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爲何至今還堅持使用漢字
Posted 日本人
篇首语: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爲何至今還堅持使用漢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爲何至今還堅持使用漢字
隨着中華文化的不斷傳播,漢字成爲了一種民族的代名詞,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區曾一度長期使用漢字。時至今日,漢字又被越南和韓國相繼廢除,主張採用本民族的表音文字。
目前,全世界除了中國,就只有日本人還在大規模使用漢字,而且每年都要大張旗鼓地搞年度漢字評選。日本人在大量吸收西方的科技、教育等先進文明的同時,至今還固守中華傳統文明和文化。在日本旅遊,處處可以看到中華文明風貌,尤其是京都和奈良,簡直就是中華文明的古風遺韻。
那麼漢字是何時進入日本的呢?從文化傳播的角度分析,漢字傳到日本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那時北九州地區的奴國已經有使節同漢朝往來了,既然有了使節,自然就有了初步的、簡單的語言交流。根據古代日本史籍記載,公元285年,朝鮮的五經博士王仁攜帶了10卷《論語》和1卷《千字文》,離開百濟國,橫渡大海,遠赴日本列島。這一年也因此被視爲日本正式學習漢字和儒學的起始年份。
對於王仁帶來的這些文字、書籍,應神天皇表示極大的欣賞和重視,他命太子菟道稚郎子拜王仁爲師,潛心學習中國典籍,尤其是《論語》。文字的出現和使用,必然要表達一種意義。在借鑑了中國儒家思想後,日本社會的發展又能夠縮短探求精神財富所要經歷的痛苦。少了這種探求的痛苦,日本可以利用更多的精力去發展改革,進而縮短與先進文明的距離。
另外,當時大批“歸化人”的到來,也促進了漢文字向日本的傳播。所謂歸化人是指古代移民到日本的人及其後代總稱,也稱渡來人,其中以中國人居多。
這些人或是在朝鮮出生,或是在中國出生後遷往朝鮮,對中華文化非常熟悉。聽說大和國非常歡迎精通漢學的人才,爲了獲得更爲優厚的待遇和更加幸福的生活,這些人紛紛遠赴日本列島,以自己的學識換取生活所需。
那麼日本爲什麼至今仍然沒有廢除漢字呢?
衆所周知,漢字並非中國獨享的,早在秦漢時期,漢字就傳入了朝鮮半島,到了我國的隋唐時期,漢字已經成爲新羅(古代朝鮮半島中的一個國家)的官方文字。不僅是官方,民間也都把識漢字作爲判斷地位的標準。
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名作《秋聲賦》
當然,韓國也不是沒想過廢棄漢字。1443年,還是明朝屬國的朝鮮世宗大王就突發奇想,找了一夥人研究出了韓文。但這種文字很快遭到了士大夫的反對,直到20世紀以後,韓文才慢慢普及開來。二戰結束後,韓國政府在《小學教育要綱》中對漢語教育的目的做出論述:“由於本民族長期在漢字文化圈以及受中國歷史的環境影響,對中國文化有盲從的現象,所以有必要正確瞭解中國文化,重新認識本民族文化,從而純化發展本民族文化。"。
到了上世紀60年代,受民族自尊心影響,韓國開始全面廢除漢字。但韓國很快遇到一個很尷尬的問題:歷史斷層了。
因爲韓國的史書都是用漢字記載的,廢除了漢字,就意味着韓國年輕人看不懂祖先留下的東西了(比如《三國史記》這本韓國史書就全是漢字)。
韓國廢除漢字,最直接的三個後果是:
1、看不懂自己的歷史;
2、法律文書出現大量歧義;
3、韓國人的姓氏將消失。
越南亦是如此。越南自成爲法國殖民地後,隨着科舉考試的廢止,漢字和喃字也逐漸廢除,開始使用羅馬化文字。雖然漢字並沒有完全在越南消失,文學、歷史等學術上仍保留大量漢字、喃字,但是現在的越南人基本上已經看不懂漢字,導致好幾代人發生嚴重的文化脫節。
日本同樣會遇到這個問題:很多史書都是漢字寫就的,而且日本歷史上的史官體系很不完善,日本史研究者經常要從中國史書中找關於日本的記載。
8世紀時,日本空海和尚從中國留學後回到日本,仿照漢文的草字體創制了草書字母——“平假名”。日本政治家吉備真備到中國朝聖後,也利用漢字的偏旁結合日語的發音,創造了楷書字母——後來被用於拼寫外來語的“片假名”。兩者的產生,標誌着日本本土文字的出現。
日語中的平假名
日語中的片假名
在盛行漢文學的平安時代,使用漢字是有教養、有學問的表現,也是男子的專利。女性則使用平假名書寫和歌、書信等。平安時期,貴族男女之間已經常通過書信往來,由於女性不通漢字,爲了交流方便,男人寫給女人的信也會使用平假名。同期,使用平假名書寫的和歌也大量流行,擴大了平假名的使用範圍,從而慢慢形成了日本獨特的文章書寫方式——漢字假名混寫體,由於漢字在日本的長期使用及其深遠影響,即使假名創制以後,日文中仍無法排斥漢字。
日本歷史上,由於長期使用漢文,大量的漢語詞彙進入日語,如《角川國語詞典》所收錄的60218個日語詞彙中,漢語藉詞多達33143個,佔詞彙總數的55%。
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船隊擊敗,消息傳到日本後,不但令日本朝野震動,文化界亦開始質疑漢字文明已不足持。廢漢字、立新字,成爲當時日本文化界的熱門話題。然而,漢字深植日本文化,文化界和政府對廢漢條件和程序未有共識;漢字知識亦由貴族把持,廢漢字長期處於書生議論階段,但一直遭到日本各界的反對,未能施行。
