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朝鮮戰爭後的日本是如何“敗中求勝”的
Posted 活字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萬曆朝鮮戰爭後的日本是如何“敗中求勝”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萬曆朝鮮戰爭後的日本是如何“敗中求勝”的
摘要:
公元1598年,在明朝與朝鮮聯軍的痛擊之下,豐臣秀吉的野心最終在朝鮮覆滅。然而,在這場戰爭中,日本人充分發揮了自身善於學習的特質,吸收明朝和朝鮮的先進知識,爲數百年後的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礎。
正文:
萬曆朝鮮戰爭
“萬曆三大徵”中的朝鮮之戰,近年來在各類明史普及文章中出現的機率大概能夠排在前三位。
關於這場戰爭,如果放開去講,基本可以寫成一本書,並且很有可能要分上、中、下三冊;但若是簡略成一句話,整個過程也相當簡單——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相當嘚瑟,派出大軍想要收拾朝鮮,沒想到明朝來摻和,日軍被狠狠削了一頓,豐臣秀吉不服氣,四年之後又派人來報仇,結果又捱了一通削,只好徹底認慫。
——友情提示,本段用東北話閱讀效果更佳。
豐臣秀吉的野心最後終結於朝鮮
總而言之,在這場戰爭中,日本既是挑起戰爭的一方,也是吞下失敗苦果的一方,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然而,當我們將視角延伸、擴展到這場戰役結束之後更爲久遠的時間裏,我們會發現一個令人驚異的事實:日本雖然輸掉了這場戰爭,卻同時獲得了再次崛起的重要基礎。
這個結論乍一看相當聳人聽聞,但是如果我們細細分析這場戰役後的歷史資料,我們就不得不爲日本人“敗中求勝”的能力感到驚歎。
那麼,日本是如何實現“敗中求勝”的呢?
一、日本最爲看重的戰利品
根據史料記載,在當時侵略朝鮮的日本軍隊中,有一支和戰爭極爲不搭的隊伍——和尚。
這些和尚之所以出現在軍隊之中,其目的自然不只是誦經禮佛、超度亡魂。事實上,他們身負着一個重要的任務:收集各類朝鮮書籍文獻。
日本僧侶往往熱衷政治 圖爲著名的政治僧侶南光坊天海
在七年的戰爭中,日本軍隊究竟從朝鮮掠奪了多少書籍,並沒有明確記載。然而,從日本史料的隻言片字當中,我們可以一窺其真實情況:
文祿四年(1595年),豐臣秀吉的養子、“豐臣五大老”之一的宇喜多秀家突患重病,後來經名醫曲直瀨正琳治療才恢復健康。豐臣秀吉爲了感謝曲直瀨正琳,“賜錦衣金銀,且自朝鮮持來的數車圖書,悉數賜之。”(日《官醫家譜》)
宇喜多秀家是豐臣秀吉的愛將
一次賞賜便能送出“數車圖書”,可見日軍在朝鮮收穫之豐。七年之後,德川家康開設駿河文庫,在其中收藏了大量的朝鮮書籍,這也成爲了德川幕府的官方圖書館。
日軍在朝鮮所掠奪的書籍包羅萬象,不僅有大量程朱理學文集的朝鮮版本,還包括了數學、醫學、藥學、文學等諸多門類。元代天文學家許衡的《魯齋心法》、數學家朱世傑的《算學啓蒙》等著作當時在中國已經散軼,但由於日軍掠得這些著作的朝鮮版本,反而在日本得以保存下來,直至今日。
許衡像
除了掠奪書籍之外,日軍將領加藤清正、宇喜多秀家等人還從朝鮮擄去了大量的銅製活字。日本幕府在得到這批活字之後,先是依樣仿製木活字,之後則乾脆使用朝鮮活字印刷書籍。從元和二年(1614年)開始,德川幕府用朝鮮活字先後印刷了《大藏一覽集》、《羣書治要》等大量文獻。
這些珍貴的書籍文獻,成爲了日後江戶時期日本文化大興盛的基礎。特別是其中的程朱理學文獻,在日本學者藤原惺窩及其門徒林羅山的學習、傳播之下,“朱子學”在江戶時期成爲了日本的“官學”,也使日本的主流思想從以往的“神佛混淆”轉而成爲“神儒一體”,形成了日本所獨有的“儒家神道”文化。
神社作爲日本神道教的重要建築 現在成爲了日本文化的標誌之一
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明治維新之後,當軍國主義思想興起時,朱子學中所倡導的“忠君”思想又被其利用,爲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政策提供了思想上鋪墊。可以說,近代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濫觴,其種子在萬曆朝鮮戰爭中就已經悄悄地被埋下了。
二、被日本重用的朝鮮人
萬曆朝鮮戰爭中,日軍對朝鮮人採取了極爲殘忍的屠殺政策,其中最爲臭名昭著的便是豐臣秀吉所下達的“割鼻代首”令——以割取鼻子的多少作爲計算戰功的方式,僅此一項,便可見日軍在朝鮮的暴虐行爲。
大肆殺戮是戰爭中必然出現的副產品
在日軍的鐵蹄之下,朝鮮彷彿人間地獄一般。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朝鮮,“饑民白晝、屠剪相食。重以癘疫,道路死者相忱。水口門外,積屍如山,高於城數丈”。(日《芝峯類說》)戰爭初期,朝鮮軍隊尚有十餘萬人,而當戰爭臨近結束,明朝與朝鮮結成聯軍之時,朝鮮軍隊已只有兩萬餘人的規模,兵力還不到開戰前的一個零頭。
持有武器的軍隊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命運則更爲悽慘。根據《李朝宣祖實錄》等朝鮮史料所載,戰爭結束後,朝鮮人口銳減至戰前的六分之一左右,使得朝鮮的國家財政、社會秩序都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朝鮮人口之所以呈現斷崖式的下跌,一方面自然是由於日本軍隊的殘酷殺戮所致,而另一方面,日軍大量從朝鮮擄掠人口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根據朝鮮和日本的相關記載推算,當時被擄掠到日本的朝鮮人大約有五、六萬人之多,主要集中在關西的薩摩、九州、四國等地區。
