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怎樣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潭
Posted 阿富汗人
篇首语: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蘇聯怎樣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蘇聯怎樣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潭
1979年年底,蘇聯出兵入侵阿富汗。
沒有誰會想到,一場大象對螞蟻、蘇聯領導人認爲是“閒逛一趟”式的戰爭,卻演變成了曠日持久、讓蘇聯狼狽不堪的消耗戰。從一定程度上講,這場戰爭拖垮了蘇聯,導致其最終解體。
阿富汗這個亞洲中部的內陸小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緣何引得蘇聯大動干戈?又爲何能讓戰鬥民族奈何不得、最後黯然撤軍?箇中原因很多,首先要弄清,蘇聯爲什麼要侵略阿富汗?
蘇聯爲何出兵阿富汗?
▼
阿富汗地處西亞、南亞和中亞交界,北部與蘇聯接壤,東南與巴基斯坦毗連,西部是伊朗,向南500公里就是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所以別看窮,但戰略地位很重要,歷代沙俄政權都想把阿富汗置於卵翼之下。
▲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其北方的五個斯坦國以前是蘇聯的一部分
二戰後,美、蘇在阿富汗角力。蘇聯爲防止阿富汗接近美國,加強對其經濟和軍事援助,不僅成爲阿富汗“慷慨的武器供應者”,還幫助修建公路、水電站、學校、醫院等,派出大批專家、技術人員和教師赴阿。
1950至1977年,蘇聯給予阿富汗包括軍援在內總額達22億美元的援助。蘇聯出兵前夕,阿富汗70%的外債是欠蘇聯的。
如果阿國領導人安心當好蘇聯的“乖寶”,那麼雙方歲月靜好,不至於發生蘇軍入侵一事。
1978年4月,親蘇的塔拉基上臺,在蘇聯顧問的指導下,推行社會改革。改革觸動了在阿富汗擁有強大勢力的部落和穆斯林利益,短時間內,阿富汗境內了出現十幾個穆斯林反政府武裝組織。
▲ 塔拉基
此後不久塔拉基被殺,陸軍軍官出身、奉行民族主義路線的阿明自任國家總統。他警告蘇聯,不要干涉阿富汗內政,否則他將驅逐蘇聯顧問和專家,甚至廢除蘇阿友好協定。
同時,阿明加強對政界親蘇勢力的清洗和控制。此時,阿富汗政局更加混亂,全國28個省有23個出現了武裝叛亂。
蘇聯人分析了這些形勢,認爲阿富汗的穆斯林武裝得到了伊朗的支持,如果他們獲勝,蘇聯之前在阿富汗的努力將前功盡棄,同時對蘇聯境內中亞地區的數千萬穆斯林也將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
反之,如果阿明政權成功平息動亂,他的國內威望進一步增強,對蘇將更強硬,蘇聯同樣會失去阿富汗。幾經權衡,蘇聯領導人決定出兵佔領阿富汗。
蘇聯最高層領導計劃了兩套解決方案:利用克格勃廢黜阿明,然後把權力移交給親蘇政客;如不成功,則派遣正規部隊前往阿富汗完成這一任務。
▲ 阿富汗總統阿明
潛伏在阿富汗的克格勃發回消息,沒有部隊的支持,憑他們自己不能把阿明趕下臺。蘇聯遂決定大舉出兵。
12月24日至26日,蘇聯用大型運輸機運送了5千名士兵到蘇聯在阿富汗的基地,同時300輛裝甲車和幾十輛坦克等重型裝備隨即跟進。等阿明發現蘇軍異動時,爲時已晚,阿富汗主要機場已完全被蘇軍控制。
蘇軍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圍攻阿明的總統府。經三個半小時激戰,阿明被打死。隨後,蘇軍兵分兩路,越境進入阿富汗,很短時間內就佔領了阿富汗主要城市、軍事基地和交通要道。
▲ 阿富汗戰爭中的蘇軍部隊
在蘇聯人的扶植下,親蘇的卡爾邁勒組建成立阿富汗新一屆政府。蘇聯政府本來預想出兵是臨時性的,最多3-4個月,然後就撤回。一切似乎朝着蘇聯人預想的那樣順利推進,殊不知,麻煩纔剛剛開始。
阿富汗爲何如此難纏?
