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死前密奏康熙,康熙連回8字,牽出清宮秘檔往事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寅死前密奏康熙,康熙連回8字,牽出清宮秘檔往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寅死前密奏康熙,康熙連回8字,牽出清宮秘檔往事

眾所周知,清朝有個軍機處,內有重大國家機密,是其軍事上的情報局。但是清朝還有一個比軍機處更加機密的地方,裡面存放的是清朝皇帝與大臣們往來的密折,被稱為“清宮秘檔”。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密折正是如此,所奏內容只有君臣兩人知道。那麽,康熙的密折中都藏了哪些秘密呢

普通折子和密折,區別很大

清朝的普通奏折一般先通過通政司再呈報皇上。通政司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機構,設立之初,通政司一把手權力很大。但是,隨著通政司官員的腐敗,屢次發生奏疏泄密事件,再加上明朝的衰亡,通政司到後期已經形同虛設。

清政府建立後,依然設立了這個機構,但其功能已經大大弱化,被稱為“清淡衙門”。“(奏折)無不立達禦前”,由皇上親自審閱。但是,畢竟這種機構還是有可能泄密的,於是清朝皇帝又想了一個萬全之策,這就是“密折”。

“ 密折”專奏專報, 不經通政司, 直接呈送皇帝,呈送方法多種多樣,有的甚至夾在請安折子裡。為了保證機密,折面上不寫奏者姓名, 隻寫“南書房謹封” 字樣。

這些折子康熙都會親自及時批複,有一段時間康熙的右手有病,但他仍然用左手批複,可見康熙對“密折”相當重視和謹慎。

“密折”道出康熙這樣的品格

君臣間的密折,無非是地方官員貪汙腐敗的密奏,但康熙的密折卻有另一番滋味,讓人看了不禁讚歎,康熙不愧為千古一帝

體恤百姓

1942年,溥儀將康熙的第一批“密折”帶出了皇宮, 江南三個織遣官的奏折也呈現在大眾視野之中。這些奏折從當地的風土民情雨水收成,無所不有。

還有一次,李煦在密折中上報了一種新品稻米的奏折,康熙多次批複詢問,立即讓李煦種出“ 實驗田”。可見康熙關心的不僅僅是官員政績,更關心百姓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疾苦。

關心下屬

1712年,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染上瘧疾,於是向康熙密奏想討一份西洋進口藥金雞納霜 。康熙看到奏章後立即批複,唯恐不及,“賜驛馬星夜趕去”。

此外康熙還千叮萬囑此藥的用法,和辨別瘧疾的方法。在折子最後,康熙批複道:“若不是瘧疾, 此藥用不得, 須要認真,萬囑! 萬囑! 萬囑! 萬囑!

這份密折和救命藥從北京到揚州,快馬加鞭隻用了9日,上書康熙一連4個“萬囑”, 可見康熙對臣下的一片真心

明辨是非

密折算是一種告密制度,是皇帝擴充耳目、加強皇權的手段。但如若實施不到位,往往會小人得逞,暗害忠良。對此康熙也十分謹慎,對於密奏之事,從來都有自己的判斷

有一份王鴻緒的奏折,檢舉一個叫范溥的人, 說他趁康熙南巡之際,假借選美進獻的名義, 強買強賣民間女子。康熙看後批複道:“爾細細打聽, 凡有這等事, 親手秘密寫來奏聞。此事再不可令人知道。有人知道, 爾不便矣。”

這份奏折看出來康熙對保密工作的重視,同時也看出康熙對問題的謹慎,讓其“細細打聽”,以免誤判。

歷史上的那些“密折”

“密折”制度並不是康熙開創的,最早起源於漢代的“封事”。西漢宣帝時期,大臣們用皂囊封緘,上報密奏。皂囊,是一種黑色的口袋。

到了唐朝,“密折”演變為“上封”和“封章”,唐朝皇帝們也特別依賴這種形式。在晚唐時期,唐宣宗李忱更是開創了培養“耳目”的絕招。

李忱曾經密令翰林學士韋澳將天下各州的民生政風匯編一冊,命其名為《處分語》。有一次鄧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李忱對當地了如指掌,讓薛弘宗咂舌不已,這就是因為李忱早已秘密掌握了地方官的一手資料。

