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生命不是完美而是值得
Posted 生命
篇首语:月与灯依在,不见去年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好的生命不是完美而是值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好的生命不是完美而是值得
晚年張伯駒
195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一下子受贈了八件世所罕見的文物,內有西晉陸機《平復帖》、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卷、北宋范仲淹《道服贊》卷、北宋黃庭堅草書《諸上座帖》、蔡襄自書詩冊等,從而引發收藏界一次史無前例的大地震。
新中國文化部專門舉辦了捐贈儀式,並獎勵二十萬元,卻被捐贈人拒絕了。
捐贈人是中國近代頂級文化名人——張伯駒潘素夫婦。
過往幾十年,爲了阻止國寶流失海外,張伯駒不惜變賣家產甚至負債求購,從家財萬貫淪爲家徒四壁,但他超然物外,用他的話講:“故予所收藏不必終予身爲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是則予所願也”。
01從興趣到責任:收藏爲了阻止國寶流出海外
張伯駒,民國四公子之一,1898年出生在河南項城,是袁世凱的表侄。按照當地風俗,6歲時被過繼給膝下無子的大伯張鎮芳。
張鎮芳是進士出身,袁世凱看重其人品和能力,先後任命他署理直隸總督和河南總督。袁世凱死後,張鎮芳在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支持下成爲天津鹽業公司董事長。
張鎮芳對兒子的成長傾注滿腔心血,教其誦古文、習詩藝。張伯駒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羣,9歲即能作詩,成爲聞名鄉野的“神童”。
他酷愛詩詞,求學期間即研習《楚辭》、《宋元名家詞》等名篇,到20歲時,已能通讀《二十四史》,熟背《古文觀止》,細講《資治通鑑》了。淵源家學和人文家風,不僅爲張伯駒打下了深厚的學識基礎,而且讓他逐漸養成了獨有的散淡、通脫的文人個性。
而父親希望張伯駒能夠躋身軍界光耀門楣,將他送入袁世凱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學習。畢業後,張伯駒歷任安武軍全軍營務處提調、陝西督軍公署參議等職,1927年起棄政從商,投身金融界。
張伯駒骨子裏是個文人,天性散淡,這讓他極爲討厭商人間的爾虞我詐。他不顧父母反對,辭掉了鹽業銀行職位,自此埋首於讀書文藝中不可自拔。世人奮鬥的金錢地位在他看來不名一文,這也生髮出餘生爲了收藏心愛之物不惜代價的慷慨。
懂行的人都知道,決定一個人的收藏成就不是藏品數量多寡,而是對藏品的個人見解,沒有高超的眼光、深厚的修養乃至高潔的品行,斷不可稱“收藏家”。
著名書法家啓功先生曾評價張伯駒“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所言非虛。
張伯駒收藏起於興趣,雖起步晚,但殷實的家境和獨特眼光讓他的起點很高。
他的第一批藏品來自於皇宮。民國優待條件廢止後,末代皇帝溥儀爲生計犯愁,就把老祖宗的寶貝一件件的偷偷在市場上變賣,像文徵明的《三友圖》、黃庭堅的《諸上座帖》等傳世名作均是此時歸了張伯駒。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張伯駒走上了“瘋狂”的收藏之路,只要市場上流出精品,他會不惜一切代價購買收藏,漸漸在收藏界有了名氣。
《照夜白圖》,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有次,因爲自己得知消息晚了一步,造成唐代韓幹的名作《照夜白圖》流失海外,讓張伯駒痛心不已。不久,他又聽說恭親王的孫子,愛新覺羅·溥儒所藏另一幅國寶,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在暗中尋找買家,擔心國寶再次落入外國人之手的他,志在必得。
張伯駒爲何如此看重《平復帖》呢?
