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爲什麼兵敗莫斯科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戰德軍爲什麼兵敗莫斯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戰德軍爲什麼兵敗莫斯科

提起二戰期間的蘇德戰場,最慘烈莫過於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場規模空前的血戰被認爲是二戰的轉折點,因此知名度很高。不過,戰爭的勝利是靠一個又一個的轉折點來贏得的,對於遭到了德軍閃電戰重擊的蘇聯來講,莫斯科保衛戰也許纔是第一個真正的轉折點。

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從一開始就是納粹德國的頭號目標,德軍最爲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羣,就是用來攻取莫斯科的。由於斯大林的錯誤判斷和蘇軍在戰爭初期的混亂低效,使得德軍一度進展神速,中央集團軍羣一路向東,非常順利。馮·博克元帥指揮下的裝甲集羣只用了不到一週時間就打到了明斯克,圍殲了大約41萬蘇軍,其中30多萬人被俘。

1941年7月16日,德軍突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已經是門戶洞開。

9月中旬,基輔陷落,超過65萬名蘇軍被俘,正在基輔任職的赫魯曉夫在陷落前一小時乘飛機逃出。1941年9月下旬,布良斯克陷落。從9月30日開始,德國集中了77個師約200萬兵力,14000多門大炮,1700輛坦克和1400架飛機,向莫斯科方向發動代號爲“颱風”的攻勢,企圖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10月3日,奧廖爾被攻陷,10月23日,德軍將維亞濟馬—布良斯克的五個蘇聯集團軍圍困,蘇軍67萬人被俘。

德軍進攻莫斯科的計劃,屢試不爽的包抄圍困。雖然這一系列失敗很難看,但從後來的歷史看,如果沒有這些蘇軍部隊的犧牲和牽制,德軍很可能會再提早一個月發動對莫斯科的進攻,如果真是那樣,保不住莫斯科將會是大概率事件。這一點可以從德軍推進速度上表現出來,在戰爭的前三週,德軍平均每晝夜可推進20-30公里,到了8月,這一數字就降到3.5-8.5公里,因爲德軍要忙着解決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包圍圈內的蘇軍。

在節節勝利的形勢下,希特勒在10月4日發表演講,得意地宣稱——“東部前線正在發生偉大的變革……我們將最終消滅東部的敵人!”當時,幾乎所有德國人都相信,德軍一定會拿下莫斯科。

面對危局,斯大林想起了朱可夫,將他從艱險的列寧格勒調回——畢竟守不住莫斯科,就如同被摘走了心臟。然而,在前期的一系列嚴重失敗中,蘇軍的預備隊幾乎都損失光了,朱可夫評估了形勢後,得出了非常不樂觀的結論,他向斯大林彙報:“西線的防禦實際上已經被摧毀,由於沒有後備力量,無法彌補由此導致的巨大缺口,所有通向莫斯科的道路,實際上是暢通無阻的……”

“你知道西方面軍的第16、第19、第20集團軍和鮑爾金的集羣在什麼地方?預備隊方面軍的第24和第32 集團軍在哪裏?”

“全部被合圍在維亞茲馬以西和西北地區……”

所以,當德軍直奔莫斯科而來時,蘇軍出現了很大的兵力缺口。直到10月10日,蘇軍的防線僅僅部署了四個步兵師、三個後備步兵團、五個機槍營。爲了阻擋住敵人,莫斯科炮兵學校、莫斯科軍政學校、俄羅斯最高蘇維埃學院、波多爾斯克機炮學校的學員們全部投入了戰鬥,45萬市民(多數是女性)被動員起來,在城外挖掘壕溝和工事。

但即使如此,蘇軍每個營仍然要防守接近五公里的正面。兵力如此吃緊,朱可夫全力調集一切可用的兵力,他一面從後方調來哪怕是訓練不足的部隊,另一面收攏突圍的散兵,獲得了大約十四個步兵師、十六個重新編成的坦克旅和四十多個炮兵團。工人、工程師、科學家、作家、職員、學生……一切可動員的力量都被組織起來,組成了四萬人的民兵部隊,一萬人規模的“坦克殲擊組”和“巷戰小組”。

