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薑維多次北伐,所進攻的上邽在哪裡
Posted 位置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諸葛亮與薑維多次北伐,所進攻的上邽在哪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諸葛亮與薑維多次北伐,所進攻的上邽在哪裡
說到漢末三國的上邽,大家都非常熟悉,這裡是三國期間諸葛亮北伐的主要戰場。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當中,有兩次的主戰場就在上邽地區。薑維後來發動的北伐中,上邽也多次爆發激戰。
由此可見,上邽在西北地區具有獨特的軍事價值。那麽,上邽是何時得名、具體位置又在哪裡呢?筆者在本文中結合相關史料記載,對漢末三國時期的上邽做一個簡單介紹。
上邽是古代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域,最早出現在史料中時稱之為“邽”。據《史記•秦本紀》載,秦武公十年(周莊王九年,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率部平定了少數民族聚集的邽戎與冀戎後,為了方便管理地方,設置了兩個縣域“邽”與“冀”。這即是“邽縣”出現在史料中的最早記載。
關於“邽”字的由來,史料中解釋為:少數民族聚集於“邽山”之下,以山為名稱“邽戎”。所以秦武公平定邽戎之後,設置縣域時,以“邽”為縣名。
而“上邽”的出現,則可以追溯到秦末時期。據《漢書•地理志》載,西漢時期的京兆郡有一縣域稱“下邽”,隴西郡有一縣域稱“上邽”。東漢時期的學者應劭,在對《地理志》進行注解時特別標注,稱秦武公平定邽戎後設置縣域為“上邽”,西漢朝廷在京兆郡設置縣域時,在邽縣前加上了一個“下”字。清代學者顧祖禹在編撰《讀史方輿紀要》時,引用了東漢學者應劭的觀點並解釋稱,下邽城是為了與隴西的上邽進行區別而置。
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周勃在跟隨劉邦平定陝南、陝北、關中等三秦勢力時,曾率部“攻上邽”。另外,上世紀八十年代,當地的考古工作者在天水地區的秦墓中發現的“墓主記”及秦始皇陵遺址中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同時可見“邽”、“上邽”、“下邽”等字眼。
通過以上史料記載及文物可以得知,“上邽”與“下邽”應該是同時出現的兩個縣域,並且最晚也應該出現在秦末時期。
近代以來,相關學者們對漢末三國時期的“上邽縣”進行了大量的考證與實地考察,對於上邽縣的由來及出現時間,基本上達成了一致意見。
不過,對於上邽縣的位置所在,卻出現了非常大的爭議。其中較為主流的說法有兩種:即“清水說”與“天水說”。
首先是“清水說”。
部分學者認為,上邽縣應該在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渭水之北的清水縣境內,具體位置在縣城以北的邽山之南,與牛頭河的北岸之間。據宋代的《太平寰宇記》載,上邽縣自秦國設置以來,後期經過多次歷史轉變,起初屬於隴西郡,後又歸屬漢陽郡,晉代劃歸天水郡。
到了北魏時期,朝廷為了避諱太武帝的字號,將“上邽”更名為“上封”。至隋朝時期,又改回了“上邽”一名。到了唐代時期,上邽曾被吐蕃佔據,唐宣宗時期又收回為鎮。其中還明確指出,上邽縣的治所就在清水縣。
據清代的《直隸秦州新志》載,清水縣本是秦穆公平定邽戎後設置的上邽縣。新莽時期,隴右地區的豪強隗囂割據自立,王莽為了抵禦隗囂的侵擾,命清水縣分置東西兩城,東城為“上邽”,西城則名為“西城”。
清康熙年間的《鞏昌府志》中,不僅延續了《秦州新志》中的說法,並且還特別指出,清水縣東南三十裡的地方有座山,名曰“邽山”,光武帝劉秀統兵征討隗囂時曾屯駐於邽山。
此外,清代的《清水縣志》、《甘肅新通志》、《嘉慶重修一統志》等史料中,都明確指出邽山及古上邽縣,就在清水縣內。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如今的清水縣城北二裡處,仍有古城的殘壁斷垣留存,當地人都稱此處便是古上邽縣城的遺址。有部分學者曾親自實地考察,並認為漢末三國時期的“上邽縣”就在清水縣內。這即是清水說的由來。
其次是“天水說”。
大部分的學者則認為,上邽縣的位置,應該在如今的甘肅省天水市境內。據《水經注》載,渭水流經冀縣(即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之北後繼續向東,穿過岑峽,流經上邽縣境內。而且還明確指出,邽山就在渭水南岸。
另外,該書在記述洋水及邽水的時候,也明確的指出了秦武公平討的冀戎,就散居在甘谷縣的渭河一帶,而邽戎就生活在天水的藉河與渭河沿岸,冀戎與邽戎是共同生活在渭河沿岸、緊鄰的兩個部落。由此可以得知,古冀縣與上邽縣,也應當是沿古渭水緊鄰的兩個縣。這一說法與《漢書•地理志》的記載完全一致。
