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史的回顧

Posted 千年

篇首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千年史的回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千年史的回顧

上海考古歷史6000年、建城史700年以來,勤勞勇敢的上海先民不僅篳路襤褸以啟山林,開創了發祥於松澤文化、廣富林文化的上海古典文明,在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同時,也與入侵自身的病毒(瘟疫)相鬥爭。

瘟疫的滋生與環境息息相關,其中戰爭、乾旱與饑餓是瘟疫爆發的三大因素。中國早在殷墟甲骨卜辭中,就以“疾”“鬁”“疥”“盅”“禍風”“疾年”等文字予以記錄。而最早的防疫記錄則見於《周禮·天官·塚宰》:“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 與一般疾病的區別之處是,瘟疫的傳染力極強,死亡率極高且快,常常是“大疫,民大饑,餓殍載道”。

相對於中原地區悠久的古典文明,上海建制較晚,直到宋代才由小漁村升級為上海塢(上海鎮)。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地廣人稀,文明不彰,故很難入朝廷政令及史家筆下。不過有學者考證,就江南地區而言,東晉前有關瘟疫的記載不多。但唐代的江南道、宋代的兩浙路以及明代的南直隸等江南地區,都曾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瘟疫高發區。上海地方志書中最早的疫情記錄是明景泰五年(1454)的大疫。

古人根據瘟疫發生規律,有“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之說。自然,中國有著悠久的防疫傳統。千百年來的抗疫實踐證明,這些古老的防疫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學技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這些方法仍然大同小異。因此,厘清古代江南尤其是明代以後上海地區的疫災應對策略,對當代上海防疫工作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唐宋時期:依法抗疫與行政問責

唐代上海地區隸屬江南道(唐貞觀元年置,轄境長江之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今江蘇省蘇南、上海、浙江全境、福建全境及安徽徽州等皆隸屬江南東道,治所在蘇州。有宋一代,上海歸屬兩浙路。兩浙路至道三年(997)置,轄區基本繼承唐末的兩浙地區,大致包括今天浙江省全境、江蘇省南部的蘇錫常鎮四市和上海市,治所越州,杭州,是北宋經濟和人口最發達的一路。

據史料記載,隋唐五代時期,見諸文獻記錄的瘟疫共有 50 多次。其中,唐肅宗寶應元年(762),江東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為之空虛”。唐德宗貞元年間(790),江南大旱,井泉乾涸,人多渴死,爆發瘟疫,疫死者眾。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浙東大疫“死者大半”(《新唐書·五行志三》)。人口流失、土地荒蕪、經濟凋敝、人心恐慌給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乃至當時一些官員都十分害怕到南方任職。

宋代江南因經濟蓬勃發展形成的環境問題,成為疫病高發區。如鹹平三年(1000),兩浙大饑,民疫死。宋熙寧八年,“兩浙無貧富皆病,死者十有五六”;元祐七年,“浙西饑疫大作,蘇、湖、秀三州人死過半”。可見瘟疫對於江南社會的破壞力之強。

面對突發疫情,唐朝政府建立的中央-地方醫療體系在治療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疫情爆發時,在中央醫政機構的指導下,地方機構與慈善機構,如寺院等,聯合開展治疫工作,主要有送醫送藥、抑製傳染、減免賦稅三類機制。為避免交叉感染,政府還強製患者本地就醫,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強化。如《唐律》雲:諸丁匠在役及防人在防,若官戶奴婢疾病,主司不為請給醫藥救療者,笞四十,以故致死,者徒一年。為重視防疫工作,天寶五載(公元746年),唐玄宗親撰《廣濟方》,頒敕要求郡縣用大版刻錄,“當村坊要路榜示”。德宗時以同樣方式頒布《貞元集要廣利方》(《唐大詔令集·政事·醫方》)。

面對突發疫情,宋代在借鑒前朝經驗的同時,開始提升城市管理水準,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為輔助的疫病防治體系。為確保信息暢通,宋太宗還命令內廷官宦的“中黃門”作為監督官,直接向皇室通報疫情,以資獎懲。據《越州趙公救災記》記載,宋神宗熙寧八年夏,吳越之地發生大旱災。同年九月,資政殿大學士趙忭出知越州。趙下車伊始,即展開全面調研:“為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於官者幾人,溝防構築可僦民使治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於籍者其幾具存。”趙的調研決不是枯燥冰冷的統計數字,而是對屬下官員的一次考核問政。凡是不能及時匯報屬地情況的官員,一律拿下治罪。

