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本人是如何收斂日軍遺骨
Posted 日本人
篇首语:女人错过了那个想嫁给的男人,就会变得挑剔,男人错过了那个他最想娶的女人,就会变得随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戰後,日本人是如何收斂日軍遺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戰後,日本人是如何收斂日軍遺骨
據很多抗戰老兵回憶,當年跟日軍作戰時,即便打了勝仗,也很難看到日軍屍體,他們對收斂處理陣亡人員屍體極爲重視。在日軍傳統中,戰場上棄屍是對軍人歸屬感的傷害,會嚴重影響部隊士氣;另外,日軍非常好面子,即便從“護短不示弱”的角度考慮,也會及時處理陣亡者遺骨。對於戰時未能及時處理的遺骨,日方也會在戰後想盡辦法收斂日軍遺骨。
敗退時脖子上仍掛着骨灰盒
通常情況下,日軍對陣亡者的處理遵循着一套完整的制度。一般爲,在戰場上及時將陣亡者屍體燒製成遺骨,裝在骨灰盒裏攜行;待戰事告一段落後,由各級指揮官親自主持,舉行大型慰靈式祭奠,而後擇機運回日本安葬,靈位入祀靖國神社。若遭遇慘敗戰事,難以及時處理完整的屍體,就採取軍官割一條臂或一隻手,士兵割一隻手或一個手指,以專用的“化學燃燒毯”或乾脆架上柴火燒製成遺骨。到中國軍隊反攻時,節節敗退的日軍脖子上仍挎着白布包裹的骨灰盒同行——戰爭時期日軍一首廣爲傳唱的軍歌,即爲《懷抱戰友的遺骨》;除非遭到慘敗不容及時處置的情況,絕不拋屍棄骨。
1944年,日軍在滇西戰場上遭受慘重失敗,戰死的日軍屍骨遍地。據騰衝縣政府民政科長、國民黨騰衝縣黨部書記長李嘉祜1944年4月20日呈報《騰衝敵情報告書》載:“……(日軍)凡有傷亡,必嚴密警戒不令人見,焚燒掃除後方才解除警戒”。在松山戰役中,日軍指揮官曾下令“處理”重傷員,要麼用手榴彈自殺,要麼吞下用來代替毒藥的昇汞片。實際上,這種辦法已屬“人本”之舉,在過去流動性較強或倉促間失敗的作戰中,日軍對重傷者甚至“活殺”。“……每有傷亡,必將死屍搶運後焚化,決不留一具屍首與人看見。”
一戶騰衝居民光復後回家,發現自家二樓堆滿日本骨灰盒,每個盒上放着手錶、鋼筆、書信、獎章等物。這顯然是收集好準備後送的。那戶人家又驚又怒,一炬焚之。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全員玉碎”,日軍是不會如此狼狽的。
戰後想方設法收斂遺骨
戰爭時期,緬甸爲英國殖民地。日本爲實現侵緬意圖,於1942年進攻緬甸。從1975年開始,在政府、財團和民衆的大力支持下,日本人在緬甸打通了種種關節,在各個戰場都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慰靈塔和紀念碑,不論原址上已蓋酒樓還是居民房,日本人皆重金買下做祭祀之所,甚至,爲戰死緬甸的軍馬也立了紀念碑。
幾乎與在緬甸的活動同步,日本人也開始了對於中國雲南的活動。雖然期間經歷漫長坎坷,但日本人卻始終執着如初。
1974年,即中日邦交正常化第二年,第一批日本人獲准訪問了雲南昆明。他們向當時的雲南省革命委員會提出,希望允許他們到滇西祭奠陣亡日軍的亡靈。這個要求被理所當然地拒絕了,據說全體日本人當即失聲痛哭。此後,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來到雲南,但當時雲南對外開放地域限定大理市。雖然大理風景如畫,然而日本人卻個個愁眉不展,終日翹首西望,茶飯不思。臨行前,他們面西肅立,而後長跪不起,他們仍是要到滇西祭奠日軍亡靈的。
1980年1月,日本人終於在戰後首次踏上滇西的土地。這次,由日本“全緬戰聯協”派遣的“雲南地區慰靈團”來到中國。大概在外交接洽環節,日方已考慮到在中國收骨不會成功,這一次只是派了與那段歷史有密切關聯的10個日本老兵。這次在中國方面的幫助下,他們得到了滇西戰場上的泥土。回國後,在原日軍第56師團戰友會舉行的慰靈式上,這些泥土作爲“靈沙”分給了陣亡人員家屬。
上世紀80年代以後,隨着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更多的日本人終於可以以“旅遊觀光”的名義來到滇西。在松山舊戰場上,他們一般不跟當地老百姓說話,表情肅穆。上了山後,哭天叫地,訴說禱告……當地人印象最深的一位日本老者,曾帶着一羣男女兒孫來到松山,堅辭導遊,竟能在山上輕車熟路地走動。有當地的明白人問他:你是當年那位逃出去的日軍炮兵中尉吧?此人正是木下昌巳。從1980年起他來滇西十多次,心願只有一個:爲死在松山的日軍在當地建一座慰靈碑。爲此,他曾表現出一些誠意,比如捐資龍陵在原日軍第56師團前進指揮所駐地趙氏宗祠前建了一所白塔小學,當地人謂之“贖罪”學校。這一舉動得到了當地政府有保留的理解,但對於他要爲松山日軍陣亡者立碑之事,當地政府認爲,日本侵略雲南的史實是永遠無法抹去的罪惡,所以婉拒了他的請求,並請他尊重中國人的民族情感。
