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就那麼難收服
Posted 康熙
篇首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臺灣就那麼難收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臺灣就那麼難收服
一、大清朝的建立始於皇太極、多爾袞,康熙幼年繼位,國家內部不穩對於臺灣只能撫慰爲主,以說爲主,聽之任之。
大家都知道,清王朝的建立始於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建立後金,皇太極滅明,多爾袞統一南明和各方勢力,終於促成中國大地表面的行政統一,但是唯獨臺灣未能統一。但是表面統一不代表真統一,當時外部也是問題一大堆,因爲整個大陸板塊基本還未穩定,在外部東北有俄羅斯人入侵,在黑龍江上設立許多軍事據點,屠殺和掠奪當地人民。西北則有噶爾丹崛起,以伊犁爲巢穴,其軍鋒和影響遠及於內外蒙古、南部新疆、西藏、青海以及中亞細亞,勢力強盛,窺伺中原,成爲清朝的嚴重威脅。離北京不遠,又有察哈爾蒙古布爾尼之心存反側,蠢蠢欲動。中原地區,還有反清復明思想的明朝遺民亦在積蓄力量,俟機待發。三藩也是表面一套,背地一套,整個中國大地上佈滿了大堆乾柴,一個火星的迸濺,就會燃燒起燎原大火,清王朝危機四伏,統治極不穩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對於臺灣只能先撫爲主,聽之任之,沒有時間來整理臺灣事務。
二、大清王朝走向強盛來源於康熙大帝除鰲拜、平三藩、征討戈爾丹,攘外必先安內,此時對臺灣是邊打邊談,以談爲主。
康熙帝8歲繼位,整個中國大地上佈滿了大堆乾柴,一個火星的迸濺,就會燃燒起燎原大火,清王朝危機四伏,統治極不穩固。
康熙逐漸成年,首先擒拿鰲拜,奪取權力,消除了朝廷內部的隱憂,隨即集中力量對付南方三藩,決心割掉這一惡性腫瘤。經過八年苦戰,平定了吳三桂等三藩叛亂,趁着告捷餘威,又把注意力轉向臺灣。康熙統一臺灣是戰爭與談判交替使用的複雜過程,是力量、智慧與爭取人心的長期鬥爭。
與臺灣又戰又談
清朝與臺灣鄭氏政權,兩岸對峙20年,有時戰爭,有時談判,打打談談,一直呈膠着狀態。
1662年(康熙元年)鄭成功收復臺灣,驅逐荷蘭侵略者,不久即病逝,內部發生爭訌。清朝乘機派使者,企圖說服鄭成功之子鄭經歸降清朝。鄭經爲了減輕壓力,與清朝談判,交出南明皇帝賜給的敕書,印璽。清朝要求臺灣人衆遷回內地,剃髮易服,鄭經不允,談判未成。康熙二年,清朝出兵攻打鄭氏據守在大陸上的最後一個據點廈門,鄭經戰敗,退出廈門,逃奔臺灣。清朝乘勝派舟師出征臺灣,在海上突遇颱風,船隻沉沒,無功而返。
當時兩岸雖武裝對峙,但又都有一定的和平願望。清王朝三藩未除,經濟不穩,無力用兵海上。而臺灣鄭氏,土地初闢,人口甚少,生產落後,經濟困難,急需大陸的糧食和物資供應。且鄭部大多是福建人,離家日久,思戀鄉土,私下渡海來歸者絡繹不絕。康熙六年,清廷派總兵孔元章,赴臺灣議撫,答應鄭經如歸順,可封“八閩王”,鄭經猶豫不決,後以“和議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墜”(《海紀輯要》),拒絕清朝的招撫。康熙親政後,刑部尚書明珠奉旨入福建,主持和議,派知府慕天顏入臺,宣示招撫之意。清廷做了重大讓步,允許鄭氏封藩,世守臺灣。鄭經則提出:“苟能照朝鮮事例,不削髮,稱臣納貢,尊事大之意,則可矣”(江日升《臺灣外記》)。康熙答覆:“若鄭經留戀臺灣,不思拋棄,亦可任從其便。至於比朝鮮不剃髮,願進貢投誠之說,不便允從。朝鮮系從未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明清史料丁編》第三本)。康熙不願臺灣成爲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國家,故談判破裂。
此後發生三藩之亂,中原戰火瀰漫。鄭經乘機與吳三桂、耿精忠勾結,發兵攻福建、廣東,與清軍作戰,佔領廈門與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轉戰數年,吳三桂失敗,鄭經孤軍難支,又退回臺灣。清朝再一次爭取談判,福建總督姚啓聖派副將黃朝用赴臺。鄭經要求“請照琉球、高麗外國之例,稱臣奉貢,奉朝廷正朔,受朝廷封爵”,而康熙堅決不同意臺灣比照琉球、高麗之例,認爲:“臺灣人皆閩人,不得與琉球、高麗比”(《清聖祖實錄》卷一百零九)。雙方各持自己的立場,談判又無結果。