“密折”最猖狂之時,發生在武則天執政時期。當時興“告密風”,武則天為了排除異己,網羅無中生有的罪證,對忠臣和李唐皇室大肆暗害。

最可笑的是,當時有個叫魚保家的工匠,為了討好武則天發明了一種銅製的告密匣子。匣有機關,告密者只能將信放進去卻拿不出來。

武則天十分滿意,但這個匣子卻害了發明者自己。後來,魚保家的仇人誣告他的私自煉製兵器,武則天下令搜家,殺掉了魚保家。

魚保家臨死時高喊:“我為了害人發明了匣子,沒想到最終害了自己!”這句話對也不對,害了魚保家的不是他自己,更不是匣子,而是利用匣子的人

結語

如果換成是康熙,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康熙是將“密折”制度的正面效應發揮得比較好的皇帝。可見同樣是皇帝,“密折”起到的效果大不一樣,制度都是死的,唯有掌權者才是靈魂。康熙能被稱為千古一帝,“密折”一事就能看出他不同尋常之處了。

相关参考

曹雪芹祖父曾当了20年“康熙的密探”

导读:曹雪芹祖父曾是康熙的密奏使,他的密奏中有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题,这种密奏方式也是康熙管理农业国家辽阔疆域的手段之一。曹雪芹,清代小说家江宁织造曹寅熟练地将一方写过字的纸折成复杂的六

曹雪芹祖父曹寅在患疟疾时曾向康熙皇帝讨过药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1712年8月),曹雪芹祖父曹寅染上疟疾,他让李煦密折上奏,向康熙讨药。当时治疟疾最好的药是西洋进口的金鸡纳霜(奎宁),但即便以曹寅之富有,也难以搞到。曹雪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创意旅游

織造官原來是康熙心腹曹寅

導讀曹寅十六歲時入宮為康熙鑾儀衛,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後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後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皆住曹寅家。曹寅家族共有四人擔任過江寧織造一職,其實就是為宮廷供應絲織品並采辦各種御用物品的皇商,

織造官原來是康熙心腹曹寅

導讀曹寅十六歲時入宮為康熙鑾儀衛,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後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後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皆住曹寅家。曹寅家族共有四人擔任過江寧織造一職,其實就是為宮廷供應絲織品並采辦各種御用物品的皇商,

康熙巧治曹寅皮肤病

康熙皇帝勤学不倦,通达医理,熟悉药性。他对患病重臣十分关心,常常亲自写圣旨进行安慰,甚至针对病情派医赐药,指导善后调理,取得了好的疗效。他对曹寅身患皮肤病的关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康熙四十九年,曹寅疾

康熙赋予曹雪芹祖父什么政治任务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1658—1712年)和康熙从小一块儿长大,曹家是皇室的家奴。曹寅比康熙小4岁,做过康熙伴读,16岁时入宫为御前侍卫。据说康熙亲政后利用一批小孩子智擒鳌拜,就有曹寅在内。曹寅实职是管

康熙将曹雪芹祖父视为家人 赋予其什么政治任务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1658―1712年)和康熙从小一块儿长大,曹家是皇室的家奴。曹寅比康熙小4岁,做过康熙伴读,16岁时入宫为御前侍卫。据说康熙亲政后利用一批小孩子智擒鳌拜,就有曹寅在内。曹寅实职是管

魏东亭

  魏东亭是二月河创作的一个人物,在历史上并无这个人,他的原型为曹寅,是根据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和<康熙大帝>改编的。而曹寅字“楝亭”,作者以形近字代替为“东亭”,所以历史上的

康熙与八宝豆腐羹的故事

据史载,康熙皇帝十分喜爱吃质地软滑,口味鲜美的清淡菜肴。有一次他到南方巡视时,暂住在苏州曹寅的织造府衙门里。为了接驾,伺候好皇上,曹寅派人从各地采购回来大量山珍海味,又吩咐名厨精心动操持。无奈不对康熙

他被康熙连降3级,却乐滋滋跑回家,妻子不解,他说8字果真应验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人心是最难搞懂的东西,古代权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所有的大臣身家性命也在皇帝的手中,但想要别人为你好好卖命,也不能天天拿死去威胁别人,如何更好的掌控臣子,是每个帝王必修的功课。把这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