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大展引爆日本,177件真跡,中國專家現場講解
Posted 王羲之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顏真卿大展引爆日本,177件真跡,中國專家現場講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顏真卿大展引爆日本,177件真跡,中國專家現場講解
來源:一條
東京國立博物館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現場
2019開年第一大展,
當屬剛剛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的顏真卿特展,
展覽還沒開幕就已經上了好幾次熱搜,
各路人馬吵翻了天,
只因爲其中的一件展品: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整個展覽匯聚了177件中國和日本的書畫珍品,
除了顏真卿早、中、晚期的書法代表作,
宋四家“蘇黃米蔡”全都聚齊,
八十年來以爲早已毀於戰火的北宋《五馬圖》
第一次驚現,
還有爲真僞辯論了大半個世紀的
“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
一條攝製組獨家採訪了
獲邀參加此次大展開幕儀式的月真法師,
第一時間觀摩了全部展覽。
在月真法師的現場解說中,
我們不禁感嘆:
這的確是每一個華人
有機會都該來現場體驗的展覽!
撰文 成卿
顏真卿《祭侄文稿》
展覽的第一天,早上9點,距離開館時間還有半小時,觀衆已經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外排隊等待。長龍一般的隊伍裏,有將近一半的人都是中國人。
這次特展,是《祭侄文稿》第一次來日本。半年多以前,日本人已經公佈了這件展品將要參展。作品的局部被放大,印在了展覽海報最顯眼的位置上,下面清晰地標明瞭借展方是臺北故宮。
展覽所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
177件展品按照歷史朝代演進的順序劃分爲六個篇章陳列。一共兩個展場,佔據了東京國立博物館整個平成館的二層空間,每個展場中展出三個篇章。
一開始,介紹了中國書法從篆書、隸書到楷書的變遷,然後是安史之亂前後的唐代書法,以及顏真卿的書法。
第一展場以《祭侄文稿》做終結,穿過平成館的中央樓梯廳再進入第二展場的陳列。這一部分包括唐代書法在日本的接受情況、宋人對顏真卿的評價、顏真卿對後世的影響。
可以說,整個展覽梳理了中國書法史,畫出了一條理解顏真卿的歷史文化地位的清晰脈絡。
顏真卿《顏勤禮碑》
顏真卿《馬璘新廟碑》
唐人崇尚王羲之,對顏真卿的重視不如後世。顏真卿地位的上升自宋人始。
日本人把這次展覽直接命名爲“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可見其深受宋文化的影響。在他們眼中,顏真卿有着與王羲之並駕齊驅、乃至超越的地位。
唐玄宗書《紀泰山銘》在展覽現場
整個特展裏,除了唐玄宗的《紀泰山銘》外,禁止普通觀衆對作品進行拍照。現場的管制非常嚴格、甚至可以說到了嚴厲的地步,一旦拿出手機,展場中的工作人員便會走上前來制止拍照,或引導去一側的角落位置使用手機。
展品都封存在玻璃展櫃中進行展覽,部分重要作品的高清放大翻印圖被掛在原作旁邊。所有的解說版上都配有日英中韓四國語言的解說詞。展方更爲多個書法家有心地設計了可愛的人物形象配在解說板上。
展廳外的文創區
展場外搭起了紅色醒目的特展文創區,展覽書作中截取出的文字做出了紙膠帶、明信片,筆記本,帆布包等文創產品,其中收納了所有展品的展覽圖冊最得觀衆歡迎,來來往往的翻閱者無數。
展出的王羲之《 大報帖》
除去《祭侄文稿》,展覽共展出顏真卿作品共有26組,以及同時代的多位唐朝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等的代表作。也有宋、元、明、清以及日本受顏真卿影響的後世書家名作。
展品中有從臺北故宮長途跋涉而來的懷素和尚的《自敘帖》,而褚遂良《孟法師碑唐拓孤本》、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等多件來自日本各大博物館的收藏。
展覽主辦方東京國立博物館更是拿出了本館多件“壓箱底的寶貝”— 顏真卿《千福寺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及近八十年來、衆人都以爲早已在二戰中被毀的北宋李公麟的《五馬圖》。
《祭侄文稿》展廳現場
在第三章“顏真卿的活躍”裏,展品背後的展牆一律變爲濃烈的紅色,表現出顏真卿表達自我情緒的書寫狀態。
在王羲之的年代,書法重“韻”,崇尚自由、奔放的書風。初唐書法,進入一種規範的演變,及至顏真卿,又一次迴歸到寫“意”、抒情。
