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最大疑點,不是諸葛亮而是身旁兩童子

Posted 童子

篇首语: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空城計最大疑點,不是諸葛亮而是身旁兩童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空城計最大疑點,不是諸葛亮而是身旁兩童子

引子

古語有云:“兵不厭詐”,誠然,在殘酷的戰爭中,除了激烈的肉體搏殺之外,還有着智謀與腦力之間的比拼。《孫子兵法·謀攻》篇就告訴了我們一個這樣的道理,即:“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由此可見,數千年前的軍事家孫子就已經領會到,軍事勝利的最高成就不是靠着着強大的武力將敵人征服,而是要追求“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三國時期,諸侯割據羣雄爭霸。各個諸侯不僅組建起了強大的軍隊,更打造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智囊團,靠着這些智囊在帳中運籌帷幄,才有了歷史上衆多的經典戰例。如今,只要說起三國時代,那麼必然就會提及鼎鼎大名的臥龍先生——諸葛亮。

諸葛亮劇照(唐國強版)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宦之家。他的家族諸葛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他的祖先諸​葛​豐還曾在漢朝做過司隸校尉,他的父親諸葛珪則擔任過泰山郡丞。

本來諸葛亮的生活也算是無憂無慮的,但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便去世了。從此他和弟弟諸葛均便不得不依附於當時投在袁術門下的叔父諸葛玄。起初諸葛玄在豫章爲官,後來由於朝廷派人頂替了諸葛玄的官職,他便投奔了劉表。諸葛亮兄弟也隨着來到了荊州地界。在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便開始了他的隱居生活。直到劉備三顧茅廬之後才終於請的他出山輔佐。

01

世人對於諸葛亮的智謀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其原因多半是源於《三國演義》一書。衆所周知,《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小說,並不能當作正史看待,但其中的一些故事還是令人頗爲着迷,其中就包括諸葛亮巧施空城計的部分。

空城計

空城計是著名的三十六計之一,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中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然這個故事雖是做着杜撰出來的,但由於故事內容精彩,在民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者多次被翻拍成影視作品或被創作爲戲劇作品,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發生在諸葛亮北伐期間,當時魏國的主帥司馬懿攻佔了由馬謖把守的街亭,隨後,司馬懿乘勢率軍直奔諸葛亮所在的西城。曹魏大軍共計十萬有餘,而此時諸葛亮的手下卻幾乎無兵可用。但面對危局諸葛亮沉着冷靜,他命令手下大開城門,隨後帶領兩個小童登上城樓,面對着曹魏大軍淡定自若的彈奏琴曲。司馬懿懷疑諸葛亮身後有伏兵於是就引軍撤退了。

司馬懿劇照(倪大紅版)

但這只是表面上的說法,卻經不住仔細的推敲。試想諸葛亮雖然智謀超羣,但司馬懿同樣也是精於謀略,其智謀水平並不在諸葛亮之下。況且當時他的手上有十萬大軍,即便是諸葛亮有伏兵也不可怕。只要司馬懿能夠先行派遣一部分兵力前去試探諸葛亮的虛實,然後再派大軍進攻,那麼諸葛亮必敗無疑。因此這其中存在着很多疑點,而在筆者看來空城計中最大疑點,並不是鎮靜的諸葛亮而是在他身旁的兩個童子。

02

那麼司馬懿卻爲何最終選擇了退軍呢?筆者在此總結出了兩點原因。

其一就是諸葛亮身旁的兩名童子。

若按照正常的說法,即司馬懿因爲畏懼諸葛亮身後有伏兵才選擇撤軍,那麼諸葛亮計謀的重點就要不是在城下灑掃的士兵身上,更不是他自己,而是身旁的兩名小童。我們都知道,大人對於自己的表情管理是非常到位的,而小孩子則不然,正是這兩名小童在這緊要關頭表現出的冷靜給司馬懿帶去了巨大的疑惑,才使得他不敢輕舉妄動。