可見,在重大疫情危機面前,早在唐宋時期就已做到有法可依與違法必究。其防疫抗疫的若乾對策,如政府主導、中央及地方衛生部門互動、民間慈善機構參與、整治環境、中醫藥防治、隔離患者、掩埋歿者,包括建立信息快報制度,尤其是依法救治與行政問責制度等做法,成為此後歷朝應對疫病災害時的仿效對象。

元明時期:破除迷信與民間慈善

元朝在南宋核心地區置江淮等路行中書省,統兩淮(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兩浙(兩浙東路,兩浙西路)地。省會治於原淮南東路首府揚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徙省治於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揚州等地隸河南,改曰江浙行省。明朝時期上海隸屬於南直隸州,分屬蘇州府和松江府。松江府擁有華亭、上海、青浦三縣,嘉定、崇明二縣隸屬蘇州府。

元朝同樣是個疫災多發朝代,平均兩年就發生一次,遠高於史上其他朝代。且南方疫災多於北方,沿海多於內陸,平原低地多於高原山地;疫災多沿海、沿江、沿交通線分布,長江中下遊區、華北區、華南區疫災較重;經濟發達、開發較早、城鎮集中地區疫災多於落後地區;其中江浙行省為全國疫災重災區。至正十二年(1352)後,大疫一場連著一場爆發,至正二十年(1360年)夏天,南方疫病流行,社會秩序極為混亂。

《中國救荒史》顯示:“明朝共歷二百七十六年,而災害之繁,則竟達一千零十一次之多,是誠曠古未有之記錄也。”尤其是瘟疫,幾乎與大明王朝相終始。江南地區的蘇州府和松江府因水旱災害頻發,更成為疫病重災區。景泰五年(1454)夏,上海縣、華亭縣田廬漂沒殆半,大疫,死者無數,饑殍相枕。嘉靖三十三至三十四年(1554~1555)上海縣連年大疫,民死甚眾。乾隆《上海縣志》記載:“六門出槥車(槥:薄皮小棺)日以百數,棺肆不能給,多以葦席裹屍,至有一家相枕籍無收斂者。”連大致的數據都無法統計,可見疫情的嚴重與應對的力不從心。

面對突發疫情,這個馬背上取天下的元廷對當年草原瘟疫的殘酷情形,記憶尤深,因此也更加留心。如江浙地區發生瘟疫,時任江浙行省都事的宋崇祿立即從鹽課中預支賑濟費用,“歲旱疫死者殆半,沿檄入閩,預收鹽課,勸誘疑者,得米三十八萬餘石以賑”。元廷抗疫有幾種創新之舉:首先,打破迷信,鼓勵科學,針對人民盲目的迷信瘟神情況,元代轄地建立三皇廟,使人四時祭祀 ,並在其中進行醫療救治宣講,借以宣傳醫學 ,用實例使人相信醫學,從而摒棄巫術、祁穰等迷信行為 。“越三月而 (三皇廟)成 。覬覦一頭以劑起死回生者 ,幾數乾人 ,用是知醫之利。”其次,將防禦瘟疫與個人衛生聯繫在一起,提倡加強個人保健養生、個體清潔,以避免瘟疫的滋生、傳播,這也使得民間防“疫”精準到了個人。元代《飲膳正要》裡說:“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齒疾不生。則百疾不入。”元人深知“病從口入”的道理。據《馬可.波羅行記》載:元製規定,向大汗獻食者,皆用絹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汙染食品。這是使用口罩的較早記載。這些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對於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明代抗疫措施跟元代大致相同,主要對策有四大法寶:掩埋屍體、要員祈禱、派官施藥、朝廷賑濟。除了政府戰“疫”行為外,民間力量開始走向抗疫歷史舞台。以鄉紳賢良為主的民間社會慈善機構,開始根據自身力量展開一些救治醫療活動。這些慈善機構或自身配藥散發施救,或刊發治療疫病的藥方進行散發宣傳,或賑濟疫病遺孤,安葬病歿之人,彌補官方施力的空白區域。如明朝前期“預備倉”中鼓勵富紳捐糧制度,中後期民間“社倉”對官方預備倉制度廢弛的補充等。晚明愛國士人祁彪佳,在退官的八年間,就在家鄉紹興組織了慈善病坊和藥局。1636年他草擬當年應對瘟疫的藥局規條,同十位有名望的地方醫生簽署協議,共同主持坐落在城中一座古老的大佛寺中的藥局。每天派兩位醫生當值,每名醫生被要求輪流工作六天。據稱在當年六月至八月間,該藥局拯救了一萬多人的生命。

