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雖然霸氣,還沒有主席的一句更解氣

Posted 主席

篇首语: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雖然霸氣,還沒有主席的一句更解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雖然霸氣,還沒有主席的一句更解氣

主席說過的一句話,比“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還霸氣。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史,是一部中原漢民族與邊遠少數民族的文化交融史,只是,這種交融,很多情況下是充滿血腥的,因而,各種征戰才連年不斷。由於戰爭,也誕生了許多能征善戰的名將,比如西漢的名將陳湯。

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

爲了鞏固封建統治,西漢建立了比秦朝更爲完備的武裝力量。因爲與匈奴的連年戰事,西漢更是名將輩出,比如衛青、霍去病、李廣、周亞夫等等。而陳湯之所以能在諸將中脫穎而出,是因爲他在血戰匈奴、斬殺匈奴王郅支單于後的一句話讓他名垂青史的,那句話就是大家熟悉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其實,這句話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戰後陳湯給漢元帝劉奭的上書中的一句話,全句爲:“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用現代語言來表述,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應該把(郅支單于)被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於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爲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

慢慢地,“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就成了史上最爲霸氣的聲音之一。但是,當歷史的車輪馳入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時,又有一位歷史的巨大喊出了比陳湯的“雖遠必誅”理豪邁的聲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句話出自主席之口,是他老人家於1939年9月16日接受幾大報記者談話時的回答。

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正艱難的時期。1938年10月,隨着武漢會戰和廣州會戰的失敗,日本軍隊隨即佔領廣州、武漢,但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被戰爭拖得精疲力盡的日本改變了侵華策略,開始對國府採取政治誘降爲主,軍事打擊爲輔的政策。兩大會戰失敗後,蔣集團對抗日的前途表現出很大的動搖,開始消極抗日。

蔣集團對日戰爭不積極,但是,對待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卻採取了無情地打壓,並且還制定了《限制異黨活動辦法》一段時間來,他們不斷挑起事端,摩擦不斷。對於蔣集團不斷挑起的摩擦,八路軍、新四軍該如何迴應?這也是世人所關注的,所以,主席借接受記者的採訪之機,對此做了響亮回答——

“我可以率直地告訴你們,任何方面的橫逆如果一定要來,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實行壓迫,那末,我們就必須用嚴正的態度對待之。這態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這樣的回答非常霸氣,嚴正的表明了我方立場,給予了反動派強有力的迴應。對付一切邪惡勢力,該出手時就出手,該亮劍時就亮劍。從此,這也是他老人家處理和黨外、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圖片來自網絡)

相关参考

李白的“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很霸气,其实后面的一句更经典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流传深远的诗篇,虽然仕途非常坎坷,但他在唐朝诗坛上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李白的祖先是凉武昭王李暠,与李唐皇帝同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算是皇亲国戚。

世人常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后一句更经典,却十人九不知

世人常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其实后面一句更经典,却十人九不知。众所周知,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四大名著的存在。而“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也因此流传了下来,这句话其实是众多读者多年以来吸取的经验,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后面一句更值得深思,你听过吗

“儿孙自有儿孙福”,此句来源于二十四史通俗演义中第四回《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的开篇诗。如今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俗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下一句,其实下一句更加经典。明朝宣德年间,江西永丰县有个秀才叫罗

千古名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前一句更有意思,你听过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诵读现代诗歌作品时,总感觉少了些许韵味,跟古诗压根不在一个档次上。以文会友、以诗取乐,乃古代文人经常做的事情,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看似只是一句玩笑话,其实有时

民间俗语“久病无孝子”,其实后面一句更现实,却少有人知

我们国家的俗语可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文化习俗,有时候一个字就能够讲述很多的道理,如果再搭配一些不同的语气,就能够让传达出不一样的信息效果。正因为有这样的特点,俗语才能够流传几千年,而且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

俗语“姑死了,舅埋了,表兄表弟不来了”,后面一句更现实

俗语的本意就是在告诫后人做人的原则,有的俗语可能会变得更好,而有的俗语可能会随着人们的喜好就被淘汰了。能够留下来的想必也是精华之中的精华了,是值得我们后人引以为戒和学习的。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俗语

世人皆知“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后面一句更经典,你听过吗

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文化珍宝,包括诗词歌赋、成语典故,虽然朝代不断更迭,但在历史风沙的长河中,它们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不可多得的财富。世人经常说“春宵一刻值千金”,用来形容洞房花烛夜的美好,但它真的只

众人皆知“兔子不吃窝边草”,其实后面一句更经典,你听说过吗

歇后语:兔子不吃窝边草,下一句是啥?估计知道的没几个人,这句话之所以广为流传,还得从胡雪岩开始说起。清末年间,随着执政者的腐败,导致国力下降,西方列强趁此机会,用西洋火器轰开清朝固壁自封的大门,并被迫

世人皆知“饱暖思淫欲”,后面一句更经典,你听说过吗

中华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老祖先们以其践行一生的所得经验,总结出了一句句具有深意的俗语,别看它们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却均含深意,内藏玄机,启人心智,让后人减少弯路,增长见闻,是处世的宝典。像什么“家中出现三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前面一句更经典,却很少人知道

农村的俗语和谚语在旧社会的中国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充分的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风俗的情况,可以让人们感受到那时候人们的智慧也是非同寻常的。俗语一般是通俗易懂的,可以很直观的展现给人们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