▼
在持續近10年的阿富汗戰爭中,蘇軍一共死亡12,000人,傷35,000人,失蹤3百多人。這個數字看似不高,但考慮到蘇聯和阿富汗實力的懸殊,就能反映出蘇軍的慘狀,以及阿富汗人的強悍。
▲ 蘇聯的蘇-25攻擊機
阿富汗人素以尚武好鬥著稱。因爲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上阿富汗飽受各異族、列強的侵略。這樣的歷史令阿富汗人對一切外來侵略者分外敏感,也形成了抵抗外來侵略的悠久傳統。
另一方面,阿富汗人的發祥地、無水無樹貧瘠的蘇萊曼山脈也塑造了阿富汗人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性格和強烈的自尊心。當然,僅僅這些還不足以給蘇軍造成困擾。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之所以沒佔到便宜,還有下面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游擊戰術讓習慣正規戰的蘇軍不適應。
阿富汗反政府武裝採取游擊戰術,利用山區、居民點和“綠區”的水渠、坎兒井、住宅建築物、窯洞等物體構築工事,大大延緩了蘇軍的作戰推進速度。蘇軍將士對此嚴重缺乏準備。
▲ 阿富汗游擊隊員
長久以來,蘇聯軍官接受的都是常規作戰教育和訓練,對地域性特點和游擊戰方式很陌生。
一開始,蘇軍是以傳統方式作戰,主要在公路附近和沿山谷地帶進行襲擊,並且還給師團指定負責區域:師是200平方公里,團是70-100平方公里。但蘇軍顯然無法控制如此遼闊的領域。
儘管後來不斷總結,改進了戰術,但阿富汗游擊隊都是主場作戰,熟悉地形結構,在選擇行動方式和作戰時間上較蘇軍有高度的自主權。如此,蘇軍的進攻往往如同拳頭打再棉花上,始終使不上勁。
▲ 蘇聯米格-23戰鬥機
其次,特殊的地理環境不利於蘇聯重型武器發揮。
阿富汗境內多山,高原和山地佔全國面積的4/5,蘇聯的部分現代化重型武器在山地戰中暴露出嚴重缺陷。在當地條件下,火炮炮身仰角和傾角都不夠,離不開公路。坦克和步兵戰車也常常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作戰空間,無法對山頂射擊。
1980年5月,一批主任設計師從蘇聯來到喀布爾,聽取一線作戰人員對武器改進的要求,然後再對部分武器的缺陷進行彌補。
▲ 蘇聯榴彈炮
比如,對高射炮進行改裝,使其能對山頂射擊,在步兵作戰車上安裝17型反步兵自動擲彈筒以代替反坦克導彈,在自動步槍上安裝光學瞄準鏡等。但這類改進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武器裝備對山地的不適應問題。
第三,是外來武器裝備的援助。
反政府武裝自身缺少軍工生產的能力,作戰武器主要靠外部援助獲得。阿富汗戰爭爆發不久,美國就就利用沙特的資金,通過埃及和以色列購買蘇聯製造的武器,然後發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邊境,從那裏利用馬幫隊分批運送到不同的武裝分子所在地。
▲ 蘇聯Mi-24雌鹿攻擊直升機
里根當選美國總統後,允許對阿富汗“聖戰者”的祕密軍援,闡明瞭阿富汗祕密戰爭的新目標——擊敗蘇聯人,並使蘇聯人離開阿富汗。
根據這一政策,大量新式“毒刺”便攜式對空導彈送到了阿富汗游擊隊手裏,之前在山地戰中大顯身手的蘇軍米-8直升機損失不斷增大,只能超低空和夜間作戰了。
▲ 阿富汗游擊隊員使用“毒刺”便攜式對空導彈
中央情報局還將美國衛星拍攝的蘇軍設施和戰地目標等情報提供給游擊隊員。美國人還爲游擊隊提供延緩爆炸裝置,用於破壞和恐怖活動的C4塑膠炸藥,用於遠距離射擊的狙擊步槍等。
蘇軍領導過去認爲如果部隊已做好大規模綜合性戰爭的準備,那麼小型戰爭就不在話下,這樣的觀點被阿富汗戰爭徹底粉碎。
蘇聯無奈撤軍
▼
蘇聯出兵侵略阿富汗,引起世界各國同聲譴責,使其在政治上和道義上都陷於空前孤立。埃及、伊朗、土耳其、約旦、沙特等10多個伊斯蘭國家政府發表公開聲明,譴責蘇聯的入侵行爲,不結盟國家也反應強烈。
▲ 蘇聯運輸直升機
1980年9月召開的35屆聯大上,有42個第三世界國家聯合向大會提出了關於阿富汗被侵略和外國軍隊撤出阿富汗的提案,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該項決議草案,要求蘇聯軍隊立即撤出阿富汗。
第三世界國家之所以如此憤怒,因爲他們從阿富汗的處境中感受到了脣亡齒寒的威脅,必須抱團取暖。
▲ 阿富汗游擊隊員
西方國家也認爲蘇聯的行爲是對西方最嚴重的挑戰。作爲制裁,他們抵制了1980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奧運會。不過,大多數西歐國家不願與蘇聯發生直接對抗,他們主張談判解決阿富汗的撤軍問題。
