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發明的“木板防彈衣”,阻擋了十幾萬大軍
Posted 木板
篇首语: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牛人發明的“木板防彈衣”,阻擋了十幾萬大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牛人發明的“木板防彈衣”,阻擋了十幾萬大軍
1400年(建文二年)6月8日,朱棣擊敗李景隆後,大軍兵鋒所指,直至濟南城下。
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座小小的濟南城,讓他這次南下铩羽而歸。
而領導這次濟南堅守戰的人,他的名字叫鐵弦,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忠義不屈,修建了鐵公祠。
從史料中,我們找到這個人的一些介紹。
鐵鉉(1366年—1402年),字鼎石,鄧(今河南鄧州)人,元代色目人後裔。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歷官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在靖難之變時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朱棣,並召集潰敗計程車兵堅守濟南,擊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奪位後被施以磔刑,時年37歲。
鐵弦既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懂軍事,但他一個極具悟性的書生,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個知識分子。而他這個知識分子面對的卻是當時哪個時代最優秀的統帥—朱棣。
在他隨著李景隆南撤的途中,他一邊後撤,一邊收攏殘兵敗卒。然後將他們組織起來,準備守衛濟南府。在濟南府,他遇到了盛庸,一個極具軍事天分、絕對不平庸的將領。就是這種組合,憑借手中殘余的兵力,硬生生的擋住了朱棣十幾萬大軍的進攻。
朱棣在白楊溝擊敗李景隆之後,志得意滿,得意忘形。事實往往證明,在一個人得意忘形之際,那麽失敗離他也就不遠了。
朱棣的大軍到達濟南府城下,準備妥當,便向城池發動了進攻。在他看來這小小的彈丸之地,頃刻可下。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大軍日夜攻打,除了抬回那些無數的屍體,便再無寸進。朱棣無奈發動水攻,也被鐵弦的詐降計打敗,就連朱棣本尊也差點栽了。
為了打破僵局,朱棣祭出了他的秘密武器—大炮。在那個冷兵器的時代,火炮的超遠射程以及強大的殺傷力,無疑是攻城戰中絕對的利器。
當時的濟南城,並沒有火炮與之對轟,配備的火銃和弓箭更是難以摧毀敵人的炮兵陣地。濟南的守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敵人肆無忌憚的向他們傾瀉炮彈,濟南城計程車兵甚至都聽到敵軍興奮的怒吼。
“裝定諸元,一炮好,二炮好。。。準備發射。。。”
當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已成為定局之時,驚天的反轉出現了。
鐵弦這個富有創造性思維的神奇人物,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命令士兵在城牆四周掛上了幾塊木板,上面工工整整的書寫著“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幾個大字。
士兵們懵了,他們可沒有膽子朝著大明太祖的神牌開炮。
朱棣也懵了,急忙傳令不得開炮。他發動靖難,無非是打著“誅殺奸佞,清君側”的口號,如果開炮,那就是真的不仁不孝、不忠不義了。朱棣的這種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思,被鐵弦琢磨得明明白白。
場面安靜了,城下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向城牆的神牌望去,目光敬畏而又複雜。城樓上的鐵弦望著城下的朱棣,目光深邃又不乏得意,仿佛在說“小樣兒,開炮啊,你來打我啊”。。。。
我想此刻朱棣的內心,肯定是仿佛有一萬個草泥馬奔騰呼嘯而過。。。
城下的朱棣,大炮齊備,兵強馬壯,只要一聲令下,萬炮齊發,濟南城唾手可得。可他暴怒難發,就是不敢開炮。白白的在濟南城下秀了把肌肉,就收兵回營了。
朱棣認輸了,在濟南城下搞了幾天軍事演習外加示威遊行後,就準備開始北撤班師了。城中的鐵弦敏銳地發現了朱棣撤退的跡象,率軍追擊,狠狠的打了一次喪家之犬,趁機收復了德州。
建文四年,朱棣率軍再次進攻山東,繞過了鐵鉉防守的濟南,直接南下,在靈璧大敗南軍後,跨過淮河,最終攻佔京師。拿下京師後,朱棣自立為帝,年號永樂,然後人不卸甲,馬不卸鞍,揮師北上,再次包圍濟南。最終濟南城破,鐵鉉逃脫。朱棣發了通緝令,一定要生擒鐵鉉,最終在淮南,鐵鉉被俘,並被押送到京師,怒不可遏的朱棣下令將其凌遲,年僅37歲,可悲可歎。。。。
相关参考
湖北投資10億的赤壁,能否再來一場烈火,點燃三國赤壁隱藏的秘密
赤壁古戰場位於長江中游南岸赤壁市境內,沿江而上,通洞庭巴蜀,經武漢東下可達吳越蘇杭,北望漢沔千里沃土,隔江就是洪湖烏林。東漢建安十三年,曹操率二十幾萬大軍南下,連克新野、襄陽數城,從江陵順江東下,與逆
有趣的歷史冷知識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增長您的知識!大家都知道東漢有一個叫蔡倫的人發明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他總結以往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製成“蔡侯紙”,漢和帝下令推廣其造紙法。但
公元263年8月,執掌曹魏大權的司馬昭發動了魏滅蜀之戰。此戰,曹魏總共派出了18萬大軍。當然,這18萬大軍一開始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兵分三路來進攻蜀漢。其中,鄧艾率領3萬多兵馬,進攻遝中一帶的薑維,諸
淝水之戰為何八十萬大軍不敵八萬人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
說到外蒙古,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是很熟悉,但稍微了解近代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在不到一百年前,這裡曾是中國的領土。大清滅亡後,在蘇聯人的支持下,1924年外蒙古獨立建國,從此,一個僅次於哈薩克的世界第二大
範曾何許人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被譽爲“最貴的國寶藝術家”,代表作《韓非子畫像》。而且他不僅擅長繪畫,在詩詞、書法等領域也頗有建樹。不過因爲一些原因,範曾的爲人一直頗受爭議。範曾曾經畫了一幅畫來諷刺
垓下之戰嚴格說來是滎陽成皋對峙戰的延續,公元前203年,楚漢雙方已經在滎陽到成皋一線相峙幾年,糧草、兵員都嚴重短缺,於是雙方議和,以鴻溝為界劃分楚漢勢力範圍。協議簽訂後,項羽就率10萬大軍東撤,項羽剛
翻開中國的現代歷史,總是悲傷和憤怒,因爲中國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直到抗日戰爭結束,中國終於正式贏得了一場戰爭。但是,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通過不屈不撓的戰鬥意志和經過艱苦的鬥爭贏得的。這場戰爭對
馬鞍是馬具的一種,最初肯定是阿爾泰語系騎馬民族發明,現在一般認為就是匈奴人發明的馬鞍。匈奴人早期騎馬,會在馬背墊一點皮革類的東西會舒服一點,但真正意義上的馬鞍,是指高橋馬鞍。馬鞍兩端從平坦轉度為高翹,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是充滿悲傷、憤怒和感嘆的,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直都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中,日本的侵略給我們帶來了十分沉痛的傷害,在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但是值得高興的是,最終我們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