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Posted

篇首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琴

【古琴】

琴樂是歷史悠久並延續至今未曾中斷的中國代表性樂種之一。

琴(七絃琴、古琴)究竟最早產生於何時,現在還是一個謎。古代或傳說神農氏所創,或傳說伏羲所作,還有傳說堯、舜所作的。遠古傳說難爲信憑,但它們暗示着古人相信琴的出現非常遙遠,則應符合事實。

(一)先秦以前

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有「樂」(樂)字,著名學者羅振玉認爲它「從絲附木上,琴瑟之象也」,但商代考古迄今尚未發現當時絃樂器的實物材料。

西周至春秋時代,琴瑟的運用已經很廣泛。《詩經》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關雎》),「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棠棣》),「我有嘉賓,鼓琴鼓 瑟」(《鹿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女曰雞鳴》)等,都是人們熟知的詩句。說明當時琴瑟不僅用於燕樂和男女之私,還用於祭祀等場合。琴瑟經常一 起合奏,後世人們便以「琴瑟之好」來比喻夫妻間的情愛深篤。因此,琴瑟等絃樂器的出現不會晚於西周,很可能在商代已經出現。迄今考古發現的商代樂器只有石 磬、銅庸、陶壎及雙面銅鼓等,卻沒有發現琴、瑟、簫、篪等樂器,或許是它們材質不易保存的緣故。

《詩經․定之方中》的「樹之榛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明確提到製作琴瑟的材料。《春秋左傳》不僅記述了春秋時期楚之鐘儀、齊之師開、魯之師乙、鄭之師文、衛之師曹和晉國師曠等琴家的事蹟,也有當時人們選擇美檟(楸)、橁等材料製作「頌琴」的記載。

孔子和他所開創的儒家學派,非常重視音樂的社會作用和教化作用。孔子自己喜愛彈琴,曾學琴於師襄,他的認真和努力,使師襄大爲感動。按照周代的禮制,「士 無故不徹琴瑟」(《禮記˙曲禮下》),《詩》三百篇孔子皆「絃歌之」。儒家師徒喜愛琴瑟「絃歌不輟」的榜樣,深爲後世的文人士大夫所傾慕,使得琴樂的古老 傳統代代傳習不斷發揚光大。

春秋戰國時代還產生了不少著名琴曲,如師曠所彈的《清角》、《清徵》,孔子自己創作的《諏取》和學之於師襄的《文王操》,以及伯牙所彈的《高山》、《流 水》。這標誌琴樂早在上古已經成爲一種獨立的器樂樂種,中國的器樂已取得領先於古希臘等國的成就。《高山》、《流水》體現着中國人與自然的融合,而伯牙和 子期這一對知音朋友心心相印的生死友情,更是流傳千古的佳話。

目前考古發現的先秦至西漢初的古琴實物,數量還很少,它們都出土在原楚國範圍內的湘、鄂兩省。這些琴形制基本相同,但與今天習見的形制有很大不同。它們面 板與底板分離,演奏時浮擱在一起;面板又分爲半箱體和實木長尾兩部分,尾端稍上翹,末端有過弦的凹口(龍齦);背面有一長方形足池,安有一方形系絃軸(雁 足)。它們面板上也還沒有標示泛音位置的琴徽,有效弦長(隱間)也明顯短於後世。可稱它們爲半箱式的一足無徽琴。它們有弦七至十根不等,說明尚未形成七絃 定製。例如,湖北隨縣戰國初期曾侯乙墓出土琴十弦;湖南長沙五里牌戰國晚期墓出土彩繪琴(嚴重殘損),九弦或少於九弦;七絃琴的實例則有湖北荊門郭店村一 號戰國中期墓琴,和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西漢初期墓琴。

從體積較小、琴面浮擱、面板不甚平整、嶽山較低、弦距較窄等特點看,此時琴的發音質量、音量還有很多不足,也不適於快速而複雜的指法。

(二)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今天習見的合體全箱式、兩足七絃、面有十三徽的古琴,其形制應是在漢晉南北朝時期確立的。

四川綿陽出土的東漢彈琴俑所持之琴,彌補了出土先秦古琴與今天七絃琴音箱形制間的重要缺環,它們均是長條形全箱式琴,又分頭寬尾窄的長條形和具有內收弧形琴項的長條形兩種。

