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
Posted 生命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
文 | 餘秋雨
(本文來源於1997年餘秋雨在臺灣高雄中山大學的演講)
各位朋友:
中山大學我一定會來,原因之一是余光中先生在這裡。我在《山居筆記》後記中曾經寫到,自己的散文集在臺灣出版,生怕有幾個人看到,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位與我同姓的先生。今天,居然由他來主持演講會,演講的題目又是讀書,那我就更膽怯了,有誰敢當著余光中先生的面大談讀書?但是報紙已經多次預告,今天又有不少其它城市的朋友遠道趕來,看來只能硬著頭皮給大家提幾點讀書建議了,請余光中先生和在座諸位指正。
在中國話裡,上學也叫讀書。今天我們所談的讀書只指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當然是針對青年學生而言的,但我看到在座又有不少上了年紀的朋友。青年人的讀書和成年人的讀書在總體上應該是有所區別的,需要分開來討論。當然這種區分又不是絕對的,有些青年人在閱讀上已經成年,有些成年人在閱讀上還算青年。
我覺得一個人的最佳讀書狀態大多產生在中年以後,但能不能取得這種狀態則取決於青年時期的準備。 中年以後的讀書可以隨心所欲,而在青年時期卻不能過於隨意,需要接受一些過來人的指點。我大概也能算作一個過來人,因此可以和同學們隨便談談。
一、儘早把閱讀當作一件人生大事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
何謂平庸?平庸是一種被動而又功利的謀生態度。平庸者什麼也不缺少,只是無感於外部世界的精彩,人類歷史的厚重,終極道義的神聖,生命涵意的豐富。而他們失去的這一切,光憑一個人有限的人生經歷是無法獲得的,因此平庸的隊伍總是相當龐大。黃山谷說過:“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這就是平庸的寫照。黃山谷認為要擺脫平庸,就要“用古今澆灌”。
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訊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後再來匆匆彌補就有點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時就進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產生偏差,誤以為是出身、財富、文憑、機運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實歷盡滄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質量。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
二、要把閱讀範圍延伸到專業之外
閱讀專業書籍當然必要,但主要為了今後職業的需要。魯迅說:“這樣的讀書,和木斧的磨斧頭,裁縫的理針線並沒有什麼分別,並不見得高尚,有時還很苦痛,很可憐。”(《讀書雜談》)
諸位報考大學的時候,剛剛從中學出來,都還不到二十歲吧,大人們還習慣於把我們稱作孩子,青春的生命那麼可愛又那麼具有可塑性,卻一下子被澆注在某個專業的模坯裡直至終老,真是於心何忍。
生命的活力,在於它的彈性。大學時代的生命彈性,除了運動和娛樂,更重要的體現為對世界整體的自由接納和自主反應,這當然是超越專業的。
現在很多所大學都發現了學生只沉陷於專業的弊病,開設了通識教育課,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同樣作為一門課程,即便通識教育也保留著某種難於克服的狹隘性和被動性。因此不管功課多重,時間多緊,自由的課外閱讀不可缺少。
更何況,時代的發展使每門專業的內在結構和外部界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沒有足夠的整體視野,連專業都很難學好。
三、先找一些名著墊底
大學生的課外閱讀,是走向精神成熟的起點,因此先要做一點墊底的工作。
墊什麼樣的底,就會建什麼樣的樓。因此儘量要把底墊得結實一點,但時間不多,要尋找一種省儉方式。最省儉的墊底方式,是選讀名著。
有些青年人對名著有一種逆反心理,為了保持自由而故意避開,這是孩子氣的舉動。名著不管是不是夠格,總是時間和空間篩選的結果,我們可以不在乎名著,卻不可以不在乎時間和空間。一部似乎並不怎麼樣的作品居然被時間和空間首肯,這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文化深度的懸念,光憑著這個懸念也值得去讀一讀。