如此聲勢浩大的國際反對浪潮,讓蘇聯的國際威信大受影響,大小圓桌會議上,蘇聯代表總是受盡譴責。蘇聯領導人開始反思戰爭,有了撤軍的念頭。
最早提出撤軍的是蘇共最高領導安德羅波夫。據泰晤士報報道,安德羅波夫公開承認:在阿富汗,我們的士兵死在起義者的槍彈下……在山區的軍事行動中,抵抗力量如此強大而富有經驗,足以有效對付蘇聯步兵和坦克。
▲ 蘇共最高領導安德羅波夫
據說他還擬出一份8個月撤軍的方案。不過此後不久,安德洛波夫就因病去世。接任者沒再提撤軍方案的事。
1986年2月,新任蘇共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宣佈,阿富汗方面已經制定了蘇聯撤軍的方案。他隨後向蘇軍下達命令:不得再參與作戰行動,注重完成掩護任務,保衛公路交通和防禦重要的戰略目標。
▲ 戈爾巴喬夫
1988年5月開始,蘇聯分兩個階段從阿富汗黯然撤軍。三年後,蘇聯解體。
註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
相关参考
01近現代史上,阿富汗絕對是超級大國的超級絆腳石,英國、蘇聯、美國等超級大國都在阿富汗留下了無法言說的傷痛。1838年—1919年,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三次大舉入侵阿富汗,均以失敗告終。1979—198
甲午戰爭失敗後,如果清政府仍然頑固地抵製和無視日本的賠償,那麽戰爭的最終輸家一定是日本。中日戰爭的真正轉折點應該是定遠遭到嚴重破壞和沉沒。定遠被毀前一天,東京稻城發生一起非常嚴重的搶劫案。戰後五個月,
1894年,日本以朝鮮問題為藉口向清政府宣戰,這是一場日本蓄謀已久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導致了中日兩國命運的改變:日本邁入了近代列強的行列,大清則承受割地賠款之辱,淪入了任人宰割的地步。起因:日本妄圖使朝
1894年,日本以朝鮮問題為藉口向清政府宣戰,這是一場日本蓄謀已久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導致了中日兩國命運的改變:日本邁入了近代列強的行列,大清則承受割地賠款之辱,淪入了任人宰割的地步。起因:日本妄圖使朝
1980年6月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阿富汗人在首度喀布爾郊外對一個叛國者執行死刑。照片為法國攝影師阿蘭·明加姆所拍。武裝人員將叛國者押送到喀布爾郊外20公里處執行槍殺後斬首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代宗得了重病,下诏让太子适处理政事。下诏的当晚,代宗就去世了,留下遗诏让皇太子灵前即位,又让郭子仪负责自己的治丧事宜。代宗在位总共十七年,改年号三次,享年五十三岁。太子
美蘇冷戰是人類在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持續了近半個世紀。後來,在美國挑起的軍備競賽和金融戰爭的影響下,蘇聯最終在1991年轟然倒地,分裂爲了15個國家,美國成爲了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可以說
如果要說在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倆人中是誰把蘇聯弄解體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是葉利欽,而絕非是戈爾巴喬夫。大家都知道,自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執政後,就駕駛着蘇聯這艘搖搖欲墜的破船跌跌撞撞地開展了一系列的
在近三十年中,葉利欽可以算得上對世界影響最大國家領導人之一。多的不說,就憑他讓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解體這一點,就足以讓他永載史冊。那麼,葉利欽究竟怎麼讓蘇聯解體的呢?蘇聯解體後,他在俄羅斯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我們都知道,在1883-1885年間的中法戰爭,是清政府在歷史上少有的對西方反侵略中獲勝的戰爭。但是這場戰爭明明是清朝獲得了勝利,但為何仍然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要弄懂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下面這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