諸葛亮劇照(唐國強版)

其二便是司馬懿自己的小算盤。

古語有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封建帝制的時代,這樣的慘劇每天都在上演,司馬懿這種智謀超羣又手握重兵的大臣,自古以來就是帝王想要除之後快的一類人。司馬懿自然深知這一點,他知道只要蜀漢滅亡,那麼自己的末日也就到來了。於是他即便看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也不會貿然出擊,因爲一旦諸葛亮死了,那麼自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司馬懿劇照(倪大紅版)

有了這兩點原因難怪司馬懿會撤軍了。

當然了,“空城計”的故事本身就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雖然在正史中不曾出現,但其還是因爲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受到了世人的追捧,至今已經成爲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

【西晉】陳壽:《三國志》

【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关参考

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計,爲何還選擇撤軍

導語:世人提到空城計,都會爲諸葛亮暑期大拇指,就連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都怒贊諸葛亮,說他的智慧近乎妖。兩千五百人對敵十五萬大軍,實力懸殊近乎百倍,如果不是有過人的智慧和氣魄,又怎能嚇退司馬懿大軍。那麼,

司馬懿領兵十五萬,看破空城計卻不攻

三國時期,天下三分,正是在這個時期,出於戰爭與統一的需要,湧現出了無數優秀的將領和謀士,在這之中,不乏一些個死對頭,他們之間相互攻伐,是命定的宿敵。而在這些死對頭中,諸葛亮和司馬懿算是最著名的一對兒了

司马懿在空城计时撤走,并不是上了诸葛亮的当,而是看到了他们

古往今来,历经朝代众多,但凡臣强主弱的时候,就会有大事情发生,因为刘协的软弱无能,致使董卓窃取朝政大权,虽然没有称帝,但是真正实权已经在其手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后来经过长期混战,诸侯之间相互争夺厮

不是馬謖是薑維

核心提示:薑維的才幹,在蜀國後期確實比較突出,但卻只有邊帥之能,遠非宰輔之用。諸葛亮選擇這個接班人,不能算作成功。其實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誤既非馬謖又非魏延,而是薑維。薑維字伯約,雍州天水郡翼縣(今

不是馬謖是薑維

核心提示:薑維的才幹,在蜀國後期確實比較突出,但卻只有邊帥之能,遠非宰輔之用。諸葛亮選擇這個接班人,不能算作成功。其實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誤既非馬謖又非魏延,而是薑維。薑維字伯約,雍州天水郡翼縣(今

諸葛亮和郭嘉在臨死前,都想把此人殺了,可惜兩人都失敗了

在《三國演義》之中我們知了蜀漢諸葛亮的聰明,那麽三國之中就諸葛亮一聰明人嗎?其實不然,東吳有周瑜和魯肅,曹魏有郭嘉和荀彧。各方勢力因為有各自的謀臣在,所以立於不敗之地。儘管謀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

主角並非諸葛亮,而是東吳的孫權

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這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話說赤壁之戰期間,諸葛亮領受周瑜的軍令,要在三日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在魯肅的幫助下,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幾十隻草船「借來」十萬

諸葛亮最大對手

「北定中原,還於舊都」,這是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謂「還於舊都」,就是要幹掉曹魏,回到洛陽重建大漢江山。如此,坐鎮洛陽的魏明帝曹叡,自然是他最大的對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死,常

諸葛亮最大對手

「北定中原,還於舊都」,這是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謂「還於舊都」,就是要幹掉曹魏,回到洛陽重建大漢江山。如此,坐鎮洛陽的魏明帝曹叡,自然是他最大的對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死,常

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的話,道出了諸葛亮這輩子賭錯最大的一次

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而諸葛亮可以說是衆多人中最爲出衆的一人了,他滿身的才華,明明有着更好的選擇,卻對劉家的江山忠心無二,鞠躬盡瘁,可以說正是因爲諸葛亮才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能夠得到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