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研製最著名的虎式坦克,到底是高明還是愚蠢

Posted 坦克

篇首语:殷殷之情俱系华夏,寸寸丹心皆为家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戰時德國研製最著名的虎式坦克,到底是高明還是愚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戰時德國研製最著名的虎式坦克,到底是高明還是愚蠢

二戰時德國最著名的虎式坦克,在戰場上的強悍表現引起了盟軍的虎式恐懼症,確實令人歎服,甚至出現有了虎式就能贏得戰爭的說法。不過對於這種坦克,一直有人質疑,對於資源匱乏的德國到底是明智還是愚蠢?

圖1:開發虎式到底是明智還是愚蠢?

二戰時德國最著名的坦克,毫無爭議,自然就是虎式,在戰場上虎式的強悍表現引起了盟軍的虎式恐懼症,確實令人歎服,甚至出現有了虎式就能贏得戰爭的說法。不過對於這種坦克,一直有人質疑,對於資源匱乏的德國到底是明智還是愚蠢?

首先,來看看虎式坦克的性能,評價坦克的性能就是火力、防護和機動三大要素。

火力上,這是從原來克虜伯公司生產的KwK36型88毫米高射炮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KwK36型56倍徑88毫米炮,88毫米高射炮是德軍最著名的反坦克利器。虎式坦克上的88毫米炮與88毫米高射炮最大的不同在於採取了電擊發,而不是最常見的採用雷管帽擊針的擊發方式,這樣一來,因此雖然兩種火炮所用的炮彈口徑和尺寸一樣,卻不能互換使用。因此德軍爲了避免彈藥補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能相互協同作戰,之後生產的88毫米高射炮和拖曳式反坦克炮都採用和坦克炮一樣的電擊發,彈藥也就可以通用了。虎式坦克的主炮裝有一個改進的雙隔板炮口制退器,可以改變部分推進劑氣體的排出方向。這樣既能減少火炮百分之七十的後坐力,又可以減少在乾燥的環境下產生的灰塵和碎片,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炮擊產生的灰塵和碎片很容易影響炮手的視野,如果沒有炮口制退器,那麼射擊一發炮彈後要等灰塵全部消散才能射擊下一發,在戰時那可真是要命了。

圖2:虎式的火力極爲強悍

88毫米坦克炮配用四種炮彈:PzGr39型被帽穿甲彈、PzGr型40次口徑鎢芯穿甲彈、Gr39HL型破甲彈和Sprgr39型曳光高爆彈。其中Gr39HL型破甲彈炮口初速爲600米/秒,PzGr39型被帽穿甲彈炮口初速爲773米/秒,PzGr型40次口徑鎢芯穿甲彈地炮口初速更是達到了930米/秒。這樣的初速自然就意味着極其強悍的穿甲威力,使用PzGr39型被帽穿甲彈可以在1000米距離擊穿30度傾角厚度100毫米的裝甲,使用PzGr型40次口徑鎢芯穿甲彈可以在1000米距離擊穿30度傾角厚度138毫米的裝甲。所以被公認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性能最出色的坦克炮之一。在1000米到1500米的距離,也就是戰爭期間坦克作戰的最常見距離上,虎式可以輕鬆擊穿蘇軍IS-2“斯大林-2”坦克140毫米的正面裝甲,其他包括蘇軍T-34、美軍M4“謝爾曼”和英軍“丘吉爾”坦克在內的絕大多數盟軍坦克那就更不在話下了,甚至1944年7月德軍第506獨立重坦克營的1輛虎式就曾有過3900米距離擊毀T-34的極端戰例。

