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有害無益,這樣的僞國學還要“殘害”多少青少年

Posted 青少年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弟子規》有害無益,這樣的僞國學還要“殘害”多少青少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弟子規》有害無益,這樣的僞國學還要“殘害”多少青少年

偶像第一數南老,張口就談儒釋道。陽明大師光輝耀,淨空菩薩講得妙。書讀千遍意自了,弟子規是掌中寶。易經風水一鍋炒,成功寶典吹到爆。講壇說書星光罩,正體文言全瞎掉。

這是著名文化學者徐晉如先生總結的當代“僞國學”的特徵,當然了,他提到的南懷瑾先生,雖然儒學水平有很大爭議,但南老的佛學造詣還是被肯定的。

至於王陽明先生,那是古代的大聖賢,錯的是某些曲解陽明真諦的人,而不是陽明先生本人。

不過,徐先生將“弟子規”也列入了文化糟粕,這可能有點讓我們匪夷所思。

“弟子規”曾經很火,恐怕現在也依舊火。

比如青島某重工機械有限公司,跟儒家傳統八杆子打不着,卻經常組織員工集體背誦《弟子規》……

南方某所大學,還要求新錄取的新生,利用暑假期間背記《弟子規》,好爲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作準備……

一方面是大衆對“弟子規”的認可,一方面是專業的學者的diss,這是爲什麼?

弟子規:一本普通的蒙學讀本

話說清朝初年有個秀才,叫李毓秀。他參加了科舉考試,然後落榜,最後變成一個教書先生。教書教久了,他對兒童啓蒙有了些感悟,於是集合成文,名曰《訓蒙文》,經後人修訂,正式定名《弟子規》。

與之類似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是過去兒童的啓蒙讀物,講的是孩童認字、處事的基本要求。

既然是面向兒童,那麼就要追求簡單,加上李毓秀的水平並不高明,他這本小讀物,其實也就是爲了在鄉村進行一般的教化,所以《弟子規》不會有多麼高深的道理,更談不上經典。

經典要具有思想上的深邃性、內容上的獨創性、藝術上的精緻性、比較上的稀缺性等特徵,所以《命運交響曲》是經典,《小蘋果》永遠也稱不上經典。

那麼降低一個層次,在同類型的著作中,《弟子規》是個什麼地位呢?

這些蒙學經典共同特點是以極其簡練概括的文句,對宇內萬事萬物進行點睛式的描寫,讓幼童學習時不至於枯燥生厭。

所以《弟子規》的優點,這些著作全部具備。

但《弟子規》相比《三字經》,它不夠廣博;相比《千字文》,它不夠優雅、精緻;相比《幼學瓊林》,它失之淺薄;相比《增廣賢文》,它更失之狹隘。

尤其是《幼學瓊林》,雖然用上了四六駢驪的句式,稍顯繁複,但其內容全是客觀描述事物,4卷31條寫的是天文、地輿、飲食、文事等方面,比《弟子規》通篇的道德說教,實用很多。

因此,《弟子規》遠遠稱不上國學經典,在所有蒙學教育讀本中也極其普通。

《弟子規》對儒家思想的歪曲

《弟子規》不僅算不上國學經典,對國學經典甚至有歪曲的嫌疑,一些文化層次低但獨立思考能力強的人,會把對《弟子規》的懷疑擴展到對儒家思想,甚至整個傳統文化的懷疑上。

《弟子規》既然注重道德教化,那很容易就跟儒家思想聯繫在了一起,它也的確涉及了《論語》《禮經》等內容。

儒家思想與禮儀傳統博大精深,更多要求的是思想層面、至於禮儀之類,原沒有那麼死板迂闊,《弟子規》則有些捨本逐末。

《弟子規》之內容,說的全是日常起止、孝老愛親、接人待物等等,對形式的要求蓋過了思想。

《弟子規》開篇就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什麼意思呢?父母喊你,你要馬上到身邊,父母命令你,你馬上要照辦,總之就是對父母的一味順從。

儒家權威著作《十三經註疏》:“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意思是說:有三種不孝,如果一味地順從父母,就是陷親人於不義,是最大的不孝。

這就好比,你在北上廣深打拼,事業處於上升期,父母命令你回家考公務員,按《弟子規》的說法,你必須無條件答應父母,可是很多人不想回去,儒家思想就建議你保留自己的想法,這勢必會造成與父母理念的衝突,那該怎麼辦呢?

《弟子規》告訴我們“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尤其是“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這裏形成了一個“父母有錯,只能不斷地規勸父母改,如果父母不改,除了順從之外別無他法”的奴性邏輯。

《論語》有句話:“父父子子”。意思是說:父親要有個父親樣,才有資格要求兒子做得像個兒子。《三綱》裏面講:“父爲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意思是說:父親是子女的表率,如果父親做得不像個父親,子女可以離開。

也就是說,你如果覺得在北上廣深打拼更有利於自身發展,完全可以堅持做自己,因爲有了更高的收入,回過頭來,才能更好地照顧父母。

不過,孝道畢竟是傳統文化的閃光點,只是按照儒家思想的說法,我們成年人也應該思考如何做父母,怎樣當老師,我們這些成年人更應該“吾日三省吾身”,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垂範子女與學生。

《弟子規》在人際關係上認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這句話強調“以德報怨”,《論語》原文則說:“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說: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怎麼樣。孔丘直接否定:如果用德來報怨了,那麼用什麼報德呢?所以要用正直報怨,用德來報德。

《弟子規》在人生觀上是這麼說的:“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要遵從父母的行爲喜好,《荀子》則說:“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意思說,應該讓行爲符合道義,而不是讓行爲迎合上級或長輩,這才是人真正應該追求的。 

《弟子規》還有句話:“不關己,莫閒管”,《論語》“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孟子》“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大學》“平天下”。意思就是,見義勇爲,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由此可見,《弟子規》與儒家思想毫無關係,《弟子規》既不是國學經典,也不算儒家讀物。

《弟子規》的滿滿槽點

《弟子規》既然這麼多糟粕,又是怎麼傳出來的呢?