更重要的是,名著因被很多人反覆閱讀,已成為當代社會詞語的前提性素材,如果不瞭解名著,就會在文化溝通中產生嚴重障礙。
名著和其它作品在文化方位上是不平等的,它們好像軍事上的制高點,佔領了它們,很大一片土地就不在話下了。對於專業之外的文化領地,我們沒有時間去一寸一寸佔領,收取幾個制高點就可以了。
對於名著不能平均施力,一個時間只能死啃一本,附帶著集中閱讀與它有關的書籍,務必把這個制高點完全佔領。這是一個似慢實快的辦法。書桌上不堆放多種類別的書,更不要擺出博覽群書的派頭一目十行、一天一本。如果本本都是泛泛而讀,到頭來就像愚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滿地狼籍卻食不果腹。應該反過來,慢慢地啃一本是一本,神定氣穩地反覆咀玩,每一本又都是高水平的作品,那麼用不了多久,你的學問規模就影影綽綽地成型了。
有人認為,名著總是艱深的,不如讀第二、第三流的作品省力。其實,第一流的作品由於邏輯比較清晰、表述比較果斷、個性比較鮮明、形態比較優美,閱讀起來不見得比第二、第三流的作品費力。即使費點力,因你內心深知其足可一以當十,也會感到值得。
那麼,如何確認名著呢?這就需要尋求幫助了。過去很多大學者都為青年人開列過“必讀書目”,但他們既要顧及各門學問的完整性,又要顧及青年人的多種層面和多種可能,總是把書目開得太長。“必讀書目”其實變成了“重要書目”,可能一輩子也讀不完。
因此我們需要尋找一種更有針對性的小書目。是否有針對性決定於書目開列者對閱讀者的瞭解程度。青年學生不妨找自己信賴的師長作一些必讀書目方面的交談,交談中要把自己的興趣、欠缺和已讀過的名著告訴師長,以求獲得有效的指導。
四、名著讀不下去也可以暫時放下
即便是一位熟悉的師長很有針對性地為我們開了一份必讀書目,書目裡的名著也有讀不下去的時候。
讀不下去就放下,不要硬讀。這就是非專業閱讀的瀟灑之處。
這麼有名的著作也放下?是的,放下。因為你與它沒有緣分,或許說暫時無緣。
再有針對性的書目也只考慮到了你接受的必要性,而無法考慮到你接受的可能性。所謂可能,不是指閱讀能力,而是指興奮系統,這是你的生命祕密,別人誰也不會清楚。
閱讀是對外部世界的開發,也是對自己生命的開發。開發生命並不是重塑生命,我們的生命並不太壞,沒有必要打碎了重塑。任何開發都應該順應著地理地脈,開發生命也是同樣,硬撬硬鑿會傷筋動骨。如果某個領域的幾部代表性名著都讀不下去,那就證明你與那個領域整體無緣,想開一點,整體放棄。也許幾年後突然讀得下去了,說明當初的無緣是短暫現象。但暫時現象也是真實的,不可為幾年後的可能而硬來。
茫茫書海,真正與你有緣的只是一小角。名著如林,真正屬於你的也只是不多的幾十本。有不少名著屬於有緣無緣之間,那也不妨一讀,因為知道的範圍總應該大於熟悉的範圍,熟悉的範圍總應該大於擁有的範圍。只要有時間,算不上名著的多種書籍也不妨廣泛地瀏覽一下,那裡也會有大量既能契合你、又能提高你的東西。名著是基礎,但不是封閉我們的城堡。
我剛進大學的時候,有兩位年老的圖書館管理員笑咪咪地告訴我,他們能從一年級學生的借書卡上預測這些學生將來的成就,幾乎是百試不爽。毫無規律胡亂借書的很難有希望,窮幾年之力死啃一大堆名著的也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借書卡上過於疏空的當然令人嘆息,借書卡上密密麻麻的也叫人搖頭,我上面講的這些道理,有不少正是從他們那裡討教來的。
五、有一二個文化偶像不是壞事
在選讀名著的過程中,最終會遇到幾部名著、幾位名家最與最與你情投意合。你著迷了,不僅反覆閱讀,而且還會尋找作者的其它著作,蒐羅他們的傳記,成為他們的崇拜者。我的一位朋友說他一聽到辛棄疾的名字就會臉紅心跳,我在讀大學時對法國作家雨果也有類似的情景。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偶像。
偶像的出現,是閱讀的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始。能夠與一位世界級或國家級的文化名人魂魄與共,真是莫大的幸福。然而更深刻的問題在於,你為什麼與他如此心心相印?不完全是由於他的學問、藝術和名聲,因為有很多比他學問更高、藝術更精、名聲更大的人物卻沒有在你心底產生這樣強烈的感應。根本的理由也許是,你的生命與他的生命,有某種同構關係,他是你精神血緣上的前輩姻親。暗暗地認下這門親,對你很有好處。
同構不等於同級。他是萬人矚目的文化名人,你是籍籍無名的青年學生,但他的存在,證明你所進入的生命系統的某些部分,一旦升騰,會達到何等壯美的高度,於是你也就找到了一條通向崇高的纜繩。
有的同學把文化偶像的崇拜一律看作幼稚行為,成天懶洋洋地對一切可以仰望、可以進入的物件愛理不理,偶爾心有所動也快速地自我熄滅,實在是坐失了很多良機。
那些讀了一輩子書卻說不出最喜愛哪幾部著作、哪幾位作者的人,哪怕是學富五車的老學者,我也不敢恭維。在如此廣闊的文化天地中失去了仰望的興致,失去了親和的熱量,失去了趨附的動力,整個兒成了一尊冷眼面世的泥塑木雕,那還說得上什麼?