通向市區的道路和橋樑都被埋上了地雷,在德軍有可能通過的森林裏,每隔一段距離就會砍倒一些樹木(畢竟連阿登山區也沒擋住德軍),市區築起了用來打巷戰的街壘……三千八百個火力點,三萬七千五百個金屬拒馬被迅速建設趕來,聖瓦西里大教堂內也設置了爆炸裝置,因爲有人推測,德軍攻下莫斯科後,希特勒很可能會乘興巡遊這一著名景點。

但這些也只是權宜之計,真要抵擋住德軍,保住莫斯科,還得靠成建制的生力軍。如果沒有足夠的部隊,德軍甚至無須攻城,只要像在基輔那樣四面合圍,就能讓莫斯科不戰自潰。

莫斯科市內的確出現了大面積的恐慌情緒和混亂——1941年10月16日,蘇聯國防委員會通過了“關於疏散蘇聯首都居民”的決議,這一舉動被理解爲莫斯科將要被放棄的信號。事實上蘇聯中央各部和外國使館確實撤退到了古比雪夫,緊接着老百姓也開始逃難了,但他們全得步行,因爲公共汽車和出租車都被徵用去運輸部隊了。焚燒文件的灰燼如同黑雪一般在空中飄蕩,德軍隨時可能衝進市區的謠言四處流傳。很多人驚慌失措,有人開始搶劫商店和運載罐頭的卡車……面對混亂局面,蘇聯國防委員會於10月19日決定在莫斯科實行戒嚴——

要守住莫斯科,鼓舞士氣,就得有足夠的兵力。而在當時整個蘇聯範圍內,只剩下遠東的20多個師是唯一建制完整,裝備完好,戰鬥力強的預備隊了,原本是用來對付日本的遠東軍區部隊從亞洲地區調回莫斯科。

日本沒有乘機夾擊蘇聯一直被認爲是軸心國的敗筆,但站在當時日本的角度看,進攻蘇聯有利於德國,卻沒法讓日本撈到急需的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顯然是爲他人做嫁衣的行爲。而且日本有諾門罕的失敗教訓,對進攻蘇聯心存疑慮,最終沒有選擇北上。

日本的決策被王牌間諜佐爾格探知,他及時發回的情報使斯大林有了調回遠東部隊的底氣,可以說是挽救蘇聯於危亡的關鍵之舉,是改變世界的著名情報之一。然而佐爾格也因身份暴露被捕,和助手日共黨員尾崎秀實於1944年11月7日被處以絞刑,終年49歲。後來,佐爾格被授予了很高的榮譽(蘇聯英雄、金星勳章、雕像、命名大街、紀念郵票)。

遠東部隊在數週內從八千公里以外趕來,他們顯然比德軍更加適應嚴寒,這並不是因爲天生抗凍,而是有充分的經驗和準備——槍炮有保暖套,塗上了防凍潤滑油;知道如何讓坦克和汽車在嚴寒下照常發動;有足夠的棉衣、皮靴和護耳冬帽⋯⋯當然,他們是祕密開進的,在原駐地留下了少量人員和電報員以迷惑日本人。

這裏需要說明一下,嚴寒被認爲是德軍兵敗莫斯科的首因,而實際上那個冬天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冷,在11月4日,莫斯科的最低溫度是零下7度,11月11日至13驟降到零下20度,但很快就回到了零下3度,顯然還稱不上嚴寒——莫斯科戰役的防禦階段是在並不太冷的情況下進行的。

如果說真有對德軍有影響的天氣,反而是冬季來臨之前的陰雨,在坦克和車輛的碾壓下,陰雨和融化的雪水使道路變得泥濘不堪,甚至連步行都很困難。但蘇軍同樣陷入泥濘,“參謀車輛必須由坦克拖動”——天氣是公平的,無論是下雨還是低溫,不會只逮着一邊影響,真正的差別來自雙方的應對和準備是否充分。事實上,11月15日之後,冬季的低溫使路面變硬,反而有利於德軍通行。

直到打到莫斯科近郊時,德軍還可以說是一支常勝之師,然而此時的德軍也面臨着越來越大的困難。首先是禦寒裝備,在12月之前,天氣雖然沒有冷到駭人聽聞的程度,但缺少禦寒衣服還是會被凍得夠嗆。德軍當然不會傻到認爲“純雅利安人”就更抗凍,冬裝和裝備的冬季保養物資在名義上下發了,然而希特勒對戰局的樂觀使得德軍上下都輕視了冬季物資的配發,隨着補給線的拉長,這些東西很多還堆在沿途的車站,前線的德軍依然在瑟瑟發抖。