《弟子規》最早是從寺廟傳出來的,並不是正規書院的教材,在當代能夠火起來,是淨空大和尚鼓吹的功勞。

但是《弟子規》滿篇孝道,一個本應斷了六根的和尚怎麼會提倡呢?

有人會說,“儒釋道都是相通的”,完全不顧司馬遷說過“世之學老子則絀儒學,學儒學者則絀老子,道不同不相與謀”的話,更看不到儒家與佛教的根本分際。

佛教講衆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而儒家講差等,孔子雲:“上智與下愚不可移”。

再說了,弟,對應的是兄;子,對應的是父。“弟子規”就是做弟弟、做兒子應該的規範、規矩。按現行計劃生育政策,弟弟是當不成了,只能學怎樣當兒子、當孩子了。

那麼既然有“弟子規”,就應該有“父兄規”,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即便是做了皇帝,想要得到尊重,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你想“不管老百姓們累死與否,只要朕爽死就好”,那是你想得美,你忘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

除了淨空大和尚的力推,還有就是根植於所有人內心的奴性思維。

想做奴隸主和甘做奴隸是一體的,奴隸主和奴隸是同等下賤的存在,強則奴役別人,弱則甘願被奴役,正如魯迅所說,奴隸翻了身是絕不肯廢棄老爺這個稱謂的,因爲它要做新的老爺,它要比原來的老爺還頤指氣使不可一世。

再說了,有人裝有文化,偶然看見一本自己能讀明白的東西,便拿來當國學聖經,然後,培養奴才的洗腦功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造成了《弟子規》的濫觴。

我們不否認學習國學,但要辨清優劣,搞清楚是精華還是糟粕,擦亮眼睛學習真東西、好東西,難道四書五經、唐詩三百首它不香嗎?

相关参考

為什麽魏延一個忠臣,死後還要被滅三族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蜀將魏延的印象應該都比較深刻吧?在演義中魏延被塑造成了一個具有反骨的形象,他傲慢無禮、他心胸狹隘,他不忠心事主。這樣的他當然不能夠遭到大眾的歡迎。不過當拋開演義重新去看魏延這個人

國學大師知多少

簡述民國十大國學大師作爲西學東漸和全盤西化的一個必然結果,幾千年來被視爲稀鬆平常的中國傳統文化被提高到了一個重要地位,並被冠以“國學”的稱謂,國學大師因此應運而生。那麼,在民國時期都有哪些舉足輕重的國

官員不得進酒店吃喝

【導讀】歷朝歷代,都會有一些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老規矩,史書上稱之為舊制、故事或典故等。有些老規矩,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規範了官員的行為,約束了權力的泛濫,宋朝就有這樣的老規矩。歷朝歷代,都會有一些明文

官員不得進酒店吃喝

【導讀】歷朝歷代,都會有一些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老規矩,史書上稱之為舊制、故事或典故等。有些老規矩,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規範了官員的行為,約束了權力的泛濫,宋朝就有這樣的老規矩。歷朝歷代,都會有一些明文

美國新冠死亡5.5萬人,他們是直接埋了,還是火葬場燒掉

因新冠狀肺炎死亡的人,按照常規操作都是要火化的,中國是這樣的操作的,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是這樣操作的。病毒是怕高溫的,火化的同時,也把病毒給燒死了。所以,這種處理屍體的方式是最安全的!大家都關注到義大利,

一位堪比孔子和孟子這樣的聖人的人你知道嗎

今天要說的這位是明朝的一位心學大家,叫王守仁,字陽明。王陽明的心學和朱熹的禮學可以相抗衡。王陽明堪比孔子和孟子,能堪比孔孟的這樣的聖人級別的人,肯定有過人之處。那接下來我就帶大家瞭解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

一位堪比孔子和孟子這樣的聖人的人你知道嗎

今天要說的這位是明朝的一位心學大家,叫王守仁,字陽明。王陽明的心學和朱熹的禮學可以相抗衡。王陽明堪比孔子和孟子,能堪比孔孟的這樣的聖人級別的人,肯定有過人之處。那接下來我就帶大家瞭解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

想不到你是這樣的慈安

在人們的印象里,後期的紫禁城中,慈禧大權獨攬,慈安懦弱不語,甚至她很可能還是被慈禧加害致死的。其實慈安在清朝皇宮中的地位不同於人們所想的那樣,只是陪襯,慈安也絕不是無能之輩。電影《垂簾聽政》中的慈安慈

想不到你是這樣的慈安

在人們的印象里,後期的紫禁城中,慈禧大權獨攬,慈安懦弱不語,甚至她很可能還是被慈禧加害致死的。其實慈安在清朝皇宮中的地位不同於人們所想的那樣,只是陪襯,慈安也絕不是無能之輩。電影《垂簾聽政》中的慈安慈

唯有真心相愛的情人,才會有這樣的感覺

否則總以為所謂的愛,就是彼此的喜歡而已,愛是一種彼此相互的依賴,愛是一份觸動心弦的情。愛是兩個人無論在不在一起,都會不離不棄的心心相依,真愛一個人想念的時候,流淚了才知道心疼是什麼樣的滋味。深愛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