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爲什麼不敢觸碰“明十三陵”
Posted 明十三陵
篇首语:做好自己,不为别人的欣赏而存在,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孫殿英爲什麼不敢觸碰“明十三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孫殿英爲什麼不敢觸碰“明十三陵”
孫殿英,河南永城人,小時候出天花,所以有個外號叫“孫大麻子”,1922年拉了一幫子小弟投入到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團長兼豫西鎮守使丁香玲的部隊,升到營長的時候,就開始單幹了,佔山爲王自稱旅長,1924年,利用直奉戰爭的機會招兵買馬,隊伍擴大到數千人,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提起孫殿英,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他帶着一夥人在東陵一帶肆無忌憚的盜取墓地,因此孫殿英被稱爲東陵大盜,那麼敢對東陵下手,爲什麼不敢觸碰“明十三陵”呢?
孫殿英,要是敢碰一下“明十三陵”,不被人弄死纔怪。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明朝十三陵在北京,一來這是京師重地,在鬧市區,防範深嚴。二來孫所駐紮的部隊在河北,離十三陵太遠,如果起心盜墓,動靜太大。
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道義和社會輿論方面,孫殿英絕對承受不起。盜取清東陵,頂多滿人及其遺老遺少憤怒。打十三陵的主意,估計孫殿英會被千刀萬剮。十三陵作爲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的陵園棲息地,寄託了中國人所有的懷戀和抱負,連清朝統治者都對十三陵保護有加,甚至當時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率領大小官員親往祭奠,我想借孫殿英一萬個膽子也不敢這樣做。
綜上,孫殿英不是不敢觸碰“明十三陵”,而是根本就沒有機會下手。
相比有些人給孫殿英盜墓的行爲找藉口,小編認爲,沒有任何理解,孫殿英的行爲註定遺臭萬年,是非常惡劣的做法。
相关参考
古代的時候,古人是非常重視喪葬文化的。在這一點上,古人更加重視壽終正寢,能夠壽終正寢,肯定是古人最願意的。可是大部分古人都是壽終正寢的,只不過在戰亂時期,想要壽終正寢就是難上加難了。由此說來,古代也出
關於清東陵,清西陵,和明朝的十三陵,只要是開放的陵寢我全部都走過了,從親身體驗上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由於清陵的建造時間比較近,且保存大都完好,符合開放參觀的要求,在且大都被盜掘,許多的地宮的都可以作
衆所周知,晚清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一段時期,也是最落魄的時候,因爲清政府的無能,國家被列強國家欺凌侵佔,很多的文物被這些國家所掠奪並且運送回國,對我國造成了無法想象的損失,而造成這一切的,慈禧是脫不了
清東陵是清朝皇家陵墓群中的其中一處。清朝皇家陵墓群總體分為兩處,一處是位於唐山市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另一處是位於保定市易縣的清西陵。兩者比較,清東陵無疑最為引人注目。清東陵始建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
孫殿英盜清東陵後,此牛人比他更瘋狂,組團用兩個月盜取空清東陵
位於河北省的清東陵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皇帝的陵園。清東陵規模宏大,布局大器,從1661年開始修建,到建成了慈禧太后的陵園為止,由217座宮殿牌樓組成了15座陵園,共花了247年。清東陵一共埋
用孙殿英自己的话说,是为了祖宗报仇。这也是他只盗清东陵,而不盗明十三陵的一个重要原因。1928年正是军阀混战、国穷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乱年月,不属国民党正规军的杂牌军孙殿英部,被蒋介石「”另眼相看”,克
現代的科技是越來越發達,各種從前不敢想也做不到的事,現在都在逐漸實現。比如:上天、入地、潛海。不過,即便是在今天,也還有着不少因素制約着人類的發展,疾病就是其中一項。誠然,今天的醫學發展比起古時候進步
“唐卡”來源於藏文Thang-ga的音譯,也被稱爲唐噶、唐喀。指的是用彩鍛裝裱之後用於懸掛供奉的、與宗教相關的卷軸畫,多以紙、布、牛皮、羊皮等爲底料,再以彩色顏料在上面繪畫或者用各色絲線繡制。而還處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爲什麼要選擇香港作爲自己的殖民地?隔壁的臺灣條件不是更優越麼?條件優越的臺灣在清末,臺灣對於帝國主義列強來說無疑是一塊殖民的“風水寶地”。無論是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8日電(記者上官雲)“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又叫春龍節、農事節,是中國民間頗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吃龍鱗餅、理髮……一系列習俗令這個身處春天的節日暖意融融。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