決策選將
不久,鄭經病逝,其子鄭克?繼立。清廷討論如何解決臺灣問題,反對武力攻取臺灣的人很多。康熙二十一年“戶科給事中孫蕙條陳,臺灣進兵宜緩”。“(二十一年)七月,彗星見,井宿度,尾長二尺餘”。令百官言事,“尚書樑清標奏,今天下太平,凡事不宜開端,當以安靜爲主。左都御史徐元文奏請暫停臺灣進剿。”(《清聖祖實錄》卷一百零三)。康熙排除了衆多反對意見,調走了認爲“臺灣難攻且不必攻”(《聖祖御製文集》三集卷二)的水師提督萬正色與福建將軍喇哈達。決定採取“剿撫並用”的方針,“宜乘機規定澎湖臺灣……將綠旗舟師分領前進,務期剿撫並用,底定海疆”(《清聖祖實錄》卷九十一)。
三、剿撫並用
臺灣地處大海中,波濤萬頃,作戰需賴水師,滿族將士嫺習馬步,而不習水戰,必需另選將帥,訓練士卒。李光地、姚啓聖推薦施琅可當此重任。
施琅,福建晉江人,有勇略。早年爲鄭芝龍部下,後隨芝龍降清。鄭成功將其父子兄侄一門殺害,結下深仇。施琅在福建與鄭氏作戰多年,瞭解臺灣情況,熟悉水師機宜及海上風濤之變幻。他一貫主張攻取臺灣,但因曾是鄭氏部屬、清廷並不信任他,把他安置在北京居住,投閒十三年。
康熙決定起用施琅,授福建水師提督。此時,鄭氏竄犯福建、廣東的軍隊已被福建總督姚啓聖逐出。姚亦主張攻取臺灣,說“臺灣斷須次第攻取,永使海波不揚”(姚啓聖:《憂畏軒奏議》),並已訓練了一支驍勇善戰的水師。但作戰方略上,姚啓聖與施琅意見分歧,致出師日期一再推遲。施琅請求康熙給予“專征”之權。督撫只管後勤供應“摧趲糧餉”,指揮作戰全部由自己負責。康熙同意施琅的請求。姚啓聖此後無權過問作戰事宜。但他以大局爲重、和衷共濟,全力支援前線,保證了施琅出征的糧食和物資供應。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兵二萬餘人,乘戰船二百餘艘出征。鄭克?則派勇敢善戰的劉國軒守澎湖,所率兵將戰船與施琅相當。“緣岸築短牆,置腰銃,環二十餘里爲壁壘”(《清史稿卷二百六十·施琅傳》),兩軍展開激戰,歷時七晝夜。施琅右眼負傷,遊擊蘭理中炮“腹破腸流出,爲掬而納諸腹,持匹練縛其創。理呼殺賊,麾兵進”(《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一·蘭理傳)。五年以後,康熙見蘭理,極嘉獎他作戰英勇,“問澎湖戰狀,命解衣視其創,慰勞甚至”。總兵朱天貴“以十二舟薄敵壘,焚其舟,殺傷甚衆,戰益力。俄中飛炮,僕舟中,猶大呼殺賊,遂卒”(《清史稿》卷二百六十·朱天貴傳)。澎湖大戰,鄭軍大敗。清軍擊沉敵船159艘,鄭軍死傷12000人,浮屍遍海,劉國軒僅率31艘船逃回臺灣。
澎湖戰敗,鄭克?等極爲恐慌。施琅進行政治爭取工作,對被俘的臺灣兵將,優禮相待,賞給銀米。800名傷殘者醫治之後,釋放回臺,令他們宣示招撫之意,臺灣民衆“莫不解體歸心,唯恐王師之不早來”(阮?錫《海上見聞錄》)。鄭氏已無抵抗能力,於7月27日向清軍奉表納降,呈交延平王金印和戶口土地冊籍。康熙接受投降,優待鄭氏,稱:“爾等從前抗違之罪,全行赦免。仍從優敘錄。加恩安插、務令得所。煌煌諭旨,炳如日星,朕不食言”(《清聖祖實錄》卷一百一十一)。封鄭克公爵,封劉國軒侯爵,“降衆四萬餘,或入伍,或歸農。”鄭氏人衆俱得妥善安置,臺灣遂告統一。
四、去留之爭
施琅因平臺灣功,封靖海侯。他與鄭氏有殺戮父子兄侄的大仇,有人認爲:施琅戰勝必定會進行報復。但施琅未妄殺鄭氏一人,他說:“絕島新附,一有誅戮,恐人情反側。吾所以銜恤茹痛者,爲國事重,不敢顧私也”(《清史稿卷二百六十·施琅傳》)。
收復臺灣後,又發生棄留之爭。有人認爲:臺灣“孤懸海外,易藪賊,欲棄之”;也有人說:“海外泥丸,不足爲中國加廣,裸體文身之番,不足與共守,日費天府金錢於無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臺灣歷史綱要》135頁)。施琅反對放棄臺灣的主張。他認爲:臺灣是江浙閩粵四省之屏蔽,倘若放棄臺灣,必爲紅毛(指荷蘭)復佔,“乃種禍後來,沿海諸省,斷難晏然無虞”。“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施琅《恭陳臺灣棄留疏》)。康熙贊同施琅的意見說:“臺灣棄取,所關甚大。棄而不守,尤爲不可”(《康熙起居注》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
