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哲學智慧

Posted 智慧

篇首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論中國哲學智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論中國哲學智慧

宋代馬遠《孔子像》

中國智慧關於天、地、人、物、我之間的“和諧”思想、“寬容”思想,不僅爲人類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和社會人文環境的生態平衡提供了智慧,而且也是現代社會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哲學表達了自然與人文和合,人與天地萬物和合的追求。其寬容、平和、兼收幷蓄、博大恢宏的品格,可以貢獻給全人類。

但凡思考宇宙、人生諸大問題,追求大智慧的,都屬於哲學的範疇。所謂“中國哲學”,內容非常複雜,從流派來看,有諸子百家、儒釋道、宋明理學、現代各派哲學等。任何概括都有危險性,不免掛一漏萬,以偏概全。筆者從儒、釋、道諸家的哲學中抽繹出相對共同的思想傾向與反映中國哲學特點的若干內涵,歸納爲以下六條:

第一,存有的連續與生機的自然。所謂“存有的連續”,即把無生物、植物、動物、人類和靈魂統統視爲在宇宙巨流中息息相關乃至互相交融的連續體,這種觀點區別於將存有界割裂爲神界、凡界的西方形而上學。中國沒有創世神話,不向外追求第一原因或最終本質等抽象答案。中國哲學認爲,自然是一種不斷活動的歷程,各部分成爲一種有生機的整體形式,不強調主體和客體、物質和精神之間的分辨,而是一種自然的相應。中國哲學的宇宙論是生成論而不是構成論,認爲世界不是宰制性的建構,而是各種主體的參與。中國哲學是氣的哲學而不是原子論的哲學,氣的哲學昭示的是連續性的存在,變動不居,大化流行,生機無限。宇宙絕非孤立、靜止或機械排列的,而是創進不息、常生常化。由此,人類賴以生存的宇宙是一個無限的宇宙,創進的宇宙,普遍聯繫的宇宙,包舉萬有,統攝萬象。

第二,整體和諧與天人合一。中國人有着天、地、人、物、我之間相互感通、整體和諧、動態圓融的觀念與智慧。中華民族長期的生存體驗形成了我們對宇宙世界的獨特覺識和特殊的信仰信念,即打破了天道與性命之間的隔閡,打破了人與超自然、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內在自我的隔膜,肯定彼此之間相依相待、相成相濟。與這種宇宙觀念相聯繫的是寬容、平和的心態。

中國人有着對天、天地精神的信仰及對天道天命的敬畏,並提升自己的境界以“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這種精神上的契合與穎悟,足以使人產生一種個人道德價值的崇高感,由此對天下萬物、有情衆生之內在價值,油然而生出博大的同情心,進而洞見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儒家立己立人、成己成物、博施濟衆、仁民愛物之仁心,道家萬物與我爲一、天籟、齊物之寬容,佛家普度衆生、悲憫天下之情懷,都是這種精神的結晶。

第三,自強不息與創造革新。中國哲學是“尊生”、“重生”、創造日新的哲學,所崇拜的“生”即創造性本身。《周易·繫辭上傳》雲:“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宇宙間最高最大的原理就是:一切都在遷流創化中發展着,世界是一個生生不息、日化日新的歷程,生長衰亡,新陳代謝,永不停息。中國的易、儒、道、釋諸家尊奉的“道”,就是天地自然或人文世界的永恆運動和發展變化。

第四,德性修養與內在超越。中國哲學特別表現在道德文明層面,並且用道德取代了宗教的功能。儒、釋、道三大思想資源與思想傳統,最根本處是做人,是強調人的德性修養和人文教育。這三大思想傳統及其內部各流派在根本目的上並無大的差別,他們彼此的分歧或紛爭,主要是修身工夫入路的問題。

內在超越的精神是中國傳統哲學在面對超越性與內在性問題時展現出來的共同精神。儒家的天道性命之學、爲己之學,道家的道德論和逍遙思想,禪宗的明心見性、轉識成智、見性成佛,都呈現出內在的超越性。內聖外王之道,同樣爲中國傳統哲學各流派所共有,並以此作爲達到理想社會的根本辦法。

第五,具體理性與象數思維。相對於西方用理性思辨的方式來考察、探究形上學的對象,中國哲人重視的則是對存在的體驗,是生命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着力於理想的追求與實踐工夫的達成。中國哲學的實踐性很強,不停留於“概念王國”。這不是說中國哲學沒有“概念”“邏輯”“理性”,恰恰相反,中國哲學有自身的系統,中國哲學的“道”“仁”等一系列概念、範疇,需要在自身的系統中加以理解。中國哲學有關“天道”“地道”“人道”的秩序中,含有自身內在的邏輯、理性,乃至道德的、美學的、生態學的含義。