《平復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說起陸機的《平復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書法真跡,比《蘭亭序》的書寫時間還早79年。寥寥九行八十五字,卻是中國書法從章草到今草演變的實證,研究價值無與倫比,在收藏界被譽爲“中華第一帖”。
古往今來,名人雅士以收藏過《平復帖》爲榮。張伯駒第一次見到《平復帖》展出後,便託人向溥儒求購。溥儒開價20萬元,張伯駒無力支付。次年,他委託與溥儒交好的張大千說情,以6萬元再次求購。溥儒不肯割愛,堅持20萬元。
後來,友人無意透露溥儒母親過世,急需用錢,張伯駒嘗試溝通,最終雙方以4萬元成交。當初購買《照夜白圖》的國外買家出價20萬元求購《平復帖》,被張伯駒斷然拒絕,國寶得以留在國內。張伯駒感慨:“在昔欲阻《照夜白圖》出國而未能,此則終了夙願。”
02 被綁架不願拿字畫換自己的性命
1941年6月的一天,時任鹽業銀行上海分行總經理的張伯駒在上班路上,被三名歹徒綁架,後查明是鹽業銀行的營業部主任李祖萊勾結汪僞特務組織所爲。
綁匪要價兩百根金條,否則就撕票。多年來四處求購收藏,讓張伯駒一家流動資金變得極爲緊張,兩百根金條像一座大山壓得張伯駒妻子潘素喘不過氣來。
潘素
潘素艱難籌錢,四處碰壁,迫不得已欲將收藏的珍貴字畫變賣,在一次探視中,張伯駒告訴潘素,寧肯死於毒手,也不能拿字畫換自己的性命。在他的眼裏,這些凝聚了中國豐厚文化積澱的珍寶價值,遠勝於生命。
張伯駒至死不配合,讓歹徒眼見索要高額贖金不能,便壓價到20根金條。在賣掉張伯駒名下鹽業公司的股票和項城老家的一部分土地後,這才湊夠了20根金條,將被扣押八個月之久的張伯駒贖了出來,一家人悲欣交集。
北平淪陷後,張伯駒攜家眷到西安,國難當頭,他最爲擔心的就是《平復帖》落入日本人之手。爲了保護好國寶,他將《平復帖》縫入被子中,一路夙夜不眠,擔驚受怕,直至平安抵達西安,心才稍稍放下。
飄零之際用生命保護的稀有之物,卻在後輩有需要時,給予熱忱幫助。
王世襄因爲研究《平復帖》提出登門欣賞,張伯駒大度地說“一次次來我這裏看麻煩,你拿回家去看吧。”這句話讓王世襄對張伯駒的胸襟情義欽佩不已。
好友周汝昌評價張伯駒:“其虛懷若谷,一片素心,只爲做好事,不計其他。”
03 傾家蕩產捐贈國寶
張伯駒的女兒張傳彩回憶,“當時很多字畫商人喜歡和父親打交道,因爲對方開出的價格,父親從來不還。”
他生活簡樸,菸酒賭一絲不沾,對吃喝更是沒有要求,一盤大蔥炒雞蛋就算開葷。常年一襲長衫,外表看起來沒有半點收藏家的豪氣。但他看中的文物,眼都不眨一擲千金。
抗戰勝利後,張伯駒被聘爲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有力地補充了國內文物鑑賞實力。此時,被溥儀帶到東北的部分國寶逐漸流回關內,國內外藏家躍躍欲試。
《遊春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當隋代大畫家展子虔《遊春圖》悄悄出現在北平時,張伯駒憑藉敏銳的嗅覺,建議故宮博物院將此卷買下,並提出如果院方經費不足,自己願代爲週轉。但賣家馬霽川開出的800兩黃金的天價讓故宮無力購買。
如果自己不迅速出手,《遊春圖》就有流落海外的風險,倘若成真,不僅是張伯駒個人的憾事,更是中華民族的痛。
可是,張伯駒此前剛剛通過變賣家產,加上舉債,共出資110兩黃金,勉強購得范仲淹《道服贊》。元氣大傷的他,去哪裏再籌800兩鉅額黃金呢?
張伯駒急中生智,在琉璃廠不斷散佈國寶不能流失國外的言論,一時間滿城風雨,最終賣家馬霽川迫於輿論壓力和張伯駒商定220兩黃金成交。
對於此刻的張伯駒來講,220兩黃金幾乎等於全部身家。他思索再三,忍痛將一家人在北平弓弦衚衕的大宅,作價2.1萬美元賣掉,合計黃金220餘兩。未料,賣家嫌黃金成色不足,實際僅有130兩,張伯駒不得已又將夫人潘素心愛首飾賣掉湊出20兩,二人商定剩餘銀兩將後續補齊,這纔將《遊春圖》收入囊中。
這幅傳世中國最早的山水畫作,爲歷代鑑賞家所珍視,具有不可估量的收藏價值。
張伯駒經過幾次補交餘款,到1948年底補到170兩後,賣家因爲時局動盪不知去向,而張伯駒仍在惦念還錢之事,足見其誠信品質。
此時的張伯駒已負債累累,一家人搬到一個小宅院裏,面對着家徒四壁的窘境,張伯駒只有一個念頭:“老祖宗的東西,是留給中國後代子孫欣賞的。”
耗盡家產收藏,卻從不出售漁利,有人笑他傻,他卻說:
“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爲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他始終表現得像一個隨時與人決鬥的鬥士,既孤獨,又可敬。
衆所周知,收藏家的特點是,“子子孫孫永寶之”。然而,1952年,張伯駒爲支持國家,將《遊春圖》以3萬元低價轉讓給故宮博物院,國內收藏界一片譁然。
到了1956年,目睹新中國艱難現狀,張伯駒和妻子潘素決定將陸續收藏30年,比生命更寶貴的八件國寶,不留給子孫,而是一次性捐給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成爲中國收藏史和捐獻史上的不朽壯舉。
內有西晉陸機《平復貼》、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北宋范仲淹《道服贊》、北宋黃庭堅草書《諸上座帖》等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稀世珍寶。
鑑於張伯駒和潘素作出的巨大貢獻,新中國文化部專門舉辦了捐贈儀式,並獎勵伉儷二十萬元,卻被二人拒絕了。
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親筆爲張伯駒和潘素頒發了一個褒獎令,其中一句話“化私爲公、足資楷式”,證明了啓功先生給予張伯駒“民間收藏第一人”的稱號實至名歸。
一己之力爲國爲民,真乃文人之典範!