虎式坦克攜帶的炮彈數量也很大,正常情況下可以裝載92發,而在有些時候,還能再額外多攜帶4個7發炮彈箱,這樣炮彈的總攜帶量就達到了120發。

圖3:虎式的炮彈數量多種類也全

爲了保證射擊精準,就必須配備性能優異的觀測瞄準系統,而德國在這方面一貫具有技術優勢,虎式裝有蔡司公司TZF鉸接式雙筒鏡炮塔射擊瞄準具,虎式坦克炮的射擊精度到底有多高,在一次測試中,“虎”式曾有過在1200米距離連續開炮五次,5發炮彈都落在一個16英寸×18英寸(約合40.64釐米X45.72釐米)的範圍之內,精度高,散佈小,在實戰中威力又大精度又高,絕對是令人畏懼的大殺器。

在防護上,虎式的裝甲使用的是鎳合金鋼裝甲,這是德國在二戰中質量最好的裝甲材質,而且虎式的裝甲是採用冷軋鍛造工藝而非鑄造。相對於鑄造鋼,冷軋鍛造鋼的強度要性高出不少,緻密程度大約提高6%。

虎式的車體正面裝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中間不重疊部分的裝甲有135毫米厚,炮塔正前方兩邊重疊部分的裝甲更是高達200毫米,相對薄弱的側面和後部裝甲也有82毫米厚,相比之下,德軍的IV號坦克車體正面裝甲纔不過80毫米。就連最薄弱的頂部裝甲也有25毫米到40毫米,幾乎相當於IV號坦克和美軍M4“謝爾曼”坦克的側面裝甲。而且虎式大部分的裝甲是垂直與其它結構相連接的,並採用了榫合連接形式,擁有良好的結構性能。同時榫合連接的裝甲塊之間都採用了焊接,而不是鉚接,焊縫質量很高,也大大強化了防護性能。所以要想在1500米距離擊穿虎式的正面裝甲是非常困難的,而要想擊穿炮塔和火炮防盾重疊的防護最厚的地方,在當時來說幾乎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圖4:虎式的防護相當強

蘇軍早期T-34的76毫米主炮在任何距離上都無法擊穿虎式的正面裝甲,最多只能在200米距離之內擊穿虎式的側面裝甲。後期T-34裝備了85毫米主炮後也只能在800米擊穿虎式的側面裝甲,在600米擊穿虎式炮塔的側面,對虎式堅固的正面裝甲依然束手無策。

美軍早期的M4“謝爾曼”坦克的75毫米主炮也差不多,只能在100米內擊穿虎式的側面裝甲,在任何距離都無法擊穿虎式的正面。後期的M4“謝爾曼”坦克換裝76毫米主炮理論上如果使用HVAP鎢芯穿甲彈的話,可以在1200米距離擊穿虎式的正面裝甲,但在實戰中通常只能在300米距離內才能達到擊穿虎式正面裝甲的效果。

蘇軍IS-2“斯大林-2”坦克的122毫米主炮是二戰中口徑最大的坦克炮,理論上可以在2000米擊穿虎式的正面裝甲,但是在實戰中卻出現過IS-2“斯大林-2”坦克122毫米主炮發射的穿甲彈在100米距離上命中虎式正面裝甲,居然被彈開的情況!

圖5:虎式的防護堪稱無敵

德軍第503獨立重坦克營的一名虎式車長曾經報告,在一次持續六小時的坦克大戰中,他的坦克總共承受了227發反坦克步槍彈、14發45毫米穿甲彈、11發76毫米穿甲彈的打擊,履帶、輪軸、懸掛系統都受到嚴重破壞,但正面裝甲卻始終沒被擊穿,保證了5名乘員全都毫髮無損,戰鬥結束這輛渾身是彈痕累累的虎式還能開了60公里返回後方修理。

由此可見,虎式坦克的裝甲防護力非常強悍,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無論是在東線的蘇軍,還是在西線的英美盟軍中都引起了虎式恐懼症,真正是談虎色變。

虎式的火力和防護可以用無敵來形容,但是在機動性方面卻是飽受批評。這也難怪,虎式的車重達到了57噸左右,如此重的重量要想實現如何機動靈活,確實也不太可能。而且虎式坦克的設計卻本來就是着重提升火力和防護,爲此不惜犧牲機動性。不過事實上,虎式憑藉更爲先進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機動性和之前的III號、Ⅳ號坦克基本相同。