第六,經世致用與知行合一。我國有經世致用精神,強調知行合一,經世濟民,兼重文事武備,明體達用,反對空談高調。知行關係問題是中國哲學家特別重視的問題之一,它所涵蓋的是良知的當下呈現,也即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統一。古代哲學家的興趣不在於建構理論體系,不是隻把思想與觀念系統表達出來就達到了目的,而在於言行一致、知行統一,力行實踐,自己所講的與自家身心的修煉必相符合。他們強調知行的互動,即按照自己的哲學信念生活,身體力行,集知識與美德於一身,不斷把自己修養到超越的境界。中國哲學不是講堂教授的知識遊戲,而是具體人的活生生的人格生命,其哲學自其心中流出。

中國哲學智慧對人類永續發展可能作出更大貢獻:

第一,天人互動。長期以來,在西方,一元外在超越的上帝、純粹精神是宇宙的創造者。人與神,心與物,此岸與彼岸,致思界與存在界,身體與心靈,主觀與客觀,價值與事實,理性與情感,乃至如如不動的創造者與被它創造的生動活潑的世界,統統被打成兩橛。中國哲學則打破了彼此的隔閡,強調兩者的互動互補。“天人合一”的主張,實包含有經過區分天人、物我之後,重新肯定的人與自然、人與超自然的統一,強調的是順應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絕對佔有自然。中國哲學家強調整體的和諧和物我的相通。他們不僅把自然看作是一和諧的體系,不僅爭取社會的和諧穩定,民族、文化間的共存互尊,人際關係的和諧化與秩序化,而且追求天、地、人、物、我之關係的和諧化。

第二,理想與現實貫通(即凡而聖)。儒家的“極高明而道中庸”,佛教的“平常心即道心”,都表明了現實與理想的統一。人人皆可爲堯舜,人人皆具佛性,是儒家與佛教的最高信仰。實際上,儒、道、佛與宋明理學都是要追求一種理想的高尚的社會,因此其共同點都在培育理想的人格境界,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

中國思想傳統的道德精神並非只停留在社會精英層,相反通過教化,通過民間社會、宗教與文化的各種方式,如蒙學、家訓、家禮、戲文、鄉約、行規等,把以“仁愛”爲中心的五常、四維、八德等價值滲透到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中,成爲他們日常生活的倫理。中國人以仁義爲最高價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揚至大至剛的正氣、捨我其誰的抱負,乃至“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的做個人”,強調人人都有內在的價值與不隨波逐流的獨立意志。

中國哲學特重理想社會的追求與現實社會的治理,有系統的社會治理的智慧與制度。在禮、樂、政、刑相補充相調劑的治理社會的方略中,“禮”是帶有宗教性、道德性的生活規範。在“禮”這種倫理秩序中,包含了人道精神、道德價值。古代有“一夫授田百畝”的訴求並轉化爲計口授田制,有養老制度與“移民就谷”等荒政,對災民、鰥寡孤獨與聾啞等殘疾人都有救濟與保護制度。禮樂文化不僅促進社會秩序化,而且有“諧萬民”的作用,即促進社會的和諧化並提升百姓的文明水準。

第三,生態平衡。中國哲學可以救治現代人的危機。它強調用物以“利用厚生”,但不能導致一種對自然的宰制、控御、破壞;它強調人文建構,批評迷信,但決不消解對“天”的敬畏和人所具有的宗教精神、終極的信念與信仰。中國哲學甚至主張人性、物性中均有神性,人必須尊重人、物(包括草木、鳥獸、瓦石、山水),乃至盡心—知性—知天,存心—養性—事天。至誠如神,體悟此心即天心,即可以達到一種精神的境界,這不會導致宗教迷狂、排他性與宗教戰爭,而又有安身立命的終極關懷。中國哲學並不脫離生活世界、日用倫常,相反,恰恰在庸常的俗世生活中追尋精神的超越。外王事功、社會政事、科技發展,恰恰是人之精神生命的開展。因此,中國哲學精神完全可以與西學、與現代文明相配合,它可以彌補宗教、科技及現代性的偏弊,求得人文與宗教、與科技、與自然的和諧健康發展。

第四,人生意境。中國人文精神,尤其表現在人生智慧與境界上。儒家是德性與禮樂教化的智慧,通過修身實踐的工夫,盡心知性而知天。道家是空靈、逍遙、放達的智慧,超越物慾,超越自我,強調得其自在,歌頌生命自我的超拔飛越,肯定物我之間的同體融合。佛家是解脫的、無執的智慧,啓迪人們放下外在的追逐,消解心靈上的偏執,破開自己的囚籠,直悟生命的本真。儒釋道都是生命的學問,相互補充,需要我們在生活中慢慢體悟,使我們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尊嚴,遇到挫折時能做到淡定從容。有人說儒家是治世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其實三家都可用於治世、治身、治心,都具有調節性。

