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所指的是什麼呢?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所指的是什麼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所指的是什麼呢?

孔子肖像圖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I

這段話出自儒教創始人孔子的至理名言,儒教,跟佛教道教並稱爲三教,以“儒家思想”爲最高信仰。凡是生活在中國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如北方的遼、金、元,西夏及清,歷代王朝都以儒教爲國教,也是對當代社會影響最深的文化思想。

論語裏的這段話其實也是在訴說其孔子的一生,是孔子自述他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得到提高的過程。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自立於世;四十歲時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那麼其中最爲隱晦的便是孔子所指的“天命”。根據孔子所表達的意思,這個“天命”又有着主觀人生不可抗的因素,也就是說不能改變,只能接受。

那麼何爲“天命”,“天命”代表了什麼,又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一代聖人孔子心甘情願接受“天命”這個即定事實,從此豁然開朗呢?這一切都跟孔子的經歷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

電影《孔子》周潤發飾

孔子出生於沒落的貴族,由於父親的早逝,便跟隨母親至曲阜闕里,過着清貧的生活,從小學習刻苦,好禮而知“六藝”,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此年孔子開始爲委吏,管理倉庫。第二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之後便開辦私塾,孔子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所以自稱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這一年,齊景公晏嬰來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但好景不長,五年後,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準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止。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倉皇又從齊國逃回魯國。其仍然主張“禮樂仁義,仁者愛人”的儒家思想,魯定公時,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與司徒、司馬、司空三卿並列),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與聞國政”(《史記·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頂峯。由於與當時主宰魯國政權的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政治觀點不和,孔子離開魯國去周遊列國,希望在別的國家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先後到了衛、宋、陳、蔡、楚等國,都沒有受到重用,春秋戰國,禮崩樂壞,諸侯割據,各侯爭相渴望能成爲涿鹿中原的霸主,人民處在水火之中,孔子其主張的思想並不被當時的君主所接受,觀其一生政治生涯起伏不定充滿坎坷,心有不甘的同時,也陷入深深的迷茫,史上記載孔子曾多次問道於老子,隨後51歲的孔子帶着失落與迷茫,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問學,之後便發出“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無以爲君子”等這樣的感嘆,其後晚年便回到魯國一心一意講學和整理古代文獻資料,不在理會政治紛爭,最終成爲一代聖賢。那麼,老子對孔子說了什麼,才最終讓孔子“認命”了呢?

孔子問道圖

老子,姓李名耳,道教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這一偉大著作,道家崇尚自然,無爲而治,主張人應該順應自然(宇宙)的發展規律去生存,老子爲了開解孔子人在世之時,不 能施展其抱負和理想觀點的迷茫,對其說到:“死而不亡者受,形死而神生,身雖已亡,但精神是永存的,如此纔可流芳百世。”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於此同時老子又向孔子闡述何爲道,何爲自然之理,曰:“人生於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生有幼、少、狀、老之變化,猶如春夏秋冬之交替,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認自然,終日奔忙,則本性羈絆,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畜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而爲之,何勞人爲。”

這段經典的至理名言,不但完美闡述了道家思想人與自然的關係,也間接爲儒家以後的“中庸之道”打下良好的基礎。

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而“天命”其實是宇宙自然賦予萬物的特點,萬物分陰陽,其類型又歸類成五種,爲:“金、木、水、火、土。”其特點又分爲:“仁、義、禮、智、信。”(金主義,木主仁,水主智,火主禮,土主信。)其相生相剋,各自有着各自的發展規律,人生於自然,也是自然之產物,也脫離不了其五行的特點。由此可看出無論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亦或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其實都出自我國古老的另一部鉅著《易經》,其衍生的智慧無窮無盡,深深的影響着這個古老的華夏民族。其中最爲人知的併爲:“山(風水)、醫(中醫)、命(八字)、相(相學)、卜(卜卦)。”

五行相生相剋圖

孔子所指的“天命”,便是其中的“命”,即傳統的八字命理,現代人多對其有誤解,其實用科學的解釋也可理解爲“統計概率學”是古人經過無數的驗證所統計的結果,是智慧的結晶,否則便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永存至今,八字又稱四柱,由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所組成,共四柱,一柱由兩字構成,分爲天干和地支,所以亦稱八字,(天干分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地支分十二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通過出生者所在的月令節氣來判斷其五行能量的強弱,或靜或動,或寒或燥,其性情之類別,其體質之強弱,都有據可依,可通過八字組合看出,運勢的發展規律也有跡可循。命局講究中和,流通,其後天環境運勢適配,從此可看出“中”是極爲關鍵,此於中醫之道,中庸之道同承一脈,是我們中華人民寶貴的傳統文化結晶。

十天干圖

其古老的易學思維早已滲透我們的生活當中,爲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時刻提醒着我們如何運用先人的智慧“趨吉避凶”。

相关参考

孔子誕辰日,子曾經曰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出身於沒落的宋國貴族家庭,刻苦好學。曾從事“儒”(貴

孔子誕辰日,子曾經曰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出身於沒落的宋國貴族家庭,刻苦好學。曾從事“儒”(貴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究竟是何含義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三十而立並非三十歲成家立業,這裏的"立"是指學業的根基已經樹立,就是個人的價值觀已經形成,不會被外力所動搖。四十不惑,確切的說

蕭何、張良、韓信,劉邦有那麼多人才追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認為,劉邦最可貴的是膽大,敢打敢拼,因而在秦末亂世中,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最後當上皇帝問鼎最高權力。誠然,這是干成大事的很重要一點,但亂世之中敢打敢拼只是基本功,項羽、田廣、張耳,哪個

趙雲戰文丑平手,那麼如果張飛戰文丑,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作為袁紹麾下「河北四庭柱」之次席,文丑的武藝僅次於顏良,以他的武力值,在三國武力排名榜上也足以躋身於「超級猛將」的行列。大家都知道,在文丑的戰鬥生涯中,他曾經與兩位超級猛將有過對陣,一位是趙雲,一位是

中國人罵人喜歡罵娘,原因是什麼

魯迅先生曾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論他媽的",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把"他媽的"稱作中國的國罵。但是爲什麼中國人罵人喜歡問候別人的母親呢?國罵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第一,宗法制中國古代社會秩序的建立,要追

二戰時,為何德軍和日軍都留衛生胡

看過二戰時期法西斯相關影像資料的朋友們都知道,德軍和日軍會在鼻子下面留有正方形的一撮毛,這就是「衛生胡」。衛生胡成為中國抗戰片中日軍的典型標誌。那麼這一撮小鬍子的作用是什麼呢?難道有什麼魔力可以提高士

埃及金到底是什麼人建造的

金字塔是我們世界上的七大世界奇蹟,人們往往想到它的時候,就會想到陵墓一說,那麼若是我告訴你,埃及金字塔並非什麼陵墓,而是史前文明留下來的有著特殊作用的遺迹,你會怎麼想?其實很簡單,我們就簡單證實一下,

姜子牙的8個徒弟,封神後都是什麼結局

《歪歪侃封神》第558期封神中,姜子牙先後收了八個徒弟,其中有人、有鬼、有妖、也有怪,話說這還真是種類繁多哈。那麼封神後,姜子牙的這8個徒弟中,封神後都是什麼結局呢?1、武吉封神中,武吉是個依靠打柴為

歷史上真實的紂王是什麼樣子

古語云:“桀紂之君”,商朝的末代君主紂王和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歷朝歷代均被視爲昏君的典範。其中,因明清時期《封神榜》等小說演義的渲染,紂王形象已經超越了夏桀,成爲歷史上第一昏君。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紂王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