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大德大智大勇於一身的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

Posted 司令

篇首语:那就是假话,所谓天才。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融大德大智大勇於一身的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融大德大智大勇於一身的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

文/項東民

劉伯承元帥曾評價粟裕說: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優秀,百戰百勝,有古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還說,粟裕大將是我軍著名的常勝將軍。他戎馬一生,文武兼備,能征善戰,無私無畏,有膽有識,高風亮節,功高不居,可謂融大德大智大勇於一身。

粟裕晚年曾作一首抒懷詩:“半世生涯戎馬間,一身系得幾危安。沙場百戰談笑過,際遇數番歷辛艱。鬆蒼敢向雲爭立,草勁何懼疾風寒。生死浮沉尋常事,樂將宏願付青山。”詩言志,這首詩濃縮了他艱苦奮戰、壯懷激烈、曲折坎坷、無私無畏、光明磊落的革命一生。

勇挑重擔,處險不驚,一生系得幾危安

在殘酷的革命鬥爭環境中,擔負先遣任務,其面對的困難之大和承擔的任務之艱鉅是可想而知的。粟裕服從黨的安排,三次奉命執行先遣任務,並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盡其智慧和能力去謁力完成,充分表現了他爲革命事業勇挑重擔的鬥爭精神。

粟裕參加的第一次先遣任務是1934年7月以紅7團(後改爲紅10軍團)參謀長的身份協助方誌敏、尋淮洲率部爲配合中央紅軍主力實施戰略轉移而執行牽制任務。當時紅7軍團總計6000多人,其中戰鬥人員4000多人,非戰鬥人員約2000人。這樣一支部隊要去完成中央賦予的任務,其難度是多麼的大。由於敵我力量的懸殊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1935年1月,先遣隊在江西懷玉山戰鬥失利。懷玉山失利後,粟裕率領突出重圍的幾百人,遵照中央指示組成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粟裕任師長,奉命開展游擊戰爭,創建蘇維埃根據地。在失去黨中央和上級黨組織領導的情況下,粟裕等人率部經歷了由正規軍到游擊隊和由國內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的兩次轉變,又打破了國民黨的一次次“進剿”,勝利地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保存了革命火種。

1940年,粟裕(右一)、陳毅(右二)在蘇北黃橋決戰前夕。

粟裕執行的第二次先遣任務是1938年4月奉命率領由500多人組成的新四軍先遣支隊,挺進江南敵後,實施戰略偵察。當時,敵情很嚴重,日軍佔據了主要戰略要地;國民黨正規軍則節節敗退,留下大批地方雜牌軍,盤踞長江中下游廣大鄉村。先遣支隊到江南去,人地生疏,力量單薄,能不能站住腳、能不能打開局面,華東廣大愛國軍民對此寄予極大的關注。但粟裕在接受任務後不僅沒有表現出畏難退縮的情緒,反而顯得有些興奮。同時,他深感責任重大,暗暗下定決心,絕不辜負黨的期望。進人江南後,粟裕率部先後取得了衛崗、小丹陽、官陡門等戰鬥的勝利,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極大鼓舞了江南軍民士氣,也爲新四軍及其他部隊進入江南創造了有利條件。

