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墳”是何物

Posted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瓦罐墳”是何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罐墳”是何物

人生於世,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源自於父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尚且是羊羔還知道跪乳,烏鴉也知道反哺,何況是人呢。古代都以孝爲本,以孝爲德。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在悠久的中國文明發展史上,流傳下來不少傳統美德,而“孝”便是其中一個。自古至今,孝作爲傳統美德成爲了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而關於孝的故事更是不在少數。但歷史的發展總是夾雜着光明與黑暗,而孝道也存在着一些黑暗陰暗的歷史。

相傳在古代,有一種葬禮叫做“瓦罐墳”,而這也成爲了嚴重違背孝道的一段黑暗歷史。而這“瓦罐墳”也是一個非常殘忍的葬禮方式,當時家中老人一旦有了60歲,便會被用“瓦罐墳”的形式進行葬禮。便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兒子親自送60歲的老母親入墳,每送一次飯就會砌一塊磚。而這又是怎麼一種奇特卻又殘忍的葬禮呢?

殘忍的“瓦罐墳”

大多數人可能第一次聽說“瓦罐墳”,像這種殘忍的葬禮方式只存在於民間傳說和野史當中,從未被記載到正史當中。許多人或許會對此表示質疑,中國自古以來便重視禮儀,更是著名的禮儀之邦,怎麼會存在這麼殘忍的葬禮方式呢?

可是真的在民間傳說中發現“瓦罐墳”的蹤影,《民間雜談》便有這樣的記錄:“瓦罐墳”其實是雲南的某一個地方的喪葬風俗,先在地下挖一個可以容納一個人大小的洞 ,然後在這個洞的三面都壘上石磚,就只剩一個出口,這個形狀及其類似於一個“瓦罐”,這便是“瓦罐墳”的由來。

但這個“瓦罐墳”與傳統墓葬不同的是,這個“瓦罐墳”葬的不是死人,而是活生生的人。只要家中有到了60歲的老人,便會進入這個“瓦罐墳”中,還是被自己的親生子女送到墳中,每天送一頓飯,每送一次飯就放一塊磚,日日如此,直到“瓦罐墳”完全封死。

這也就意味着裏面的老人每吃一頓飯,就是向自己的死亡邁了一步,在日漸狹小的空間裏等死,直到墓穴完全封死時,裏面的老人也就會清清楚楚地等待着死亡的來臨。

這樣的喪葬方式可謂是殘忍至極,畢竟是生養的父母,最後卻要以這樣悲慘的方式被自己的親生子女送進墳墓,違背了綱常倫理,真是可悲。

“瓦罐墳”的質疑

“瓦罐墳”還被稱爲“花甲葬”,但是由於正史中從未出現過有關“瓦罐墳”的記錄,所以這一習俗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現在只停留於民間傳說層面。有人提出這可能代表的是史前的一些部落由於人口問題而出現的棄老行爲。但這也無從查證,沒有確切的資料,也沒人會去仔細鑽研這黑暗的喪葬習俗。

但總會有對這些奇奇怪怪的歷史感興趣的人。研究者發現有很多地方都存在着這樣的習俗,大概內容都是極其的相似:出現了驚嚇到皇帝的怪物,以爲是某個居心叵測的大臣想要謀害他,便逐個殺死聲稱不認識怪物的大臣,直到一位大臣家裏“瓦罐墳”中的老人認出來了這個怪物,皇帝也因此廢除了“瓦罐墳”這一習俗。

但這一版本不止出現在一個朝代,許多朝代許多地方都出現過這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也可想而知。這樣的喪葬風俗簡直令人髮指,但好在現早已被摒棄,可這當中又存在着一些在當今社會所折射出來的惡俗。

“瓦罐墳”所折射了什麼

都說生產方式決定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種慘劇的發生更是折射出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高低決定着社會的文明程度。而“瓦罐墳”正是生產力低下的典型之作,在封閉迷信的農村中不乏有這樣的類似情況。

“活子孫壽”就是說明了這一問題,傳如果家裏的老人活的很久,那這家裏的老人便是用了兒孫的壽命,活了兒孫的生命。這在現在實爲荒誕之談,但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環境下,這種說法盛行,這也成爲子女拒絕贍養老人的理由,更有甚者以此爲理由故意加害家中老人,減輕經濟負擔。這是多麼讓人氣憤的事,可卻也無奈。