西日本地圖(局部)
如果按照我們頭腦中的一貫印象,這些朝鮮戰俘被運往日本後,等待着他們的必然是極爲悽慘的命運。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許多朝鮮人到達日本後,不僅受到重用,甚至成爲許多人追捧的對象。
前文曾提到的被稱爲日本“朱子學之祖”的藤原惺窩,在傳播程朱理學的過程之中,就曾得到朝鮮戰俘姜沆的大力幫助。姜沆原爲朝鮮的刑曹佐郎,在戰爭中負責運輸糧餉的工作,後來被日軍俘虜,遣送至日本。在日本的生活過程中,姜沆通過播州龍野城主赤松廣通的關係結識了藤原惺窩,並結爲好友。當藤原惺窩準備刊行四書五經等儒家典籍時,曾委託姜沆抄寫了21冊大字版的四書五經,至今仍珍藏在日本的內閣文庫之中。
日本內閣文庫 至今仍收藏有十餘萬冊漢學書籍
關於這段經歷,姜沆在自己所著的《文章達德錄序》中如此評價:
在戰俘中,朝鮮醫生也是受到日本人青睞的重點對象。文祿三年,朝鮮名醫經東被日軍長宗我部元親的部下俘虜,被送往土佐地區。到達日本後,經東根據日本人與朝鮮人體質、環境差異,對朝鮮藥房加以改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日本豪族的追捧。此外,江戶時期世代在長洲藩擔任家醫和藩校醫學館教授的李氏家族先祖,也是在這場戰爭中被俘的朝鮮醫生。(日《文祿慶長役中的朝鮮戰俘研究》)
除此之外,朝鮮戰俘中的各類工匠也爲日本手工業興起做了大量貢獻。例如,在日本陶瓷器中鼎鼎大名的“有田燒”、“荻燒”等製品,創始人都是朝鮮陶瓷工匠,“荻燒”的創始人李勺光、李敬兄弟不僅得到了毛利輝元賜予的宅地,還被賜名爲“高麗左衛門”,世代相傳。
荻燒花器
由此可見,正因爲日本對於朝鮮文化和科學知識的大力吸收、學習,才使得日本能夠在“敗中求勝”,對其以後的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日本近代化之後,這種向先進文化學習的傳統也成爲了他們吸收西方科學知識並迅速興起的法寶,的確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參考文獻:
- 《芝峯類說》
- 《文章達德錄序》
- 《官醫家譜》
- 《李朝宣祖實錄》
- 《文祿慶長役中的朝鮮戰俘研究》
相关参考
毛主席一生幾乎沒摸過槍,卻憑藉運籌帷幄的能力,指揮部隊在千里之外取得勝利,堪稱「戰略與戰術大師」。但是在朝鮮戰場上,毛主席與另外一個戰術大師「相遇」——領導蘇聯贏得二戰的斯大林。兩位偉大的軍事家,在戰
人們一直以爲,美國自己也認爲朝鮮戰爭是不該打的,那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打的錯誤的戰爭”。事實上這只是斷章取義,誤解了美國政府對朝鮮戰爭的看法。一個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正在被一羣
文章:人民網朝鮮方面和斯大林的來信朝鮮戰爭是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戰爭一開始,北朝鮮方面打得很順利,朝鮮人民軍主力部隊很快推進到朝鮮半島南部,佔領朝鮮南部重要城市漢城,眼看整個朝鮮半島就要全部解
1894年的「甲午戰爭」,曾經弱小的日本打敗了被視為亞洲第一國的大清,這場空前的勝利令日本不僅獲得了巨額賠償,更加劇了其野心,而清朝內部亦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為了再度強大起來以維持自己的統治,滿清
穆喬爲了讓這位總統留下來,明知南朝鮮軍隊正在逃命的路上,有的甚至已經全軍覆滅,但還是信口開河地說,南朝鮮軍隊打得很好,沒有哪支部隊已經潰敗。總統要是留在漢城,能夠激勵部隊的鬥志。如果總統逃跑,消息傳開
小學語文課本裡有一篇課文《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阿爾豐斯·都德所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課文講述的背景是普法戰爭後,法國被迫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禁止這兩地的學校教授法語,改教德語,於是
日本在進行明治維新之後,國力迅速增長,特別甲午戰爭的勝利並擊敗曾經的宗主國,一方面讓日本信心倍增;另一方面獲得的大量賠款又促進了本國軍事和科技的發展。之後的日本先後佔領台灣、朝鮮、琉球等國家和地區,成
1909年,日本所派的第一任韓國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安重根刺殺。第二年,日本正式吞併了所謂的大韓帝國。李熙在1897年將朝鮮王國改名爲大韓帝國,與清朝及日本平起平坐。清朝對此雖然不爽,但也沒有什麼
1894年,日本以朝鮮問題為藉口向清政府宣戰,這是一場日本蓄謀已久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導致了中日兩國命運的改變:日本邁入了近代列強的行列,大清則承受割地賠款之辱,淪入了任人宰割的地步。起因:日本妄圖使朝
1894年,日本以朝鮮問題為藉口向清政府宣戰,這是一場日本蓄謀已久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導致了中日兩國命運的改變:日本邁入了近代列強的行列,大清則承受割地賠款之辱,淪入了任人宰割的地步。起因:日本妄圖使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