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殺死一個日本士兵究竟有多難
Posted 士兵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抗戰時,殺死一個日本士兵究竟有多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抗戰時,殺死一個日本士兵究竟有多難
1944年4月,日軍動員兵力50餘萬,發起縱貫中國南北的“一號作戰”戰役,至12月該戰役始告結束。中國軍隊頑強抵抗,其間歷經中原會戰、湖南會戰、桂柳會戰,日軍先後攻佔河南、湖南、廣西和廣東部分地區。
其中,湖南會戰自5月底打到9月初,持續3個多月,是此次“一號作戰”期間中國軍隊抵抗時間最久、最頑強的一次戰役。
以此次戰役爲例,可以一窺中國軍隊與日軍之間的戰鬥力差距。此役,雙方參戰人數,中國軍隊先後投入16個軍,40多個師,約35-38萬人;日軍先後投入10個師團,約25-28萬人。
雙方傷亡人數,據日軍方面的統計,中國方面死亡66468人,被俘27447人,傷病132485人,合計226400人;日軍傷、亡6萬多人。而據國民政府軍令部的統計,中國方面傷、亡90557人(死49370人),日軍傷、亡66809人。
日軍傷、亡人數,雙方公佈的數字接近。而國軍傷、亡人數則出入較大。日軍方面公佈的數字,包括了傷、病、俘、亡,中國軍隊損失過半。國民政府公佈的數字,則不含病、俘,僅傷、亡兩項,也已佔國軍參戰人數的25%。顯然,日軍方面的統計要更爲確切一些,國民政府不統計病、俘,則有其鼓舞抗戰民心乃至獲取二戰國際地位之考量。
國民政府在1944年前後對兵力的配置也能從側面證明日軍的統計要更爲準確一些。抗戰初期,日軍裝備完整,訓練精良,常常以1個大隊(營)戰中國軍隊1個師(3團)或1個旅(2團)。日軍第一軍在山西有過戰中國軍隊30個軍的記錄。抗戰後期,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更趨下降。
據國民政府軍令部1944年統計,第一戰區敵我兵力之比是14:100;第二戰區是13:100;第三戰區是20:100。平均起來,中國軍隊要六七個人才能抵抗一個敵人。
徐永昌
國軍將領徐永昌的估計也大致相似:中國軍隊共有320個師,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約40個師,比例是8:1。徐永昌認爲,這樣的敵我力量對比,在水田山地尚可應付幾日,一到平地,便多不能支持。何應欽在擬定軍隊減編方案時,其着眼點亦大致以中國軍隊1個師對日軍1個聯隊的比例編制。考慮到抗戰後期軍隊編制的缺額——徐永昌認爲戰時國軍各師實際兵力平均要打七折。
而日軍師團分甲、乙、丙三種,人數 爲一萬多人至二萬餘人不等。一個師團內轄三至四個聯隊。依此推之,1944年國民黨軍與在華日軍兵力的實際比例約爲3:1。
整個抗戰期間,正面戰場敵我傷亡比例在1:4到1:2之間。
抗日戰爭時期,要殺一個日本士兵究竟有多難,要付多少代價?可以從敵我雙方士兵的傷亡作比較。
據國民政府1947年10月公佈的數據,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作戰消耗合計3227926人,其中陣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因病消耗合計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殘廢191644人,逃亡323436人。兩項合計爲4165485人。
而當時有多少侵華日軍被殲滅?目前沒有準確的數字。《日本陸海軍事典》一書中認爲在中國關內日軍總共死亡45.57萬,其中八年抗戰日軍在中國死亡40.46(不包括東北),戰後遣返中死亡5.11萬。按照美國學者根據日本戰中統計計算,在大陸被擊斃的日軍,共計四十四萬餘。
學者張忠義先生,根據日本的資料也計算出一個接近的數字,45.5萬人。國民黨軍參謀總長何應欽在《八年抗戰》中公佈的數字則爲48萬,而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則採用建國後綜合統計後的數字——55萬。
“一二八”事變中,參與侵華的日本海軍陸戰隊
儘管目前日軍在華死亡人數還不確切,但可以估算其人數大概在45萬至80萬之間。根據國民政府的報告,國軍死亡將士共計約170萬人(合陣亡和因病死亡)。也就是說,抗戰期間,正面戰場敵我傷亡比例在4:1到2:1之間,這個比例應該算保守。