東晉顧愷之(約公元346~407年)所繪《聽琴圖》中有兩種古琴,它們也都是全箱式,雖琴身出現了額、頸、肩等區分,但圖中兩種古琴造型仍與東漢彈琴俑 大體一致。這一樣式的琴體還見於河南鄭縣北朝彩繪畫像磚墓出土的《商山四皓圖》,說明古琴初見於東漢的這一形制,一直保留在東晉南北朝時期。陝西三原唐初 李壽墓線刻壁畫伎樂圖中,有抱琴、彈琴圖像各一,琴式則與《斫琴圖》中琴基本相同,可以看到一種傳統的古琴式樣是會延續很久的。(圖一)(圖二)

南京西善橋等地南朝齊、樑大墓磚印「竹林七賢與榮啓期」壁畫中的琴,具備全箱式特點而又呈現爲新的樣式,即音箱從東晉的內收弧形項的長條形,發展爲方頭、闊肩、收尾形態,這種樣式的音箱能進一步改善琴的音響效果。(圖三)

琴徽的出現大約早在西漢前期稍晚,即公元前二世紀上半。西漢枚乘(?~公元前140年)的名賦《七發》,曾提到用龍門之桐制琴,用野蠶之絲制弦,並以「九 寡之珥爲約」。從上下文意看,用珥做的約(或※或的),本是箭靶的中心,這裏相當於徽。更明確提到徽的是晉嵇康(公元223~262年)《琴賦》「徽以鍾 山之玉」這句話,但徽數則不詳。

有徽之琴的最早圖像材料,見於考古發現的南朝齊、樑陵墓磚印壁畫「竹林七賢與榮啓期」圖中,嵇康和榮啓期所彈之琴,琴面外側均列有十多個明顯的琴徽。可以認爲,全箱式琴體和十三徽的定製,年代約在東晉或稍前,下限至遲不晚於南齊初年,即公元五世紀九十年代。

在古琴形制逐漸確定其延續至今基本形制的同時,琴樂的理論、創作、演奏都有很大發展。漢儒對琴的推崇、喜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們認爲琴「通神明之德, 合天地之和」,「通萬物而考治亂」,故八音之中「琴德最優」(桓譚《新論˙琴道》)。他們在先秦「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的基礎上,明確地 提出了「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白虎通˙禮樂》)及「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蔡邕《琴操˙序首》)等觀點。司馬相 如、蔡邕、嵇康、戴顒等著名文人琴家和他們所創作演奏的許多琴曲,例如《蔡氏五弄》、《嵇氏四弄》、《聶政刺秦王》(即《廣陵散》),對琴樂推廣和發展作 出了重要的貢獻。琴的製作技藝也大有提高,司馬相如的「綠綺」琴,蔡邕的「焦尾」琴,都是歷史上廣爲傳頌的名斫。據說蔡邕至會稽,聽到吳人燒飯時木材暴裂 之聲,馬上辨認出這是一塊做琴的良材。以之造琴,果然音響極好。但尾部木材已被燒焦,遂有「焦尾」琴之稱。這是文士琴家自己選材斫琴的佳例。當時傅毅、蔡 邕、嵇康寫作的《琴賦》等文獻,用整個或很多的篇幅描述歌頌造琴的選材、製作,也說明漢魏六朝的人們很早就已把斫琴、制弦等,作爲古琴藝術的重點之一提出來了。

目前所知最早的琴曲譜《碣石調幽蘭》,傳自南朝梁國之丘明(公元493~590年),爲唐人手抄卷子,藏日本京都西賀茂神光院。這也是我國最早的樂曲譜。 它是用文字詳細記述左右手彈琴動作而記錄樂曲的「手法譜」,非常繁瑣,但畢竟是中國音樂史上空前的創舉。文士們對琴樂的記錄、保存、傳播,也作出了寶貴的 貢獻。

(三)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琴樂受到更爲廣泛的各方面人士、尤其是廣大文人士大夫的喜愛,當時王維、李白、白居易、賈島等許多著名文人都是琴樂的愛好者,尤其是唐代古文運動 早期領軍人物獨孤及,晚年眼有疾卻不治療,寧願目盲以求能更專心於琴。在他們的努力下,隋唐時期的琴樂出現了新的繁榮景象。

隋唐時期從士人中涌現出一批影響深遠的著名琴家。例如隋代的李疑、賀若弼、王通、王績,唐代的趙耶利、董庭蘭、薛易簡、陳康士、陳拙等。《大胡笳》、《小 胡笳》、《昭君怨》、《風雷引》、《離騷》、《陽關三疊》、《漁歌調》等著名琴曲,或創自隋唐,或在隋唐得到較大發展。唐代的琴樂譜式也有了重要改進,南 北朝至唐初的文字譜,經過曹柔改用簡字法,作到了「字簡而意盡,文約而音該」,從而使大量整理記錄琴譜成爲可能,促進了琴樂的傳播。大量寶貴的琴曲譜能夠 傳留至今,減字譜的產生和逐漸改進功不可沒。

