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尋根——伏羲與希姆遮是父子 彝族是伏羲的子孫

Posted 文化

篇首语: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歷史文化尋根——伏羲與希姆遮是父子 彝族是伏羲的子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歷史文化尋根——伏羲與希姆遮是父子 彝族是伏羲的子孫

祿文斌:彝族是伏羲的子孫 最早起源於甘肅天水一帶

作者:祿文斌

編者按:從《彝族人網》讀到祿文斌的《為彝族歷史文化尋根》一文讓吉乃眼前一亮,文章從另一面回答了彝族目前很多模稜問題。批駁了“黑貴白賤”的荒謬說辭。回答了彝族歷史上的輝煌與當代彝族群體弱勢的前因後果。

祿文斌專業從事彝學研究已20多年了,他老人家發的文章不會是空穴來風。有不同意見並有研究成果的網友們都可以將作品發來,吉乃一樣發出。平臺發文章並不代表認同,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彝漢是否同源,現在還需要繼續研究。希米遮和伏羲的父子關係,有點牽強,我保留意見。但能為彝文化說話,我們應該敬仰!只要按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去探索,我們就應該支援。不應該一棍子打死。學術的東西本來就提倡百家爭鳴。涼山彝族的傳說不是有彝族、藏族和漢族同源嗎?期待學者們有論點、論據的反駁,通過不斷辯論趨近真理。 相信能看完此文章的讀者都是關心民族文化和有文化的人,吉乃期待網友們理性討論。

貴州省彝學會會長 祿文斌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對研究彝族歷史文化產生了強烈興趣,特別是1998年正式退出領導崗位後,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這方面的研究上。在主持貴州省彝學會工作的20餘年時間裡,我和其他彝族領導幹部、專家學者一起,為推動中國彝族通史編寫、彝文古籍整理、通用彝文字典編撰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彝學研究中,我對彝族歷史文化尋根問題尤為關注,發表了一些文章。2017年6月,我和王繼超、王子國、黃克學等彝族專家學者一行13人,專程到甘肅省天水市參加中華伏羲、女媧龍根文化精英論壇暨新中國第一部易學教材編撰工作會議。會議期間,我們參加了學習考察、論壇交流、尋根祭祖等活動,用一天半時間參觀了伏羲廟、伏羲博物館、卦台山伏羲畫八卦的聖地,以及女媧祠、大地灣文化遺址等,最後用一天半時間參加了高峰論壇。

這次到天水參觀考察和參加論壇活動,使我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感受到彝族文化之根就在伏羲文化之中。這個發現使我倍感興奮,我覺得,找到伏羲文化是彝族文化最古老的源頭之後,彝族歷史文化研究中的許多根本性問題也就清晰起來。眾所周知,在中華古代發生的偉大文明事件中,三皇之首的伏羲在天水畫八卦、刻書契,確立了先天八卦和文字起源,開啟了中華文明的先河,自此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福綿萬代,源遠流長。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彝族歷史文化與伏羲龍根文化之間的關係,以期引起廣大彝學研究者共同關注。