北宋學者編撰的《元豐九域志》中,也支持了《水經注》中的觀點。該書在描述秦州各縣的轄境時,清水縣所轄的地域當中,並沒有上邽或邽山等字眼出現,而上邽與邽山皆在如今的天水市境內。
另外,據先秦時期的《山海經•西山經》載,邽山往西走兩百二十多裡有一處鳥鼠山。經相關學者們的考證,鳥鼠山的位置在如今的甘肅省安定市渭源縣,自鳥鼠山至如今天水市的鳳凰山,裡程正好是兩百多公里,而從鳥鼠山到清水縣則超過了五百公里。
由此可以得知,邽山並不在清水縣,而如今的天水市鳳凰山,就是古代史料中所記載的邽山。《山海經》又是所有史料中最早的史籍,所以其中的說法也最為權威。
綜上所述,上邽縣在如今甘肅省天水市的說法較為確定,這一觀點也受到了大部分學者們的普遍認可。
不過,上邽縣在天水市的確切位置,迄今為止還是一個爭議較大的話題。有“秦州區”、“麥積區”等多種說法,所以上邽古城的具體位置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在三國期間,上邽的地理位置究竟有多重要呢?簡而言之,此地是曹魏集團在西北戰場最為重要的戰略要點之一。該地位於天水郡東部,與天水郡治冀縣毗鄰,而是通往廣魏郡的交通要道。一旦控制上邽,不但可以向東進入廣魏郡,向西可以進攻冀縣,從而佔領天水全郡。
因此,無論是蜀漢集團和曹魏集團都對該地非常重視,曹魏更是在此地囤積重兵。而蜀漢集團也非常了解該地的重要性。無論是諸葛亮還是薑維,都曾對上邽發動多次進攻,由此也足見上邽的戰略價值。
參考書籍:《史記》、《漢書》、《水經注》、《山海經》、《讀史方輿紀要》、《太平寰宇記》、《清水縣志》、《嘉慶重修一統志》、《元豐九域志》
相关参考
大家好,我們今天給大家講《三國演義》裡面和諸葛亮有關的故事:七擒孟獲。這裡面有個細節特別令人感動和深思,我們一會兒給大家說。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孟獲。孟獲是蜀國南方的一個部落的首領。在安居平五路那一回我們
相比蜀漢和東吳,曹魏最大的優勢不僅僅是廣袤的地盤,更重要的是自華夏文明誕生以來,文化、經濟、政治的中心都是在黃河以北,尤其是長安一直是朝代的首都。比起資源匱乏的蜀漢和文化落後的東吳,曹魏的各方面基礎都
核心提示:薑維的才幹,在蜀國後期確實比較突出,但卻只有邊帥之能,遠非宰輔之用。諸葛亮選擇這個接班人,不能算作成功。其實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誤既非馬謖又非魏延,而是薑維。薑維字伯約,雍州天水郡翼縣(今
核心提示:薑維的才幹,在蜀國後期確實比較突出,但卻只有邊帥之能,遠非宰輔之用。諸葛亮選擇這個接班人,不能算作成功。其實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誤既非馬謖又非魏延,而是薑維。薑維字伯約,雍州天水郡翼縣(今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後,薑維逐漸全面主持起蜀國的軍事大局。薑維秉承諸葛亮北伐中原、興複漢室的理想,頻頻出兵討伐魏國,《三國志》記載,前後共有十一次之多。但遺憾的是,薑維興師動眾連年用兵,結
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出了一個讓他痛心疾首的的決定,將自己的親信、好友馬謖處死!馬謖死後,諸葛亮留下了眼淚,親自前往祭奠,「待其遺孤若平生」。諸葛亮與馬謖關係很好,所以他會流淚;但他還是蜀漢的權臣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也即和《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山不同,在正史中,諸葛亮只進行了五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也即和《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山不同,在正史中,諸葛亮只進行了五
公元263年8月,執掌曹魏大權的司馬昭發動了魏滅蜀之戰。此戰,曹魏總共派出了18萬大軍。當然,這18萬大軍一開始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兵分三路來進攻蜀漢。其中,鄧艾率領3萬多兵馬,進攻遝中一帶的薑維,諸
關羽失荊州後,孫權並沒有獲得整個荊州,曹魏依然佔有南陽、襄陽、江夏三地。因此諸葛亮可以從漢中順漢水而下,奪取上庸、新城,和東吳共同配合,奪取曹魏的襄陽和南陽,佔領一部分荊州土地。在佔領南陽後,北上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