顯然,元代防疫對策中已近現代口腔衛生觀念的個人保健意識,破除迷信、崇尚醫學之舉;明代民間慈善機構在社會抗“疫”力量之中的角色參與意識,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影響。

晚清及近代:走向現代抗疫的艱難歷程

清代在華亭、上海地區設立蘇松太道松江府,蘇松太道中後期依其駐地又稱上海道,轄蘇州府、松江府和太倉直隸州,順治年間駐地為太倉,康熙時期駐地為蘇州,雍正之後駐地為松江府下轄的上海縣。民國16年(1927年),根據孫中山的大上海計劃,設立上海特別市,擴大市區範圍包括上海、寶山縣的一部分,設立17個區,而上海地區各縣則仍屬江蘇省。自此,上海脫離江蘇省管轄,自立門戶。

有清一代瘟疫爆發依舊高頻,且有新疫發生。道光元年(1821年)上海發現霍亂病人。此後道光六年、二十年均有流行。同治元(1862),法租界鼠疫流行,居民患此症死亡者頗多。此為上海出現鼠疫之最早記載。光緒六年(1880年)上海開始有霍亂病死亡登記。光緒七年(1881),天花盛行,數十歲之人亦能沾染,得愈者十中一二。此為上海天花疫情的最早記載。光緒二十五年(1899)上海猩紅熱流行,公共租界內約1500名中國人死於此病。光緒二十八年(1902)正月至八月(2~9月)南匯縣“喉痧大作,多至不救,有合家死亡者”。

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十裡洋場逐漸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因大量人口的匯聚與流動,各種時疫的種類及傳染源都漸趨複雜。如民國7年(1918),世界範圍的流行性感冒襲擊上海,“身熱咳嗆,足軟頭暈,患者十居五六”,當年死亡418人。民國27年(1938)8月 難民大量湧入上海,霍亂迅速蔓延,當年登記霍亂11365例,死亡2246人。民國31年(1942)霍亂連續第六年流行,疫勢猖獗,當年登記患者2465例,死亡513人。鑒於瘟疫的惡劣影響,民國20年(1931)上海宣布為霍亂流行港口;民國21年(1932)、26年(1937)上海分別宣布為天花疫港。

在防疫方面,清末如宋朝一樣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統一的醫療機構。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受西學東漸影響,上海防疫工作逐步引入現代衛生理念。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設立糞穢股,專管環境衛生與垃圾處理工作。1873年為防止泰國及馬來西亞霍亂傳入,上海港開始實施檢疫制度。1883年公共租界自來水廠建成供水。至此上海的衛生防疫工作初見端倪。1907年白喉逞凶時,一個叫“中國國民衛生會”的組織,創辦一份《衛生世界》雜誌。就連商務印書館的語文教科書種也編入普及衛生知識的課文《鼠疫》。上海市民對傳染病的防治觀念大大增強。現代醫學理念的普及大大改觀了當時的防疫方式,如光緒三十四年(1908)六月,在滬浙江富商沈敦和(仲禮)、朱葆三共同籌建“施救急痧醫院”,專治白喉。1913年,施救急痧醫院遷至廣西路143號,改稱上海時疫醫院,隸屬中國紅十字會,由中國紅十字會總醫生、愛爾蘭柯師太福(Stanford Cox)正式就任醫務主任。他經受添置的醫療機器達20余架,病房可容納數百人。他對大眾衛生問題也十分關注,在診治時,不斷向病人及其家屬宣傳飲食衛生和堵塞病源的道理。