粟裕執行的第三次先遣任務是1944年底奉命率新四軍第一師挺進東南,執行向蘇浙皖敵後發展的任務。1944年秋,經過長期戰爭消耗的日本侵略軍已是強弩之末。黨中央審時度勢,制定了發展東南的戰略方針。當時,作爲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的粟裕,鑑於江南敵後情況複雜,環境艱苦和此項任務非常繁重,便自告奮勇,向華中局、新四軍軍部請求由他率領蘇中第一批主力部隊,執行南進任務,發展東南抗日根據地。同年12月,部隊開始南進。部隊南進,既要深入敵後新區打擊日僞發動羣衆,又要對付當面頑軍的攔截和準備應付其縱深力量的增援,更要時刻提防日僞與頑軍的夾擊。粟裕一方面抓緊部隊休整訓練,總結經驗;一方面積極部署根據地建設和開展新區工作,發動羣衆減租減息,發展生產,積蓄力量。1945年2月至6月,粟裕出色地指揮了天目山三次反頑自衛戰。天目山戰役的勝利,鞏固和發展了蘇南、浙東抗日根據地,開創了浙西抗日根據地,在全軍範圍內率先實現了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爲八路軍、新四軍進行大規模運動戰、殲滅戰積累了經驗。同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我蘇浙軍區部隊遵照中央命令有計劃地渡江北撤。從南進到北撤,歷時10個月,粟裕率部以劣勢兵力,在錯綜複雜的形勢和艱苦的條件下,打開了局面,勝利地貫徹執行了中央賦予的發展東南的任務,擴大了我軍在東南的抗日陣地。

粟裕在三次執行先遣任務中,勇挑重擔,處險不驚,信念堅定,篳路藍縷,不畏艱險,與敵鬥智鬥勇,非常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彰顯出其卓越的才能和優秀的品格,引起了毛澤東的矚目。

斗膽直陳,機斷專行,沙場百戰談笑過

面對強敵,粟裕舉重若輕,指揮若定,視如“談笑”。粟裕既有遠見卓識,又有非凡膽略,在戰略決策上敢於“斗膽直陳”,在戰役指揮上敢於當機立斷。

解放戰爭期間,粟裕曾經十餘次提出關係全局的戰略性建議,其中至少三次使用“斗膽直陳”的措詞,還有一次“甘冒宗派本位主義之嫌”。他之所以採取如此鄭重態度,不僅因爲這些建議涉及戰略全局,更重要的是與中央和上級作出的決策有很大不同。

1947年,粟裕(左二)在孟良崮戰役前線。

在解放戰爭初期,當中共中央提出外線出擊的戰略計劃、指令粟裕率領華中野戰軍主力西出淮南的時候,粟裕認爲依託根據地實行內線殲敵更爲有利,建議華中野戰軍首先在蘇中打幾個勝仗,後來又冒着可能來自上級的責難而“斗膽直陳”集中主力於主要作戰方向。並且,在戰役指揮上,他沒有採取誘敵深入、先打弱敵的傳統戰法,而是決定在解放區前部作戰,到敵人進攻出發地去打,以戰鬥力較強的國民黨第八十三師作爲首殲目標,結果取得七戰七捷的輝煌勝利,爲我軍提供了內線殲敵的成功經驗,爲中共中央確定內線防禦作戰的戰略方針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戰略進攻轉入戰略決戰的關鍵時刻,當中共中央作出分兵南進的戰略決策、指令粟裕率領華野三個縱隊渡江南下的時候,粟裕兩次“斗膽直陳”改變中原戰局、發展戰略進攻、奪取全國勝利的戰略構想。他建議在作戰和建軍兩方面採取措施,以改變我軍在數量上和技術上的劣勢地位,建議中原地區三支野戰軍採取忽集忽分的戰法打大仗,建議華野三個縱隊暫不過江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大殲滅戰,儘可能多地把國民黨主力部隊消滅在長江以北。中共中央採納了他的建議,決定華野三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而集中華東野戰軍主力在中原地區殲敵五六個至十一二個正規旅,爲渡江南進開闢道路。

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戰役總前委在華野指揮部蔡凹村第一次開會,左起: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

豫東戰役,中央軍委原定作戰任務是以消滅國民黨第五軍爲中心目標,粟裕根據軍委戰略意圖和戰場態勢變化,認爲消滅第五軍的不利因素較多,不能穩操勝券,因而設計了一個“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腹案,並且在預期戰機出現的時候,當機立斷,立即付諸實施,結果取得殲敵9萬餘人的空前大捷,迅速扭轉了中原戰局,並推動全國戰局由戰略進攻向戰略決戰發展。