東京上野地鐵站 展覽海報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毫無疑問是這次展覽上最受關注的展品。它被譽爲“天下第二行書”,排在第一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但是,《蘭亭集序》的真跡早已不存。對它愛不釋手的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它帶進了棺材,現世流傳的只有摹本。《祭侄文稿》則是書法家本人真正的手稿。
《祭侄文稿》寫於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是顏真卿對在安史之亂中遇害的侄子顏季明的悼文。
顏真卿書《祭侄文稿》
公元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亂爆發,河北諸郡紛紛倒戈,唯有文人出身的顏真卿率先勤王。他在安祿山勢力範圍的腹地集結20萬大軍,誓死不降。
當時,顏真卿是平原郡太守,他的堂兄顏杲卿是常山郡(今河北正定縣西南)太守,兄弟二人遙相呼應,牽制敵軍。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才十幾歲,常常在兩郡間往來,通報消息。
沒想到第二年,叛軍史思明攻陷常山,顏季明被斬首,顏杲卿被肢解,顏氏一家30餘口被滅門。
這件慘案發生兩年之後,顏真卿纔有機會派人去河北爲親人收屍。結果只找到了堂兄的一隻腳,和侄子的頭顱。他悲憤難抑,面對着侄子的頭骨,奮筆疾書,寫下了這篇名垂千古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部分細節圖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全文23行,269字(塗改30餘字),僅七次蘸墨,第一筆蘸墨後連寫53字,可謂激情洶涌,一氣呵成。
顏真卿寫《祭侄文稿》的時候,只爲了抒發心中悲痛,根本沒有把它當成一次創作。文字排布時疏時密,情緒激越的地方,行書直接變成了草書。寫錯的地方便隨手塗去,墨幹了也不管不顧,全文多次出現枯筆,更讓人感到悲壯蒼涼。
更令人唏噓的是,《祭侄文稿》並未爲顏氏家族忠烈之舉畫下句號。26年之後,唐朝發生另一次叛亂,顏真卿已經74歲高齡,毅然前往叛軍陣營勸降。後來被叛軍吊死,享年76歲。
《祭侄文稿》讓我們見到的,不僅是大書法家顏真卿,而且也是忠烈名臣顏真卿。不僅具有極高的書法價值,也是那段歷史獨一無二的見證。
它後來進入宋徽宗內府,又被清宮內府收藏。如今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上一次公開展出已是十年前,2008年臺北故宮的“晉唐書法展”。
展覽上,東京國立博物館給了《祭侄文稿》特別的待遇,將其放在單獨的展室內展出。爲保護展品,除了指定媒體之外,參觀者不能拍照。
展覽展廳
展櫃上方配有高清翻印的圖像,空間頂上垂下數片約一人來高的紅綢,上印《祭侄文稿》墨跡,書寫者所經歷的錐心泣血之痛讓看展覽的人感同身受。
關於爲什麼一定要看原跡真品,“中國書法家啓功先生曾經說過,印刷和拍照時失去的東西就是書法最寶貴的部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所具有的正是印刷和照片所不能展現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學藝企劃部部長富田淳說。
有人說這是一種“絕美經驗”,“這樣的審美經驗書家本人也無法再次重複,後來者的刻意‘臨摹’往往只能得其皮毛。”
展覽第一展場入口
李公麟作《五馬圖》 真跡局部
一、《五馬圖》
北宋 李公麟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古代書畫中,歷來宋代畫作稱絕,傳世的1200多件宋畫,件件是珍寶。《五馬圖》的作者李公麟,更是被推爲“宋畫第一人”。
《五馬圖》與范寬《溪山行旅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並列,是歷史上最出名的三件宋畫。它以白描的手法畫了五匹西域進貢給北宋朝廷的駿馬,各由一名奚官牽引。
《五馬圖》黃庭堅題跋
每匹馬後有黃庭堅的題字,寫清馬的年齡、進貢時間、馬名、收在哪個馬廄等。
這幅畫自從民國初年被溥儀盜運出宮後,近百年來沒有人見過。據張伯駒記載,此畫流入日本,後來據說變成私人收藏,毀於二戰戰火。多年來,人們只能通過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的黑白珂羅版印刷品來一窺它的面貌。
《五馬圖》在展覽現場
此次東京大展,《五馬圖》首次現身,位於展覽的第五章節“顏真卿在宋代的評價”中。我們驚喜地發現,此畫並不是完全的白描,而是“淺設色”。不僅人物有着色,第二、三匹馬也有着色。其中名爲“好頭赤”的第三匹馬,馬如其名,全身充滿赤黃色。
顏真卿的書法大展中爲什麼出現一件李公麟畫作呢?或許是跟畫後有黃庭堅和曾紆留下的兩段題跋有關。
這件作品作爲藏匿八十年不見的神蹟重現人間,得之一觀皆是福報!