當地人常常說起日本人爲尋找日軍遺骨而“懸賞”的事,據說交換條件是:一具屍骸換一輛轎車,一根腿骨或手骨換一臺彩電。這些,自然是日本方面在通過外交努力無果,從而私下活動後播散出來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
丟棄遺骨被中方收集保存
那麼,當年日軍丟棄在滇西的遺骨情況到底如何呢?據資料,有少量是在戰死後由日軍自行處理的,活下來的日本老兵曾記錄保存下來一些資料;大量的則因無法及時收屍,在戰後由當地人收斂掩埋了,由於當事人紛紛離世,已很難找到準確的位置。但是,當地也保留下了日軍丟棄的一些遺骨,並挖掘出了一部分,至今仍集中保存着。
《我認識的鬼子兵》一書的作者方軍,是國內最早披露這一信息的人。2002年,方軍在龍陵採訪見證抗戰的“最後一批人”時,曾看到了這些日軍遺骨,並在《保山日報》首次報道。據當時龍陵縣史志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1988年至1989年,縣政府曾組織人力在松山一帶收集了一些日軍遺骨和遺物。當時組織挖掘的目的,一是基於人道主義考慮,二是史志辦需要收集一些與戰爭相關的資料和物證。之後,這些遺骨和遺物被裝在陶罐和木箱內,一直放置在龍陵縣史志辦的倉庫內。據聞,2005年龍陵抗戰紀念廣場落成,這些東西又被搬遷到了新建的抗戰紀念館內。
方軍曾對所看到的日軍遺物做分類介紹:有5個陶罐裝的骨灰,是日軍第56師團將在緬甸戰死的日本兵燒成骨灰,帶入中國滇西的。據說日軍當時曾準備帶着這些骨灰打到昆明、重慶去。裝骨灰的陶罐口小、肚大,是緬甸薩爾溫江流域婦女頂在頭上使用的陶瓷器皿。當年戰事結束後,當地羣衆擔心污染空氣和水源而收斂日軍屍體,屬於草草掩埋。1988年,僅在松山挖掘出了其中一部分骨骸,裝在本地燒製的三十幾個陶罐裏。此外,和遺骨一起出土的還有日軍的鋼盔、皮鞋、飯盒和炮彈等物品,裝在二十幾個木箱裏。
據聞,日本方面看到後,曾與中國外交部交涉,希望就此遺骨的返還問題進行磋商。但此後的消息是,當地政府迴應本地並無此物。
相关参考
河南挖出三千年古墓,女將軍遺骨被泡在水中,供電不足專家也無奈
有些人說考古隊和盜墓賊其實沒有什么不同都是在干着挖墳掘墓的事情,但其實這兩者在本質上就是不同的,畢竟考古隊發掘陵墓是為了科研的進行,也就是為了更好的復原歷史。而盜墓賊則是非常單純的為了錢,文化對於他們
河南挖出三千年古墓,女將軍遺骨被泡在水中,供電不足專家也無奈
有些人說考古隊和盜墓賊其實沒有什么不同都是在干着挖墳掘墓的事情,但其實這兩者在本質上就是不同的,畢竟考古隊發掘陵墓是為了科研的進行,也就是為了更好的復原歷史。而盜墓賊則是非常單純的為了錢,文化對於他們
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就對中國進行了一個評估,他認為以日本國的國力是無法打敗中國的,必須使用其他地方的資源和人力才能從根本上擊敗中國。而在二戰後期,日本被美國封鎖,資源使得他資源十分匱乏,無
最新史料表明,日本軍方至少隱瞞了兩項二戰秘密:蘇聯將宣戰,美國將投原子彈。日本軍方大約在1945年5月就已知道蘇聯即將要向日本宣戰。這個情報是由日本當時駐歐洲各國大使館武官獲悉,並向日本大陸報告。現在
最新史料表明,日本軍方至少隱瞞了兩項二戰秘密:蘇聯將宣戰,美國將投原子彈。日本軍方大約在1945年5月就已知道蘇聯即將要向日本宣戰。這個情報是由日本當時駐歐洲各國大使館武官獲悉,並向日本大陸報告。現在
我們常常說“小日本”,但你可曾思考過日本究竟有多小?如果仔細研究一下,你一定會被眼前的數據驚出一身冷汗,真實的日本其實一點也不小。日本位於亞洲大陸東端,往北看是橫跨兩洲的俄羅斯,向西看是雄踞東亞的中國
麥克阿瑟和裕仁天皇。1945年8月30日,美國軍用飛機抵達東京近郊的厚木機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踏上日本土地,「仿佛是二十世紀的拿破侖皇帝一般」。美日關係的故事情節從這一刻起發生轉折:雙方化幹戈為玉帛
麥克阿瑟和裕仁天皇。1945年8月30日,美國軍用飛機抵達東京近郊的厚木機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踏上日本土地,「仿佛是二十世紀的拿破侖皇帝一般」。美日關係的故事情節從這一刻起發生轉折:雙方化幹戈為玉帛
我們常常說「小日本」,但你可曾思考過日本究竟有多小?如果仔細研究一下,你一定會被眼前的數據驚出一身冷汗,真實的日本其實一點也不小。日本位於亞洲大陸東端,往北看是橫跨兩洲的俄羅斯,向西看是雄踞東亞的中國
二戰後,此國家向日本索要80億賠償被拒絕,於是怒殺全部日本戰俘
抗日戰爭,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最恥辱的一筆,五千年泱泱大國,被一個島國侵略,並且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日本,一個曾經依附於中國的國家,在二戰時,卻夢想著侵佔中國從而統治亞洲,甚至因此在中國犯下累累罪行,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