粟裕幾次斗膽直陳已經在軍史上傳爲佳話,但是否敢於斗膽直陳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如果沒有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負責精神,沒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沒有戰略家的遠見卓識和非凡膽略,沒有置個人得失於度外的堅強黨性,是不可能作出這種在一般人看來是超越常規的決斷的。

胸懷坦蕩,忍辱負重,草勁何懼疾風寒

粟裕的一生又是曲折坎坷的一生,在將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有20多年是在逆境中度過的。他多次遭受來自革命陣營內部的打擊,曾三次蒙冤,特別是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上的錯誤批判。1954年10月,經毛澤東親自提名,粟裕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955年9月,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位於十大將之首。粟裕在總參7年,不負毛澤東的期望,爲建設鞏固國防,爲國家的安全兢兢業業,殫精竭慮,對現代戰爭中面臨的許多新課題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他求實的精神、坦蕩的胸襟和直率的性格不爲一些領導欣賞,不正常、不公正的工作環境制約了他才智和能力的發揮。客觀地說,他的“實”和“直”也得罪了一些領導人。在上千人的軍委擴大會議上,粟裕受到錯誤的批判,強加給他許多莫須有的罪名,採取不作政治結論的組織措施,解除他的總參謀長職務,並且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對待。他的思想、業績和品德被有意或無意地埋沒和歪曲,對他工作過的地區和指揮的戰役也橫加指責,造成了是非顛倒、真假混淆的嚴重惡果。直到他逝世以後,1994年12月25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張震在《人民日報》聯名發表《追憶粟裕同志》的文章,才鄭重宣佈:“1958年,粟裕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然而,雖然蒙受不白之冤,但粟裕並不怨天尤人,也沒有躺倒不幹。錯誤批判一結束,他接到改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命令,當天就辦好總參謀長卸任手續,第二天就到軍事科學院上班,全力投入軍事科學研究工作。蒙奇冤而信念不變,處逆境而鬥志不減,歷磨難而益顯英雄本色,依然盡職盡責地從事分配給自己的工作。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受到批判,有人建議粟裕適時提出平反請求。粟裕嚴正表示:“我不願在彭德懷同志受到批判的時候提我自己的問題。我絕不利用黨內政治風浪的起伏。我相信我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這幾句話金聲玉振,正氣凜然,以德報怨,光明磊落,充分表現了粟裕的純潔黨性和高尚人格。

功高不居,高風亮節,生死浮沉尋常事

粟裕是戰功赫赫的軍事家、戰略家,在人民戰爭的大舞臺上演出了許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壯、氣吞山河的歷史活劇。但在個人名利面前,粟裕又表現出超越常人的雲水襟懷,顧全大局,謙讓不爭,勇於放棄,敢當配角,功高不居,坦蕩無私,留下“二讓司令,一讓元帥”的佳話,更顯勇謀氣概高尚風範。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粟裕任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爲副司令員。粟裕接到電報後,“不勝惶恐”,當即向華中局負責同志提出建議並向中央發報,請求任命張鼎丞爲司令員,自己改任副司令員。他首先考慮到,張鼎丞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是中央委員,比粟裕年長9歲,曾領導閩西起義,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新四軍組建初期,任第二支隊司令員,粟裕爲副司令員。粟裕一向視張鼎丞爲兄長,對他十分敬重。粟裕認爲,由張鼎丞爲正,自己爲副,更有利於工作和團結。粟裕這一建議,黨中央當時未有採納,發報仍堅持由粟裕任司令員。當天夜晚,粟裕發出了請求改任副職的第二次建議電報,懇切陳述:“爲慎重並更有利於今後工作起見,特再電呈,請求中央以鼎丞爲司令,職當盡力協助,以完成中央所給予之光榮任務。”黨中央收到粟裕的電報,經過慎重研究,最後決定採納粟裕的建議,以張鼎丞爲華中軍區司令員,粟裕爲副司令員並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不僅自己身體力行,主動出任副司令員,又通過細緻的思想工作,要求他領導下的新四軍1師和蘇浙軍區的幹部,在合編時讓出正職位子給兄弟部隊幹部擔任。這是何等寬廣的胸懷和氣度。