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民國時期上海已成為中國東西方醫學交流的窗口和傳播中心,甚至,當時國際衛生組織在上海也建有分支機構。這對上海的防疫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如流行病學科普、防疫法規的頒布、防疫機構的設置、全民動員等。民國時期上海市防疫檔案內容大體上就包括傳染病防治、隔離、消毒、計劃免疫等。如1916年3月,北洋政府公布傳染病預防實施條例,1930年國民政府關於傳染病預防實施條例,1931年工部局衛生處實施傳染病報告辦法,隨後又先後頒發了清潔違章條例、食品衛生條例、管理公共浴室衛生規則等衛生管理法規。民國3年(1914),滬南警察分廳因各處發現鼠疫特設防疫所。1942年7月18日,霍亂疫勢轉熾,全市進行第二期防疫總動員。1947年上海市各界聯合推行春季強迫種痘實施辦法,等等。

亂世無良政。抗戰爆發後,上海華界、租界衛生防疫事業皆遭到嚴重破壞,傳染病迅速蔓延。抗戰勝利後,防疫工作得到一定的恢復。儘管如此,傳染病死亡人數仍佔上海人口死亡人數之首,食品、環境等衛生狀況很差,勞動衛生條件低劣,職業危害嚴重,廣大勞動人民生命健康仍得不到保障。

相关参考

漢之太宗文皇帝,以無私之心首開中國歷史的皇朝治世

【導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通過讀史,我們能明白一個事情的興與亡;通過品讀歷史中人,我們可以清楚一個人的成與敗。歷史其實是一部人性的回憶錄,讓我們通過讀史來盡大可能地糾正我們的

河南有座千年歷史的商代古城牆,被加蓋了保護殼,宛如披上黃金甲。

河南鄭州市,紫荊山路與城南路交叉口有一座商代的古城牆,最近其外部被建築人員加蓋了一個土黃色的「保護殼」,千年商都遺址仿佛披上「黃金甲」。據了解,為保護展示鄭州商城內城南城牆紫荊山路斷面,鄭州市商城遺址

河南有座千年歷史的商代古城牆,被加蓋了保護殼,宛如披上黃金甲。

河南鄭州市,紫荊山路與城南路交叉口有一座商代的古城牆,最近其外部被建築人員加蓋了一個土黃色的「保護殼」,千年商都遺址仿佛披上「黃金甲」。據了解,為保護展示鄭州商城內城南城牆紫荊山路斷面,鄭州市商城遺址

憑什麽說河南濮陽是中國歷史的根

憑什麽說河南濮陽是中國歷史的根?考慮過西安鹹陽的感受嗎?一種觀點認為,河南省濮陽市范縣與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的雷澤,才是中華文明,中國歷史的根。懂歷史的都知道,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濮陽人或者跟濮陽有

讀《莊子》,談道的回歸

讀《莊子》,談"道"的回歸文/若水莊子,他的大道之術,其本真思想就是回歸自然,無為而作,順其本心,悠哉游哉,其樂無窮。「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拋棄聰明智巧,天下就太平。那將是一個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

活動回顧—鳥兒帶我飛

繪畫-鳥兒帶我飛輸2019年1月13日上午9點,坦洲第四屆博愛100-搭起夢想的橋樑繪畫活動開始了。今天我們學習線描畫--鳥兒帶我飛。活動圖片老師先提出畫畫要求:1.用飽滿的構圖表現鳥兒帶我飛上天的情

幾張老照片回顧NBA歷史,哈登西部決賽夢的破碎

幾張老照片回顧NBA歷史,哈登西部決賽夢的破碎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最近籃球圈中無所事

只因感君一回顧,從此思君朝與暮

木-婉-清,按照金庸取名的準則來說,必然是個大美人。“婉清”二字出自《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婉如”是性情和婉,“清揚”是儀態端莊。然

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新建東都洛陽

導語: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拋棄長安新建東都洛陽,用心良苦,目的只有一個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八十三朝五百五十九帝,不缺賢明聖主,不乏昏庸暴君,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悲哀

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新建東都洛陽

導語:長安作為千年古都,更有關隴集團庇護,為何楊廣執意拋棄長安新建東都洛陽,用心良苦,目的只有一個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八十三朝五百五十九帝,不缺賢明聖主,不乏昏庸暴君,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