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教你如何讀書,讀書的五重境界,你修煉到第幾重了

Posted 良知

篇首语:如果不能改变结果,那就完善过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陽明心學教你如何讀書,讀書的五重境界,你修煉到第幾重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陽明心學教你如何讀書,讀書的五重境界,你修煉到第幾重了

王陽明與儒學創始人孔子、儒學集大成者孟子、理學集大成者朱熹,並稱爲“孔孟朱王”。其學術流傳至今,堪稱學界巨擘、“百世之師”。清代名士王士禎稱讚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爲“明第一流人物”。

“讀書學聖賢”是王陽明年少時立下的志向。可能我們年少時候只爲了考試吧,反正沒有那麼遠大的志向。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學習認知,在他看來,心即理,心即道,心是至善的,是良知,“至善是心之本體”。聖人與常人的區別就在於是否領悟到了良知並且按照良知去行事。讀書學習也是一樣,“如誦詩、讀書、彈琴、習射之類,皆所以調習此心,使之熟於道也”。

第一重境界:讀書的價值!

王陽明小時候也癡迷過下棋,在其父的嚴厲要求下,才收斂身心開始勤讀書。他渡私塾的時候就問過老師“何爲第一等事?”就是問,人生的終極價值就是什麼?老師顯然沒想到有學生如此問,當然他也答出了自己的看法便是:“讀書當然是爲了做大官啊!”

這個答案也許現在看來都不能說是錯的。畢竟每個人讀書的目的不同,不管是做學問,還是敲門磚,亦或者是喜愛,不管什麼目的,也不可能人人都是王陽明,覺得讀書就是做聖賢。我們讀書的價值沒有高低,只有你心之所向,按照你內心的想法去做,遵從本心。

那如果我就是不想學呢,這也是我真實的內心啊?當然可以,你完全可以不讀書,只要你覺得讀書一點用都沒用,的確可以按着你想要的來,只是你確定不讀書是個正確的選擇嗎?我們遵從本心,不是肆意妄爲,更不是無拘無束,知行合一,不是簡單的你想到啥就做啥,那是胡亂。相信你也明白,不管出於什麼目的,讀書是應該也是必須的,不管你是學生還是上班,甚至無所事事,不是要你讀書就能驚天地泣鬼神,而是需要你擺正讀書的心態,這書讀的如何先不說,你要意識到的一點,就是讀書是有價值的!

第二重境界:誦讀經典,開啓智慧!

王陽明:“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

我們從一開始都是開始讀先賢留下的經典,自己讀或是教育孩子,不僅是爲了開啓他們的智慧,更是在繁複學習過程總認知自己的本心,在讀與做中,知行合一,這個過程就是,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第三重境界:以無心之心讀書!

王陽明《傳習錄》:“如讀書時,良知知得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誇多鬥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終日與聖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任他讀書,亦只是調攝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讀書的時候難免會想着各種考試成績等,這些私慾讓我們讀書變得勉強行事,而我們又不是生知安行之人,大部分是困知勉行之人,所以心累。如今我們讀聖賢書,不爲那些功名利祿而困,雖然每日學習至深夜,但也未感覺心累。

讀書不能是爲了考試,當然考試是讀書的一個衡量方法,但我們讀書做學問,不是爲了給別人看分數,而是真正面向自己的內心,分數可以騙人,但你的良知卻不會騙人,不論分數幾何,我們要做的就是扣心自問,是否對得起自己,你是否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讀書應該純粹的,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讀懂書中的道理,也才能明白如何做人做事。

第四重境界:養不動心,隨機而動!

