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那些很俗的書法作品,就是一堆廢紙,沒有任何意義
Posted 米芾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實話說,那些很俗的書法作品,就是一堆廢紙,沒有任何意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實話說,那些很俗的書法作品,就是一堆廢紙,沒有任何意義
評論一幅書法好不好,在書法史和歷代書論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醜”與“妍”兩個形容詞,比如明代,傅山被人說成“醜”,董其昌被人說成“妍”。現在我們更多談論的是“雅”與“俗”。當代的“醜書”是否醜,要用醜與妍去衡量。那麼,什麼又是“雅”與“俗”呢?這麼說吧,經過臨帖寫的字一般都很“雅”,即使有人寫的不怎麼好也稱“雅”書;從來沒臨過帖,就自己在那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即使你或者說不管你寫得多漂亮都只能稱“俗”書。這樣的所謂書法作品很多很多,幾乎充斥每個角落,在淘寶書法定製店裡99.99%都是這樣的作品。俗書數量眾多,且具有表面漂亮秀美的偽裝性,對大眾的審美誤導和傷害非常嚴重。
1、取法近人低格,任筆為體。
任何藝術都不會憑空產生,都是在對傳統經典的繼承上發展而來,書法藝術亦然。古人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書不下秦漢”。學習研究書法,就要深入研習書法史上的這些經典,多年或是窮其一生的潛心沉入經典,集百家之長,再加之自己的個性和學養,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而當代很多人心態浮躁,急功近利,總想朝學執筆暮已成家,對繼承經典有畏難情緒,淺嘗輒止,取法近代格調並不是很高的書家,或者直接學習當代人,臨摹自己的老師。
更有甚者從不臨帖,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怎麼舒服痛快就怎麼來。有人把書法藝術比喻為戴著鐐銬的舞蹈。鐐銬為何?就是要有對經典的繼承,要有筆法、字法、墨法、章法上的規矩和規範,不是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這些要求和規範之內,你舞的精彩才是本事。如果別人戴著鐐銬,你不帶鐐銬,已經不是一個起跑線,或不是一類藝術,也就墮入野狐禪的惡道。
例子,一位朋友說他喜歡二王,可他從沒有臨寫過二王的帖子,自己拿起筆來就隨便寫,其實他寫的根本不是二王;自己覺得瀟灑得很,其實根本沒有法度、規矩,讓專業的人看了難受得很。而對經典有繼承的人,專業人士一看作品,就知道他取自哪家哪派,就知道他作品的“孃家”是哪家,有傳統經典書法的資訊碼,看上去似曾相識,也顯得古意雅緻。所以,衡量一個人書法俗與不俗的最基本標準就是入不入帖,有沒有對經典的繼承。如果不入帖,就談不上專業和入流,也就離俗書不遠了。
2、結體誇張變形,扭捏作態。
書法是書寫漢字的藝術。一定在字的結體上有很多藝術的誇張處理。但這些誇張變形都是合情合理,或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王羲之《蘭亭序》中二十多個“之”字,每個之字筆法、結體都不一樣,但不管如何變化,都在一定的度內。
可是當代一些書家由於繼承經典不夠,對經典理解不深,在創作時,以結體誇張變形來吸引“好奇”眼神,但其誇張變形的沒有出處,沒有合理性,也不自然。故意扭來擺去,伸胳膊劈腿,搔首弄姿,甚至成為一種習氣,還以習氣為美為風格,實則惡俗不堪。曾見陝西一位老書家的牌匾,結體又伸胳膊又劈腿,造作有餘,自然不足,看了很是不舒服,據說還有**半城之譽,不知道這樣一個有著十三朝古都之稱的西安,何以人們在書法欣賞水平上墮落到這種地步。要知道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道法自然,“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沒有設計的設計,沒有巧思的巧思是最高階的。
3、筆法單一無矩,虛尖氾濫。
