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爲了改變日軍進攻方向,另有難言之隱

Posted 日本人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並非爲了改變日軍進攻方向,另有難言之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並非爲了改變日軍進攻方向,另有難言之隱

作者:旭日潮陽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拉開了帷幕。隨後,“8·13”淞滬會戰打響,這是全面抗戰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最爲慘烈的一場會戰。

抗日戰爭中,我軍由於實力上的差距,在戰略上基本採取被動防禦的姿態。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發現,8·13淞滬會戰是由中方主動發起的一次大型戰役。會戰從8月13日一直持續到11月12日,整整三個月。中國舉全國之精銳投入70萬大軍,日軍陸續增兵至30萬左右。那麼,當時發起這場戰役的目的是什麼?

有一種說法廣爲流傳,就是說之所以發起淞滬會戰,是爲了讓日軍的進攻方向由從北向南轉爲從東向西。這個說法的來源主要是兩個:一是老蔣次子,二是陳誠。

小蔣認爲,全面抗戰爆發時,日軍的主力主要集中在華北。如果任由日軍從北向南進攻,則中國大地就會被分成東西兩半,南京上海等地的機關、企業工廠將無法西遷。小蔣的這種說法找不到文獻根據,在學術界一直有很大的爭論。

然而,這個說法在民間卻廣爲流傳,很多人把這個當做發起淞滬會戰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們給出的理由也很有說服力:自古以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從北向南攻者無不勝。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如果將日本人從南向北的進攻方向轉爲從東向西,中國必然就佔了地理上的優勢,日本人至少在這個方面是處於劣勢的。

再結合當時中日雙方的實際態勢,日本人在中國北方經營多年,滿洲早已成了他們的戰略基地;反觀中方,自九一八事變、長城抗戰以來,一系列條約的簽訂,導致整個華北已經幾乎完全遊離於南京的控制之外。實際上,南京方面此前也從未將它的影響力延伸至華北地區。如果任由日本人的機械化部隊沿平漢線向南推進,武漢三鎮也就岌岌可危。

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從當時的整個決策來看,上述提到的“將日軍的進攻方向從北向南引向從東向西”的構想並不是決定發動淞滬會戰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在上海發動對日軍的進攻,這一想法並非在“七七”事變之後纔出現。早在一年多前,無論是老蔣本人還是當時的最高決策層,就已經有了在上海打一仗的想法。1936年,老蔣就曾對何應欽、馮玉祥等做過指示,打算要在1936年發動淞滬戰役。這主要是因爲兩廣事變解決之後,地方實力派的問題得到解決,老蔣認爲有了“攘外”的條件和基礎,他決定要消滅日軍在上海的海軍陸戰隊,然後率軍北上解決華北與東北的日軍。但由於當時中日力量對比懸殊,所以就放棄了。

老蔣最初的考慮,在上海打這一仗,是爲了保住隴海路。因爲如果閻錫山守不住大同,就沒有辦法將蘇聯的援華物資從大同經同滬路運往華中、華東。到那個時候,唯一依靠的就只剩下隴海路,蘇聯的物資經西北可以通過隴海路運往華中和華東。這是老蔣最初在日記裏明確記載的。再後來,老蔣認爲要分散日軍在華北的力量,就需要開闢淞滬戰場,這樣才能解華北之圍。總之,發動淞滬戰役的目的是爲了分散敵人的注意力,而並非改變日軍在地理上的優勢。

據陳誠回憶錄記載,他在淞滬會戰發起之前向老蔣建議,把日軍的進攻方向由從北向南轉爲從東向西。但是到了那個時候,雖然全年抗戰已經開始,但因爲兩國實力懸殊,老蔣仍然希望西方國家能夠從中干預,這在整個淞滬會戰期間有着極爲明顯的表現。對於中日之間多年來的糾紛,始終得不到西方的關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在中國北方沒有多少利益,所以發動淞滬戰役最主要也是最爲直接的原因就是引起西方國家的干預。

淞滬會戰爆發前後,老蔣的日記多有對此戰的記載。他在8月13日的日記中記載:倭寇戰爭持久時期約可一年……見五國大使說明中國態度。8月14日記載:以戰爭爲建設導向……惟望神聖保佑中華,使滬戰能急勝也。