從彝族的父子連名譜看彝族始祖希姆遮與伏羲之間的親緣關係

父子連名譜是彝族歷史文化中獨特的文化現象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中國社科院領導給時任國家民委副主任伍精華同志說,你們彝族有父子連名譜,如果把它發掘出來,對解決你們彝族歷史文化發展的斷代問題有重要作用。伍精華同志對他的意見高度重視,建議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的彝學會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整理出版幾省區彝族家支中的父子連名譜的工作。伍精華同志的倡議受到西南各省區彝學會的積極響應,雲南、四川都出版了不少父子連名的譜牒,我們貴州目前還未收集齊,只出版了彝族古代家支譜牒。從目前出版的各類父子聯名譜牒上看,其中還有不少缺陷。比如,貴州彝族歷史書多半是彝族的“慕部”留下來的書,記敘慕部的歷史文化就較為詳細,而對“武部”的歷史文化記敘就比較簡單。又比如,尼能90代應是從希姆遮到阿武補,只記了26代,漏記了64代。周朝的800年間,彝族歷史從阿武補到篤慕應是32代,而現有的史料上只記述了6代,相差26代之多。雲南省關於“武部”的書要多一些,他們書籍中記敘譜系就要全一些。中國彝族通史主編、中共中央黨刊《求是》雜誌原總編輯王天璽同志在《中國彝族通史》序言中說,他看過一部父子連名譜,共有216代。如果希姆遮到篤慕應是120代,篤慕後又有100代,這就與雲南的書中記載的216代相近了。父子連名譜的特點就是父親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是兒子名字的第一個字。按照這一特點,伏羲的最後一個“羲”字就是彝族始祖“希姆遮”的第一個“希”字。這樣一來,伏羲就與希姆遮及其後世連續起來了,即:伏羲——希姆遮——遮竇古——古珠施——施雅黎——黎雅洱——洱軌乍……按此推理,伏羲就是希姆遮的父親。有的同志或許會問,那麼,為什麼我們過去的彝族父子連名譜書沒有把伏羲聯上呢?對此,我在彝文古籍《西南彝志》裡找到答案,此書說:“羲生九子,九子整理乾坤”。這就是說,伏羲有九個兒子,分為九支。伏羲是中華民族的共祖,希姆遮就是伏羲的九個兒子之一,他就是中華民族中彝族這一支系的始祖。有人又會問,希姆遮的“希”字與伏羲的“羲”之不是同一個字,怎麼能聯上來?我認為這個問題就很簡單了。大家知道,過去,漢文翻譯彝語是以音記字的,只要音同,其字就不一定同。比如,彝族的始祖“希姆遮”,在《漢書》裡就以音記字為“孟哲”,彝族自稱為“尼”,《漢書》記載為“夷”,這完全沒有什麼奇怪的。關於“希姆遮”遷徙之事,《漢書》記載為“孟哲(姆遮)毛犛繳外入邛之滷。”古代天水是蜀之轄地,蜀地中的成都一帶又稱之為滷,也就是說,希姆遮從甘肅天水翻過秦嶺來到成都蜀地。他是尼能時代的第一位彝族君長,他主政時已有“君臣師”的政權組織架構,君臣師有徽號,君為“鶴”,管理者丞相為“杜鵑鳥”,彝文化代表畢藦為“鷹”。有文字和十月太陽曆的應用,訂立了宗法制度和祭祀禮儀,組織了莊重的祭祀活動。瞭解這段歷史後,彝漢文化同源也就有了可靠的依據。彝族、漢族都是伏羲的子孫,彝族的族源最早起源於甘肅天水一帶以伏羲為代表的黃河文明,希姆遮遷入蜀地後,發展在長江上游及金沙江一帶,屬於長江文明。

彝族的天文曆法、文字起源、圖騰崇拜與伏羲龍根文化的關係

結合多年來我對彝族文化的研究認為,彝族的天文曆法來自於伏羲的先天八卦,彝族文字的起源也來源於伏羲的刻書契,彝族的圖騰崇拜也與伏羲龍根文化有關。

(一)彝族的天文曆法來自伏羲的先天八卦。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伏羲的先天八卦和文王的後天八卦之分。彝族天文曆法的根在於伏羲先天八卦,對此,我有以下依據:貴州省畢節彝文翻譯組是1956年建立的,後來翻譯人員被打成“牛鬼蛇神”而被趕走。改革開放後,中央統戰部下文重新組建彝文翻譯組。直到現在,翻譯組收集的2000多冊彝文古籍中只翻譯了120卷。他們翻譯的天文曆法書有兩部,一部叫《吐魯竇吉》,意譯為“宇宙生化”;另一部叫《吐魯歷洱數》,意譯為“宇宙人文論。”“宇宙生化”這部天文曆法書是繼承先天八卦的。這部書裡有兩幅圖,一幅《洛書》,另一幅是《河圖》,彝文記的《洛書》為“龍書”,《河圖》為“聯姻”。