筆法是書法藝術最基本、最核心、最見功力的構成因素。書法史上經典作品的筆法精到、豐富。深入臨習古代經典碑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學習和掌握古人的筆法,從而養成古人的用筆習慣。古人的書法,任何一個點畫,那怕就是一個點,都要有起筆、行筆、收筆三部分完成,非常規範和嚴謹,所以點畫才有那樣的質量和味道。
而當代一些書家臨古不深入,對筆法的繼承欠缺很多。書寫一個點畫,很多都沒有規範的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比如寫個點,拿毛筆蘸墨在宣紙上一觸或是一按就完事。書寫物理長度長一點的橫或豎,也大多沒有起收筆,也沒有藏鋒露鋒的區分,都是露鋒入紙。由於沒有起筆和收筆動作,所以產生很多“虛尖”。我們看古代經典碑帖,起筆以藏鋒為主,露鋒為輔,所以這樣的虛尖是很少的,才保證了字中真氣的飽滿。試想,沒有起筆和收筆動作,字中的真氣就都跑掉了。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養氣,養浩然正氣;講究藏拙和含蓄。這樣的以露鋒為主沒有收筆的用筆,就像一個人把胳膊伸得直直的去擊打一樣,哪還有力量可言。
4、點畫輕佻無骨,內韻淺薄。
古人形容好的書法點畫,叫鐵畫銀鉤、渾金斷鐵、力透紙背等,雖然墨跡是寫在平面宣紙上,但是好的點畫有渾圓感,是立體的凸出於宣紙之上,而且有力量感、有味道。筆法決定點畫的審美力量感和味道,可我們當代一些人由於沒有古人的用筆習慣,筆法功力不足,寫出的點畫軟弱無力,毫無骨力可言,別說力透紙背,有的書法“點畫輕飄飄的,一口氣就從宣紙上吹掉了。”古代老的書家“人書俱老”,由於生理原因,寫出了“不期顫而顫”的蒼老用筆,而當代人不明此書理,故意以不停提按頓挫寫出像抽羊角風或是半身不遂患者嘚瑟的顫筆,造作至極。
點畫除了形質上有力量感外,還要有內韻和味道等神采的要求。內韻、格調、境界等形而上的要求,不單單是技法所能解決,那要依賴人品和修養。書論講,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至。人品不僅指思想道德品質,更多指人的品味和格調。人的品味、風骨、格調形成,一靠天賦,二靠讀書。唯有讀書可以涵養一個人的氣象,改變人的氣質。每個人身上都有俗骨,何以醫俗,唯有讀書。之所以那麼多人的書法很俗氣,有技法層面的原因,但根子裡的原因就是不讀書、修養不夠,做人的品味和風骨更無從談起。試看當代這些被譏為俗書的人,有幾個是讀書人,有何文化?
5、內容陳詞濫調,千篇一律。
古人創作的書法,大多都是自己的詩詞歌賦;而當代書家大多都是抄寫古人的詩詞。書法創作所需文字內容,其實不是書法藝術的本體內容,屬於文字內容,但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當代一些所謂書家,別說自作詩詞,就連內容的選擇上都沒有文化甄別力和品味,不管什麼場合,寫給誰的,提筆就是“厚德載物”、“道法自然”、“澄懷觀道”,你寫我寫大家寫,重複概率極高,滿大街都是這樣內容的書法,還能不俗嗎?更有甚者,除了內容低俗以外,還寫錯別字或是“易誤讀字”,有的橫幅四個字,寫錯三個;還有一些由於結體不準或書寫草率,鬧出不少誤讀笑話,讓人哭笑不得。
分析當代俗書特點,為其畫像後,反思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不入古,二眼力不高,三人品不高。不入古就不知道古代經典好在什麼地方,影響對書法好壞的判斷和眼力提高。眼力不高是因不讀書畫史,不用書畫史上的經典作品為參照建立審美標準,所以判讀書法高低無依據。試想一個不知道何為高格調書法的人,怎麼能寫出高格調的書法。因為他沒有雅俗之分,甚至把很俗氣的書法當做陽春白雪。
人品不高或是天賦不夠,或是不讀書。天賦既定,讀書殊為重要。只有讀書,與古今中外賢達做精神遊,才可不斷提高反思內心和靈魂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人生境界。通過讀書,可以修養人品,提高眼力,更知道入古的重要性,且可以使三者相輔相成,迴圈精進。所以,讀書是醫俗書法的一劑良藥。
書法作品的“俗”,黃庭堅和米芾都確立了一個共同的不俗的“樣本”,即晉人風度。在二人眼中,晉人不論是風神,還是法度都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黃庭堅說:“觀魏晉間人論事,皆語少而意密,大都猶有古人風澤,略可想見。論人物要是韻勝為尤難得,蓄書者能以韻觀之,當得 彷彿。”(《山谷題跋》卷四《題絳本法帖》)米芾對晉人風度也論述有加,他在《張顛帖》中說:“草書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在《自敘帖》中雲:“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就連米芾的齋號也取名“寶晉齋”,可見他對晉人之推重。