所以說,發動淞滬戰役的目的,更多的是在這方面的考量。老蔣在這幾天頻繁召見外國使節,在之前也在密切注意和積極處理中、日、俄三國之間的關係。之所以發兵淞滬,一是爲了引起國際關注;二是淞滬地區具體的形勢所迫。當然,在淞滬會戰即將爆發之前,我們不排除有更爲宏觀的戰略安排,但是到了即將爆發之際,宏觀戰略就會落在現實狀況之上。而現實狀況,就是中國並不願意就此展開與日本的全面戰爭。

事實上,在淞滬會戰中,日軍並沒有全面侵華的打算;中國方面雖然早已做好了這樣的打算,但迫於現實原因,也只是“以軍事爲外交後盾”。所以說,“發起淞滬會戰是爲了轉變日軍的進攻方向”這樣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兵說軍迷裝”,總有你喜歡的軍旅用品。有情懷,還不貴!

相关参考

司馬炎滅吳久拖不決,到底有什麽難言之隱

司馬炎的老子司馬昭攻滅蜀漢時,西晉還沒有正式建立。等到司馬炎掌權時,東吳已經換到了孫權的孫子,孫皓當家做主了,對司馬炎而言,孫皓殘暴不仁是他最大的利好。此時的西晉已經佔據了四分之三的地盤,只剩下東吳偏

關羽在陣前通名時,為何從不說自己的籍貫,只因他有難言之隱

縱覽我國整整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其中最精彩的一個階段那絕對非三國時期莫屬了。因為在這段群雄割據的特殊歷史時期,其湧現出的良臣和良將之人數,那絕對是遠勝於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治下的歷史時期。而且,尤其是

一方的蕭條,另一方的機遇

文|閻濱斯大林將沙俄時代的無價之寶大批賣到西方換取外匯,是有難言之隱。1922到1927年,蘇聯在新經濟政策時代大體完成了經濟恢復和重建,到1927年時,蘇聯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其工農業產值基本達到191

一方的蕭條,另一方的機遇

文|閻濱斯大林將沙俄時代的無價之寶大批賣到西方換取外匯,是有難言之隱。1922到1927年,蘇聯在新經濟政策時代大體完成了經濟恢復和重建,到1927年時,蘇聯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其工農業產值基本達到191

經過這一戰,宋朝和西夏終於達成和議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12)1042年,西夏軍進攻宋涇原路,於定川寨(今寧夏固原西北)擊敗宋軍的作戰。張元又獻計元昊向鎮戎軍進攻,最終目的是經渭州長驅直入,進擊關中地區,「東阻潼關,隔絕兩川貢賊,

經過這一戰,宋朝和西夏終於達成和議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12)1042年,西夏軍進攻宋涇原路,於定川寨(今寧夏固原西北)擊敗宋軍的作戰。張元又獻計元昊向鎮戎軍進攻,最終目的是經渭州長驅直入,進擊關中地區,「東阻潼關,隔絕兩川貢賊,

歷史上爲何日本多次攻打中國,中國卻不主動進攻

爲何日本多次攻打中國,而中國卻不主動進攻?劉伯溫早給出答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爲了抵禦美國軍隊強大的優勢,挽回其敗局,利用日本人狂熱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

鬼子厚顏無恥,日軍毫無人性可言

日本鬼子想和兩個孩子來張“親善”的合照,但從孩子的表情來看卻十分不樂意日本鬼子佔領一個村莊後,百姓苦不堪言,稍不小心就要掉腦袋。而日本兵爲了裝出和百姓親善的場面,逼迫婦女給他們縫衣服,但依然能看出來照

他是個虎將,鄂西之戰殲滅兩萬日軍,並在淮海戰役中逃出-胡璉

胡璉是個十分厲害的將軍。1941年,日本集中重兵進攻鄂西,打算和國軍決戰,蔣介石認為自己軍隊並不是日軍對手,始終對於日軍躲避態度。胡璉這個時候挺身而出,率領旗下11師在石牌打出了中國軍人威風。鄂西戰役

來襲的日軍不擾民

位於安徽省東部的滁州來安縣,其地處江淮之間,縣境的東、南兩個方向與江蘇省南京市毗鄰,縣城距南京市區僅有60公里,境內交通大動脈津浦鐵路橫貫南北,縣內的水口港可直通長江,是南京在江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