到了1945年,隨着日本的戰敗,日本漢字迎來了最大的一次危機。主持戰後對日改造的美國人建議日本廢除漢字,使日語羅馬字化。其背後的動機是:“禁止漢字在公文中使用,易於控制日本人的思想,更嚴格地監督日本政府官員之間的書信往來。而且可以使日本人不被戰前的宣傳物所薰染,培養思想純淨的新一代。”
美國的建議罕見地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絕。1946年,日本政府公佈了1850字的《當用漢字音訓表》,一舉將法律條款、公用文書和媒體用語納入了國家規定的“漢字假名混合文體”的軌道。到了1981年,日本政府又頒佈《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
日本學者解釋說:“我們比韓國人聰明。你廢掉一個字,不只是廢掉一個字而已,你是摒棄了這個字所承載的文化,丟掉了這個字後面一連串的珠寶。事實證明我們做得對,中華文化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如果因爲我們某些人莫名其妙的愛國偏執狂而把它拒絕在門外,這是多麼大的損失啊!韓國人現在後悔了,可惜已經來不及。
此外,日本人活用漢字並加以改造的漢語詞還造成漢字的反輸入效果,譬如革命、電話、哲學、社會主義等日語造詞被大陸漢語廣泛吸收。爲什麼日本會自造漢字呢?原因是,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從歐洲引進了大量的英文、德文等書籍進行翻譯,必須要找到相應的漢字,因此翻譯家們在翻譯過程中,往往都選用意思相近的漢字來進行表示,因此創造出大量的日文新漢詞。看似漢字,其實是日語漢字的詞語。
近年來,日本人對漢字的熱情還帶動了相關漢字產業的繁盛,漢語水平考試報名人數甚至超過英語,漢字有關書籍、電視節目也風行日本。
漢字雖源自中國,卻並沒影響其融入日本文化,除日本設計界對漢字情有獨鍾外,日本普通人對漢字的喜愛追捧也讓近年來日本的漢字產業持續興盛。漢字自傳入日本以來,已經滲透進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爲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圖文來自網絡
-完-
點個在看吧,
讓小編知道你是否喜歡這樣的文章
喜歡記得關注哦!
相关参考
日本已經跪下投降,蘇聯爲何置之不理窮追猛打,渡海佔領北方四島
就算日本投降也要窮追猛打!斯大林的戰略眼光令俄羅斯至今得利。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在一場全面戰爭中失敗並宣告投降之後,戰爭似乎是沒有必要繼續打下去了,只需要接受投降並結束戰爭即可。然而,二戰結束之前的蘇
1909年,日本所派的第一任韓國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安重根刺殺。第二年,日本正式吞併了所謂的大韓帝國。李熙在1897年將朝鮮王國改名爲大韓帝國,與清朝及日本平起平坐。清朝對此雖然不爽,但也沒有什麼
美軍有一句著名的話,翻譯成中文就四個字,“帶你回家”。美軍從誕生的那天起,這一信條就深深植根於每個士兵的血脈中。在戰場上美軍堅持:活着要把人帶走,死了要把屍體帶走,爲了拯救一個士兵,可以付出多個士兵性
故宮深井裏有很多珠寶,爲何至今無人打撈?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北京故宮是清明兩代皇帝所居住的地方。它本身具有很高的價值。故宮裏有無數的寶藏。每一件如果放到現在都是無價之寶,但到了清朝末年,我們國家遭受了內憂
在農村,人死了之後是要用棺材下葬的,雖然說現在都會先去火化,但是骨灰盒還是要放在棺材裏的,而且還要舉行出殯的儀式。全國各地的農村出殯儀式各有不同,但是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說不能讓棺材着地,
1945年的日本,雖然隨着戰爭資源的不斷消耗,戰爭能力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拼死抵抗,依然讓美軍感覺到對手作戰意志的瘋狂。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美軍攻佔硫磺島。此戰,
日本爲何敢對我國發動戰爭?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清楚了跟我們國家比起來日本是一個非常小國家,國土面積很小,但是日本人的野心卻很大,大家都知道日本曾經對我們發動了侵華戰爭,試圖佔領我們國家,給我們
衆所周知,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迄今爲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至今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最主要的文字,在20世紀以前,也是很多國家的官方文字,在古代,我們周邊的很多國家更是把
無論在哪個國家或者是哪個人,發動戰爭的時候都會做好充分準備,畢竟知己知彼才可以百戰百勝,就像當年日本侵略中國一樣,也是經過了萬全的準備,就算是這樣中國也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曾經還是名動的世界強國,就算
曹操簡介:曹操(漢末魏王、曹魏奠基人)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