然而,雖然都崇尚晉人,黃庭堅書法作品臨摹卻和米芾不同,他強調神似,不主張亦步亦趨,正如他在《論書》所說:“《蘭亭》雖真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為 準。”米芾卻是“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畫自臨拓,拓竟,並於真贗本歸之,俾其自擇而莫辨也。”可見,米芾對筆法、章法無不臨摹畢肖。這其中的不同也表明了黃是從精神中,由妙悟而領會晉人的不俗,而米是從技法裡,通過字法來體味晉人風雅的。
從對“俗”的語境和黃、米論“俗”的異同的比較中可以看出,他們二人都是竭力避俗的,黃庭堅是通 過學養的修煉而“絕俗”,米芾是通過完善技法而“免俗”。而且,二人在注重創新和突出個性的相同創作取向上,其創新態度又表現出差異:黃注重取“韻 ”,依靠豐厚的學養打破固有筆法,創造了獨特的書法作品面貌;米卻在竭力規模古人的基礎之上,憑藉藝術家的特質探索書法中的意趣,後而自成一家。
相关参考
實拍王洪文唯一的書法作品,被用於拍賣,學而有成也未必及得上他
王洪文書法欣賞。司馬光曾經說過:才勝德者,小人也。很多人認為把人品低下的書家的書法作品收藏家中,等於收藏了邪惡之氣,不僅玷汙了家風,也有損於自己的人品。在拍賣網上看到一幅王洪文的書法作品,寫得還不錯,
魯大東,男,1973年生於山東省蓬萊市。1991年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攻讀書法篆刻專業本科。師從劉江、章祖安、王冬齡、祝遂之、陳振濂、邱振中諸先生。2002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攻讀篆刻碩士研究生
魯大東,男,1973年生於山東省蓬萊市。1991年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攻讀書法篆刻專業本科。師從劉江、章祖安、王冬齡、祝遂之、陳振濂、邱振中諸先生。2002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攻讀篆刻碩士研究生
他是民國公認的一位複雜人物,曾經為抗日貢獻良多,也曾“作惡多端”,他被美國一家雜誌評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神祕的人物!他行事較為詭祕,曾經刺殺多位重要人物。然而,他自己的死亡,至今也沒有確定的原因。他就是
周總理的朱鎔基總理溫家寶總理圖片來自網路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絡刪除。
國畫大師作品賣了3.45億,不會畫的他滴一堆顏料卻賣了9.6億
大師太會畫,畫一幅山水賣3.45億;他不會畫,只會滴顏料,一幅滴畫卻賣9.6個億!太會畫和不會畫是兩個極端,一個代表着技藝超羣,一個代表着沒有能力。而太會畫的畫家就是中國畫壇大師黃賓虹,不會畫的則是西
好多學書法人的都會抱怨說,繁體字都已經那麼多了,為何還有那麼多的異體字呢?因為畢竟那麼多的繁體字記起來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經常見到的寫異體字的書法家可能是田英章先生,他的書法作品裡出現了不少此類的字,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
紀昀(1724~1805年),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紀昀乾隆十九年(1754年),紀昀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
紀昀(1724~1805年),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紀昀乾隆十九年(1754年),紀昀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