中、日軍隊戰鬥力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林彪總結:中央軍隊守着捱打戰術真糟糕透了;我軍的軍事技術實在還需大大的努力。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曾撰文《平型關戰鬥的經驗》,刊登於1937年11月27日出版的《解放》雜誌第一卷第二十五期,對中、日軍隊戰鬥力做過一個基本比較,並分析了原因。文章說道:
七、敵人實在有許多弱點可爲我乘。但敵人確是有戰鬥力的,也可以說我們過去從北伐到蘇維埃戰爭中還不曾碰過這樣強的敵人。我所說的強,是說他們的步兵也有戰鬥力,能各自爲戰,雖打敗負傷了亦有不肯繳槍的。戰後只見戰場上敵人屍骸遍野,卻捉不着活的。
敵人射擊的準確,運動的隱蔽,部隊的掌握,都頗見長。對此種敵人作戰,如稍存輕敵觀念,作浮躁行動,必易受損失。我們的部隊仍不善作疏散隊形之作戰,特別是把敵人打癱後,大家攏在一團,喧嚷‘老鄉,繳槍呀!’——其實,對日本人喊‘老鄉繳槍,不但他們不懂,而且他們也不是老鄉——這種時候,傷兵往往很多。
在抗大的軍事教育中,特別要教育幹部瞭解正規戰鬥中的戰鬥隊形之運用。
八、日兵至死不肯繳械,一來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時也因他們對中國軍民太殘暴,恐怕中國人報復,但最主要的,是過去華北軍隊對日軍俘虜政策之不正確,採用野蠻的活埋、火燒、剖肚等辦法。故我們今後須加緊對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語的政治宣傳與優待俘虜。
十、我軍(八路軍)在目前兵力與技術條件下,基本上應以在敵後襲擊其後路爲主。斷敵後路是我們阻敵前進爭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經常集中大的兵力與敵作運動戰,是不適宜的。
十一、中央軍隊如果還是守着捱打戰術,便真糟糕透了。他們對主要點應堅工固守,而不應到處守,應行決戰防禦與運動戰,應集中優 勢兵力、飛機、大炮於決戰點。至於他們軍官的調動、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對羣衆關係的改善,都是他們很重要的問題。
十二、我軍的軍事技術,特別是戰鬥員與班排 連長的技術,與戰術教育,實在還需大大的努力。過去大半年,部隊雖然得到了休息整頓的機會,在風紀、禮節與正規化上進步很多,但對戰術訓練還很差。
今後當努力此方教育。經過這次的戰鬥,部隊中的一般情形更形活躍了,戰鬥的情緒及生活高漲到萬分。戰地羣衆對我軍與友軍完全是兩個態度,見友軍就逃,見我軍到了則又轉回。八路軍所到之處,受羣衆熱烈的歡迎與誇揚,不是無因的。這一切經驗與教訓都值得我們虛心地學習,運用在今後的抗戰中,這些都是我們爭取抗戰勝利的必要條件!”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十四冊,中央文獻出版社)
林彪對八路軍自身的批評自然是中肯的。其對中央軍的批評,其實也相當準確。下面就具體說說中央軍的問題。
準備對日軍發起進攻的27軍官兵
國軍戰鬥力差的原因一:中國士兵缺乏訓練又營養不良,白刃戰三士兵尚不能活捉一日兵。
國軍戰鬥力的薄弱,除裝備不如日軍,亦由於士兵缺乏營養和訓練。1944年10月,魏德邁擔任蔣介石的總參謀長後,發現士兵無力行軍,不能有效作戰,而 其主要原因是他們處於半飢餓狀態。由於後勤、補給工作不良,後方軍糧不能按期送達第一線,導致前線部隊常常斷糧。
學者黃仁宇正在國軍中任排長。據他的親身體驗,士兵“不僅體格孱弱,而且狀似白癡,不堪教練。師部的辦法,即是抽調各營連可堪訓練的士兵,組織突擊隊,集中訓練,其他的則歸各部隊看管,也談不上訓練,只希望來日作戰時在山上表現人多”。
抗日劇中常常不乏白刃戰場面,往往中國士兵與日兵一對一廝殺,結局一般是中國士兵手刃日兵。在抗戰初期,日軍確實比較害怕與中國軍隊進行白刃戰,但到了抗戰中後期,中國士兵已多爲新兵,其劈刺技術已比不上敵人,有時兩、三個士兵尚不能活捉一個日兵。
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營養不良,體力太差,以及劈刺技術訓練不足等。衝鋒與陣內戰的戰鬥技能,平日也未注意演習,每遇近距離與敵交鋒,只知一味喊“衝”、喊“殺”,如同兒戲。
造成士兵缺乏營養和訓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軍後期保障能力不足。據王奇生稱,“國軍各部隊由於後勤、補給工作不良,遂增加士兵不少雜務。據估計,一般部隊因領糧、領草、搬運、打柴、磨麥等,每星期竟難得三天的訓練。
