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家觀念做父母,用儒家方法管孩子

Posted 道家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以道家觀念做父母,用儒家方法管孩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道家觀念做父母,用儒家方法管孩子

《道德經》:愛民治國,能無爲乎?天門開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shì),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德經》和《莊子》裏都有很多地方提及無爲。

什麼是無爲?

不是無所作爲。而是不亂爲,不妄爲,用崇尚自然、尊重規律的態度,鼓勵下屬和百姓有所作爲。這叫無爲而治。

自漢代以來,多個朝代遵循“內用黃老,外施儒術”。黃老,乃黃帝和老子之道,儒術是孔孟之學。道理很簡單:領導幹部要懂得調動下屬積極性,使其自發形成自強不息、向上向善、尊老愛幼、互相幫助的力量。

實則,以道家觀念做父母,用儒家方法管孩子,亦是家庭幸福、孩子有爲的大道。這便是《道德經》所講的“愛民治國,能無爲乎?”

愛民治國,就是我們的愛子治家。能不能無爲而治呢?

答案是可以的。

道家尚陰柔,儒家崇陽剛。通俗地說就是父母示弱,孩子自強。

爲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因爲父母太弱,孩子不早當家就會沒有家。那些自小受苦、受累甚至受屈的孩子大多培育了陽剛之氣。

這些苦孩子長大以後做了家長就開始糊塗了。認爲小時候受了很多苦,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就開始無微不至的關懷、無所不在的照顧、有求必應地嬌慣。於是,兒女就少了志氣,缺了骨氣,沒了英姿颯爽的大氣。

我們要做的是: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示弱,孩子大了父母謙退,給孩子表達機會、表現空間、表演舞臺,這是大明白、真通達。您說這樣的孩子能不自立、不自強、不聰明嗎?《道德經》說: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往往大多父母走不出陰勝陽衰的怪圈:幼兒園的時候追着餵飯,孩子摔倒了不是打椅子就是怪地板,上了小學替孩子穿衣服,每天不叫幾遍就是不起牀,陪着寫作業,跟着去“補課”,從小到大沒洗過襪子,早晨起牀不懂疊被子,到了初中接送,到了高中陪讀,走進大學有一百個不放心,好不容易參加工作甚至結了婚,還爲人家洗衣、做飯、打掃房間。

得到太多照顧的孩子失去自主能力,無論從思考還是處事都會優柔寡斷、瞻前顧後以及膽小怕事。

還有些父母過於強悍,對孩子大呼小叫,動輒暴怒,甚至動手,於是孩子就養成說謊和懦弱的毛病,長大以後外強中乾、暴虐成性、剛愎自用。

至於那些博大的父母,也是個問題。或者知識淵博,或者財富深厚,或者權利強大,抑或名聲遐邇。若不注重陰柔、謙退和示弱,孩子就會變得平庸。如今回想,爲什麼孔子的兒子成績平平,而孫子卻成爲一代大儒?爲什麼秦始皇功名蓋世,兒子卻葬送了天下?爲什麼諸葛亮神機妙算,後人卻名不見經傳?爲什麼劉備一代梟雄,兒子竟然樂不思蜀?

皆是陰盛陽衰。這叫虎父有犬子。

《道德經》又云:天門開闔(hé),能爲雌乎?

每個人都有一扇可以通天的門。道家叫天眼,佛家叫識海,醫學上叫松果體。在人眉中心一寸的地方,小孩在4歲以前都是活的,只是人們一直不用,也不會用,就隨着年齡的增長慢慢萎縮了。如今,當我們處於極度安靜的狀態下就會覺得很舒服,所有的煩惱一掃而光,有些懸而未解的問題就能一下子想清楚,這便是天門打開了。當今能“通天”的人越來越少,大都熱衷於朋友圈、短視頻、大數據、區塊鏈、雙十一,哪有時間安靜下來啊?

安心、寧靜、謙退、陰柔就叫“雌”。這是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注意的。

對於孩子,按照儒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廉、恥、忠、勇、恕來培養,在中國已經證實幾千年了,儘可放心。

麻煩的是,太多家長不懂得以退爲進,不明白無爲而治,不知道陰柔示弱,自然要着急,要上火,要慌張,要焦慮,要抑鬱,要絕望。

除此之外,父母還有一種麻煩:期盼回報。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孩子的認可,就在語言上經常念念不忘地提醒兒女要報恩,要孝順。實則,我們做到了,做好了,沒有不孝敬的孩子,沒有感恩的子女。做出父母的樣子,收起那份無謂的擔心吧。

這叫什麼?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怎麼講?

雖然生養了兒女,但不據爲己有,不把持不下,不耍家長作風爲其做主。這就是最美好,最廣博,最偉大的家風,稱之爲:玄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孩子的作爲;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父母的建樹。父母之道,教子之道,如此而已。

相关参考

爲什麼說“青年學儒家,中年學道家,老年學佛家”

文章作者:琢磨君儒教、佛教、道教,簡稱“儒釋道”,是中國三大傳統宗教。儒教的創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以“仁”爲最高信仰,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道教的創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以“道”爲最高信仰,主張

爲什麼說“青年學儒家,中年學道家,老年學佛家”

文章作者:琢磨君儒教、佛教、道教,簡稱“儒釋道”,是中國三大傳統宗教。儒教的創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以“仁”爲最高信仰,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宗教。道教的創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以“道”爲最高信仰,主張

有了道家的老子那又何必要有儒家的孔子呢?

汉武帝的文治景帝死,其子武帝继位,武帝在位前后五十四年,是西汉全盛时期,他继续推行削藩政策,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将其封地分封给各子弟,撤销了很多诸侯国,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局面;又派兵打败匈奴、南越及朝鲜

孔子和老子的区别

区别:1、孔子是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2、孔子思想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老子思想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3、孔子主张恢复到周,老子主张恢复到尧舜。儒家主张用“德”来整治天下,达德以求道

道家的历史观的影响

1.儒道法三家历史观及影响儒家,又称儒学思想,儒家最初指的是丧葬冠婚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崇尚等级制度和礼教德道约束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以奉信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

君子三立、四不、三樂、三德、三戒、三畏、三愆、三態、九思

君子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對之極爲重視。雖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聖人、賢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於君子,然而聖賢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遠而不易攀及,世間完

君子三立、四不、三樂、三德、三戒、三畏、三愆、三態、九思

君子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對之極爲重視。雖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聖人、賢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於君子,然而聖賢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遠而不易攀及,世間完

儒家、佛家、道家150句思想精要(帶註釋),拔高你的境界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免費獲取國學文化知識,學習國學文化,以修身養心,以齊家治企。屯元國學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佈道者。文/屯元子儒家50句思想精要——入世境界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

道家还是儒家——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思想本色

有朋友问:中国人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笼统。众所周知,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千年传统学问,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家学问都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的异化。儒家异化成官场学,道家被强行扯到道教路线。也就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如何區分

要想區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就要從代表人物主張說起。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孔子:1、政治上,主張克己復禮。同意對禮加以改造,其最大的創新納仁入禮。所謂仁,仁者愛仁,把人當人看待,體現了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