“龍書”是推十月太陽曆的天文曆法書;“聯姻”是推十二月曆的歷法書。“龍書”是以北極星為座標,九黃星遠行,六氣變通,三生人道,是以三、六、九為理數推十月太陽曆的天文曆法書。“聯姻”是以二、四、八為理數推十二月曆的天文曆法書。“龍書”能把陰陽、八卦、天干、地支、五行像鎖鏈一樣用彝文表述清楚,彝族的天文曆法書把伏羲先天八卦完整地繼承下來。畢節翻譯組王子國教授是彝文專家,是108代畢摩。他在浙江大學和天水市兩次演示龍書,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和認可。在浙大座談時有的專家提出,為什麼彝文把《洛書》叫“龍書”?我們這次來天水才瞭解到,天水把伏羲文化叫“龍根文化”。這就找到“龍書”之名的根在伏羲文化。為什麼把“河圖”叫“聯姻”?我們這次參觀考察祭拜伏羲廟,有一張媾和圖,把陰陽交合形象地展現出來,這就找到“聯姻”之名的來源。

(二)彝族文字的“根”來源於伏羲的刻書契。書契兩字是彝語語法,賓動結構。彝文與漢文一樣是方塊字,一字一音,一音一意,是表意文字,造字規律也基本相同,可見彝漢文字是同根、同源的。但到底源於何處?多年來專家學者說法不一。這次來天水參觀考察大地灣文化遺址,遺址中第一期出土的文物有三十六個刻畫符號,我們的王子國、王繼超兩位彝文專家用彝文釋讀能把刻劃符號的音、意讀出來。上世紀九十年代,雲南著名彝族作家、學者李喬先生到西安考察半坡文化遺址,那裡出土有5000年曆史的刻畫符號共70多個,他拿到雲南省紅河州請彝族老畢摩用彝文解讀,70%的刻畫符號都可以用彝文釋讀出來。這就說明,刻畫符號是古文字,彝文把她繼承下來了。貴州省赫章縣彝學愛好者文永鳳用彝語文破譯了《漢書》記載的“白狼歌”,白狼歌的母語是彝語,破譯為“播勒歌”。其意為:“婁婁勾君長率領七部從牂牁江一路走來,翻山越嶺來到洛陽,感謝漢家皇帝幫助扶持我族各部君長,皇帝賜給布匹,還大擺宴席,大家非常高興。向皇帝表演了“白狼歌”,又唱又跳又做動作,曲聲悉備,各種花樣都有”。“白狼”地方遙遠貧瘠,吃的帶血肉,穿的羊毛氈,缺鹽少糧,來大漢學習先進技術文化,在真龍天子的庇佑下快樂生活。回去後把皇帝的聖旨傳給族人,世世代代歸附稱臣。從表演“白狼歌”可以看出,彝文在漢朝就成熟地應用了。彝區首領也都在漢朝皇帝的管轄之下。彝文古籍在雲貴川有大量藏書,重點在貴州畢節、雲南楚雄、四川西南民大,共有幾千冊之多,在民間的藏書有上萬卷。國內的北京、上海,國外的美國、法國,都有藏書,在法國還有《法倮字典》。國民政府時期,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先生在貴州考察時發現了大量彝文古籍,他敏銳地感覺到這些彝文古籍的重大意義,於是,他自己出錢請貴州彝文老先生羅文畢翻譯整理,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名叫《爨文叢刻》的彝文書,此書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刷出版後發行到國外。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四個省區成立彝文古籍翻譯整理出版領導小組,把全國彝文字跡收集出版了《彝文字集》。這本書收集82000個字跡。在此基礎上出版了《通用彝文字典》4800個字。由於彝族幾千年來由山頭首領統治,彝文出現同音字混用、傳承變異的弱點,現在古彝文書籍藏量較大,翻譯人才極度缺乏。

關於彝族文字與漢字是否同源問題,我認為是同源異流。秦朝統一了中國後實行“書同文”政策,在歷代中央王朝的推動下,漢字發展較為完善,而彝文則因為山頭文化的影響,各地各自為政,彝文發展較慢,但也把一些古老的東西儲存了下來。

(三)彝族的“圖騰”崇拜與伏羲文化也有很大關係。關於彝族的圖騰問題,這次考察中我們瞭解到,伏羲族群中有“龍伏羲”和“虎伏羲”之分,而彝族文化中的圖騰崇拜是“龍虎圖騰”。彝族古代有“哎哺、且舍、魯朵、哼哈”四個部族,以哎哺為主的部族系農耕文化,尚白,父親崇拜,以“龍”為圖騰;另一支以魯朵為主,系遊牧部族,尚黑,母親崇拜,以“虎”為圖騰。彝族的龍虎圖騰崇拜體現了“四個崇拜”:一是以龍為天、虎為地的天地崇拜;二是以龍為陽、虎為陰的陰陽崇拜;三是以龍為白、虎為黑的黑白崇拜;四是以龍為父、虎為母的祖宗崇拜。同時,彝族節日文化也來自太陽曆,太陽曆中夏至是火把節,冬至是彝族年。