我覺着最爲諷刺的一句諺語就是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在現代這個文明的社會裏,自然不用擔心會再次出現像“瓦罐墳”這樣的慘劇,但不孝的行爲比比皆是。

動物還知道回報自己的父母,知道感恩,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可我總覺得現代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可這人的素質也在不斷地下滑。那句話說的很是到位:古有二十四孝,今卻禽獸當道。

更有世界上各個媒體稱讚中國道:亞洲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久負盛名的禮儀之邦,擁有着經久不衰的敬老傳統。可事實卻又那麼的打臉,不過這世上還是有孝心的人多,不孝的人也只是少數,但也給這個社會帶來了不好的風氣,他們現在不孝順父母,將來他們又等着誰來孝順他們呢。都說父母教會孩子怎麼做人,而那些不孝順父母的人終究會遭到報應。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莫要等到我們的父母真正老去的那一天,才幡然醒悟。百善孝爲先,萬福家是源,孝道感恩實乃貫穿每個人生命的組成部分和始終如一。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小孝父母,大孝國家,這就是忠孝雙全,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爲公”。

素有格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而我想說的是連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孝順,這樣的人早晚都會被社會所淘汰,失去了孝道,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失去了生命的價值,無異於行屍走肉,更談何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那傳聞的“瓦罐墳”,先不說子女的不孝行爲,那些由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生下來的人真是枉在世上走上一遭!父母生養之恩,恩德超逾天地,父母更是人的生命來源,是人在這世間最大的福田。

忘記歷史就相當於背叛,而放到這一事件上,那就是不尊重老人便是不尊重自己的將來。讓我們銘記歷史,吸取歷史的教訓,不斷地擴大生產力,不要讓這樣的慘劇再次發生。

文/古凌

相关参考

皇帝:世间何物最肥,何物最瘦

自古帝王心思最难猜,想要成为皇帝身边的宠臣,除了要拥有过人的才能,做出让文武百官佩服的成绩,也要了解皇帝心中之所想。对于古代的文官来说,宰相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职位,毕竟高处不胜寒,能久居相位者并不多,而

揭秘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何物

 揭秘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何物  史书中尽管对木牛形象作了描绘,并且下文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多年来,围绕着木牛、流马,人们作过许多猜测。  《三

皇帝:世间何物最大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称得上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再单纯之人也有复杂的一面,跟皇帝打交道更需要时刻谨慎。帝王之心最难猜,翻脸比翻书还快,皇帝上一秒喜笑颜开,或许下一秒就会龙颜大怒,令大臣吓得瑟瑟发抖,想要完

朱元璋问女子“天下何物最大”,女子回答2个字,反被皇上套路了?

朱元璋问女子“天下何物最大”,女子回答2个字,反被皇上套路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天下何物最大”,很多人喜欢问这个问题。当一朝皇帝这样问的时候,又会有什么样的答案呢。陈桥兵变的宋太祖

古代女子成年称为及笄,“笄”又是何物

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没有插笄的必要。到15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笄”也就是发簪。女子行过笄礼之

秦始皇苦寻的不老药究竟是何物

在中国和日本流传着一个同样的故事,那就是徐福为秦始皇求不死药而东渡的传奇。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

溥儀死前面容扭曲,一直在喊河車丸,這到底是何物

在我們國家上下5000年的封建歷史當中,也是經歷了歷朝歷代的一個發展過程。最讓網友們感到厭惡的應該就是我們國家的清朝了。末代皇帝溥儀的命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兩度登基,卻最終跌落民間,從尊貴的皇帝,變成

鲁迅究竟送给毛泽东何物 引党史研究者纠结和争论

核心提示:鲁迅给毛泽东送火腿,这在今天的人们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却曾是鲁迅研究者和党史研究者们很纠结的问题,有过不少争论。鲁迅资料图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王锡荣,原题:鲁迅究竟送了几只火腿

许世友几度许愿几度落空 直到逝世时也没见到何物

核心提示:春来秋去,花开花落。许世友几度许愿几度落空。直到他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的时候,也没有见到他花50元买的棺木是个什么样子?这不能不成为他一生中又一大遗憾。许世友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

最强兵种红灯照究竟何物 解密晚清义和团

从来男人就离不开女人,连捉对厮杀的赳赳武夫也不例外。抡起膀子耍大刀的义和团拳民,无论是在传说的“神话”还是在现实的操作中,都跟女人有某些扯不清的干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义和团其实挺忌讳跟女人有什么瓜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