故宮博物院的頂級書畫國寶,一半的亮色藉由張伯駒帶來。中國收藏界,張伯駒同樣能頂半壁江山。
從收藏愛好,到以保護國寶爲己任,張伯駒不談享受,只論付出。他不僅是一個鬥士,更是真名士,風采照人。
04 晚景淒涼仍不改名士風度
英國作家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過一句玩味的話:“有時候,一個人在屬於他的風雲歲月過去之後,還能活着進入全新的時代,這時好奇的人就能看到人間喜劇中最爲奇特的場面。”
沒有想到,在捐獻完國寶一年後,張伯駒竟然被打成右派分子,理由是支持清代封建戲曲曲目演出,反對者又把他家與袁世凱的關係揪了出來,說他是封建餘孽。就連他捐獻的國寶,也被說成本來就是官僚資本,理應收歸國有。
被批鬥的生涯裏,張伯駒被小孩一次次嘲笑、侮辱,卻仍然表現的散淡超脫,反而那些災難在他面前認了慫,他頑強地覺得“自己仍然是個人”。
他說:“國家大、人多,個人受點委屈不僅難免,也算不了什麼,自己看古畫也有過差錯,只盼望祖國真正富強起來。”
張伯駒作品
他是真正的名士,風采藏在他面對個人的境遇裏,也藏在對待朋友的態度上。
在章伯鈞被打成人盡皆知的大右派之後,不久憂憤而死,社會人士唯恐躲之不及,無人弔唁。但有一個人敢去,他就是張伯駒。
年逾70歲的張伯駒帶着老伴潘素,因爲不熟悉章伯鈞的地址,一路從地安門到建國門,邊走邊打聽,天知道他們遭了多少罪。
這讓章伯鈞的女兒章詒和感到震驚,在她的印象裏,張伯駒與父親乃君子之交,二人無非是喝喝茶、吃吃飯、看看畫的交情,他怎麼能和那些有血緣關係的至親相比?怎能和那些父親生前救濟過的朋友相比?然而,第一個登門弔唁的竟然是張伯駒。
真正的朋友不是整天噓寒問暖,而是患難之際顯坦蕩,如果一方有需要,另一方兩肋插刀。
2007年,紅學家馮其庸感懷張伯駒一生境遇,作詞評論:“才氣無雙折挫多,平生起落動山河。至今仍較淚滂沱。國士高風傾萬世,魍魎魅魑一塵過。春遊詞筆鬱嵯峨”,讀來動容。
1961年,在陳毅的干預下,張伯駒夫婦來到長春,在吉林省博物館擔任文物的鑑定工作。考慮館藏精品不足,張伯駒將自身珍藏的宋拓《九成宮醴泉銘冊》、唐人《楷書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殘冊》等30餘件絕世瑰寶捐獻給吉林省博物館,讓這座關外博物館立刻吸引了無數目光。
晚年張伯駒
隨着形勢越來越動盪,張伯駒和潘素又被下放農村插隊落戶,因爲年齡大不被接收,二人只好回到北京,成爲無工作、無戶口的黑戶。他捐獻給國家的任何一件藏品,如果拿出來拍賣,立刻就能出現世界紀錄。當年富甲一方的張公子,如今全靠親友接濟生活,不勝唏噓。
即便這樣,生性爛漫的他,見到綻放的小盆梅花有心想買,無奈囊中羞澀只能作詩抒發自己的感受。
“肆間初見小梅姿,
風韻依然似舊時。
畫圖願買折枝寫,
無奈囊空惟剩詩。”
一個人是否值錢,要看他堅持的原則值不值錢。窮困卻不潦倒,根植於內心的貴族氣息讓張伯駒依然價值連城。
1972年,在周總理的關懷下,張伯駒得以赴中央文史研究館任職,1980年,張伯駒的問題得到平反。
晚年張伯駒工作中
重新安定下來的張伯駒,雖屆八十高齡,惜時如金,擔任多項職務,爲我國書畫文物鑑賞發揮餘熱。
據黃永玉回憶,有次他到北京的莫斯科餐廳吃飯,看見張伯駒“蹣跚而來,孤寂索寞,坐於小偏桌旁”。當時,張伯駒僅僅依靠着平反後每月80元的工資與老伴潘素度日。
張伯駒與潘素晚年時光
張伯駒僅僅喝了一碗紅菜湯,然後點了四片面包、一碟果醬和兩小塊牛油,他小心翼翼地給麪包抹上果醬和黃油,用方帕將麪包認真包好,帶回家與妻子一起品嚐。“兩人過的很是悽苦,但是清貧之中卻不失貴族之氣。”
1982年正月,張伯駒患了感冒,被送進了北大醫院。因爲住的是11人的大病房,吵鬧非常,張伯駒整日煩躁。潘素向院方請求更換單人或雙人病房,被拒絕,理由是“級別不夠”。
後來張伯駒的老朋友與衛生部聯繫,說明情況,才被允許轉入幹部病房。當朋友想把這個決定告知家屬時,卻傳來了張伯駒剛剛去世的消息。
1982年2月26日,一生動盪的張伯駒離世,享年84歲。
有人跑到北大醫院門口罵:“你們知道張伯駒是誰嗎?他是國寶!你們說他不夠級別住高幹病房。呸,我告訴你們——他一個人捐獻給國家的東西,足夠買下你們這座醫院!”