六、青年人應立足於個人靜讀
青年人讀了書,喜歡互相討論。互相討論能構建起一種興趣場和資訊場,單獨的感受流通起來了,而流通往往能夠增值。
但是總的說來,閱讀是個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靈去默默感應,很多最重要的感受無法訴諸言表。閱讀的程式主要由自己的生命線索來綰接,而細若遊絲的生命線索是要小心翼翼地抽理和維護的。這一切,都有可能被熱鬧所毀損,更何況我們還是學生,即使有點浮淺的感受也不具備向外傳播的價值。在同學間高談闊論易生意氣,而一有意氣就會墜入片面,膚淺變得更加膚淺。
就像看完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一個善於吸收的觀眾,總喜歡獨個兒靜靜地走一會,慢慢體味著一個個鏡頭、一句句臺詞,咀嚼著藝術家埋藏其間的良苦用心,而不會像有些青年那樣,還沒有出電影院的門就熱烈談論開來了。在很多情況下,青年人競爭式的談論很可能是一種耗散,面對越是精雅深致的作品越可能是這樣。
等到畢業之後,大家在人生感受上日趨成熟而在閱讀上都成了孤立無援的流浪者,這倒需要尋找機會多交流讀書資訊了。那是後話,過一會兒再說。
七、讀書卡片不宜多做
讀書有一個經常被傳授的方法,那就是勤奮地做讀書卡片。讀到自己有興趣的觀點和資料,立即抄錄在卡片上,幾個月之後把一大堆卡片整理一番,分門別類地存放好,以後什麼時候要用,只要抽出有關的一疊,自己也就可以獲得一種有論有據、旁徵博引的從容。
這種方法,對於專業研究、論文寫作是有用的,但不適合青年學生的課外閱讀。
從技術上說,課外閱讀的範圍較大,又不針對某個具體問題,卡片無從做起,即使做了也沒有太大用處,白白浪費了許多閱讀時間。如果要摘錄雋語佳句,不如買一本現成的《名人名言錄》放在手邊。
但技術上的問題還是小事。最麻煩的是,做卡片的方法很可能以章句貯藏取代了整體感受,得不償失。一部好的作品是一個不可割裂的有機整體,即使擷取了它的眉眼,也失去了它的靈魂。
有人說,做卡片的原因是自己記憶力太差,讀過的書老也記不住,記不住等於白讀,留下幾張卡片也算是自我安慰。
實際上,閱讀的記憶力有一種嚴格的選擇功能,書中真正深切觸動你的內容,想丟也丟不掉,對此你要有更多的灑脫和自信。
記不住當然是大量的,但記不住的內容又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真實的遺忘,一部分是無形的沉潛。
屬於真實遺忘的那部分,不必可惜,就讓它遺忘吧,能遺忘也是一個人自由自主的表現。太監之所以要記住宮中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因為他不能自由自主,不敢遺忘。正是遺忘,驗證著生命結構的獨立。
至於無形沉潛的那部分,我想大家都有過體會。在一定場合,由於一定的需要,居然把多年前早就淡忘了的印象攪動起來了,使自己也大吃一驚。蘇轍曾說:“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翻譯成現代口語,大致意思是:早年讀書似乎沒有深刻理解的地方,在晚年審察事物時卻發揮了奇特的功效。這便是記憶的沉潛。
人類的大腦機能十分神奇,不要在乎表面上的記住記不住,該記住的總會記住,該忘記的總會忘記,該失而復得的總會失而復得,輕輕鬆鬆讀下去就是了。
我不主張在課外閱讀中做很多卡片,卻贊成寫一些讀書筆記,概括全書旳神采和脈絡,記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種讀書筆記,既在描述書,又在描述自己。每一篇都不要太長,以便對實時的感受進行提煉,把感受提煉成見識。
八、有空到書店走走
大學生的閱讀資源,主要來自圖書館。但是,我希望大家有空也到書店走走。書店當然比圖書館狹小得多,但它是很有意思的文化前沿。當代人的精神勞作有什麼走向?這些走向與社會走向有什麼關係?又被大眾接受到什麼程度?解這些疑問的最好場所是書店。
