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被盜擾的南越王墓,出土了全國一半的玉質容器
Posted 南越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從未被盜擾的南越王墓,出土了全國一半的玉質容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從未被盜擾的南越王墓,出土了全國一半的玉質容器
南越文王墓位於廣州越秀象崗山中,1983年6月,廣東省政府基建部門正於此山施工,偶然發現墓室頂蓋石板,震驚世人的嶺南大墓就此現身。後經科學考古發掘,確定墓主為西漢南越國第二代王文王趙眜,下葬時間為公元前122年。南越王墓鑿山為藏,深埋象崗山頂之下20米深,整個墓室平面呈“士”字形佈局,有前後兩道石門,中軸對稱,前半部為前室、東耳室、西耳室,後半部為主棺室、東側室、西側室、後藏室。
墓室平面圖
南越王墓未被盜擾,墓主身份姓名可考,位處漢帝國的邊陲,同時又是漢武帝時期少有的異姓諸侯王陵,因此其歷史、文物價值十分珍貴。與漢代其他諸侯王墓相比,它有不少獨特之處。如:形制特別,兼具崖洞墓、豎穴木槨墓特徵;隨葬器物文化源流廣泛,涵蓋越、漢、楚、秦、匈奴、甌駱乃至域外等地;墓中有15名殉人,地位之高,人數之多也屬罕見。
棺槨內器物分佈圖
南越王墓共出土文物1000餘件(套),種類涵蓋玉、石、金、銀、銅、鐵、鉛、陶、漆、木、食品殘骸等30餘種。其中玉器有244件(套),數量多器形豐富,蔚為大觀。如71件玉璧、58件玉劍飾等都為國內之冠;絲縷玉衣、角形玉杯等也是獨一無二的稀世之珍。墓室7個部分中,僅後藏室無玉器出土。
絲縷玉衣
墓主身穿絲縷玉衣,玉衣上方墓主頭頂及肩部有3件精美玉器:獸首銜璧玉佩、鳳紋牌形飾、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西側室發現有殉葬人7人及豬牛羊3牲的遺骸。該室出土玉器主要為殉人佩飾,共計12件,包括玉卮、玉璧、玉環、玉璜、玉鼻塞等。墓中此類玉器最多,品種豐富,從數量而言,組玉佩和玉劍飾是裝飾用玉中最大的兩類。而墓主頭部周圍出土的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等數件器物,構思奇巧,工藝高超,冠絕漢代。
組玉佩,共11套,墓主1套,夫人7套,其他殉葬人3套。墓主組玉佩為其中佼佼者,原覆蓋於玉衣之上,由32個配件組成,玉元件包括雙鳳渦紋璧、透雕龍鳳渦紋璧、犀形璜、雙龍蒲紋璜、環、佩、翁仲、環、珠等,再輔以玻璃珠、煤精珠、金珠等小配件,從而形成了一套輕重有序、主次分明、色彩斑斕的華美佩飾。南越王墓出土11套組玉佩,在漢墓中首屈一指。
玉劍飾一組
玉劍飾,共58件,同樣在漢墓中為數最多。這58件玉劍飾,在墓主身邊15件,其餘43件藏於西耳室。從現有材料看,漢代形成了4件玉劍飾各有分工合為一套的組合樣式,其名字分別為首、格、璲、珌。以玉作劍的裝飾,實用性不強,南越王趙眜一方面傳承先祖趙佗尚武傳統,墓中隨葬兵器豐富且尤其長劍令人讚歎,另一方面也將自己愛玉之心與尚武之志結合,這批玉劍飾有相當一部分紋飾造型極其精美生動,是漢代玉劍飾發展水平的巔峰之作。
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
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原放置於墓主玉衣頭罩之上,直徑約10.6釐米。其構圖分內外雙環,內環一遊龍居中,前後爪伸至環外,有一鳳鳥在外環中站立於龍前爪之上,扭頭回望游龍,鳳冠及尾部以抽象的紋飾似雲似水延伸於內外雙環間。整體構圖主次分明,龍鳳呈祥,妙韻天成,將“天人合一”“陰陽相調”的中國古代“和”文化展現的淋漓盡致,以今言之,這也是兩千多年前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自然體現。
銅承盤玉高足杯
玉製容器在漢代目前所知極為稀少,據不完全統計,僅10餘件,而南越王墓中出土有5件之多,其意義非同一般。這其中,銅承盤高足玉杯,世所罕見。該器高17釐米,除高足玉杯外,還有金首銀身游龍銜花瓣形玉托架、木託座、銅承盤等部分構成。一件器物綜合運用玉、金、銀、銅、木五種材質,以玉杯為核心,呈三龍拱杯之勢,匠心獨運,造型奇巧,讓人聯想到史書記載同一時期漢武帝所建的仙人承露盤,它也許就是漢代五行及黃老思想對南越文化影響的體現。還有學者認為本器或為史籍中所載“方諸”的形象。
角形玉杯
墓主頭箱中出土的角形玉杯,更是國之瑰寶。它由整塊青白玉雕琢而成,玉質溫潤,高18.4釐米,呈犀牛角造型,器表有一尖嘴獸紋飾,生動逼真。全器雕工細膩豐富,綜合運用了線雕、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透雕等多種技法,這標明該時期的玉雕在章法佈局、材料運用、技巧發揮等方面日趨成熟。它是漢代唯一考古出土的角形玉杯,其造型溯源,觀點紛呈,或認為與南越人對犀牛角的崇拜有關;或認為此物正是中國古代酒器“觥”,有罰酒之用;或認為這是西方“來通杯”的造型,應與海上絲綢之路所帶來的異域文化有關。本件器物工藝盡善盡美,造型引人遐思,是中華文明中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寶。
三枚玉質有字印章