其次是兵力,推進到莫斯科時,德軍已經損失了70多萬人,約佔入侵蘇聯時的五分之一,雖然蘇軍的損失還要多上好多倍。德軍用於莫斯科方向的部隊雖然從建制數量上看不少,但每個單位減員嚴重,且沒有得到有效補充,有的團只剩四五百人,再加上連續作戰,已然異常疲勞。

第三是燃料,德軍的制勝法寶是能夠快速突擊的裝甲部隊,但如果燃料跟不上,一切免談。受制於漫長的補給線,前線的德軍能得到的燃料不敷使用,等於斷了腿,喪失了快速機動能力的德軍,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

蘇軍的情況正好相反,隨着遠東部隊開始西調,同樣疲勞和殘破的蘇軍看到了希望,也鼓舞了蘇聯領導人的信心。11月7日,紀念十月革命的閱兵照常舉行,斯大林登上檢閱臺,號召莫斯科軍民堅守城市:“紅軍和紅海軍的戰士、指揮員和政工人員、男女游擊隊員,全世界都注視着你們,把你們看作是能夠消滅德國侵略者的主要力量。處在法西斯奴役下的歐洲各國人民都注視着你們,把你們看作是他們的解放者。偉大的使命已經落在你們的肩上。你們不要辜負這個使命!你們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解放戰爭!”

閱兵部隊走出紅場就直接上了前線。因爲此時仍然急需大量兵力。對此一無所知的希特勒從收音機中聽到紅場閱兵的消息後,馬上打電話怒斥馮·博克元帥,嚴令前線德軍轟炸閱兵現場,叫嚷着要把閱兵部隊和斯大林都炸得片甲不留。德軍轟炸機冒雪起飛,付出了被擊落25架的代價後,仍沒有一架能飛到紅場上空。

在莫斯科西北方向,霍普納第4裝甲軍和萊茵哈特第3裝甲軍推進得離莫斯科最近。11月底,德軍已經推進到離莫斯科市區只有20-30公里的距離,然而再也推不動了,隨着蘇軍遠東部隊在12月初的到來,這支生力軍徹底壓垮了已是強弩之末的德軍。

12月5日,頂住了壓力的蘇軍開始反攻。此時的德軍纔開始遭遇了零下20-40度的真正嚴寒,也就是說,寒冷對德軍的影響是在蘇軍反攻階段,而且,更要命的是,德軍沒有預備隊可用。

吃飽穿暖、油彈充足的蘇軍一舉將疲憊不堪、減員嚴重、缺衣少油的德軍擊退了100-200公里,德軍傷亡被俘達到了31萬人。這是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的第一次大敗。希特勒聞訊大怒,下達了不許後退的死命令,古德里安、馮·博克、霍普納等將帥被解職,但希特勒的憤怒也阻止不了德軍的潰敗。

古德里安在日記中寫道:“對莫斯科的攻勢失敗了,我們低估了敵人的優點,包括其面積及天氣,幸運的是,我在12月5日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否則大禍將無可避免……”

勒熱夫離莫斯科只有200公里,順利的話,幾個突擊就能打過來。蘇軍打贏了首都保衛戰,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不過,由於蘇軍是在兵力與德軍基本持平甚至還略少的情況下實施反攻,沒有形成斯大林格勒戰役那樣的致命打擊。事實上,後退了一段距離,緩過勁來的德軍依然有能力在勒熱夫頂住蘇軍,形成一個對莫斯科仍有威脅的“勒熱夫突出部”,直到1943年3月,該地區才被蘇軍收復。

但這個不算完美的勝利並不能減少莫斯科戰役在戰略上的重要意義,蘇軍的勝利極大鼓舞了蘇聯人民乃至整個同盟國的士氣。納粹的閃電戰被粉碎,從此被拖入了最不願意的消耗戰中——說莫斯科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一點問題也沒有。

下一個冬天,朱可夫還將在伏爾加河畔再敗德軍。關於蘇軍爲什麼能獲勝,朱可夫表示:“希特勒統帥部……嚴重地低估了爲保衛莫斯科而戰的蘇聯軍隊的力量和條件,同時又過高地估計了爲奪取蘇聯首都而集結的德軍部隊的能力……在那種條件下,把一切都寄託在裝甲部隊身上,是靠不住的……德軍統帥部未能及時完成對我方同時發動進攻的準備,儘管他們在那裏有足夠的兵力這樣做……到了12月初,敵人已經筋疲力盡,而且已經沒有預備隊了,但那時西方面軍卻從最高統帥部得到了兩個重新編成的集團軍……蘇軍司令部能夠抓住有利時機組織一次反攻。”

