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君子教育——做君子,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Posted 君子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論語》中的君子教育——做君子,難度超乎你的想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論語》中的君子教育——做君子,難度超乎你的想象

論語一共20章,512條目,其中談及君子的將近84條,可見君子在《論語》之中的分量。

君子是什麼呢?君子原指“君王之子”,以顯示其社會地位之高;後來則演變成了道德水平很高的人。

在《論語》中,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典範。

雖然《論語》中提及君子衆多,但是,孔子也說

  • 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論語·爲政》)
  •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論語·公冶長》)
  •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論語·述而》)
  •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論語·泰伯》)

可見,在儒家世界裏,君子的要求非常之高。孔子多次談及君子,但是卻說,他從未見過君子,爲什麼呢?

首先,君子是儒家的理想人格,是每個人都能效法、學習的對象。

可以說,君子的人格是給每一個人的人生進步,設立了一個目標。每個人都要不斷的進步,如果君子是一個具體的人的話,那麼達到之後,他的下一個進步的臺階在哪裏呢?所以,君子的標準,一定是難以到達,但是卻又真實存在的。

其次,君子。《論語》中所記載的,全部都是,君子該做什麼?而不是,做了什麼成爲君子。

比如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 “君子不器。”(《論語·爲政》)
  •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里仁》)
  •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里仁》)

他只是通過100來項說明,告訴我們君子,遇到什麼事情會怎麼處理。而不是說,你做到了這個,就是君子了。

再次,什麼樣的人是君子?

翻遍《論語》,孔子只說了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只有做到了不知而不慍才是君子。雖然泰伯章裏,有“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論語 泰伯》),但是泰伯章裏對君子的定義是曾子說的。而孔子只承認,不知且不慍,才是君子。

最後,追求君子之道,是自己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是條註定孤獨的道路。

既然人不知而不慍是君子,那麼這個評判標準給誰?顯然,一個人只有“慎獨”的時候,才是最真實的。因爲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不認同;我們可以表現得“不慍”,可以僞裝成“不慍”去欺騙別人,但是卻無法欺騙自己的。面對不瞭解自己的人,做到“不慍”極其困難。我們身處的社會,我們在認識別人,給人貼標籤的同時,也被人貼標籤。如果一個人“不慍”,卻要和人家證明自己“不慍”,其實就已經陷入到這個悖論裏了。所以,君子的標準,是像內求的。

做君子有多苛刻?

論語中有八十多處(盡附於下),描述君子的言行,從孝道、爲人、爲官等等等等,設立了非常多的場景。可見君子之路異常之難。

那麼一個人不做君子行不行?孔子說“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那你是原意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不知而慍”?;“知而不慍”?;“知而慍”?留給諸公自行取捨。

《論語》中有關君子的論述

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3.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4.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 子曰:“君子不器。”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 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

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8.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9.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10.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1.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2.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3.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14.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5. 君子周急不繼富。

16.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7.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亦可以弗畔矣夫!

18.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19. 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

20. 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21.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22.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3.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24.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25.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26.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7. 君子不以紺緅飾。

28. 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29.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30.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31. 司馬牛問君子。子問:“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32.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33.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爲?”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3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5.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爲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36.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7.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爲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38.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9.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40.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41. 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42.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43.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44.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45. 子曰:“君子恥其言之過其行。”

46.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47. 子路問君子。子曰:“作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48. 在陣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49. 在陣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50.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51. 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2.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53.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54.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55.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56.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57.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58.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59.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60.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61.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2.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3.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64.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65.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66. 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6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爲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68.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爲禮,禮必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爲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爲也。今女安,則爲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69.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爲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爲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爲盜。”

70.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 上者,惡勇而不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爲知者,惡不孫以爲勇者,惡訐以爲直者。”

71.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2.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73.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74.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

75.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76.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爲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爲謗己也。”

77.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78.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79.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抑之。”

80.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爲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爲知,一言以爲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81.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82.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h

相关参考

一次性捕获三万尾鱼,3000多年前商朝捕鱼技术超乎你的想象

在远古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由于狩猎工具有限,尤以采集为主,所以初期原始社会为母系氏族。到后期古人掌握了狩猎及种养殖技术,食物才开始丰富起来。而渔业则在后期逐渐发展起来,初期中华大地主要

古代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論語·為政》中有雲:「”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孔子認為君子不能像某種器具一樣,只有一個用途,君子應學識廣博、技能廣泛。古代對於君子學識和技能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精通六藝,即:禮、樂、射、御、

古代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論語·為政》中有雲:「”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孔子認為君子不能像某種器具一樣,只有一個用途,君子應學識廣博、技能廣泛。古代對於君子學識和技能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精通六藝,即:禮、樂、射、御、

三戒,柳宗元

賞析「三戒」出自《論語·季氏》中的「君子有三戒」。不過《論語》中所說的「三戒」是指少時戒色、壯年戒斗、老而戒得。柳宗元僅僅借用了其字面意思,而賦予了它另外的內涵。這內涵在文首的小序中說得很明白,是指「

乾隆最愛的一把御用寶劍,全身鑲嵌102顆珍寶,鑄造難度歷史罕見

乾隆最愛的一把御用寶劍,全身鑲嵌102顆珍寶,鑄造難度歷史罕見在我國的兵器譜中,劍被稱作是兵器中的君子,有儒雅、威嚴等象征,誕生於上古黃帝時期,歷來受到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士及文人墨客的喜愛。古代對於

乾隆最愛的一把御用寶劍,全身鑲嵌102顆珍寶,鑄造難度歷史罕見

乾隆最愛的一把御用寶劍,全身鑲嵌102顆珍寶,鑄造難度歷史罕見在我國的兵器譜中,劍被稱作是兵器中的君子,有儒雅、威嚴等象征,誕生於上古黃帝時期,歷來受到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士及文人墨客的喜愛。古代對於

君子动口不动手是谁说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典故介绍

  “君子动口不动手”是一句俗语,意思是君子就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通过武力解决问题。但是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么?可能大家很难想象,这句话的原型出自刘邦的口中。虽然刘邦是西汉开朝皇帝,但他的形象似乎很难

七君子事件中的大事记 七君子指的是谁

七君子事件——抗日救国运动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的事件。因为被捕的是当时公认的社会贤达,所以

”瘾君子”严复

炳哥严复(1854年-1921年)是近代极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他在清末时期翻译的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密尔《群己权界论》等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生有此“三樂”,便可稱得上真君子了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這是孟子所提出的君子三樂,這其中第一樂是父母俱存,兄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