1948年5月,粟裕到河北阜平城南莊向黨中央、毛澤東彙報關於華野1、4、6三個縱隊暫不下江南的問題。彙報結束後,中央決定,調華東野戰軍的陳毅到中原局、中原軍區工作,由粟裕接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職務。但這個消息讓粟裕感到很意外,陳毅是粟裕的老領導。在長期的共同戰鬥中,粟裕和陳毅結下了深厚友誼,粟裕對陳毅非常尊重。同時粟裕深知,有陳毅在華野主持全面工作,他就能更好地集中精力於戰役指揮,完成中央軍委交給的殲敵任務。粟裕一心想的是怎樣更有利於華野多打勝仗,多殲滅敵人。當即再三請求說,陳毅是華野衆望所歸的統帥,“華野離不開陳軍長”。經他一再懇請,中央決定同意陳毅到中野工作,仍保留華野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職務,陳毅不在位期間,由粟裕任華野代司令員、代政委。

1955年,周恩來總理把第一份大將軍銜的命令狀頒發給粟裕。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資歷、威望、戰功,是當時授元帥、將軍的主要依據。中央政治局考慮元帥、大將軍銜時,毛澤東同大家想法一樣,是要給粟裕授元帥銜的。據毛澤東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中央在中南海頤年堂,討論解放軍高級將領軍銜問題,毛、劉、周、朱等參加了會議。在討論到粟裕軍銜問題時,毛澤東不僅要給粟裕授元帥銜,而且給予了粟裕極高的評價。毛澤東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呀?蔣介石的幾大金剛誰不害怕粟裕?但粟裕事前已上書請求堅決辭去元帥銜。”周恩來感嘆說:“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的。”毛澤東馬上補充道:“而且是第一大將。”

滄海一粟,兩袖清風,樂將宏願付青山

粟裕戰功赫赫,身居高位,從不居功自傲、以權謀私。不論是順境坦途,還是身處逆境,總是以“滄海一粟”自許,以普通一兵自律。在十年內戰中,他由基層指揮員迅速成長爲高級指揮員,擔任紅軍第7軍團參謀長。在浙南三年游擊戰爭和抗日戰爭中,擔任戰略區主要領導職務。在解放戰爭進程中,他先後擔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對於奪取解放戰爭勝利、創建人民共和國作出重要貢獻,被稱讚爲常勝將軍。解放戰爭勝利以後,又先後擔任中央軍委委員、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面對接踵而來的職權和榮譽,他時刻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之所以能對革命作點兒貢獻,是毛主席、中央軍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野戰軍配合的結果,是廣大指戰員流血犧牲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羣衆積極支持的結果,我個人只是滄海之一粟。”

1949年7月,粟裕兼任中共南京市市委書記、南京市市長。爲了工作方便,組織決定給擔任地方職務的幹部每人做一套便服。後勤部門提出,粟裕作爲一市之長,應當做一套毛料服裝。粟裕不贊成,說:“不行!爲什麼要毛料的呢?做套布的不行嗎?剛進城就講究穿着不好嘛,要脫離羣衆的。人民羣衆不是看我這個市長穿得好不好,而是看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不是爲他們服務。”按照他的意見,後勤部門給他做了一套灰色卡其布中山裝。他就穿着這套服裝同南京人民見面,到工廠、學校、商店調查研究。後來調到中央軍委任副總參謀長,他把這套服裝從南京穿到北京,直到變成灰白色,還捨不得丟掉。

1951年,他就任中央軍委副總參謀長,全家搬到北京,住在一所舊房子裏,一住30年。住進不久,一部分房子就倒塌了,管理部門提出一個兩萬元的維修預算。粟裕不贊成,而提出一個“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案,只用500元簡單維修了一下。直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後,房屋全面傾斜斷裂,成爲危房,才全部翻修一次。對於子女,他既是慈父,又是嚴師,注意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氣質,告誡他們不要養成紈絝習氣。子女長大以後,粟裕要求他們經受集體生活的鍛鍊,上學、回家自己走路,不準用汽車接送;畢業以後,服從組織分配,主動要求到艱苦的崗位工作,從普通戰士做起。