這裏需要強調一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場戰役好像就是在冬天打的,而實際上莫斯科戰役從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4月底,時間長達七個月,比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時間還要長一些。但因爲從12月5日開始的蘇軍反攻更加吸引人,所以纔會造成莫斯科保衛戰是冬季戰役的印象。1985年上映的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時間長達六小時,就是因爲真實的戰鬥,時間跨度很大。

經此一役,莫斯科無愧爲英雄城市的稱號,在距離它只有咫尺之遙時,法西斯軍隊首次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從此走向滅亡。三年後,蘇軍一路殺進柏林,給了希特勒以最後一擊。

相关参考

蘇軍爲什麼只用十幾天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受軍國主義蠱惑,戰力強,很是瘋狂,連美軍都感到頭疼,尤其是日本關東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號稱“皇軍之花”。但是“八月行動”中,蘇聯紅軍僅僅用了十幾天時間,就消滅了75萬日本關東軍。那

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在德軍戰俘營,爲什麼選擇了自殺

李三萬摘要: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在二戰中被德軍俘虜,德軍知道他的身份,曾向蘇聯提議用被俘德軍元帥保盧斯來交換,但被斯大林拒絕了。他在戰俘營裏顯然是不會受到虐待的,那麼他爲什麼最終還是要選擇自殺?斯大林的

爲什麼德軍要屠殺猶太人...因爲猶太人過去對德國做過這些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是德意日法西斯發動了這場戰爭。在二戰中,南京大屠殺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日軍侵略者犯下的罪行,那個時候我們不夠強大,讓日本侵略者

二戰德國的堅盾及利刃——獨立重裝甲營

德軍二戰虎式重裝甲部隊的裝備與編制歷史在戰鬥開始前圍着自己的坦克瞎忙活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的坦克手,由於此時德軍部隊尚未見過這種坦克,所以爲了避免誤傷,這輛坦克的後部插着一杆黨旗旗。1942年

對二戰德國軍銜名稱的一點看法,歡迎討論

喜歡二戰題材的朋友請關注我,我會為大家分享一些二戰德國的相關資料。此文純屬歷史知識貼,絕非宣言納粹,我們一定要了解歷史,認清納粹的罪惡。關於二戰德軍的軍銜究竟該如何稱呼,一直是軍迷們爭議比較多的問題,

對二戰德國軍銜名稱的一點看法,歡迎討論

喜歡二戰題材的朋友請關注我,我會為大家分享一些二戰德國的相關資料。此文純屬歷史知識貼,絕非宣言納粹,我們一定要了解歷史,認清納粹的罪惡。關於二戰德軍的軍銜究竟該如何稱呼,一直是軍迷們爭議比較多的問題,

被原子彈轟炸後100年不能住人,爲什麼日本廣島長崎還住了很多人

二戰後日軍自知戰敗無力迴天,但還是不甘心,發動了不少自殺式攻擊,抱着玉碎的念頭,實際上讓兵士們去投身,上層的軍官們一個個都呆在後方,美軍爲此吃盡了苦頭,爲逼迫日軍投降,羅斯福下令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

二戰日本爲什麼不傾盡兵力進攻中國

二戰時,日本在亞洲地區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中國是最大的受害國,但卻不是唯一的受害國,即便在中國戰場僵持不下的時候,日本仍然沒有將全部的兵力投放到中國戰場,反而在太平洋地區集結重兵,企圖與美國進行直接較

二戰時期日本和德國爲什麼是好哥們,論述日本軍國主義的由來

中文“軍國主義”一詞來自日文漢字「軍國主義(ぐんこくしゅぎ)」,中國人經常把它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國策思想聯繫起來。然而軍國主義的實踐並非只有日本爲之,歷史上許多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或政權,都會有軍

二戰中,美軍爲何掃射戰友的遺體

美軍有一句著名的話,翻譯成中文就四個字,“帶你回家”。美軍從誕生的那天起,這一信條就深深植根於每個士兵的血脈中。在戰場上美軍堅持:活着要把人帶走,死了要把屍體帶走,爲了拯救一個士兵,可以付出多個士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