玉雜器可分為印章、帶鉤、六博棋子三種。墓中出土璽印共23枚,其中玉質印章9枚,6枚無文字,有文字的三枚隨墓主貼身下葬,分別是:“帝印”玉印,以螭虎為鈕,該印用“帝”不用“璽”,將“帝”“印”二字連用,獨具創新;“趙眜”玉印,覆鬥鈕,為墓主名章,為我們確認墓主姓名提供了直接證據;“泰子”玉印,覆鬥鈕,“泰”通“太”,是南越國預立太子制度的體現。
龍虎合體玉帶鉤
帶鉤在墓中共出土36件,其中4件為玉帶鉤,它們形體最大,造型精美,作工精緻,儲存狀況好,同出自墓主棺槨中。此4件玉帶鉤代表了漢代玉帶鉤的最高水準,如其中一件龍虎並體玉帶鉤,玉色青白,質地瑩潤,造型奇特,虎在鉤首,龍居鉤尾,兩體並連,龍張巨口,虎舉利爪,二者共奪一圓環,整個器物構圖簡練,式樣新穎,前所未見。
金鉤扣龍形玉佩
玉璧 區域性
南越王墓玉器與漢代其他諸侯王墓相比,有其顯著不同。首先,在時間上顯示出時代跨度大的特點,涉及戰國、秦、漢等多個歷史時期。
玉舞人
其次,南越王墓玉器在空間上體現了多地域文化玉器雜處交融的特點,文化融匯現象十分普遍。
總體而言,墓中楚式風格玉器最多,南越王墓發現後,我們曾對墓中玉器選樣18件(其中玉衣片10件),用科學儀器進行了分析測試鑑定研究,再結合史料,得出初步結論是玉料中有部分可能為本地自產,以韶關曲江地區可能性為大。
玉劍首
玉劍首
玉劍首
玉劍首
從玉料自產,部分玉器製作顯倉促,玉器種類豐富且多漢代罕見之器等角度考慮,我們有理由相信,南越國有自己的制玉工坊。制玉工匠有可能是在嶺南併入秦版圖時,由北方隨軍南下而來,或者在南越建立之後,由北方尤其是楚地遷徙而來,當然本地工匠亦在其中。這些偉大的古代工匠相容幷包,博採眾長,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嶺南玉器,這也是兩千年來嶺南地區開放包容創新之風的直接體現。
原文作者:王維一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8年3月刊《漢玉大觀——南越王墓玉器略考》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相关参考
1975年,柬埔寨民主黨開始掌握柬埔寨政權,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權。不過誰都沒想到,在這個組織掌握政權的三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裡,柬埔寨大約有近四百萬人死於饑荒、勞役、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當時的柬埔寨一共
2011年3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座叫「墎墩山」的山包上,村民發現了一座罕見的漢墓,而經考古學家證實,這是西漢時期的海昏侯墓。海昏侯墓規格龐大,出土文物數量驚人,並且2000年來從未被盜。種種謎團和發現
今年3月,華陰市一村民蓋房時發現一唐墓,該墓為一單室磚券的夫婦合葬墓,從未被盜。令人遺憾的是,村民打地基時,不慎把墓室的頂部打破。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呆運稱,該墓坐北向南,整體長約16.5米,深4.
今年3月,華陰市一村民蓋房時發現一唐墓,該墓為一單室磚券的夫婦合葬墓,從未被盜。令人遺憾的是,村民打地基時,不慎把墓室的頂部打破。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呆運稱,該墓坐北向南,整體長約16.5米,深4.
兩漢盛行厚葬,因而留存下來很多豪華的墓葬,即便經歷兩千年來反覆的盜掘,在今天還是有很多陵墓留下了許多非常值得一看的出土文物,它們有滿城漢墓、徐州漢墓、永城漢墓、臨沂漢墓、長沙馬王堆漢墓、南昌海昏侯墓以
12月14日,古墓內部磚上的花紋。本報記者金林攝在這座東漢墓旁邊僅1.7米處,有一座清代墓,它們為鄰已有百年歷史。遺憾的是,這座清代墓曾被盜墓賊光顧,「你看,這盜洞都快被雜物掩埋,可見這座墓被盜也是有
12月14日,古墓內部磚上的花紋。本報記者金林攝在這座東漢墓旁邊僅1.7米處,有一座清代墓,它們為鄰已有百年歷史。遺憾的是,這座清代墓曾被盜墓賊光顧,「你看,這盜洞都快被雜物掩埋,可見這座墓被盜也是有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揭秘武则天墓之谜,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唐朝共有十八陵,而其中只有武则天墓没被盗过。当然了,从古至今打过此墓注意的人自然是不少,但是最后
话说在1972年,发生了一件震动文博圈的大事儿,那便是发现了举世震惊的马王堆汉墓,在这个未被盗掘的汉墓中,自然是出土了巨多的文物(包括各种丝织品,帛画,帛书,漆器等等)但是这些文物在开启墓主人棺盖的一
南越王墓是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史记》称为赵胡)的陵墓。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在中国大酒店的北侧,越秀公园西侧。赵眜是南越国建国的第一代君王赵佗的孙子,号称“南越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