圖6:虎式的機動性在重型坦克中還是算不錯的

虎式的發動機最初是一臺輸出功率650馬力的邁巴赫HL210 P30汽油發動機,很快就換用輸出功率700馬力的邁巴赫HL230 P45發動機,使得虎式的最大公路時速依然可以達到38公里,最大越野時速也有21公里。但是相對腿短了些,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40公里,越野行程不過80公里。

而比較坦克的機動性,最直觀的就是比較單位功率,虎式坦克全重57噸,發動機功率700馬力,單位功率爲12.28馬力/噸。蘇軍IS-2“斯大林-2”重型坦克坦克全重46噸,發動機功率520馬力,單位功率只有11.30馬力/噸;美軍還能和虎式正面對抗的M26“潘興”重型坦克全重42噸,發動機功率500馬力,單位功率也不過只有11.9馬力/噸,還是不如虎式。雖然不如T-34的單位公里19馬力/噸和M4“謝爾曼”的16馬力/噸,但虎式是重型坦克,和T-34、M4這樣的中型坦克相比,顯然是不太公平的。

虎式的履帶寬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725毫米,這對於分散坦克對地面的壓強是非常有利的,但在鐵路運輸時就會遇到很大困難,所以這種寬履帶被稱爲作戰履帶,主要在作戰時使用。平時虎式還配有寬度只有520毫米的行軍履帶,在鐵路運輸時換上行軍履帶,但是更換履帶就必須拆下最外側的負重輪,到了目的地還得換下行軍履帶,再裝上外側負重輪,換上作戰履帶,絕對是費時費力。

圖7:虎式有作戰履帶、行軍履帶兩種履帶

客觀地說,虎式的發動機、傳動系統和懸掛系統都是一流的,對於虎式機動性差的指責,主要問題就出在油耗和重量上。虎式是名副其實的油老虎,每百公里耗油量公路爲450升,越野爲650升,虎式的油箱容量爲540升,裝滿油也就只能跑上100公里上下,也就是說虎式開上兩三個小時油箱就空了,這要是在戰鬥激烈的時候,就根本無法離開戰場加油,所以嚴重影響了戰鬥力,而在實際中,確實有不少“虎”式就是因爲燃料耗盡而不得不遺棄或被擊毀。

其次“虎”式坦克57噸的重量也是一大問題,車重過大也直接導致戰地搶修非常困難,德軍裝備數量最大的最重型牽引車SdKfz 9型半履帶牽引車,也需要3輛才能牽引1輛虎式,而用虎式相互牽引固然是個辦法,但這樣很容易造成牽引的虎式本來就已經不堪重負的發動機持續滿負荷工作而溫度過高,搞得不好負責牽引的虎式也會因發動機過熱而趴窩,所以如果要用虎式坦克相互牽引的話,至少都需要2輛虎式聯手去牽引1輛故障的虎式。

圖8:不過虎式的重量確實太重了

再看戰績,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戰爭中,虎式總共摧毀對手坦克9850輛,而虎式投入戰場的數量只有在1944年6月6日也就是諾曼底登陸那天,達到最高的613輛,而其他時間單日參戰的總數都沒超過600輛,而且還要同時分佈在北非、意大利、東線和西線等各個戰場。在裝備虎式的16個獨立重坦克營裏,第503統帥堂重坦克營(標準編制45輛虎式)戰績最高,超過了2000輛。而損失的虎式中,大約70%是因爲機械故障和燃料耗盡而遺棄的,在戰鬥損失中也有相當部分是被飛機這種不對稱的對手所摧毀,真正被對手的坦克擊毀的還不到10%,可見虎式無敵的說法還是有一定依據的。因此在最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