唐代造琴工藝取得突出的成績,無論數量、質量都有空前的進展,民間出現很多造琴的能工巧匠。最受人們喜愛的斫琴名手,出自四川的雷氏家族,其中較早的是雷 儼,曾在唐玄宗做過待詔,其後有雷霄、雷威、雷鈺、雷文、雷會、雷遲等。雷威尤其著名,傳說他得到神人指點,又傳說他常在大風雪天去深山老林,以聽風吹樹 木的聲響,從中辨取造琴良材。他們所斫之琴在大曆(公元766~779年)中被稱爲「雷公琴」,「其嶽不容指,而弦不先文;其聲出於兩池間。其背微隆,若 薤葉然。聲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餘韻,其精妙如此」(宋蘇軾《雜書琴事》)。貞元(公元785~804)時,成都雷氏所造之琴,「彈之者衆」。當時江 南也出了沉鐐,張越等制琴名手,他們所制之琴也受到人們的喜愛。出自名手的古琴,歷代好琴之士均視爲傳世之珍,以至宋代便有不少人僞造唐代雷琴,這種作僞 之風經歷元、明、清而延續到近代。也有少量唐琴真品保存至今,盛唐雷氏所斫的「九霄環佩」琴(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認爲不僅是傳世七絃琴中最古一件, 也是唐琴最卓越代表。

古琴確立今制之後,仍不斷改進,以瑧完善。傳爲唐初閻立本所繪的《北齊校書圖》(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中的古琴,圓首闊肩,中部微狹,鳳翅以下收殺至尾,這一造型對改善琴的音響當更爲有利。

專家們鑑定今存較爲可靠的唐琴共十六張。在基本形制一致前提下,根據它們外形的起伏收縮的不同特點,還可劃分爲多種不同樣式。若按後代琴書中琴式分類,有 伏羲式六張、神農式一張、鳳勢式三張、連珠式二張、師曠式二張、列子式一張、仲尼式一張。因爲僅有的一張仲尼式琴還是晚唐之作,這說明東漢到中唐的八百年 間,仲尼式琴並不很流行。只是中晚唐孔子又被儒家作爲道統代表推崇之後,仲尼式古琴才逐漸時興起來,至兩宋大爲流行,出現定於一尊的局面,其它樣式的琴反倒日益少見了。

晚唐的仲尼式琴,較之後世同類琴,還具有琴面較圓,腰部內收較深的唐琴共同特點。唐以後的仲尼式琴,除仿唐之作外,則一般不具備這種特點。

隋唐以來,琴樂也受到許多王侯顯宦的愛好。隋文帝之子楊秀受封蜀王,曾「造琴千面,散在人間」。後來蜀地造琴名匠輩出,或與此有關。唐代二十年爲相的李勉,好琴,家中自斫琴數百張,其中絕代之品「響泉」、「韻磬」自寶於家,曾撰《琴說》一卷。

(四)宋元明清時期

宋元各代帝王好琴者甚多。宋太宗趙匡義曾「增作九絃琴,五絃阮,別造新譜三十七卷」。後來各代皇帝也仿效改制一弦琴、二絃琴,......直至九絃琴,南宋高宗趙構還特製盾形琴送臣下,以提示不忘武備。但這些改制並不受琴界接受,後世也無傳承推廣。

宋徽宗着力「蒐羅南北名琴絕品」,專設「萬琴堂」珍藏,其中最名貴的是唐雷威所作「春雷」琴。後來金兵攻陷宋都開封,「萬琴堂」落入金人之手,金章宗尤喜「春雷」琴,不僅列爲其「御府第一琴」,與自己形影不離,臨終還「挾之以殉」,可謂生死與共。

宋元以來琴樂創作、演奏和理論演進都有突出進展。《胡笳十八拍》、《醉翁操》(崔閒)、《瀟湘水雲》(郭楚望)、《漁歌》(毛敏仲)、《古怨》(姜夔)等 大批琴曲都是宋代創作或完成的名作。朱長文《琴史》、崔遵度《琴箋》、成玉《論琴》等重要琴史琴論著述,也產生在這一時代。《琴苑要錄》中收存的碧落子 《斫琴法》、以及《斫匠祕訣》、《琴書˙製造》等文,都是較早的造琴法專門著作,總結了許多古來造琴工藝的寶貴經驗。