第五,普遍和諧。“仁愛”思想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理念。孔子以“愛人”爲“仁”,愛人、同情人、關切人,包括愛、同情、關懷他者、下層百姓,是“仁”的主旨。“忠”與“恕”接近於“仁”。“忠”是盡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是推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綜合起來就叫忠恕之道或絜矩之道。“忠”“恕”是仁道的—體之兩面。這不僅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仁道原則,推而廣之,也是國家、民族、文化、宗教間相互關係的準則,乃至是人類與自然的普遍和諧之道。

總之,中國智慧關於天、地、人、物、我之間的“和諧”思想、“寬容”思想,不僅爲人類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和社會人文環境的生態平衡提供了智慧,而且也是現代社會重要的思想資源。中國哲學表達了自然與人文和合,人與天地萬物和合的追求。其寬容、平和、兼收幷蓄、博大恢宏的品格,可以貢獻給全人類。

我們把握其中的道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展開、落實,自然會增加我們的智慧,變得聰明起來。

我們講的不是雕蟲小技而是大智大慧,這需要我們去理解並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創造性的轉化,這樣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智慧。

諸子百家、佛教禪宗與宋明理學,是我國主要的思想傳統。吃透了這些思想傳統,我們就可以一通百通。這些思想傳統中有無限珍寶,尤其是在個人修身齊家、社會與國家治理、自然生態保護等方面,有很多借鑑意義。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內在心靈的關係方面,在人類永續存在與發展的方面,人類一定要認真吸取先哲的智慧,切不可太過自我中心,自我膨脹。 (作者:郭齊勇,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及國學院教授。本文系作者在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上的發言稿,本刊略有刪節)

相关参考

一雙筷子中的哲學智慧,古人太有文化了

我們總說,“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捆筷子抱成團”。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兩根木筷,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卻非同小可。從小到大,就是這兩根不起眼的“木頭”,陪伴着每一箇中國人長大、老去,一代又一代。“一捆筷子抱成團”

王陽明的驚人神通

轉載:佛道雙修王陽明,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心學一代宗師,中國哲學史上位居第一佇列的聖賢級大牛。大約在五百年前,王陽明在龍場悟道,陽明心學橫空出世,自此之後,追隨者無數。明朝扳倒奸臣嚴嵩

王陽明的驚人神通

轉載:佛道雙修王陽明,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心學一代宗師,中國哲學史上位居第一佇列的聖賢級大牛。大約在五百年前,王陽明在龍場悟道,陽明心學橫空出世,自此之後,追隨者無數。明朝扳倒奸臣嚴嵩

從赤壁之戰談起,淺論中國古代疫情對戰爭的影響

前言: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赤壁之戰兵敗,終止了曹操南下的步伐,直接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南朝著名史學家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這樣評價赤壁之戰:赤壁之敗

馮克利 脆弱的權威

授權轉自:保守主義評論哲學園鳴謝按:本文馮克利《雖敗猶榮的先知》,華夏出版社,第82-93頁。蘇格蘭式啟蒙過去人們都知道休謨是英國哲學家,但多不知道他還是一位「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說不準具體始於

盤點中國成就最高的十位哲學家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老子有兩個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萊子。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

莊子哲學中的理想人格境界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讀點哲學,因智慧、得自由、享幸福。因研究者所處時代的學術氛圍、理論背景以及研究者的思想觀念、學識素養、閱歷性格等因素的差異,往往對同一文本會作出截然不同的闡釋評判,而且愈是影響

大智慧是一悟千悟,一通百通的

孔門所講的學問不是知識,再三強調學問是做人做事;文學、科學、哲學等才是知識。從孔子這裏的話,也可證明我們這個觀念是對的。他告訴子貢說,你以爲我的學問,是從多方面的學習而記聞來的嗎(後世所謂博聞強記只是

理性、非理性與合理性

理性、非理性與合理性——科學合理性的概念基礎楊耀坤作者簡介:楊耀坤,1944年1月生,湖北大學哲學研究所科學哲學研究室主任、教授。郵編:430062內容提要:理性是人所特有的「理解和思考的智慧和能力」

在中國歷史的正統王朝前,各大古都能否經得住考驗

若論中國中國各大古都建都朝代數量,各種說法標準雜亂,混淆視聽,很多人感到困惑。十三朝十七朝古都遍地開花,八朝九朝古都遍布大江南北。因此,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中國歷史究竟有多少個朝代。而一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