相关参考
眾所周知,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土生土長的印第安人,在美國已成了少數族裔。所以美國的總統,可能是任意族群、任意膚色,比如奧巴馬,就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總統。那麼,有人就要問了,美國歷史上,會不會出現一位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那麼臺灣是什麼時候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的呢?有人認爲是明朝時期。本文就從歷史史料爲基礎出發,探討臺灣有沒有被納入明朝的版圖。臺灣地圖明朝初
我國在抗戰期間,我們血戰無數,從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站勝的神話,而細心的人會發現,在整個侵華戰爭以後來,抓一個日本俘虜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為什麼日本俘虜這麼難抓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日軍是非
作為中國台灣女模特,昆凌在娛樂圈裡還是頗有名氣的,而她同時還是一名演員,自從2008年參加綜藝節目《我愛黑澀會》後就開始進入演藝圈,之後出演了多部影視劇,還參與過多部真人秀節目,像《我的新衣》和《你怎
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來自封建帝制的倒臺,又經歷了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很多人曾經有疑問,日本有那麼難打嗎,爲何抗戰能持續14年這麼久。甚至經常有人說,我們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淹了他們。但當戰事真的來臨,現
甲午戰爭後,日本竊據臺灣五十年。臺灣從此進入了半世紀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的統治目標和邏輯是清楚明確的,就是把臺灣建設成大日本帝國的南進基地。圖爲日據時代,臺灣抗日誌士臨行前合掌祈禱。爲此,日本一方面
現在罵日本無非也就那麼幾個詞句,什麼「小日本」、「倭寇」、「東洋鬼子」,但比起歷史上的某些名人,這些罵日本的詞句實在是弱爆了。比如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他評價日本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1.康熙:倭
現在罵日本無非也就那麼幾個詞句,什麼「小日本」、「倭寇」、「東洋鬼子」,但比起歷史上的某些名人,這些罵日本的詞句實在是弱爆了。比如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他評價日本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1.康熙:倭
提起祖國的寶島臺灣,恐怕我們有很多話題要說,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臺灣的那段讓我們不得不牢記的歷史。臺灣的歷史臺灣,古稱島夷,由稱瀛洲,到了明朝的時候稱爲“雞籠”“大員”等,雖然稱呼不一,但臺灣從屬於中國
①中國大陸軍民東渡臺灣,墾拓、經營臺灣島,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公元230年(三國吳黃龍二年),吳主孫權曾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1萬水軍渡海到達臺灣。②元朝正式在澎湖設“巡檢司”,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