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歷史簡史

Posted 文化

篇首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臺灣地區歷史簡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臺灣地區歷史簡史

15世紀,素有航海王子之稱的葡萄牙英雄「亨利」推動了歷史新氣象───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掀起了歐洲商業革命及帝國主義思潮,歐洲國家紛紛尋求海外殖民與貿易。

而15世紀末,葡萄牙人東來,觀其美麗之島,不禁讚歎「FORMOSA」,至此,臺灣即有「福爾摩莎」美名之稱

史前文化

臺灣史前時代文化,最早於距今五萬~六千年前,已知用火的長濱文化,及同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網形文化」,當然,還有距今2~3萬年前的左鎮人。

臺灣舊石器時代的漫長,可能原因即爲屬海島型,與外界接觸不多

在中國華南文化的擴張,臺灣從舊石器晚期逐而進入爲新石器時代,該時代距今6~2千年前,代表文化爲早期「大坌坑文化」(粗繩陶文文化),中期「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牛罵頭文化」、「牛稠子文化」,晚期則有「卑南文化」、「麒麟文化」、「植物園文化」、「營埔文化」、「大湖文化」

新石器時代已有早期農耕,小型聚落,製陶及臺灣最早的栽培稻米;在生活略有提升後,生產和技術也慢慢增進,磨製石器也成爲新石器文化特色

距今2千~4百年前,臺灣邁入了金屬器時代,代表文化爲「十三行文化」、「番仔園文化」、「蔦鬆文化」、「靜浦文化」,其中十三行文化有鍊鐵技術。

金屬器文化最大特徵即爲鐵器的普遍使用,故金屬器時代又稱爲「鐵器時代」

鐵器的使用大大提升農耕技術,農耕技術提升,人類不必因食物而四處遷動,開始了定居生活,再者,糧食來源固定,閒暇時間增多,助瀾了文明的開花

明朝朝貢政策,走私商人和海盜日漸居多,名詞上統稱「倭寇」,而海禁政策使得倭寇進而活動於澎湖和臺灣沿海地區

公元1622年荷蘭再度佔領澎湖,隨即被明軍擊退,輾轉於1624年佔領大員(臺南),開啓了38年荷據時代

荷據時期

1624年8月26日,荷蘭據大員,其統治權由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接管,大員商館爲行政機構,並以「熱蘭遮城」和俗稱「赤崁樓」的普洛民遮城爲中心

荷蘭人以傳教士教化原住民,創立新港文(羅馬拼音)傳教,不向原住民徵稅

荷據佃農所租耕的田地稱爲王田,漢人土地可以簽約買賣,當時臺灣主要以稻米和蔗糖的生產爲主,對移民而來的漢人課徵稅,並形「包稅制」獨佔資源。

在市場價格波動造成臺灣漢人大量失業,這股農民怨氣,在1652年的「郭懷一事件」爆發出來

荷據南部不久,1626年西班牙借臺爲跳板與日本行貿易交流,隨即佔領雞籠,1628年佔滬尾,築聖多明各城,不過當時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行鎖國政策,不如預期的貿易,讓西班牙漸漸放棄經營臺灣北部,爾後於1642年被北上的荷蘭人趕走,結束西班牙在臺17年劃下句點

鄭氏治臺

1644年滿清入關,南明政權維持了一段時間,終究亡朝。鄭成功舉着反清復明旗幟圍攻南京失敗後,公元1661年將荷蘭人趕出臺灣,開啓了鄭氏治臺時期

鄭成功爲了恢復明朝政權,以臺爲據點登陸,但是來臺後不久便病逝了,在這期間,他將赤崁樓改爲東都,設承天府,兩縣(天星、萬年),後子鄭經繼承,改東都爲東寧,設兩縣爲州,立孔廟,行科舉,對外戰爭則以金門、廈門爲前。

這其中,荷蘭曾又回來佔領雞籠達四年,最後沒什麼彰效便離去了

鄭經死後,繼承人之爭拖垮了鄭氏家族,後以鄭克塽繼位,但於1683年清派施琅攻克臺灣,鄭克塽投降,臺灣納入清朝版圖

1683年,清納臺灣歸福建轄區,這對臺灣歷史有莫大的影響和延伸。平躺在大陸板塊和大洋之間,以東傲視太平洋,在戰略上有極大的特性,視爲地理要衝,清朝以臺灣爲生產之地,補彌東南沿海的糧食缺乏,清末之時,更躍爲國防重地,直至馬關條約割日後,日本也曾以臺灣爲南進跳板