關於彝族歷史上的幾次分支與山頭文化的根源問題

除了彝族歷史文化從伏羲文化演變而來這個總根子外,彝族歷史文化在自己的發展歷程又形成了獨自的特色,這些特色與彝族歷史中的幾次分支有極大關係。據史料記載,彝族在歷史上的重大分支有三次;彝族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經歷了方國時代、勾則時代、土司時代等而形成了“山頭文化”。

彝族歷史上的第一次分支叫“五色”分支。這次分支源於十月太陽曆的“天五行”,即“青、紅、白、黑、黃”。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著五個方位和區域,其中心點在四川成都,其他四支分別到四方去開疆拓土。其走向是:邛海、蒼山洱海、昆明、宜濱。這五個區域都是以顏色為代表的。成都是紅色,宜濱是青色,蒼山洱海是白色,昆明是黃色,邛海是黑色。這五個區域發展壯大後就產生了“五帝君”,分管五方。東方青帝,青人、青馬、青衣;南方紅帝,紅人、紅馬、紅衣;西方白帝,白人、白馬、白衣;北方黑帝,黑人、黑馬、黑衣;中央皇帝,黃人、黃馬、黃衣。歌場、祭祀時,五帝君必須到位,一個不到場都不能舉行。外族人稱這些部落人群為“青夷、紅夷、白夷、黑夷、黃夷”。彝族自稱“尼蘇”——青人;“能蘇——紅人;”“吐蘇——白人”;“諾蘇——黑人”;“舎蘇——黃人”。

關於彝族的族稱問題,希姆遮時的“尼能時代”自稱“尼蘇”,青人之意。“青”是天形成的元素,彝族自古熱愛天文學,天文曆法書裡有“天人合一”,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知天知地必知人,人體對應天體的理念。“青人”就是天人合一的含義。“尼”,漢音記載為“夷”,《史記》記載:“西南夷君長什數,夜郎最大”。漢朝時稱為“夷”,漢末和晉朝稱為“爨”,唐朝稱為“蠻”,也有稱“倮”的。解放後在全國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毛主席賜稱為“彝”。周總理對彝族政協委員張衝說,這個字頭上戴著向天包,有衣穿,有飯吃。張衝說,很好,就用這個字。

此次分支史稱“五色分支”。“五色分支”對後來的彝族歷史文化影響至深,至今仍然還有一些學者寫彝族歷史時把“黑貴白賤”筆之於書,這既不符合歷史,也不利於彝族內部團結,更誤導子孫後代。

彝族歷史上的第二次分支為“武僰”分支。希姆遮的第二十六代孫是商朝時蜀國的國君。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哺阿婁繼承蜀國王位,二兒子哺阿迤是盧盧國國君,三兒子哺阿餘是濮國國君。據《漢書》記載,蜀國、盧盧國、濮國等三國都參加了武王伐紂。後來,其大兒子分為武部;二、三兒子為僰部。史稱“武僰分支”。阿武哺的孫子婁珠武生了十二個兒子,史稱“武生十二子”,除其中的武洛撮繼承王位外,其餘十一子都投向僰部,引起內部紛爭。於是,蜀國武部就向盧盧國和濮國發動戰爭,把盧盧國從四川瀘州趕向雲南,其中一部在雲南昭通建立了朱提國。另一部趕向昆明建立了古滇國。把濮國的青衣部從宜濱趕向重慶,建立了巴國,把武僰部趕向貴州建立了夜郎國。這次分支後,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中原一帶有齊、楚、韓、燕、趙、魏、秦等七國爭霸,最終統一於秦,而在西南的雲、貴、川彝區,則有蜀國、巴國、夜郎國、滇國、朱提國等五國並存。