爲什麼性能出色,戰績輝煌的虎式,而且對德軍士氣具有極大提振作用的虎式卻會引來一片質疑?雲隱很簡單,本來在戰爭坦克就是拼數量拼消耗的裝備,關鍵並不在於性能,如果一輛虎式能完爆三輛T-34,但是對手有六輛甚至八輛十輛,性能再強又能如何?所謂一虎難敵羣狼,就是這道理。德國走精品路線,是由於資源匱乏的現實條件所決定的,而虎式更是將這種精品路線發揮到了極致,結果走上了歧路,即便性能再出衆,也淹沒在數量如潮水一般的對手坦克集羣中,最終也挽救不了納粹德國的覆滅。

相关参考

二戰時德國有沒有接近勝利的時刻

自打二戰一開始就註定了德國失敗的結局,德國確實有接近勝利的時刻,但卻永遠夠不到勝利毋庸置疑,希特勒發動二戰是德國近代史上最大的錯誤,二戰對德國的傷害要遠大於一戰。畢竟一戰雖然也是輸了,但一戰沒有波及德

二戰時德國邀請中國出兵印度,為何中國態度冷淡

文/寂寞的紅酒德國和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主要參戰國,分別為軸心國和同盟國的重要成員。儘管兩國分屬於不同的陣營,但兩國的關係非常密切。二戰前,兩國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一度被外國媒

二戰時德國邀請中國出兵印度,為何中國態度冷淡

文/寂寞的紅酒德國和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主要參戰國,分別為軸心國和同盟國的重要成員。儘管兩國分屬於不同的陣營,但兩國的關係非常密切。二戰前,兩國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一度被外國媒

二戰時德國一個精銳步兵師能不能對抗日軍一個甲級師團

文/寂寞的紅酒德國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參戰國。二戰中,兩國都發動了瘋狂的侵略,在戰爭初期都曾所向披靡。戰爭初期,德軍在蘇德戰場打得蘇軍潰不成軍,日軍在中國戰場打得中國節節敗退,在東南亞戰場打得

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究竟有多近

二戰時德國距離勝利到底有多近?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在戰爭初期橫掃整個歐洲大陸,成爲歐洲大陸名副其實霸主的德國,完全有機會成爲世界霸主。希特勒如果德國不是在蘇德戰場上,運氣太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極寒氣候,

二戰時德國軍事指揮權都歸於希特勒,但其卻沒有足夠的軍事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英文縮寫為「OKW」,它成立於戰爭爆發前的1938年2月,從理論上說,它是納粹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機構,可以指揮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OKH)、海軍總司令部(O

二战的转折点,德国帝国装甲师一辆福字标志的虎式坦克的故事

罗斯托夫战区1943年11月德军迎来他们占领罗斯托夫地区后最激烈的一场防御战,当时防御该地区的德军的部队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而对手则是苏联的南方面军,其部队前身是斯大林方面军改编而来,其成为组成部分都是

中國研製成功原子彈,各國是什麼反應

說起原子彈,相信很多人在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二戰期間美國給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的事情,這兩兩顆原子彈直接將日本的軍國主義炸的粉碎,讓日本當局只能接受盟軍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同時也讓全人類深刻的認識到了原

二戰德國士兵近戰時,為何不喜歡用刺刀

二戰時期的戰場給人們的印象是槍林彈雨和坦克集群推進,完全是熱兵器的天下。然而這並不代表冷兵器就沒用了,當時各國軍隊使用的大多是長度較長的栓動步槍。當年除了日軍出了名喜歡拼刺刀外,各國軍隊也都裝備有刺刀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麽不打鄰國瑞士

最近疫情爆發攪得歐洲“心神不安”,尤其是中歐和南歐人口密集地區,完全可以用“炸鍋”來形容。在眾多疫情的新聞中,有一條比較特殊,那就是德國攔截鄰國瑞士購買的口罩,有網友開玩笑說:“這恐怕又是德國二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