清領時期

臺灣府設臺灣、鳳山、豬玀三縣,清之所以將臺納入版圖絕非是想除去明鄭勢力,對於臺的建設和經營定不以爲然,爲此怕臺灣在成爲反清基地,特頒「渡臺禁令」,使得臺灣於清初時並無太大墾闢。

清朝的消極政策使在臺的漢人與原住民衝突更加,治安的惡化、官府的苛政,1721年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就此雍正在位,增設了彰化縣、淡水廳,改澎湖爲廳

乾隆年間,公元1786年臺灣中部爆發大規模的抗官民變,林爽文事件,起義者達數十萬,暴亂鎮平後,清廷下令福建官員定期巡察臺灣。

嘉慶年間,海盜橫行,於是又增設葛瑪蘭廳,臺灣規模最大的民變屬林爽文事件,而動亂最久則是同治元間的戴潮春之亂。

1840年,鴉片戰爭戳破了天朝的謊言,也開啓了日後的不平等條約,再次證明,清朝結構殘破不堪,第一次英法聯軍所簽訂的天津條約,將臺灣開港通商,銜接世界貿易之環

開港後的臺灣,經濟作物茶、樟腦,連同蔗糖成爲外銷商品,起而帶動了經濟效應

19世紀西方勢力大量東來之時,上方新興小國日本正一步一步步向帝國主義。

1874年借琉球漁民遭殺害,出兵南侵臺灣恆春,爲牡丹社事件。此事件讓清廷對臺治制有了大轉變,從消極轉而積極。把行政區域重劃爲臺灣府、臺北府、臺灣縣、鳳山縣、恆春縣、嘉義縣、彰化縣、新竹縣、淡水廳、宜蘭縣、澎湖廳、埔里設廳、卑南廳、基隆廳,即「二府八縣四廳」,並派沈葆楨來臺治理。

沈葆楨首先廢止清初頒佈的渡臺禁令,開山撫番重視原住民,提倡愛國精神並引進當時內陸的洋務運動。臺灣本規劃於福建省,並照明令福建巡撫來臺尋察,繼沈葆楨後爲福建巡撫丁日昌

丁日昌在臺不久,但卻絲毫不怠惰在臺建設,首先與沈相同,推行自強運動,再者推廣經濟作物,架設臺南至高雄電線,並整飭吏治……

臺灣正式脫離福建而獨立建省市在1884年中法戰爭後,臺灣建省首任巡撫爲劉銘傳。

劉銘傳對臺治理,便把臺灣推向現代化,對臺灣甚至接後治臺的日本而言,意義性極大。首先,廢除原沈葆楨增設的府縣外,劉時代亦曾臺南府、安平縣,雲林縣,苗栗縣,臺東直隸州、南雅廳。

後開山撫番,財政、土地、生活煥然一新,茄中完成了臺北到基隆的臺灣第一條鐵路,並把府城遷至臺北,爲北部成爲臺灣重心打下基礎

1894年,日本藉朝鮮之亂,蓄意挑起與清朝戰爭,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兵敗如山倒,隨後就是戰敗割地,簽訂議和,不是承擔戰敗後款,就是割土喪權。

雖然內部有人主張再戰,但清大臣李鴻章卻堅持議和,這樣,馬關條約簽訂,影響是朝鮮自主,割臺、澎湖和遼東半島。

但在俄國等國利益上,與德法干涉,日需還遼東半島,可悲的清朝,還必須出資把原國土贖回

晚清的腐敗,非西方勢力大肆入侵,而在所謂架構已搖搖欲墜,內部改革是必要,流血革命已悄悄運行。

明治維新,日本不再是閉關自守和忍吞不平等條約的國家了,日本的崛起,至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日本已躍爲亞洲強國。

30年代的經濟大恐慌,日本選擇以戰養戰,走入侵略主義之步。

日據時期

1895年馬關條約,割日消息傳回臺灣後,在臺隨即成立以唐景崧爲總統,丘逢甲領導下的「臺灣民主國」,臺民的抵抗確實讓日本出乎預料,但隨着領導者潛逃,擋不住日本精銳部隊進佔,在由北而南節節敗退下,臺灣終淪爲日本殖民。

日本殖民之初,以武官統治,推「六三法」的獨裁權力(六三法:臺灣總督府有直接頒佈法律之權力,並不受日本國土憲法保障),1898年兒玉源太郎執掌,任用後藤新平,並成立「舊慣調查會」,調查臺民風俗和習慣以利統治,後推行「保甲制」,奠定其統治基礎

臺灣總督府對臺政策治理,即有統一貨幣、設立銀行、開通基隆至高雄鐵路,鏈接市鎮通道、經營傳播事業、定日語爲共通語言、實施定期人口普查、移入「時間觀」,重視公共衛生、建水利設施等等…..