《孟子》記載,孟子自稱“四十不動心”。王陽明也十分強調不動心的功夫:“孟子集義工夫,自是養得充滿,並無餒歉;自是縱橫自在,活潑潑地:此便是浩然之氣。”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是王陽明心學八字真言,只有此心不動,我們纔不會成爲私慾的奴隸。只有與心思單純,纔有可能集中思維做到真正的淡定,也纔會最大限度降低失誤,做出合理的行動。讀書也是如此,雖然我們往往是“此心妄動,隨性而動”,雖然看着瀟灑不羈,好不快哉,可我們冷靜下來會發現很多自己的選擇和判斷都是錯的,可在那種情緒下,我們自然不會做出合理的選擇。

這種狀態我們很難達到。不動心是不可能了,畢竟花湖世界物慾橫流,我們每個人都有着無限的私慾,那不是我們能淡定處之的,只是我們也不用過分抱怨和自責,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聖人也會做錯事,何況我們,所以不是要追求真正的此心不動,而是希望我們能夠儘量剋制妄念。

第五重境界:發明本心!

《傳習錄》記載,一朋友問王陽明:“讀書不記得如何?”

王陽明:“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明白比記得更重要。讀書不是記住書中所言,而是要曉得其中的道理,以書明心,見心知行。現在我們多少都能背誦些經典,時不時的陶冶下情操,這真沒啥,但是絕不能只是說說,根本就不懂其中的道理,而更多的是明白道理,但是卻不以這些道理來規範自己的行爲,只是一種風輕雲淡的我讀過,我知道,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懂得道理,就是爲了去驗證我們的內心,“窮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諸其心”,就算懂得全天下的大道理,但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去學習,千萬不可脫離開心而盲目外求。以良知求用於外物,不斷的擴充認知,實際上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演繹與歸納的不斷循環。離開了良知而不斷外求窮理是不可取的,知行分離,良知不存,心與理的一分爲二,這種勉強努力的做法即使學到也不過是虛妄。

相关参考

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捷徑

年少無知時,以爲讀書學習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長大成人後才明白,讀書是世間最公平、最好走的路。也是改變命運最簡單的事。再沒有比知識改變命運快的捷徑了。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我們爲什麼要讀書。宋真

中國文化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讀書,或泛覽,或精讀,涓滴的堅持,駛向知識的海洋。1997年,清華大學教務處、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參考清華大學校內外專家意見,編印《清華大學學生應讀書目(人文部分)》,分外國文化、中

Boss楊推薦的書,你讀過幾本

Boss楊推薦的書,你讀過幾本?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世界讀書日鳳廠自上而下有著非常濃

一生必讀的20本名著,你讀過幾本

青少年應該讀書。青少年應該讀好書。青少年應該讀世界名著。莫言說:“我看文學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足見印象深刻。人們總是對

《孟子》經典語錄20句,教你大氣做人,坦蕩做事

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最有力的的代表,被後人稱爲“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一書主要記述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行,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被朱熹列入“四書”,是文人士子參加科舉進入仕途的必讀書目。《孟

《孟子》經典語錄20句,教你大氣做人,坦蕩做事

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最有力的的代表,被後人稱爲“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孟子》一書主要記述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行,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被朱熹列入“四書”,是文人士子參加科舉進入仕途的必讀書目。《孟

讀書人和不讀書人最大的差別

林語堂:讀書人和不讀書人最大的差別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

萬事莫如讀書好,詩詞中的讀書之樂,充滿了教育意義

在晨光熹微的清晨,在布谷鳥的輕鳴中讀書;在秋雨淅瀝的黃昏,在雨打芭蕉的意境中讀書;或者在北風呼嘯、飛雪飄零的冬日,在紅紅的爐火前讀書;或者在春意盎然、花香四溢、蜂蝶翩躚的花園中讀書;或者在水光瀲灧、山

莊子哲學中的理想人格境界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讀點哲學,因智慧、得自由、享幸福。因研究者所處時代的學術氛圍、理論背景以及研究者的思想觀念、學識素養、閱歷性格等因素的差異,往往對同一文本會作出截然不同的闡釋評判,而且愈是影響

王陽明的驚人神通

轉載:佛道雙修王陽明,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心學一代宗師,中國哲學史上位居第一佇列的聖賢級大牛。大約在五百年前,王陽明在龍場悟道,陽明心學橫空出世,自此之後,追隨者無數。明朝扳倒奸臣嚴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