嶄新的紙頁,鮮亮的封面,誇張的宣傳,繁忙的銷售,處處讓你感受到書籍文明熱氣騰騰的創造狀態,而創造,總是給人一種愉悅的力量。這種力量對讀書人是一種莫名的滋養,使你在長久的靜讀深思之後舒展筋骨,渾身通暢。
你可以關注一下暢銷排行榜,判斷一下買書的人群,然後,也準備為自己選幾本書。在書店選書與在圖書館選書有所不同,對於重要的書,你會反覆考慮永久性擁有的必要性,於是在書架前進行了一次短短的自我拷問。你也許會較少猶豫地購買幾本並不重要卻有趣、可愛的新書,由此你對自己與書籍的奇異關係產生了某種疑問,這種疑問的每一個答案都讓人開心!
相关参考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不僅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生命的體驗,生活的態度。穀雨時節,四月花開,第21個世界讀書日如期而至。為了推廣閱讀,讓書籍成為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
有時候,總有一些書你明明知道很好,但就是願意花費時間看了又看。其實,一個人反覆讀哪些書,比曾經讀過什麼書,更有意義《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
喜歡關注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閱讀指南,介紹了閱讀的方法、技巧。自1940年問世以來,在西方廣受好評,重版多次,是一本指導人們如何閱讀
近期值得一讀的文學好書。一、會飲記作者:李敬澤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8月推薦理由:本書收錄了李敬澤近年來在《十月》雜誌專欄刊登的系列作品,是繼《青鳥故事集》《詠而歸》之後的又一
有很多的同學是非常想知道,一生值得反覆讀的5本書是什麼,豆瓣上評分9.5以上的書有哪些,小編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1一生中必讀的經典書籍《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
2018閱讀盛典丨“閱讀+空間”對話——新型閱讀空間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新時代,新閱讀,新生活。爲全面梳理總結2018年北京全民閱讀,持續豐富全民閱讀“北京模式”,第八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將於2018年12月5日~8日,在北京市西城區天橋藝術中心隆重舉辦閱讀盛典,現邀請
青少年應該讀書。青少年應該讀好書。青少年應該讀世界名著。莫言說:“我看文學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足見印象深刻。人們總是對
很多作家記憶力超強,比如2012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他在割草放羊時讀的書,鑽在草垛裏讀的書,幫人家推磨後讀的書,在村子裏看大戲時聽的書……總之,無論是用眼睛讀的書,還是用耳朵“讀”的書,他都過目(
很多作家記憶力超強,比如2012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他在割草放羊時讀的書,鑽在草垛裏讀的書,幫人家推磨後讀的書,在村子裏看大戲時聽的書……總之,無論是用眼睛讀的書,還是用耳朵“讀”的書,他都過目(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新疆網訊她,才貌雙全,位居權要,竟然戀上武則天的老情人張昌宗。後又不甘寂寞,與武三思私通,與崔湜兄弟相戀。唐中宗立朝,卻先後依附韋皇后與太平公主禍亂朝政。唐玄宗李隆基雖慕其才,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