懷素《自敘帖》 部分
二、“天下第一草書”《自敘帖》
唐 懷素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懷素和尚的《自敘帖》,也是十年未見的藏品。它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通篇爲狂草,人稱“天下第一草書”。
懷素學書法以勤奮著名,曾經遊歷京師,向顏真卿等高手請教。公元777年,懷素摘錄部分他人贈詩並且自敘生平大略,寫成《自敘帖》。
《自敘帖》在宋代相傳有三本,展覽中展出的臺北故宮藏本是現今僅存的一卷,歷經各朝各代的公私收藏,在乾隆皇帝時收入清宮,定爲“神品”。
在過去的幾十年來,有關這件作品真僞的爭議從未停止,近代參與討論的學者,多認爲《自敘帖》並非懷素真跡。臺北故宮還曾請了日本的專家到場進行科學檢驗。
地位如此之高,爭議如此之多的不朽名跡,在中國書法史現存的名作中,很難再找出第二件。但無論是真跡,又或者是摹本,《自敘帖》都早已成爲中國書法史中的一部分。
中國古書畫鑑定的權威傅申先生曾經評論道, “它仍然是懷素‘狂草’作品的唯一‘樣本’,是不可或缺的‘狂草’代表作。如果沒了它,唐代的‘狂草書史’將會蒼白無力,大爲失色!”
懷素《小草千字文》
三、“一字一金”《小草千字文》
唐 懷素 臺北故宮博物院寄存
“草聖”懷素傳世墨跡不多,展櫃中緊鄰着《自敘帖》的是懷素的另一件作品《小草千字文》。
雖然草書,章法上卻沒有荒率、急躁的感覺。字和字的直接連接很少,用筆輕鬆自然,卻又講究法度謹嚴。每行文字都在12字到15字之間,字距沒有強烈的變化,全篇給人靜謐、平和的美感。
作品中的每一個字放大了看,都值得細細品味,因而有“一字一金”的美譽。《小草千字文》有個更直接的名字--《千金貼》。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唐拓孤本
四、《孔子廟堂碑》
唐 虞世南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虞世南是王羲之七世孫書法家智永和尚的弟子,繼承了王羲之的書風。
他69歲時所書的《孔子廟堂碑》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中筆法圓勁秀潤,筆勢舒展,有着寧靜肅穆的氣息。
碑原來是在貞觀年間的唐碑,不久後被毀。據說唐太宗對原碑“僅拓數十本賜近臣”,北宋時期,原刻的拓本就已經不多見,而展覽展出的這件唐拓本更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拓本中最早、最完整的唯一一件。
黃庭堅曾寫到:“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宋拓本 部分
五、《九成宮醴泉銘》“天下第一楷書”
唐 歐陽詢 日本東京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唐太宗李世民設立了弘文館作爲國家藏書並且用來招納文學人才的地方,所收的學生如不是皇親國戚就是名臣子弟,而歐陽詢和虞世南一同在弘文館教授書法。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一生中最重要的楷書傑作之一,也是他七十五歲晚年的得意之作。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宋拓本
銘文中記載了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發現醴泉的事情。筆力剛勁清秀,字體結構險絕瘦峻,被後世譽爲“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
原來的碑立於貞觀年間,由於頻繁的捶拓,字跡幾乎磨滅殆盡,雖然有做過重刻,但原有的風采已經消失。
現存的原石拓本最早的是宋朝的拓本。展覽中展出的這件日本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所藏就是宋拓,因而彌足珍貴。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唐拓本
六、《雁塔聖教序》
唐 褚遂良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虞世南去世後,深得王羲之風範的褚遂良被推薦給了唐太宗。在初唐書法中,褚遂良是非常關鍵的人物,他上承接歐、虞,下開啓顏、柳,在風格上以“遒逸”見長。
《雁塔聖教序》被評價爲最有“褚家之法”,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嫺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有五十八歲,他已爲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範。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際上勁秀飽滿的字體。
原碑的兩塊石頭被嵌在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入口處的兩邊。展覽中展出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是珍貴的宋拓本。
