搞得有一些過火,但是其廣開言路的指導思想是與太宗一脈相承的。

再如太宗晚年濫用長生藥物延壽,武則天作為才人侍奉一側,自然是知道的。武則天晚年求壽行為更甚,單就求藥而言,就先後讓武什方、胡惠超、葉法善等人為其采藥煉丹,其面首沈南璆、二張得寵也都與其善於醫術和煉丹有關。

參考文獻:

[宋]宋敏求:《唐大詔令集》

[唐]劉肅:《大唐新語》

[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校:《唐六典》

吳楓、常萬生:《女皇武則天》

劉連銀:《武則天傳》

相关参考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是武則天寵臣,她做了什麼,後來被施以墨刑毀容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墨刑,首先顧名思義,墨刑就是在你身上留下墨水的痕迹,並且作為刑法,這種痕迹是一輩子都不可能退去的,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先用鐵器在你身上刻畫出傷口做標記,然後再用墨水或者其她黑色的

武則天的籌碼

11300年後的今天,如果一個女演員從來沒有演過武曌(zhao四聲),她的市場影響力是值得懷疑的。歷史上,再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能夠像武曌那樣,吸引人們的強烈興趣。她的身上,集合了太多富有傳播力的因素。

一個敢玩弄武則天的“官油子”

在狄仁傑身上,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精神分裂的病症,一方面他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他又心懷鬼胎:一方面他可以為了暫時的利益犧牲原則,另一方面他為了原則又可以犧牲暫時的利益。他靈活機動,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典型

為什麼武則天的墓無人敢盜,原因如此簡單粗暴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帝王的陵墓始終逃不過一些貪婪者的覬覦。其中,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康熙的景陵多次被“掃倉”……而武則天的乾陵,雖然也有許多盜墓者打過它的主意,但最終都無功而返。那麼

為什麼武則天的墓無人敢盜,原因如此簡單粗暴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帝王的陵墓始終逃不過一些貪婪者的覬覦。其中,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康熙的景陵多次被“掃倉”……而武則天的乾陵,雖然也有許多盜墓者打過它的主意,但最終都無功而返。那麼

武則天究竟長什麼樣子

武則天作爲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衆人皆知的女皇帝,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當年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氏有才貌,便將其招入宮中,封爲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從這一稱號我們不難想象武則天的美麗和嫵媚,關於武則

武則天墓前的61個無頭石像,為何無頭

關於武則天的墳墓,有兩個令人好奇之處。一是武則天的無字碑,意在功過讓後人評價。二則是武則天墓前的斷頭人,為什麽會有斷頭人?在武則天的墓前總共有61個石人,而且都是統一的姿勢,雙手成功呈恭敬的作揖狀態。

武則天在首次侍寢,就創下記錄,此時奠定稱帝基礎

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有且僅只有一位女帝她就是武則天,武則天所創造的豐功偉績,可以說是每個人都有耳聞,但是武則天是怎麼在宮中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個過程就鮮為人知了,而這一切都從武則天第一次為李世民侍寢說起

武則天的侄子,為什麼能在唐中宗時期,同樣威風八面

武周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將軍桓彥范、敬暉等人趁著武則天病重,發動了政變,誅殺了二張,還逼迫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恢復了李唐神器。李顯繼位後,也就是唐中宗,他開始論功行賞,張柬之等五人全都封王了。但是

武則天小時候,袁天罡就說她要當天子,為何李世民還不知誰會奪權

袁天罡見武則天的事情,《新唐書》《舊唐書》均有記載。兩部史書講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說,袁天罡去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家。武士彟知道袁天罡會看相,於是把他的兩個兒子,也就是武則天的兩個異母哥哥武元爽、武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