日據的臺灣漸漸走入先進的步道,但畢竟只是個殖民地,臺灣總督府對臺建設並非爲了臺灣人民而定,也非平等對待臺灣人民,日商的壟斷、侵佔農地土地、壓迫生計等等….臺民的許多不平等待遇

原住民也曾被日商剝奪資源,而爆發以莫那魯道領導的抗日運動,歷史上稱爲「霧社事件」,但是卻被日軍血腥的鎮壓下來

1907~1915年爲臺民抗日後期,規模較大的以1913年「苗栗事件」及1915年「西來庵事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民族自決」後,無疑是對被統治的第三世界而言,一顆自治的震撼彈

臺灣方面以自治政治運動啓蒙等伺機而起,如「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衆黨」、「臺灣農民組合」等…社會團體就此展開。在世界帝國主義反省殖民政策時期,日本提出「同化政策」,企圖讓臺民對於日本更有向心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爆發後,日本因應對中戰事,在臺推動了繼同化政策後,較大規模的同化「皇民化運動」,鼓勵漢人改日姓,臺民對日本天皇的教忠、廣招臺民青年男子遠赴前線作戰,把臺民改良爲無異地日本人,也因戰場延展,臺灣亦成爲日本前線的後勤補給站,而臺的內部經濟起而轉爲軍事需求的工業經濟

1945年,美國在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日本無條件投降,長達八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相关参考

臺灣是不是明朝的疆域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那麼臺灣是什麼時候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的呢?有人認爲是明朝時期。本文就從歷史史料爲基礎出發,探討臺灣有沒有被納入明朝的版圖。臺灣地圖明朝初

中國道教發展簡史,暨 代表人物簡述,趣生活歷史觀

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從醞釀萌芽到最後形成教團組織,有着漫長的過程。道教是中國遠古的宗教思想(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萬物有靈觀念等)、傳統的鬼神觀念、先秦的道家哲學和神仙方術逐漸融匯整合的產

中國道教發展簡史,暨 代表人物簡述,趣生活歷史觀

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從醞釀萌芽到最後形成教團組織,有着漫長的過程。道教是中國遠古的宗教思想(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萬物有靈觀念等)、傳統的鬼神觀念、先秦的道家哲學和神仙方術逐漸融匯整合的產

隋煬帝是怎麼處理“臺灣問題”的

臺灣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遠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大陸東南地區的印紋陶文化就已經傳播至臺灣。春秋時期,孔子所著的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中,就有關於臺灣的記載,當時將臺灣稱爲“島夷”。到了

康熙收復臺灣功不可沒

提起祖國的寶島臺灣,恐怕我們有很多話題要說,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臺灣的那段讓我們不得不牢記的歷史。臺灣的歷史臺灣,古稱島夷,由稱瀛洲,到了明朝的時候稱爲“雞籠”“大員”等,雖然稱呼不一,但臺灣從屬於中國

在臺灣的學者廣定遠致力保存滿族歷史文化

中國學者關注在臺少數民族廣定遠致力保存滿族歷史文化對於當年來臺成立的「中華民國滿族協會」的過程,可用艱辛二字形容。該協會的前身爲「北京滿族協會」,歷經一番波折才得以在1981年重新成立「中華民國滿族協

日軍打進了浙贛粵,佔了臺灣,被這四省圍着的福建爲何沒有淪陷

日軍打進了浙贛粵,佔了臺灣,被這四省圍着的福建爲何沒有淪陷?文|明翊抗戰時期,日本攻佔了我國許多的地區,這些淪陷區面積最大時大約是在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時左右,幾乎大半個中國都落入了敵寇之手。

在臺灣這塊地方,西班牙爲何沒能鬥過荷蘭

殖民主義的歷史,殖民擴張的目的是殖民掠奪,它是一部充滿着卑鄙貪慾、野蠻暴行的歷史。這些對殖民國家來說,殖民統治者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並在歐洲將其轉化爲資本,之後,更是成爲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來

北京大柵欄兩條衚衕擬恢復歷史地名

本報訊(記者陳雪檸)記者近日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西城分局了解到,為保護利用歷史文化地名文化遺產,提升街區歷史文化底蘊,擬對大柵欄街道的大柵欄西街等兩條道路進行更名。其中,大柵欄西街西起鐵樹斜街、東至煤

離大陸比臺灣還近,臺灣唯一不講閩南話的馬祖跟媽祖到底什麼關係

今天在講述我的臺灣離島之旅之前先提個問題,有誰聽說過中國歷史上林默這個名字?知道的請舉手。好了,沒人舉手是吧?沒事的,其實我也是才剛剛知道,想在這兒現學現賣一把。提到這個人的本名林默,我想絕大多數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