明代琴樂流派並起,《神奇祕譜》等許多重要琴曲譜集得以刊印傳播。琴樂美學史的重要著作《琴聲十六法》(冷謙)和徐上瀛(字青山)的《溪山琴況》也產生在 這個時期。以嚴澄、徐上瀛爲代表的虞山派,風行一時,在明清之際最有影響。他們「清、微、淡、遠」的琴風和旨趣,在琴壇產生了久遠的影響。

宋元明的古琴今存較多,這是因爲宋代以來官方和民間有大量的斫制,稱爲「官琴」和「野斫」。例如明代內府曾集中名工巧匠成百上千地造琴。又如明潞王所造的 「中和」琴數百張,今天也常能見到。當時治琴名家有馮朝陽、塗桂、張敬修、施彥昭等,同時一般有資歷的彈琴家也都有斫琴傳世的風尚,明清時期許多著名的琴 家都是斫琴能手。

清代以紹繼虞山派傳統的廣陵派影響最大,此派所編傳的《五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到近代一直盛行不衰。

歷代大量的製作,加上愛琴好琴者的珍藏,歷時千年數百年不等的古琴,有許多留存至今,仍可演奏。西方二三百年的樂器如小提琴等,已經價值連城之時,中國琴家手中四五百年的明琴或更早之琴並不算罕見。這些古琴應是世界樂器史上一筆豐厚的寶貴財富。

近代中國琴樂,面臨社會文化的劇烈變革,在堅持、發展中遇到了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當人類又一個千年降臨之際,琴樂古老悠久傳統,正引起社會有識之士的進一步關注。中國的琴樂將在新的世紀中奏響更加動聽感人的樂聲,尋覓到更多的知音。

相关参考

孔子的古琴生涯

作為中國人,沒有人不知道孔子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大教育家,大賢者,從先秦時期一直到現代,都備受人們尊敬。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孔子還是一位高明的琴家,那麼他的古琴生涯又是一段怎樣的歷程呢?我們一同來看

孔子的古琴生涯

作為中國人,沒有人不知道孔子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大教育家,大賢者,從先秦時期一直到現代,都備受人們尊敬。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孔子還是一位高明的琴家,那麼他的古琴生涯又是一段怎樣的歷程呢?我們一同來看

揭秘:孔子与古琴之间有何渊源

在悠久而绚烂的华夏文明里,中国古琴,是最为古老的弦乐乐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

[每天学一点]古琴17江山代有才人出——南北朝琴家

南朝的君主和诸侯王大多爱好文学和音乐,在他们的倡导下,出现了不少文人琴家。一些出身于庶族寒门的文人,由于士族门阀制度的限制经常处于不得志的境地。他们往往愤世嫉俗,隐遁逃世,以琴书自娱。戴颙、宗炳、柳恽

盛世霓裳 礼乐中华

1月11日,来自浙江、上海、新、云南等地的全国200多名汉服喜爱者相聚姑苏“承汉堂”,举办“盛世霓裳礼乐中华”迎新春运动。他们在T型台上展示汉服之美,吹奏古琴、洞箫等,奏响中华礼乐,迎接阴历新年的到来

盛世霓裳 礼乐中华

1月11日,来自浙江、上海、新、云南等地的全国200多名汉服喜爱者相聚姑苏“承汉堂”,举办“盛世霓裳礼乐中华”迎新春运动。他们在T型台上展示汉服之美,吹奏古琴、洞箫等,奏响中华礼乐,迎接阴历新年的到来

20年血海仇

明朝年间,倭国多次进攻明朝属国高丽,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这一年,倭国派遣使臣来明朝进贡,实为试探虚实。倭国使臣除了带来奇珍异宝之外,还带来了一张奇怪的古琴。使臣说:「”这是一张无声之琴,普通人弹奏不出

”人琴情为了

习琴承艺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是如今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以前名士的聚集地,如大家熟知的,著名的才女林徽因,作家冰心,中国近代自由之父——严复,今天要介绍的是大家可能不熟知的福州闽派古琴传承人——何振岱。何

嵇康与广陵散

中国古典名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着名的古琴曲,也是我国着名十大古曲之一。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晋

生的醜陋,活得有趣

他頗似白居易,能深入風景;他生的相貌醜陋,卻讀了很多書,有了才華後,又「為所欲為」!他是敏感的男人,一生艷事頗多,狎妓成風的北宋,他是歌樓舞榭的積極分子;他是《唐書》《新五代史》的作者,金石專家,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