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序》
七、《黃絹本蘭亭序》
唐 褚遂良 臺北故宮博物院寄存
雖然王羲之《蘭亭序》已經在世間不得見,但好在唐太宗當年得到《蘭亭序》後命當朝的書法家勾摹了書本,因而留下了一些著名的傳世摹本,這其中褚遂良所摹的唐摹本格外珍貴。
而個性怪異,恃才傲物的宋代書法家米芾見此書作之後欣喜若狂,在卷後留下題跋。
顏真卿《千福寺多寶塔碑》宋拓本 部分
八、《千福寺多寶塔碑》
唐 顏真卿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碑文內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建多寶塔的原委及修建經過,44歲的顏真卿被選中來書寫碑文,當時的他正值壯年,碑中書法整密勻穩,秀媚多姿。書法中,唐人崇尚法度,《多寶塔碑》便是其中的代表碑刻。
自古以來,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學子描紅、士子舉業、居士寫經、坊間印書,都競相仿效。至今都是適用非常廣、影響十分巨大的書法作品。
展覽中的這件是相當重要的一件宋拓本。傳世的多個版本中,宋拓最爲珍罕,其中影響最大的兩件,一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另一件便是此次我們可親眼目睹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本。清代的書法家伊秉綬爲這個拓本隸書“宋拓僅存“四個大字。
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
九、《行書李白仙詩卷》
北宋 蘇軾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宋代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十分推崇顏真卿。宋代書法更在乎抒發意趣和宣泄個人情感,更接近於藝術的本質。宋四家的實踐,標誌着宋代書法的復興。
蘇軾取法於顏真卿,因爲習慣伏案寫字,字形形成了寬扁的風格。《行書李白仙詩卷》是蘇軾58歲的作品,用記錄李太白兩首詩的方式寫出對李太白的崇敬。
“頌太白此語,則人間無詩,觀東坡此筆,則人間無字。”
空海《金剛般若經開題殘卷》 部分
十、《金剛般若經開題殘卷》
平安時代 空海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日本的空海法師,是日本書法的祖先、日本的書聖,有“日本的王羲之”的稱號。他跟隨時代的潮流,學習奈良以來傳統的王羲之的書法,並加入唐朝書法的韻味。
《金剛般若經開題》是空海四十歲左右所作的流利草體,是他草書的代表作,更是日本被標記爲國寶級的文物。
作爲空海草書的代表作,書風可以同懷素的《小草千字文》相媲美,展覽中兩件作品同時出現,更覺驚喜。
空海法師畫像
文物交流的意義
這樣高規格的中國書法展覽在日本東京舉辦,網上爆發了不少諸如爲什麼中國傳統的字畫拿去日本展覽,中國人書畫大家的真跡先被日本人看了的爭議。事實上,自古以來,中日兩國就保持着書法交流上的密切聯繫。
唐朝佛教傳入日本,大量的出家人東渡後也把書法和繪畫作品帶去了日本,爲中日書法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後,日本也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國學習唐文化,平安時代更是日本書道史的黃金期。
在這個階段,日本在吸收中國書法特點的同時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涌現了像空海、桔逸勢等一批書法家。
其中空海曾來唐取經,學習王羲之、顏真卿的書法,他的成名書法作品《灌頂歷名》草稿,有着明顯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筆意。
展覽中專門開闢出第四篇章,展出空海、嵯峨天皇的作品,突顯了日本對唐代書風的理解。
正是在中日文化不斷地交流中,書法藝術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業內專家告訴我們說,“這些展品的文化源頭,都是來自中國大陸。只要做好保護,適當展出,對觀衆都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第二展場入口
與月真法師的Q&A:
顏真卿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Q: 顏真卿的書法,歷史上有什麼樣的意義?
A: 顏真卿最爲世人所熟悉的是楷書。學書法的人都知道,顏體是啓蒙。他44歲時寫下的《多寶塔碑》,從古至今都被作爲正楷入門的模板。
顏真卿和柳公權並稱“顏柳”,來自宋代范仲淹的總結:“曼卿之筆,顏筋柳骨”。顏真卿、柳宗元、歐陽詢、趙孟頫並稱“顏柳歐趙”,從唐楷四大家的生平來看,歐陽詢最古,但是顏真卿的地位排在他的前面。
而這次的展覽,不是一個顏真卿的個展,是一箇中國書法史,以及中國書法史對日本影響的全方位梳理展。
顏真卿書《顏氏家廟碑》
Q: 顏真卿的書法爲什麼能在後世獲得那麼高的評價?