彝族歷史上的第三次大分支史稱“六祖分支”。戰國後期,蜀國發生洪水氾濫之災,史稱“洪水潮天”。蜀國又發生宮廷政變,蜀國國君篤慕便逃到雲南東川的洛尼泊避難,蜀國滅亡。原來武部的族群又和僰部合起來,統稱“武部”。關於篤慕就是蜀國國君問題,司馬遷在史記的《蜀王本紀》中這樣說:“朱提有一男子,從天而下,號稱望帝,蜀王也。”這裡說的“望帝”就是篤慕,有些漢書文稱為“杜宇”,那是漢語譯彝語形成的差異,實際是一個人。篤慕逃到洛泥泊後,他的南面是滇國,東面是夜郎國,北面是朱提國。他們都是阿武哺的子孫,有親緣關係,因此就受到三國國君庇護並與之開親。篤慕娶了三個老婆,生了六個兒子,長大分支後史稱為“六祖分支”,這就是彝族歷史上第三次大的分支。這六祖就是篤慕的六個兒子。後來,篤慕的大兒子、二兒子武乍部向滇東南發展,篤慕的第十代孫與武部合起來,原有的武部叫做“前武”,篤慕的大兒子、二兒子叫做“後武”。篤慕的老三、老四糯恆部分支到四川涼山。老五、老六默布部分支在滇東北和黔西北一帶。到了漢朝時期,篤慕分支到滇東北和黔西北的篤慕部的子孫發達起來,建立了慕部7個部落,稱之為“七勾則”。“勾則”雖然也是彝族地方政權,但其勢力、領地比原來的方國小多了。這七個“溝則”分別是:阿於鬥、烏蒙、烏撒、播勒、水西、慕補、扯勒等七部,史稱“慕布七勾則”。大方原名叫“慕俄溝”,就是慕部水西補溝則的君主所在之地。

除了慕部“七溝則”外,武部由於秦朝統一中國後實行以郡縣制,開通五尺道為核心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此後中央政府權力日益鞏固,西南彝族領地的方國也逐漸消亡。武部的“國”也變為“溝則”。其中,巴國消亡後變為“武陀尼溝則”,夜郎國消亡後變為“武溢納溝則”,古滇國消亡後變為“武得本溝則,”朱堤國消亡後變為“阿卓仇溝則”。此外,還有“武洛舉、武色吞、武古篤”三個溝則是後來興起的,於是又形成了“武部七溝則”。武部、慕部加起來共有十四個“溝則”。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西南夷君長十數,夜郎最大;滇十數,滇最大;邛十數,邛最大。可以看出,漢朝時期,西南彝區就山頭林立,內部冤家械鬥不休,由此形成各行其是的山頭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也出現過牂牁國、羅甸國、羅施國、自杞國等,但勢力和地盤都較小。到唐朝時期,以雲南大理為中心的南詔王朝統一了六詔而建立了南詔國,成為彝族勢力較大之方國。宋朝時期,南詔發生宮廷政變而滅亡。到元朝時期,中央王朝推行以夷制夷的土司制度。這個制度的核心是世襲制,但承襲土司之位者必須得到中央王朝的認可或任命,於是溝則文化又變為土司文化。到清代雍正時期,朝廷廢除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彝族的溝則、土司制度才宣告結束。由於長期的山頭統治,彝族這個古老文明的民族一天天弱小下來,出現了族稱、彝語和彝族文字的不統一,彝族歷史也若明若暗,但其中也把一些古老的東西保留下來了。幾千年來,各山頭的首領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仇殺不斷,械鬥成了彝區常態。他們在經濟文化上又長期奉行重農抑商和愚民政策,不許老百姓做生意,也不許老百姓學文化,彝文只在統治者內部通行。婚姻方面又推行以姑表親為主的婚姻制度,導致血緣過近而影響了後代的身體素質。直到共產黨推翻了三座大山,彝族人民才重新做了主人,重新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走向了幸福文明、繁榮富強的康莊大道。毛主席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只有優點而無缺點,這個民族就不得了。如果只有缺點沒有優點,這個民族已消亡了。一個不知道自己缺點的民族是蒼白的民族。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知正誤,揚長避短。我們教化子孫後代大力提倡民族團結貴如金,中華民族一家親,工商營運挖窮根,科學文化惠終生,永遠脫離姑表親,跟著共產黨不變心。