一個連往往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人力,經常在打雜。新兵入伍後半年,還不知如何瞄準, 如何使用表尺與目測距離。國軍士兵的射擊技能遠不如日軍。大多數士兵打仗時只是胡亂扳放。”
後勤不力,軍令部在檢討桂柳會戰時檢討過原因:
“政治不能適應軍事要求,軍隊不能得民衆協助。此次作戰,各級政府多行遷移,一般民衆率多避難,致軍隊運輸方面發生諸多困難。”
國軍戰鬥力差的原因二:兵役辦理不良,新徵壯丁因飢餓、疾病而死於路途者十之八九。
隨着戰事進行,國軍士兵戰鬥力日益衰退,除了上述原因外,兵役辦理不良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由於缺乏交通工具,被徵召的新兵常常要步行數百里,才能到達指定的部隊,新徵壯丁因徒步遠行、飢餓、疾病而死於路途者十之八九。時任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長的蔣夢麟在1941年7月寫給蔣介石的一篇關於兵役狀況視察報告足以說明當時的情況:
“夢麟此次視察桂湘紅十字會醫務工作……沿途所見落伍壯丁,骨瘦如柴,或臥病道旁奄奄一息;或狀若行屍,躑躅山道;或倒斃路旁,任犬大嚼……”
(六)黃平縣長檢得道旁臥病壯丁七人,送醫院治之,死其六,其餘一人病癒逸去。
(七)據馬場坪醫生雲:“有湘人十餘人,挑布擔迤邐而行,近貴定縣,遇解 送隊,數人被執,餘者逃入縣城報告。適一卡車至,持槍者擁湘人上車,向貴陽行駛。湘賂之,被釋。方下車時,以槍擊斃之曰:彼輩乃逃兵也。”
蔣夢麟的報告又提到,從韶關解來300壯丁,至貴陽只剩27人;從江西解來1800人,至貴陽只剩150餘人;從龍潭解來1000人,至貴陽僅餘100 餘人。死亡壯丁與存活壯丁的比例高達11∶1。
蔣介石看了蔣夢麟的報告後,亦深感震驚,聲稱“覺得無面目作人,覺得對不起我們民衆”,並承認“兵役辦理的不良,實在是我們軍隊紀律敗壞,作戰力量衰退的最大的原因。
國軍戰鬥力差的原因三:軍官素質之不佳,兵好官不好,官階越高能力越低。
除了戰備、一般士兵不如日軍外,國軍的素質也令人堪憂。一般士兵多爲農家子弟,他們溫順、有紀律、能吃苦耐勞、服從領導,但在師長和軍長階層,則是個大問題。
蔣介石曾多次公開指責國民黨軍隊,官階越高能力越低。1944年蔣介石說:“中國軍隊現在營以下的動作,大體可以說是很注意了,但團以上到軍師爲止,各級司令部的業務極不健全。
圖上作業與沙盤教育可以說完全沒有,指揮所與參謀業務的演習,更是完全忽略,所以中國軍隊一到作戰就莫名其妙。既沒有具體的作業計劃,也沒有完備的作戰命令。
國軍中央軍直系部隊中湯恩伯的13軍系統一名士兵在訓練
團以上司令部的人員,很多不是正式軍官,而多是主官的私人。往往很重要的職務,交給一些落伍的軍官或不習軍事的文人來擔任。
參謀人員雖然有些是陸大畢業,但大多數都缺乏實際的經驗,在部隊裏面也沒有專門業務的訓練,所以人事參謀不知怎樣來管人事,補給參謀不知如何來辦理補給。至於軍需軍械人員,更多濫竽充數,甚至於管理物品檢查物品的常識都沒有。”蔣還聲稱:
“無論自我自他任何方面之觀察,皆官不如兵”。
蔣也許有痛責高級將領反省以及有“恨鐵不成鋼”之意,但仍可從中看出國軍軍官素質之不佳。徐永昌在其日記中亦稱:“人人言,我國兵好官不好。”可見“官不如兵”在當時幾乎成爲一種共識。
國軍戰鬥力差的原因四:指揮與協調差,蔣介石集事權於一身又常埋怨手下無人負責辦事。
此外,國軍的指揮和協調系統紊亂,幾無章法。按照軍事指揮系統,身爲委員長的蔣介石只要將指令下達給戰區司令長官即可,但蔣素有越級指揮的習慣。
一些大的戰役,蔣必親自遙控指揮,通過電報、電話,頻頻傳佈命令到前方,不僅越級指揮集團軍和軍,甚至直接指令到團、營一級。1944年6月12日軍令部長徐永 昌在日記中發牢騷說:
“委員長每好親擬電,親筆信,或親自電話,細碎指示,往往一團一營如何位置等,均爲詳及。各司令長官或部隊長既不敢違背,亦樂於奉行,致責任有所諉謝,結果,所至戰事愈不堪問矣。因委員長之要求,即本部指導者,實亦有過於干涉之嫌。”
由於蔣介石事無鉅細均要親自過問,部隊長官不敢自作主張,或爲了卸責,遇事均請示執行,導致前方將領欠缺自主作戰意識和機動應變能力。張治中1939—940年間曾任侍從室主任。他對蔣介石的高度集權深有體會:
“蔣對軍隊的統率,向來採集權於一身的辦法,養成習慣已久,所以部隊將領就有一種反映:部隊接到蔣委員長電報,先看電尾是那一個機關主辦的,如‘中正手啓’是要特別注意的,如是‘中正侍參’(引者注:侍從室主辦的)也還重視,但如是其他部門主辦的電報,就要看情形來決定遵行的程度了。
所以軍令部、軍政部甚至後方勤務部,有時爲求命令有效,也要用‘中正手啓’名義發電。這種個人集權、機構無權的特殊現象,壞處甚多,決難持久……我認爲這是以後軍事失敗種種原因之一。”