在物質生活上,粟裕真正做到了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始終如一地保持了人民公僕本色。1980年,重病纏身的粟裕留下遺囑:“在我身後,不要舉行遺體告別,不要舉行追悼會,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經頻繁轉戰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山東、河南幾省市的土地上,與長眠在那裏的戰友們在一起。”最後一次實踐了他“樂將宏願付青山”的壯志豪情。

本文爲《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衆號:dangshibocai

相关参考

中國第四代核武器獲重大突破

原子能是20世紀的一大重要發現,以原子能為能量源泉的核武器在被髮明後,以其巨大的威力讓全球為之悚然,人類甚至將其形容為“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二戰期間美國向廣島和長崎投放的2顆原子彈,其巨大的破壞力讓世

共和国哪两位元帅也曾用过

提起“空城计”,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戏曲里的那段诸葛亮妙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实际上,在我国战争史上,有很多成功用过“空城计”的将领。他们的大智大勇至今仍被广为传诵。赵云“空城计”大败曹军汉建安二

才氣、美貌集一身的三國第一美人

三國時期,有一位美人,她比貂蟬和二喬更美且有才華。她曾經迷倒了曹操、曹丕、曹植。她就是曹丕的皇后甄氏。貂蟬在正史當中一筆而過,而甄宓卻實實在在的有著詳細的描述。那就是曹植的《洛神賦》。曹植喜歡甄宓,但

才氣、美貌集一身的三國第一美人

三國時期,有一位美人,她比貂蟬和二喬更美且有才華。她曾經迷倒了曹操、曹丕、曹植。她就是曹丕的皇后甄氏。貂蟬在正史當中一筆而過,而甄宓卻實實在在的有著詳細的描述。那就是曹植的《洛神賦》。曹植喜歡甄宓,但

絕對真實,乘縣平民李進曾擊敗三國第一名將呂布

一提起呂布,三國時代第一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頭頂金冠,身披百花戰袍,腰系獅蠻寶帶,手提方天畫戟,騎追風赤兔馬,威風凜凜,殺氣騰騰。這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公認的「第一英雄」。據說呂布「武功蓋世」,究竟蓋

絕對真實,乘縣平民李進曾擊敗三國第一名將呂布

一提起呂布,三國時代第一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頭頂金冠,身披百花戰袍,腰系獅蠻寶帶,手提方天畫戟,騎追風赤兔馬,威風凜凜,殺氣騰騰。這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公認的「第一英雄」。據說呂布「武功蓋世」,究竟蓋

陈毅的儿子和粟裕女儿的悲喜爱情故事

他的人生,折射着共和国的历史。从他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开始,他的命运,就和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差点被母亲送人的孩子62岁的陈小鲁还记得父母讲的关于自己出生时的故事。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两个哥

陈毅之子陈小鲁和粟裕女儿的悲喜故事

他的人生,折射着共和国的历史。从他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开始,他的命运,就和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差点被母亲送人的孩子62岁的陈小鲁还记得父母讲的关于自己出生时的故事。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两个哥

曹操一生錯失的三大名將,為首之將毀掉其統一大業

[歷史導讀]自古以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不管老闆能力再強,本事再大,沒有得力手下幫助,遠大的目標和志願肯定不會實現。歷史上有數不清的君聖臣賢的例子也不勝枚舉,人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三國中曹操是極具爭

林彪自視甚高 但他很重視粟裕的意見和建議......

來源:掌上風雲原題:林彪與粟裕有何相同之處?張雄文本文節選自《名將粟裕珍聞錄》張雄文著北嶽文藝出版社軍事上的粟裕與林彪,可謂一時瑜亮,常常令人有“千載誰堪伯仲間”之感。兩人有着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