綜上所述,伏羲與希姆遮從彝族父子聯名譜可以聯起來,他們之間是父子關係,彝族天文曆書繼承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彝文可以釋讀大地文化遺址的刻畫符號。彝族文化與伏羲文化血脈相通,文脈相連,山水相依,彝文化與漢文化同根、同源、同宗共祖。一個民族的“根”找到了,“源”尋到了,“流”就會清起來,彝族歷史文化許多若明若暗的問題就可逐漸清晰起來。我是一家之言,我把彝族歷史文化的脈絡梳理出來,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起彝族專家和外民族的彝學愛好者來研究彝族歷史文化的信心與興趣,使中國彝族通史和彝族文化研究中的不足得到完善和補充。

原文標題:祿文斌:為彝族歷史文化尋根

原出處:貴州民族報 ,《彝族人家》轉自《彝族人網》。

祿文斌

參加工作後任威寧縣牛棚區工作員、副區長、區長。1956年7月後任中共威寧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書記處書記、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縣長、縣委書記。“文革”中受衝擊、勞動。1970年後任威寧縣革委副主任、縣委副書記。1973年4月後任中共畢節地委副書記、地革委副主任、地委第二書記。1977年12月後任畢節地委第一書記、書記。1983年3月後任畢節地委書記、中共貴州省委委員,1992年3月後任貴州省人大副主任、黨組成員兼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委委員。是中共第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

貴州省彝學會會長 祿文斌

相关参考

静宁伏羲历史

1.静宁县齐家历史文化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坪遗址1924[1]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时间跨度约公

天水博物館公開徵集伏羲頌文學作品

為進一步弘揚伏羲文化,傳承始祖精神,天水市博物館決定即日起公開徵集2020(庚子)年「伏羲頌」文學類作品。徵集內容以讚頌伏羲功德、弘揚伏羲文化、彰顯新時代精神為主題的文學類作品,體裁主要包括祭文、詩歌

女娲伏羲,女娲和伏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女娲和伏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关系。古代传说伏羲、女娲既是兄妹关系,又是夫妻关系。例如,《风俗通义》云:“女娲,伏希(羲)之妹。”《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卢仝《

伏羲故里,伏羲故里到底在那里

伏羲故里到底在那里?伏羲故里在甘肃省天水市,太昊伏羲是两个人。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9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

伏羲女娲兄妹通婚真假 伏羲氏是不是真有其人

伏羲氏是五天帝之一,他是中国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中国记载的王中,他是最早的一个,所以伏羲氏是很厉害的。相传他和女娲是兄妹,并且他们结了婚,还生儿育女,这个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对于伏羲氏,...

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和伏羲八卦有何区别

文王八卦和伏羲八卦有何区别文王八卦和伏羲八卦有何区别:一、一个是先天八卦,一个是后天八卦。伏羲八卦又叫先天八卦,文王八卦也叫后天八卦,一般的认为,二者的区别就是有先天后天之分。伏羲的八卦图先于周文王的

伏羲山,伏羲山大峡谷怎么样,值得去吗

伏羲山大峡谷怎么样,值得去吗?伏羲山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景区,值得前往游览。伏羲山大峡谷属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域,是一条以典型的红岩嶂谷群地质地貌景观为主的峡谷景区,同时也是新密市首家AAAA级景

伏羲骨,关于伏羲骨

关于伏羲骨伏羲骨有这么几种:一、呈方形的朝天伏羲骨,形状像是一块方印;二、呈椭圆形的巨鳌伏犀骨;三、呈圆形的武库伏羲骨,大者为上贵,次者也为贵。从阁下的百会穴到中正,两边发际,眉头的上半指可以看出,这

太昊陵真的葬着伏羲吗,太昊陵里真葬着伏羲吗

请问淮阳太昊陵祖坟里葬的是谁?淮阳太昊陵祖坟里葬的是太昊伏羲氏。太昊伏羲陵庙。太昊陵是为“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而兴建的大型陵庙,位于淮阳县城北龙湖之畔,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隆元年(960年

三皇之一的伏羲是怎么来的

  三皇之一的伏羲是怎么来的?神话故事之伏羲出世  神话故事之伏羲出世:传说在我国遥远的西北,有一个极乐的国家,叫华胥氏国。这个国家是那么遥远,无论是走路、乘船,还是坐车,都很难到达那儿。这个国家没有