蔣介石集事權於一身,卻又經常埋怨手下無人負責辦事。軍令部副部長劉斐私下與徐永昌議論時,即認爲這種狀況“實由委員長自己造成,將領驕不受命,必委員長手令才有幾分幾的效率;派出人員必侍從參謀。此全系不運用組織,自毀機構能力”。
說明:
本文作者王奇生
文章《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
本文轉載自公衆號
“海派評論”(ID:Thinkerstation)
文中內容不代表東亞評論觀點和立場
END
相关参考
二戰時候的日本女人究竟有多壞?說出來讓人無法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向包括我們國家在內的很多東亞國家都發動了侵略戰爭,期間日本士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臭名昭著,但是鮮為人知的是,其實當時的日本女人
圖片來自網路抗戰時日軍在華死傷資料到底是多少?至今我國官方曾經說過兩個不同的資料,一個是155萬,一個是130多萬。應該來說這兩個資料都是比較謙虛的,但依然在網上引起無數人質疑。很多質疑的人連看都不仔
圖片來自網路抗戰時日軍在華死傷資料到底是多少?至今我國官方曾經說過兩個不同的資料,一個是155萬,一個是130多萬。應該來說這兩個資料都是比較謙虛的,但依然在網上引起無數人質疑。很多質疑的人連看都不仔
在我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着一本神奇的書,名叫《魯班書》,想必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多多少也都聽說過這本書。《魯班書》還有一個奇特的名字,叫“缺一門”。您肯定會覺得奇怪,爲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呢?據傳說,這個古
我國在抗戰期間,我們血戰無數,從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站勝的神話,而細心的人會發現,在整個侵華戰爭以後來,抓一個日本俘虜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為什麼日本俘虜這麼難抓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日軍是非
一個南昌起義的小兵,在紅軍時期九死一生,抗日時期鍛煉成長,終於開始爆發,一仗比一仗精彩。1、抗戰奇襲戰新四軍在抗戰中成長,積小戰為大戰,粟裕用兵,慣於出乎敵人意料。官陡門據點位於蕪湖近郊,日軍飛機場外
抗戰時一個軍官的罪惡史,他不僅屠殺無辜,還長期霸佔商人的女兒
我們中國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戰爭,而且在戰爭中也涌現出一些很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爲了保衛國家,有的犧牲了性命。不過戰爭也帶給百姓很多大的災難,而且他們有的在於戰爭中死去,有的在戰爭中家破人亡,有的妻離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這標誌着日本侵華的正式開始。此後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廣大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抒寫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幕。我們知道,打仗是需要花錢
中國的建成經過了多次的大型戰爭,從清朝末年的鴉片戰爭開始,到後來的日本侵華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等,都讓整個國家的人民遭受到了災難。發動戰爭的人讓所有人都痛恨,然而,那些生活在中國土地上最後卻成為了敵人的人
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到底有多近?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在戰爭初期橫掃整個歐洲大陸,成爲歐洲大陸名副其實霸主的德國,完全有機會成爲世界霸主。希特勒如果德國不是在蘇德戰場上,運氣太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極寒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