A: 兩方面原因。一個是他身出名門。顏氏一族,家傳有序。其祖先可上溯到鼎鼎大名的顏回,位居孔子七十二弟子之首。南北朝時期誕生的《顏氏家訓》,號稱“古今家訓,以此爲祖”,是中華文化歷史上第一部成體系的家教範本。顏真卿本人曾經官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師。
其次,我們常說“字如其人”。顏真卿的人品忠烈,非常受到後世讚賞。他不幸遇害後三軍將士爲之痛哭,遺體後來被恭迎回朝,爲表悼念,唐德宗廢朝五日,追贈其爲司徒,諡號“文忠”。
顏真卿《自身告示貼》在展覽現場(攝影:曹敏)
他寄情翰墨,書藝精湛,正書端莊謹密,行草奇絕生動,忠義之氣都橫溢於字裏行間,他的書風對後世影響深遠,在宋代最爲顯赫,蘇黃米蔡都十分推崇。
尤其蘇東坡,幾乎是不加掩飾的讚美:
“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手。 ”
“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顏魯公、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
顏真卿《逍遙樓》三大字
Q:您研習顏真卿的書法有什麼樣的體會呢?
A:我自幼習書時先接觸的是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因爲結體規範,用筆整飭,凝鍊,比較適合初學,後來陸續臨習過《麻姑仙壇記》,《自書告身貼》等,喜歡他的結體開闊,寬博,用筆沉雄,渾厚。
所謂“多力豐筋者聖”,用來形容顏書也是非常合適的。“顏體”的“筋”,不僅表現在楷書上,更在於顏真卿把“筋”貫穿於他的整個書法生涯,輻射於他的行、草、楷幾乎所有書體,而成爲千古典範。
除了技法上的學習,我更在意他由筆跡傳達出氣象,格局的宏偉。“筆所未到氣已吞”,這也是顏書最難,最高貴的地方。
圖片來源:《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畫冊和網絡
相关参考
4月14日,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證實,4月12日,國家文物局派出劉慶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專家現場考察,專家們初步認為墓主人應為隋煬帝楊廣。此前公布的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位於邗江區槐泗
《郭虛己墓志銘》1997年出土於中國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如今,收藏於偃師商城博物館,墓志高160.5厘米,寬105厘米,為青石質地,蓋頂刻有,唐故工部尚書曾太子太師郭公墓志銘,16個字。此墓志上的墓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悠久古國,在世界四大文明中,中國文明從未斷過,仍舊在延續,歷史文化傳承也從未斷過,即便朝代更迭,四分五裂,但古人一直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將歷史記錄下去,這些碎片都等
總第一八四五期;歡迎關注。圖1唐顏真卿《顏氏家廟碑》局部在後世對顏真卿書法評價的文字內容中,題跋是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尤其是對單個碑帖的評價,主要存在於題跋文字中。在不同題跋中被推為「顏真卿書法第一」的
展覽現場人氣很旺。劉瀏攝昨天下午,南京博物院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共同推出的《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在南博特展館三樓展廳開展。有「中國書畫第一收藏家」之稱的龐萊臣所藏五代、宋元以來的共
展覽現場人氣很旺。劉瀏攝昨天下午,南京博物院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共同推出的《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在南博特展館三樓展廳開展。有「中國書畫第一收藏家」之稱的龐萊臣所藏五代、宋元以來的共
2018年,在韓國公州百濟國都城遺址,考古專家挖出一片微不足道的殘瓦。當專家抹去殘瓦上的泥土時,上面露出的“大通”這兩個字,卻令韓國專家們大爲驚訝。區區“大通”這兩個字,到底有什麼魔力令人震驚?其實,
《顏·勤禮碑》的字體結構《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此碑系顏真卿晚年之作,為唐大曆十四年(779年)立。顏真卿書法對後世影響極大,其書法開一代新風,為後世所稱道
疑似犀牛牙齒化石探索巖洞法國專家介紹洞內奇觀記者劉啟鈞攝洞中泉洞內小瀑布鐘乳石洞道由中法兩國洞穴專家組成的考察隊,對「中國最長洞穴」———綏陽縣雙河溶洞系統進行的聯合探險科考最近結束,據探測,洞穴長度
疑似犀牛牙齒化石探索巖洞法國專家介紹洞內奇觀記者劉啟鈞攝洞中泉洞內小瀑布鐘乳石洞道由中法兩國洞穴專家組成的考察隊,對「中國最長洞穴」———綏陽縣雙河溶洞系統進行的聯合探險科考最近結束,據探測,洞穴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