民盟中央副主席千家駒在張伯駒的追悼會上說:“我參加的八寶山追悼會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很多人的悼詞上都無一例外寫着永垂不朽。依我看,並非都能永垂不朽,真正的不朽者,張伯駒是一個。”
張伯駒和潘素後來居住的小院,如今被打造成爲“張伯駒潘素故居紀念館”,用於研究二人的藝術思想和崇高精神。
張伯駒一生並不完美,但他一路走來,並未脫離“散淡”二字,先生用盡所有力氣,只是爲了值得。是執着還是灑脫,留給後人評說。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當如是張公子也。
參考資料:
1.《張伯駒傳》,張恩嶺著。
2.湖北衛視《大揭祕:國寶守護人》
3.百度百科:張伯駒
4.北京青年報:張傳彩:開放私人小院爲父母建紀念館
5.黃永玉《大家張伯駒印象》
相关参考
紫禁城的金瓯永固杯不是金色,而是蓝色,它应用一种 ”残忍”技术
乾隆皇帝一生最爱搜集奇珍异宝,而在他最喜欢的珍宝之中,就有一件「”金瓯永固杯”,它的外表精美异常,直让人叹为观止。可是您也许不知道,金瓯永固杯其实并不是「”金色”的,它真正的颜色是「”蓝色”。值得注意
古代帝王史真的是十分残酷,有一些皇子为了能登上皇位,真的是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他们登上皇帝的这条路,从来都不是太平的,而是充满了血腥味,像是隋炀帝杨广,传说他就把自己的爸爸还有哥哥都杀了,然后自己拍拍
男人的「花心」分兩種,一種是對誰都花心,一種是只會對你花心。如果說,一個男人,見到女人就想靠近,就想有親密的接觸,這說明,他是靠不住的,他不值得你託付終身!他做不到認真、專一的對待你,他做不到眼睛裡只
一、生命中沒有四時不變的風景,只要心永遠朝著陽光,你就會發現,每一束陽光都閃著希望的光芒。早安!二、不是因為你成長了才去承擔,而是因為承擔了才會成長三、沒人在乎你的落魄低沉,更沒人在乎你的孤單,但每個
自古就有“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说法,这并不是对很多皇帝的高级黑,而是一种客观事实。在皇帝的眼中,没有什么比权力更重要,一旦有人可能威胁到其统治地位,皇帝就会痛下杀手。尤其是那些功高震主的
俗話說“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爲什麼不是兒子而是女兒呢
大家對於俗語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俗語真的是處處可見,這種經由老一輩人口口相傳傳下來的話語,其中蘊含的道理確實是值得推敲與深思的。而通過這些俗語,我們也可以瞭解到古代是很多的風土民族,對
刀塔传奇平民最值得满装的七大英雄推荐相信大家经过这段时间的漫长升级路,不少朋友都来到了一百级,还是那句话,一百级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作为一个没有魂匣,或者魂匣较少的平民玩家,可能装备更为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刘洵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皇权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一个好的皇帝关乎着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从秦
大灾面前,人性的光芒使我们顿感生命的无价,亲情和友情的珍贵,权力、名利的卑微。当平日的浮华以及与浮华互为表里的不义,遮盖并麻木了凡人的良知与善意,而当下的震灾,却以其全国人的巨大痛苦,撕裂了朽厚的社会
有人说,当兵虚度年华、浪费青春,不划算;有人说,当兵收入不高、赚钱不多,不实惠;也有人说,当兵亏了家人、苦了自己,不值得。那么,当兵的意义在哪里,到底有多少价值?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一句话很好地回答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